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初心的故事|一座衣冠冢留住了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时间:2018-07-03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保存的由张静泉人亚保护下来的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印刷本

提示:本文共有 15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编者按】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起,澎湃新闻将用一年时间走遍全国,发掘报道100个关于初心的优秀人物和故事,从点及面,展现党的使命、成就和未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保存的由张静泉(人亚)保护下来的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印刷本。图片来源:上海党史网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1920年8月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其中,9月再版本宣言的左上角盖有一枚长方形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的字迹仍可辨认。

这背后,是早期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守护,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至死不渝的呵护。

1927年的冬天,寒风凛冽,一艘来自上海的定班轮船缓缓驶入宁波镇海的港口。赶着过年的人们从船上下来,挤满小小的码头,转眼,又在此起彼伏的呼喝声中各奔东西。当回乡的人群和盘查的军警散去,一个青年才不紧不慢地走出船舱。他个头不高,相貌普通,瘦弱的身形罩着一件灰色长衫,右肩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油布背包。看衣着打扮,与那些在上海务工的农家子弟没啥不同。不过,他的神情和目光却显得格外淡定沉着。

张静泉(人亚)同志 资料图

这个青年名叫张静泉,1898年出生于宁波霞浦一户普通农家。为了谋生,在他16岁时,父亲张爵谦就托关系,将他送到上海凤祥银楼做学徒。一去七八年,张静泉很少回家。他的家人和乡亲并不知道,这个性格温和而有主见的张家老二,在大上海跟了共产党。

正是在上海,张静泉耳闻目睹国家民族的危亡和工人阶级的苦难,又接触《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他加入青年团,第二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并出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领导工人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了革命,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人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突如其来,白色恐怖笼罩上海,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危难之时,张静泉牵挂着他多年革命工作中收存的马列著作和党内文件,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中共二大和三大决议。这些书刊文件,不仅是党的重要文献,也是他的精神指南。血雨腥风中,在哪里,哪些人,才能放心地托付这些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百倍的“宝贝”?

张人亚故居

当家乡的老父亲见到许久没有音讯的张静泉推开家门的那一刻,他不会想到,儿子冒险回家,居然是为了这些不起眼的旧书报。他更不会想到,这寒冬腊月里的匆匆一面,竟是这辈子与儿子的最后一面。

第二年,张家的墓地里多了一座衣冠冢。据说,远在异乡的张家老二失踪了,生死不明。每年清明和冬至,按时来给儿子上坟的老父亲都老泪纵横。谁也没想到,在日渐茂盛的杂草下,一个惊天秘密藏了20多年。

张人亚故居

新中国成立后,年事已高的张爵谦仍然等不到儿子的消息,便将衣冠冢内文件取出,嘱托三子张静茂将这些文件上交党组织。这批由张家父子保护下来的珍贵文献,其中多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又是半个世纪过去,2005年,张家的后人终于等到了亲人的消息。他们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文献中得知,1932年,张静泉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等重要职务。这一年的12月23日,因积劳成疾,年仅34岁的张静泉不幸逝世。

张人亚衣冠冢

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记载,张静泉(人亚)于1932年病故。悼词写道:“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的,在共产党内始终是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之下,与一切不正确思想做坚决斗争……”

近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上海评弹团合作,把张静泉(人亚)的故事改编成中篇评弹搬上了舞台,戏的名字就叫《初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初心的故事|一座衣冠冢留住了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讲好信念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讲好信念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复旦大学,四史,红色,展示馆,陈望道,精神,革命者,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员,总书记,回信,志愿,服务队,故事,时代,系列丛书,起点,教育,习近平,何建明,马克思,红色资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大学,世纪出版...

2012-01-28 #经典故事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墨汁,母亲,红糖,影响,上海,儿子,短文,一丝不苟,戴季陶,陈望,李汉俊,陈独秀,翻译家,得如,上个世纪,一碟,一代人,年代,信仰,义乌县,中文,中译本,作品,全译本,分水塘村,山区,原封未动,后人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墨汁,母亲,红糖,影响,上海,儿子,短文,一丝不苟,戴季陶,陈望,李汉俊,陈独秀,翻译家,得如,上个世纪,一碟,一代人,年代,信仰,义乌县,中文,中译本,作品,全译本,分水塘村,山区,原封未动,后人

2010-05-09 #故事会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墨汁,母亲,红糖,影响,上海,儿子,短文,一丝不苟,戴季陶,陈望,李汉俊,陈独秀,翻译家,得如,上个世纪,一碟,一代人,年代,信仰,义乌县,中文,中译本,作品,全译本,分水塘村,山区,原封未动,后人

2016-01-08 #故事会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墨汁,母亲,红糖,影响,上海,儿子,短文,一丝不苟,戴季陶,陈望,李汉俊,陈独秀,翻译家,得如,上个世纪,一碟,一代人,年代,信仰,义乌县,中文,中译本,作品,全译本,分水塘村,山区,原封未动,后人

2017-02-04 #短篇故事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吃墨汁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墨汁,母亲,红糖,影响,上海,儿子,短文,一丝不苟,戴季陶,陈望,李汉俊,陈独秀,翻译家,得如,上个世纪,一碟,一代人,年代,信仰,义乌县,中文,中译本,作品,全译本,分水塘村,山区,原封未动,后人

2014-07-04 #故事会

“一大会址”日记|6个遗址22道题 寻找党诞生的故事

“一大会址”日记|6个遗址22道题 寻找党诞生的故事

答题,新闻,中共一大会址,页面,沈蔚,白尔路,上海,中共一大,代表,共产党,旧址,陈望道,共产党宣言,法租界,老渔阳,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又新,女校,太仓路,渔阳里,中文,产品,初心,全译本,反响,印刷所,场馆,大部分,环节

2010-12-02 #故事会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陈望道,习近平,味道,故事,真理,共产党宣言,柴房,中文,全译本,信仰,总书记,次品,展览,一生中,最重要,为何如此,信仰的力量,复兴之路,在一间,讲述了

2020-07-0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