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展|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一)

时间:2018-06-27

为方便各位观众了解李叔同西泠印藏的来龙去脉,天博特推出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为大家讲述小小印章中蕴藏着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天博播报

《鸿雪留痕 金石情深——李叔同西泠印社印藏展》已在天津博物馆五楼临时展厅展出。为方便各位观众了解李叔同西泠印藏的来龙去脉,天博特推出“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为大家讲述小小印章中蕴藏着的历史故事。

李叔同西泠印社印藏展 展厅实景

展览概述

一代文艺先驱李叔同作为近代史上的“通才”奇人,于印学艺术有其独到的识见与贡献。他早年致力于中国传统印学的学习与传承,风格游走于浙、皖之间,博采众长,晚岁化诸技于胸中丘壑,介于无法而法之间,达到的平淡冲逸的境界,为近代篆刻领域奉献出新致。

李叔同于1914年加入西泠印社,1918年出家前曾先后几次将自己收藏的书画、印稿、刻印刀和常用印章等赠给西泠印社。其中李叔同赠予的这些印章,印社决定在“鸿雪径崖壁”上凿窟庋藏,由叶为铭作“印藏”题记,并勒石纪念。1963年西泠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开启“印藏”,保存完好,除有多方两面印外,还有一方李叔同自刻的“文涛长寿”白文印。这些印章不少出自一代名家之手,也有一些是乐石社社友所刻。本次展览展出的印章珍品即为李叔同西泠“印藏”,通过充分展示李叔同及其友人、学生的篆刻作品,纪念缅怀这位文化艺术大师,弘扬其敦厚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开拓进取的艺术精神。

在李叔同赠予西泠印社的这批珍贵印藏中,有几方印来自于西泠印社的社友作品,包括费龙丁、王褆、叶为铭等人,其中又以叶为铭与李叔同交往较为密切。

费龙丁

费龙丁名砚,字剑石,以龙丁为号,江苏松江人,早年曾赴日留学攻读,既信佛教,又信耶稣,因此署别号为佛耶居士。他曾拜吴昌硕为师,精刻印,擅诗歌、书画,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南社社员、美术社团天马会成员,并曾与李叔同共同创建了乐石社。印藏中,费龙丁所刻为一方“李叔同”寿山石方印,边款为“息翁属龙丁制于西泠”。

王褆原

王褆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厂、福盦,杭州紫阳书院山长王同之子,为西泠印社“创社四贤”之一,也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与金石家。他幼承家学,十几岁便颇有才名,书法擅篆、隶,印学则融汇浙、皖之长,典雅蕴藉、秀丽飘逸。建国后,王褆曾担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福庵印存》《说文部首拾遗》等。印藏中,王褆刻印为一方“息老人”寿山石方印,边款为“福盦刻,充哀公文房,癸丑五月”。

叶为铭

叶为铭字品三,号叶舟,与王褆同为西泠印社“创社四贤”之一,博学多识,善刻石、拓碑,精金石考据。他曾花费十余年时间搜集各个印人资料辑成《广印人传》一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记载。李叔同在杭州期间,曾多次与叶为铭往来书信,并与叶为铭商量选择入山断食的地点。同时,叶为铭也为李叔同西泠印藏题字并撰写了跋文。

印藏中这方叶为铭所刻印章为寿山石长方印,上有兽钮。印文内容为“一息尚存”,边款为“叔同书家所用之印,今藏印社,戊午五月叶舟记”。从印文内容来看,这方印应与李叔同入山断食的经历有关。李叔同与1916年底进入虎跑断食,前后历经十九天,从饮食慢慢减少,到完全断食,再到逐渐恢复饮食。期间李叔同撰写了《断食日志》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生理变化,可以说是“一息尚存”的具体体现。同时,“一息尚存”也是李叔同一生勇猛精进、看淡生死的缩影。而这方印的边款则相对特殊,似乎并非是在创作印章同时所刻,而是由叶为铭在1918年(戊午年)西泠印社保存印藏时为纪念所刻。

在李叔同的西泠印藏中,有两位印章作者虽然不是西泠印社社员,却也拥有卓越的治印水平,他们便是上世纪20年代在篆刻界齐名的陈师曾与徐新周。

陈师曾

陈师曾,名衡恪,号朽道人,江西修水人,为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近代史学巨擘陈寅恪的兄长。他早年赴日留学,曾担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于绘画、篆刻、美术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凡成就,著有《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等。陈师曾的篆刻受吴昌硕影响较大,又从古文字中广泛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陈师曾与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相识。在李叔同于太平洋报就职期间,他曾连续在报上大篇幅地发表陈师曾的简笔画作品,并刊出陈师曾大幅半身像,引起了巨大反响。二人交往甚为密切。在西泠印藏中,陈师曾所刻印有五方,印文分别为“叔子”“前世画师”“李布衣”“李息之印”“息翁晚年之作”。其中“前世画师”取自苏轼诗句“前世画师今姓李”。

