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陕西故事|汉水安康话龙舟

时间:2018-07-27

汉水安康话龙舟端午节、赛龙舟,是我的家乡安康延续了千年的传统节俗,重修兴安州志、康熙石泉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于它的生动记载

提示:本文共有 19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天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系列演讲,将由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推荐的李景晨为大家讲述《汉水安康话龙舟》。

汉水安康话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的家乡安康延续了千年的传统节俗,《重修兴安州志》、康熙《石泉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于它的生动记载。若您要问,除了历史悠久,安康的龙舟竞渡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魅力?就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

我们就先从“跪而竞桡”的独特习俗说起吧。这一习俗要追溯到安康龙舟竞渡的起源。传说,跪在龙舟上划桨,身体前倾,几乎挨到船沿,不停歇地沿江而行,是为了寻找江中的爱国诗人屈原,借以表达对先贤的崇敬。这样跪着划桨的方式在全国的龙舟竞渡中是极其罕见的。或许,这是各方移民地汇集的安康对楚文化遗俗的融合与保留。

除了特殊的竞桡习俗,地方志书所记载的安康传统龙舟竞渡中那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背后,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明、清两代,来自湖广地区的移民在水运兴盛的安康兴办了各类商会,也在沿江村镇、码头组建了“龙船会”,民间竞渡活动尤为鼎盛。“结冤家,找对头”,只能两船相争,不树新“敌”,是当时竞渡中的“老规矩”。比如,竞渡时“东四王”船上的水手只会对着“西四王”龙船高声呼叫挑战,并绕旗“挑衅”。几代下来,他们都是固定的“冤家对头”,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改变。而这些“对头”都是在汉江航运中,由不同的商家、船家、艄公水手、码头工人依据行业或地域划分逐渐形成的,他们信奉“诚信是生财之道,和睦是安身之本”,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纷争磕绊、把生意上的争盈夺利”,统统在竞渡中释放出来。但即使竞渡再激烈,双方也会极力避免碰撞对方的龙头。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这是安康人处事待人的礼仪习俗。抗战爆发前,在“中义渡”与“西四王庙”的龙舟“对头赛”中,输了的不服气,赢了的走不脱,反复较量,甚至从白天一直赛到举起灯笼火把,激烈“夜战”。这也是安康龙舟竞渡的又一个特点——永不言败!正是秉持着这种自强不息的态度和精神,安康“龙舟人”在秦巴山水间求存进取,即使竞渡活动曾在上个世纪因战争而中断,这样的追求也从未被舍弃。

新中国成立后,龙舟竞渡活动很快在在民间得以恢复,安康政府也开始组织龙舟赛,其规模比传统竞渡更为宏大。195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曾经只能在书中读到的安康龙舟竞渡场面搬上了银幕,现场拍摄了《庆丰收,赛龙舟》的记录片,在全国放映后引起轰动。

在影片中,精雕细琢的龙头和彩凤状的龙尾惟妙惟肖,绕旗的顶端绑着一个象征吉祥和胆量的“鸡毛掸子”。锣鼓手肌腱如铁,站立如松,凭汉江波涛动荡颠簸,时退时进变换步姿,抡开胳膊,前俯后仰地擂鼓击锣。根据赛情、水清,锣鼓声时缓时急,时轻时重,如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响到高潮时,鼓手一跺脚,忽的一记重锤砸下,蓄势待发的众水手一声呐喊,便开始奋力挥桨划舟。锣鼓声的大小、节奏引导水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变换划船的方式和快慢。要知道,在随时有“奔滩触石”之危的汉江上行船并非易事,在与汉水的亲近中,安康人民早已领悟到,唯有团结拼搏,才能克难奋进。

在父辈们的记忆中,除了紧张热血的竞技场面,安康龙舟竞渡中还有“艺高胆大”的表演者站在船头上时而挺身倒立,时而下腰弯背,时而又做凤凰展翅。快到终点时,四周的彩船会将鸭子和鲤鱼抛入汉江,水手迅速跳到水中抓鸭摸鱼,然后高高举起,展示“战果”。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游戏有个禁忌——不可虐待活鸭活鱼。所以,这不仅是一场机智、勇敢和技术的比赛,也是一场胜负之心与美善之德的较量。

