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规范化包

时间:2018-07-03

我们知道,汉字结构主要有三种,即象形、会意与形声

提示:本文共有 19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规范化包,

汉字的规范化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字体结构的规范,另一个是字的形体规范。我们知道,汉字结构主要有三种,即象形、会意与形声。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形声字,因为它的出现为汉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语言文字的发生规律来看,事物、概念、语言与文字四者递相产生。但是,常常在某些新事物出现以后,概念和语言可以相继产生,但表达这一语言的汉字不一定能马上创造出来。尤其是在上古时代只用象形和会意造字,不仅一些含义复杂的实词难以造出相应的字体,而且对那些意义抽象的虚词更无法创造出相应的文字。于是一些文字往往只有语言形态,而没有书面形态。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语愈来愈丰富,表意文字的局限性更日益凸现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由,文字由表意走向表音,便成为文字自然的发展规律。世界上许多国家曾使用的表意文字因此而均遭淘汰,普遍被拼音文字所代替。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但也未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它是在自身结构中加人表示读音的声符来表音,创造出以表音为主表意为辅的形声字。

甲骨文

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复体字,较其它结构的汉字而言它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其一是创造新字的方法简便,选用两个现成的与新词音义有关的字相互拼合,即可构成新字。其二是便于识读。由于它包涵形和声两种成分,形符可提示字义,声符可标注读音。正因为它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后来所造的字基本上都采用了形声结构的方法。以《说文解字》所收的字数统计,在9353个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可见,形声字在汉字中已经成为主要的成分。形声字出现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汉字解决了造字的困难。自形声字出现后,凡是汉语滋生的新词,随即可造出相应的形声字,从而使汉字更加完善地适应汉语的发展和要求。同时形声字用旧有的偏旁组成新字,可以避免创造更多的符号,使偏旁的数量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得以相对稳定;又因为同一个偏旁可以反复在许多字体中出现,从而促使偏旁形体作相应的固定。而由于偏旁形体得以固定,必然使汉字的形体也走向了规范。

金文

文字所以能成为固化的语言,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不断规范的一面。汉字的规范工作,历史上多称作正字。仓颉可作为有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工作的第一人。秦朝由李斯等人所推行的“书同文”运动,实质上是对先秦古字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规范整理,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文字规范活动。从此,汉字形体开始走向定型。历代编纂字书,特别是讲析字形的书,大抵出于规范、整理即正字的目的。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小篆正体9353个,摘文、古文以及其他异体1000多个,附在各正体之下。这种排列本身就含有规范的性质,对汉字在以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草书

汉字是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发展,它相继延续了4000余年的历史,始终作为汉语的辅助工具,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事实说明了汉字完全能够满足汉语发展本身的各种要求: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双音节和多音节词汇甚少。由于汉语中多数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符号,也即表达一个完整的词义,因此具有音节词字特征的汉字完全能够适应汉语发展的要求;汉语中的词在语法结构中没有性、数、格的变化,这一语言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汉语的语法手段除了词序之外是加词而不是变词,汉字本身结构不需要因为语法上的要求作任何变动,因此它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体完全适应汉语语法中的一切变化;汉语音节有义,但一个音节往往包含多个语素,汉字恰好起了分化多义音节的语素的作用。

篆文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汉语同音词汇甚多,改为拼音文字极为不利。更重要的还在于汉语方音更多,不仅全国的语言不统一,就是一个省或地区内的方言也不统一。而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语音的差异。各个地区的方音多种多样,语义却基本相同。这就是说,汉语词汇,因地区方音不同,可发成若干不同的语音;但词义不会因地区方音不同而改变它的原有的意义。居住在全国各地的汉族人民,使用统一的汉字,用各地的方音阅读,发音虽千差万别,理解字义却完全相同。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汉字对巩固和统一汉族文化,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字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其与生俱来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然而后来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而汉字却把它的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为了适应汉语表达的需要,汉字在表示词音上探索过多种手段,但它的逻辑框架依然是以表意为核心,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样式。正是汉字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世界罕见的蕴涵深厚文化传统的书面语符号,也使它在维系民族统一、传承历史文化上起到了表音文字难以企及的作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规范化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金文 籀文 篆文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金文 籀文 篆文

金文,篆文,文字,甲骨文,六国古文,结构,字体,铜器,大篆,变化,后世,小篆,线条,应用,偏旁,历史,古文字,字数,定语,弧形,战国,汉字,秦国,秦篆,符号,笔道,粗细,规则化,谓语,铭文

2013-02-10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甲骨文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甲骨文

甲骨文,文字,汉字,甲骨,变化,发展,字形,字体,汉语,语言,还可以,成分,表意,殷虚,小槽,历史,人们,功能,兽骨,占卜者,因素,吉凶,形体,形声字,特征,灵魂,祖先,结构,裂纹,阶段

2019-11-05 #小故事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起源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起源

文字,汉字,语言,人类,图画,结绳,符号,人们,传说,意义,鸟兽,陶器,图案,时代,笔画,花纹,起源,活动,传说中,文字体系,大坟,动物,古人,形式,图像,字符,形体,数量,文化,文明

2009-02-11 #故事大全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语言文字,工作,幼儿园,幼儿,教师,活动,经典,普通话,规范化,教学,老师,推普周,语言,管理,表演,师生,考核,作用,制度,学校,常规,用字,用语,规划,过程,活动中,全体,区域,园地,家园

2020-09-25 #故事阅读

省语言文字专家检查组莅临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检查指导语言文字工作——五中争创“江西省

省语言文字专家检查组莅临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检查指导语言文字工作——五中争创“江西省

语言文字,第五中学,工作,景德镇市,学校,专家组,一行,江西省,专家,检查组,专家们,陪同下,市五中,书斋,充分肯定,周边,情况,意见建议,教材,检查指导,校长,校本,示范校,组长,领导,规范化,教研,五中,示范学校,了学

2017-06-21 #小故事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隶书,文字,楷书,大篆,小篆,笔画,草书,结构,行书,风格,字体,形体,甲骨文,金文,汉字,作品,字形,方正,汉隶,秦国,书法家,历史,官方,特点,波磔,笔意,章草,过程,蚕头燕尾,统一

2014-12-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外文明交流史:中国古代对印度语言文字的认识

中外文明交流史:中国古代对印度语言文字的认识

印度,中国,梵汉,苍颉,四书,天竺,梵文,竺法兰,佛教,书体,兼通,差别,婆罗门,汉语,汉人,陶弘景,鸠摩罗什,中国人,书法,人为,僧人,佛经,功德,华人,天书,所得,文字,文章,语言,特点

2015-04-26 #经典故事

中华汉字趣味故事彩色图文版:吴波 :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汉语 少数民族 :浙

中华汉字趣味故事彩色图文版:吴波 :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汉语 少数民族 :浙

文字,八卦,汉字,符号,结绳记事,形式,代表,信息,学者,大禹,甲骨文,绳结,伏羲氏,伏羲,历史,和记,圣人,少数民族,数字,数目,来源,结绳,记忆,语言,表意,辅助,汉字的起源,考古发掘,吴波,洛书

2012-01-1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