徐新周

徐新周,字星舟,别署星洲、星周、星洲,江苏吴县人,为吴昌硕的篆刻弟子,风格雄劲苍浑,技艺精湛,曾多次为吴昌硕代笔篆刻,曾辑成《耦花盦印存》四册。在印藏中,徐新周所刻印共有六方,印文分别为“息”“漱筒长寿”“息霜”“广平”“三郎沉醉打球回”“李布衣”。除“三郎沉醉打球回”出自宋诗《题明王打球图》外,其他均为李叔同名号。徐新周比李叔同年长甚多,现存资料中也很少见到他与李叔同交往的相关描述,这些印章可以说就是记载两人交集的仅有证据。从边款可以看出,相较印藏中的其他作品,由徐新周所篆刻的这几方印章年代跨度较大,有一方甚至早在1899年(己亥年)所刻。由此可以判断,李叔同在南迁上海时期便与徐新周相识,虽年岁相差不少,但交往应比较密切。在李叔同留日回国之后,徐新周也曾为其刻印留念,二人可称得上忘年之交。

天博播报

文字: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冯骥

图像: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编辑:天津博物馆媒体中心 刘颖

监制:天津博物馆副馆长 张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展|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展|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三)

读展|李叔同西泠印藏背后的故事(三)

李叔同,印章,婴儿,边款,作者,文字,顽石,西泠印社,先生,西泠印,天津博物馆,印文,爨宝子碑,篆刻,道家,叶为铭,叔同,留痕,情深,信息,内容,子渊,寿山石,金石,目标,落款,风格,专气致柔,经亨颐,和光同尘

2013-04-11 #故事会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丰子恺,学生,艺术,刘志平,中国,弘一法师,人生,母亲,个人,人世,公子,油画,红尘,老师,高僧,夏丏尊,生活,上海,人们,佛法,名士,教员,恩师,时间,文艺,知交,灵魂,父亲,美术

2020-06-16 #故事大全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丰子恺,学生,艺术,刘志平,中国,弘一法师,人生,母亲,个人,人世,公子,油画,红尘,老师,高僧,夏丏尊,生活,上海,人们,佛法,名士,教员,恩师,时间,文艺,知交,灵魂,父亲,美术

2011-09-09 #故事阅读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俞氏,夏丏尊,杨翠喜,日本,李叔,弘一法师,母亲,丈夫,生活,上海,丰子恺,刘质平,天津,学生,弘一,中国,福基,杭州,僧人,二哥,公子,女子,妻子,富家,一轮明月,回家,康梁,少年,文人

2020-07-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俞氏,夏丏尊,杨翠喜,日本,李叔,弘一法师,母亲,丈夫,生活,中国,上海,丰子恺,刘质平,天津,学生,弘一,福基,杭州,僧人,二哥,公子,女子,妻子,富家,一轮明月,回家,康梁,世人,少年

2017-09-22 #长篇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送别》背后的故事

李叔同,俞氏,夏丏尊,杨翠喜,日本,李叔,弘一法师,母亲,丈夫,生活,中国,上海,丰子恺,刘质平,天津,学生,弘一,福基,杭州,僧人,二哥,公子,女子,妻子,富家,一轮明月,回家,康梁,世人,少年

2008-01-01 #长篇故事

李叔同经典的《送别》背后的感人故事 你了解多少?

李叔同经典的《送别》背后的感人故事 你了解多少?

李叔同,许幻园,感人故事,叔同,古道,好友,景象,经典,知交,诗词,音乐,首歌曲,创作,你了解,古道边,天之涯,芳草碧连天,长亭外,一壶,余欢,别梦寒,向朋,奥德威,柳笛声,王勃,结金兰,连李,好朋友,家和,都会

2020-06-15 #故事阅读

李叔同经典的《送别》背后的感人故事 你了解多少?

李叔同经典的《送别》背后的感人故事 你了解多少?

李叔同,许幻园,感人故事,叔同,古道,好友,景象,经典,知交,诗词,音乐,首歌曲,创作,你了解,古道边,天之涯,芳草碧连天,长亭外,一壶,余欢,别梦寒,向朋,奥德威,柳笛声,王勃,结金兰,连李,好朋友,家和,都会

2020-06-1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