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史料入手探析明代远洋地理探险 郑和屡下西洋到底为何?

时间:2018-07-24

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28年间,郑和率领着一支梦幻般的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成功横渡印度洋的先河

提示:本文共有 26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率领船队开始了历时二十八年的西洋探索之旅,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持续时间最长的航海行动,由此拉开帷幕;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由此拉开序幕,这是一段史诗般的传奇。

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28年间,郑和率领着一支梦幻般的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成功横渡印度洋的先河。这支船队"涉沧溴十万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极为壮观的远航,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率船200多只,人员达两万七千多人,主要航线多达40多条,总计航程16万海里,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郑和1405年首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就是在祖国辉煌航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古称娄东)浏河口的刘家港出发,"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茫茫大海上开创了规模空前的远航。"永乐三年六月,(成祖)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以次遍历诸番国。"这是《明史》中关于郑和第一次出洋的记载。

从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4年间,他们的船队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与磨难,前后共计七次出航,进入了东南亚等各个国家地区,这些船队给所途经的国家带去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的中国瓷器、铜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绸、罗纱等丝织品,其实这也就意味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的一定的传播。当然了,他们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明珠、象牙、宝石、香料等宝器以及长颈鹿、金钱豹等珍稀动物,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其实,中国自古为农业文明所笼罩,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典型的内陆性格,政府和人民极少对海洋世界发生兴趣。为何朱棣突然产生了要航海的念头?他的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所存有的一种观点就是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明史,郑和传》中有记载,"成祖疑惠帝(据明惠帝朱允炆)亡海外,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目的就是为了找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以消除政治隐患。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建文帝为人忠厚软弱,被朱棣从帝位之上赶下台之后,即使逃到了海外也不可能还会有翻身之日了,朱棣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大费周折差人去探寻朱允炆的下落,他们则认为那郑和七下西洋单纯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之说实在是难脱牵强附会之疑。

有观点指出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为了"耀兵异域"以及"教化异族"。明成祖朱棣在登上皇位之时,明朝也已经建立了二十多年,"靖难之役"并没有对农业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城市的港口都发展得非常繁荣。

对于却在这个时候的中国而言,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已经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另外一个方面,与历代的封建君王一样,朱棣也有着一种好大喜功的心态,他自认为自己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共主",要海外各国都来中国朝贡,他要宣扬国威,向外扬富,想利用对外的一些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实力,并同时建立起自己的威望。

也还有人说郑和的七下西洋主要还是出于经济的原因,也就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为了打开封闭化的外交国门,在经济上与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交往,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明王朝刚建立之时,附近的小国也常常前来朝贡,朝贡在当时其实是交换物产,番国进贡,明王朝也会给予一定的恩赐,恩赐的还往往大于这些小国所进贡的。但是由于经济拮据,明太祖下令开始限制进贡,于是由一年一贡改为了三年一贡。

明成祖为了迅速改善这种状况,加快发展对外关系,扩大对来贸易往来,便派遣郑和出使各国,同时还剿灭了海盗势力,清除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并且也宣布了明朝已经"成与维新",封赏周邻各国,匡扶正义,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往来,殷切地希望各国前来明朝观赏进贡。

朱晨光在《郑和下西洋目的辨析》(载《郑和下西洋论文集》一)一文首先否定"耀兵异域说",他说郑和在海外两次动用武力制服异域王都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自卫反击。郑和所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以"怀柔"为主的,以友好和平为前提的。说郑和下西洋是经济因素是一叶障目之见,考察明代有关文献,未见过郑和屯兵异域,进行经济上的巧取豪夺。郑和出使带回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永乐皇帝下令不要征税,他说:"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在郑和随带的永乐帝国书中,明确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面对周边国家的冲突动荡,强大的大明王朝想到的是"和平使者",而不是武力霸权。之所以派出"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的郑和率万人舟师,七下西洋,不仅是"示中国富强",更是要传播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化理想,展示止戈为武的和平发展思路,宣讲"共享太平之福"的天朝理念。

