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谈一谈我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时间:2018-07-01

近期,一篇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作文引起了教育界和媒体人的广泛讨论,褒贬不一。今天我也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高考满分作文你读懂了吗 先贴一下原文:

提示:本文共有 23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近期,一篇《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作文引起了教育界和媒体人的广泛讨论,褒贬不一。今天我也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高考满分作文你读懂了吗#先贴一下原文:

在上面图片中,大家可以注意到,我用红色的小方框将该篇作文的一些字词进行了一些标注,标注的内容为两类:

第一类:作者引用的大家类型非常丰富,有哲学家海德格尔,小说家作家卡尔维诺,社会学家韦伯,以及诗人陈年喜。

第二类:作者使用的词汇,既有偏僻、生僻字,又有一些社会学领域专业晦涩的难懂词汇,比如单向度——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的力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的概念;场域——这是物理学概念被用于社会学当中;类似的还有范式、祛魅、赋魅,觉感、体认等等,我印象中这些都是经常在文学硕士、博士写作学术论文中常用的一些词汇,在高考作文中,出自一个不到20岁孩子的手中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关于这篇作文,我仔细看了评卷组给这篇作文的若干意见,有的评价很高,有的评价一般,但最终给的是满分。在网络上讨论,大家对此文的评价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作者知识渊博,但是掉书袋、故弄玄虚,把浅显道理写的大家都不懂,就不应该,也不应成为今后高考作文的导向。

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该考生的博学程度、对文字词语的驾驭能力确实值得肯定。语文是一个神奇的学科,单单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提升写作能力,而要想写作上有长期的进步,必须大量的阅读,而最好是阅读不设限,文学、哲学、诗歌、历史等等均有所涉猎。

第二,我其实没有读懂这个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当然,这是我思想认识不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不了所致,我相信还有很多读者也没有读懂作者要传递的是什么意思,这一方面跟国人缺少深度阅读有关,也跟作者的故弄玄虚有关。

第三,文章是一种交流方式,写文章是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一些诗人、哲学大家也不会用刻意让读者看不懂的语言来写作,比如我们熟悉的苏东坡、白居易、李白,写作诗歌时都是追求能让人人看得懂,最好是黄口小儿都懂。

第四,本文是高考作文,作者可能也没想过读者会是我们这些“非阅卷人员”,而阅卷人员无疑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水平,这大概也是他这样写的原因。

第五,把一个深奥的道理用非常通俗的文字讲清楚,让每一个人都能听懂,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而把一个浅显的道理,通过生僻字,并大量引用名人名言的说辞让大家都不懂,这会招致读者的反感以致放弃阅读。

第六,这几年都在谈大语文,谈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其实,写作最为重要的追求就是求真,没有真,再华丽的语言、言辞都会沦为空中楼阁。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写作文?很重要的一点,不是因为读得少,也不是因为掌握的名人名言,修辞手法少,而是缺了“真”这个最起码的要求,先有真,然后是善,最后才是美!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写作难,是因为克服不了心中写作的障碍,而这个障碍就是“已经习惯了说假话、写违心的话”。

今天也趁此机会谈一谈我对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我是实地在高中、初中课堂上听过语文老师上课的,也包括作文和阅读课。

第一,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大家喊了很多年,但一回到课堂上,大家的教学就变成把一篇完整的文章进行“外科手术式的解剖教学”,总是先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一段的中心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二,在作文教学上,老师总是先讲一下某一文体的结构,然后去分析一些范文,分析的套路跟讲一篇文章的课过程差不多,最后才是大家开始写。

第三、这样的教学其实也不怪老师。我还做过语文的中考试题,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考语法、考细枝末节,而关于阅读的考察也没有给考生太多的发挥余地,基本都是有标准答案。

第四,我还注意到,现在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而且考试的题目仍有相当一部分是考“读后感”。我觉得我们的追求可能错了,我不是说不应该学习这些,而是认为,花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结果很多孩子连白话作文都写不好,这种语文教学肯定是错了——不知你注意到没,《生活在树上》的作者引用了大量哲学、文学名言,却没有一个来自古诗词和文言文。

第五,我以前也跟一些老师探讨过,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比如语文,我们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为了交流,这个交流包括口语交流和文字交流,而口语交流,由于我们学习的是母语,可变成“公共场合讲话”,然后叠加“书面写作”进行考核,而只要是走上社会,踏入工作的人,其实都会知道“公共场合讲话”和“书面写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们学习语文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学会欣赏优美的东西,感悟中华古典文化之美,提升自己的修养。