2000年,在“龙舟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引导下,安康地委、行署决定,以“龙舟节”的形式把龙舟竞渡这一传统节俗固定下来,并形成了文艺表演+龙舟竞渡的模式,为安康迎来了生态旅游的高潮和机遇。

历经十八年的探索与创新,现在的安康龙舟节,不仅设有六项水上竞赛项目,还保留有横渡汉江、抢鸭子、摸鲤鱼、龙舟游行、龙头点睛等传统表演。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旅游、商贸融合的特色活动,成为享誉四方的节庆盛会。2007年,安康龙舟习俗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安康龙舟入选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时至今日,安康人民依然会在龙舟祭祀仪式中虔诚祈祷,追念先贤,场面异常热烈的龙舟竞渡,仍然能激荡起人们久藏于心中的呐喊和欢笑。但经过岁月和风浪的洗礼,安康人在本没有桅杆可以挂船帆的龙舟上独树一帜,高高地挂起写有名号的大旗,犹如古代军队中统领三军的将帅军旗,威风八面。或许,这是安康“龙舟人”在自己的生命之舟上,竖起的一根精神标杆,鼓舞自己做到理想更高,目光更远,满怀对美好生活地向往,志争上游,让幸福之船跑的更快、更稳。

责任编辑:李思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陕西故事|汉水安康话龙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刘邦,项羽,汉中,咸阳,栈道,陈仓,韩信,拜将台,故事,大将,大军,宝鸡,安徽,成语,汉水,笔者,道路,在汉,古汉台,于高山,关中平原,张良,崔巍,樊哙,沛公,湖北十堰,一带,军队,举兵,乌江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刘邦,项羽,汉中,咸阳,栈道,陈仓,韩信,拜将台,故事,大将,大军,宝鸡,安徽,成语,汉水,笔者,道路,在汉,古汉台,于高山,关中平原,张良,崔巍,樊哙,沛公,湖北十堰,一带,军队,举兵,乌江

2020-06-24 #经典故事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刘邦,项羽,汉中,咸阳,栈道,陈仓,韩信,拜将台,故事,大将,大军,宝鸡,安徽,成语,汉水,笔者,道路,在汉,古汉台,于高山,关中平原,张良,崔巍,樊哙,沛公,湖北十堰,一带,军队,举兵,乌江

2008-12-01 #经典故事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刘邦,项羽,汉中,咸阳,栈道,陈仓,韩信,拜将台,故事,大将,大军,宝鸡,安徽,成语,汉水,笔者,道路,在汉,古汉台,于高山,关中平原,张良,崔巍,樊哙,沛公,湖北十堰,一带,军队,举兵,乌江

2019-01-21 #故事大全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聆听汉中的故事——感受陕西汉中

刘邦,项羽,汉中,咸阳,栈道,陈仓,韩信,拜将台,故事,大将,大军,宝鸡,安徽,成语,汉水,笔者,道路,在汉,古汉台,于高山,关中平原,张良,崔巍,樊哙,沛公,湖北十堰,一带,军队,举兵,乌江

2014-03-08 #故事会

牛郎织女故事最初见于《诗经》 源于古楚国汉水流域

牛郎织女故事最初见于《诗经》 源于古楚国汉水流域

织女,东西湖区,牛郎织女的故事,成君,刘邦,牛郎织女,传说,山西,山东,嫘祖,武汉,故事,灰陶,诗经,诗篇,陕西,传播,云梦睡,刘锋,应是,河之东,石锛,水煮三国,虎地,仰韶,作者,发布会,功绩,发源地,圆形

2020-08-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仙桃 沔mian阳的由来

仙桃 沔mian阳的由来

沔阳,仙桃,汉江,朱军,陈友谅,仙桃市,公元,国家,沔阳县,陕西,北为阳,李小双,三点水,主流,人们,北支,南襄,建制,古人,武汉,桃子,水量,汉水,环线,班子,长江,试点,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就是现在

2020-09-18 #故事大全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渊源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渊源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天河,故事,汉水,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陕西,南阳,董永,牛郎庙,传说中,传说,乞巧,女神,河南,七仙女,杜汉,郑交甫,织女洞,一带,万山,佐证,天汉,山东,河北,湖北,牵牛,羽衣

2020-07-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