正是因为将远征的目的定为"宣德化而柔远人",才能在"以德睦邻"、"厚往薄来"的理念下,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 与西方航海家以征服、占领、掠夺、"欲求新地以自殖"(梁启超语)为目的的航海探险不同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始终以和平、亲善、友好、互惠互利为目的。

近年来,探索郑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变,有些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使命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郑和第一次出使是为了安抚临近小国,减轻异族异国对中国的侵扰,以促进明朝与周边各国的友好往来。以后几次主要是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进,开阔新的航道等。

不管郑和七下西洋是出于何种目的,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它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与互融,也让更多的国家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史上是一次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同样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举。

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一个和平的国际交往模式和文化交融模式。对于一个强盛之国和强势文化而言,这样的姿态和作为,在以国家利益为准的现代解释中,很难被想象和理解,但穿越历史云烟,面对当今现实,却更令人觉得珍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和航海壮举日益显示其耀眼的光辉。1904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第一次郑重为郑和立传,为郑和正名。"刑余界中,前有司马迁,后有郑和,皆国史之光也!"并发出"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感叹。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史料入手探析明代远洋地理探险 郑和屡下西洋到底为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规模空前的郑和下西洋为何最终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贸易?

规模空前的郑和下西洋为何最终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贸易?

郑和,郑和下西洋,海洋,刘大夏,张骞,下西洋,中国,东非,云南,原因,多方面,远洋,更多地,于宣,何益,其根,哥伦布,周邦,后继,奥斯曼,平云,明宣宗,明宪宗,燕王府,王景弘,达伽马,长孙,南战,一家之言,东西方

2010-12-20 #长篇故事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 航海技术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

郑和,船队,中国,明成祖,做生意,陆地,航海技术,外国,国家,国王,大船,小国,岛国,技术,成绩,想法,时期,方向,海盗,海港,海禁,港口,百姓,统治者,老百姓,航程,远洋,远洋航行,一个国家,海事业

2015-03-11 #故事会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王景弘,公元,马三保,满刺加,一带,中国,云南,苏州,印度,娄江,王城,两岸,人们,人群,居民,国王,将士,小船,杯子,海岸,燕王,皇帝,船只,远洋,酋长,鼓声,长乐,看中国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王景弘,公元,马三保,满刺加,一带,中国,云南,苏州,印度,娄江,王城,两岸,人们,人群,居民,国王,将士,小船,杯子,海岸,燕王,皇帝,船只,远洋,酋长,鼓声,长乐,看中国

2020-09-03 #长篇故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王景弘,公元,马三保,满刺加,一带,中国,云南,苏州,印度,娄江,王城,两岸,人们,人群,居民,国王,将士,小船,杯子,海岸,燕王,皇帝,船只,远洋,酋长,鼓声,长乐,看中国

2020-09-05 #故事阅读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王景弘,公元,马三保,满刺加,一带,中国,云南,苏州,印度,娄江,王城,两岸,人们,人群,居民,国王,将士,小船,杯子,海岸,燕王,皇帝,船只,远洋,酋长,鼓声,长乐,看中国

2020-09-05 #短篇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 扬我国威 游郑和公园 缅怀古人

郑和七下西洋 扬我国威 游郑和公园 缅怀古人

郑和,郑和公园,月山,公园,晋宁,纪念亭,马哈,郑和纪念馆,七星,事迹,樱花,纪念馆,公园内,郑和下西洋,于昆阳,明永历,东大门,先达,远洋楼,云南,三宝,东门,占地面积,位置,交映,全身,南大门,养养,历史,古人

2011-12-01 #短篇故事

几百年前 郑和下西洋 为何他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呢?

几百年前 郑和下西洋 为何他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呢?

西方国家,国家,船只,郑和,地理发现,郑和下西洋,地位,物品,贸易,欧洲国家,丝绸,人们,时期,政府,太平洋,成本,皇帝,航路,茶叶,西方人,黄金,行动,15世纪,却没有,是没有,哥伦布,奥斯曼,人才,个人,东岸

2011-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