说到高考作文,我又想起了2001年的满分高考作文《赤兔马之死》。我个人觉得这篇要比《生活在树上》要好得多。

当然,我们也应该追求百花齐放,尤其是在写作风格上。

要言之,对于今年浙江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我们确实应该给予作者在博学多识、思想深刻以及语言的驾驭能力上给予高度肯定,但是行文的出发点、写作方式上我们不应给予肯定,甚至否定。高考满分作文无疑对今后的考生是个示范,我不清楚阅卷人员目前的专业、职业构成如何,他们全是体制内的学院派?

也许今后阅卷的专家组成员引入一些资深媒体人、作家参与进来或许更有利于我们树立一些孩子们学习的标杆!

最后给中教投研的写作、自媒体训练营做一下宣传:

如果您想学习写作、运营自媒体号,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实现变现,让自己做个斜杠青年或中年,可加入中教投研的写作、自媒体训练营,深度指导一个月,终身服务一辈子。如果在深圳,我们可以办线下分享会,无论在不在深圳,我本人都提供线上专属指导,详情请私聊。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中教投研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谈一谈我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自不量力 也谈一谈我对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自不量力 也谈一谈我对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戴教,戴建业,谢海,陈建新,生活在,教授,老师,作者,句式,满分,考生,卡尔维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韦伯,生活,作文,文章,生僻字,看法,落差,逻辑,读者,过程,欧阳修,马丁,如果当时,家庭与社会,读不懂,生活方式

2007-08-17 #小故事

#高考作文#浙江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的公平问题

#高考作文#浙江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的公平问题

评卷,考生,工作,材料,陈建新,网民,高考作文,作文,个人,原则,原文,我省,现象,现实,科学,老师,角色,满分作文,这篇文章,中一,工作规则,得满分,情况,专家,人才,依纪,作文题,参加国,国家,家庭

2015-04-19 #小故事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我的一些思考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我的一些思考

时候,文章,辞藻华丽,满分,方式,老师,满分作文,能力,赤兔之死,作文,印象,原因,名人,名句,基础,学生,形式,建议,过程,通篇,逻辑,生活在,而且也,说的是,中提,古白,彭蠡,王勃,连文,后真

2007-06-21 #故事阅读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争议 网友:不说人话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争议 网友:不说人话

作文,文章,满分,老师,文字,作者,感觉,网友,考生,高考作文,陈建新,文学素养,浙江,副教授,分数,名人名言,意思,意义,时候,考场,细读,通篇,有人认为,好文章,生活在,给人一种,这篇文章,高三学生,不知所云,来博

2017-01-21 #长篇故事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网友:故弄玄虚 显摆自己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网友:故弄玄虚 显摆自己

作文,文章,果儿,这篇文章,孩子,智商,满分,高考作文,考生,知识,老师,逻辑,写出来,家长们,生活在,不可多得,卡尔维诺,宝妈,有才,爱因斯坦,和发,就是不一样,得高,读一,都会,人才,个人,东西,专业,中华

2011-01-28 #故事会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经!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经!

作文,卡尔维诺,传统,老师,生活,陈建新,满分作文,浙江,作者,哲理,嚆矢,意义,意思,教授,水平,满分,滥觞,考生,词句,高考作文,晦涩难懂,很多人,暑假里,可文,马伯庸,不一样,和家,大高,好的,家马

2012-07-05 #经典故事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只有题目能读懂的作文你来试试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只有题目能读懂的作文你来试试

文章,生活在,作文,素材,不认识,高考满分作文,从卡尔,维诺,韦伯,保持沉默,个人,专家,人话,大地,同学们,单选,天空,家庭,笑话,浙江,汉字,时政,模板,浪潮,理想,热点,淘宝,满分,炫技,知识

2020-03-19 #故事会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热议 白居易和胡适差点被气死!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热议 白居易和胡适差点被气死!

老师,文章,作文,满分,编辑,白居易,传统,主张,典故,名牌,围城,学生,意义,思维,感觉,时候,浙江省,语句,高考作文,读者,写出来,树上的男爵,生僻词,生活在,白话文运动,高考满分作文,卡尔维诺,大诗,曹德旺,海德格尔

2016-04-0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