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青蛙的眼光很狭窄 《坐井观天》学习案告诉你青蛙的局限性

时间:2018-08-04

二、理解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提示:本文共有 24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教学目标:

(一)、认识“寓、则、沿”等13个字,会写“亡、丢、则”等8个字。

(二)、理解“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一)、大家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贴在中央,为板收作准备,不要贴在题目两边)

(二)、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坐井观天的含义)

(三)、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师同时板书:坐井观天(巧妙过渡,引出板书)

(四)、让学生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可提示学生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

(五)、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让学生完成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理解青蛙坐井观天的原因。)

(六)、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

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小鸟贴在井沿上。(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指一指、说一说等方式来理解关键词语)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一)、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大屏幕(课文内容投影)。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三)、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五)、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六)、(点击课件,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小鸟飞呀飞,它飞过……飞过……飞过……就这样飞了一百多里。小鸟真是见多……这样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理解天的大。)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让学生通过选择来加深对反问句的理解。)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点击课件,“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开始读。(激励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

(七)、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点击课件,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通过词语的应用拓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举两得)

1、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2、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3、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丰富并发展学生的语言)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八)、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看法完全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它们又继续争论起来。小组合作,直接读第6、7自然段的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注意提示语,读好争论,演好争论。

指名读,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三、演一演——扮演角色 (领悟寓意)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是怎么争论的了,你能把它们怎么争的演出来吗?小组内试着演一演。指名演。

(二)、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

(三)、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

(四)、交流。略

(五)、小结:

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指导学生读书的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五、作业:

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故事。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井口那么大

天有多大

无边无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青蛙的眼光很狭窄 《坐井观天》学习案告诉你青蛙的局限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青蛙与蜻蜓课文内容

青蛙与蜻蜓课文内容

青蛙,蜻蜓,声旁,指导,高手,形声字,形旁,森林,课文,人们,儿歌,板书,生字,相机,好的,技巧,笔画,表义,规律,颜色,猜一猜,内容,动物,再读,字长,局限性,意思,教学,拼音,昆虫

2020-07-19 #故事大全

启示之鱼和青蛙的故事

启示之鱼和青蛙的故事

青蛙,小鱼,奶牛,个人,经验,交流,世界,样子,知识,对外部,头脑,世界观,关系,作用,学生,思维,意义,老师,为中心,教学中,不一样,奇闻,主义,事物,人们,人头,大脑,学习者,尾巴,局限性

2020-04-26 #故事大全

猪急性肺泡气肿病:病原介绍与临床表现

猪急性肺泡气肿病:病原介绍与临床表现

肺泡,代偿,急性,病原,呼吸困难,弥漫性,浊音,清音,肺气肿,肺部,临床症状,支气管狭窄,多因,区的,时继发,人工,卧下,局限性,小标题,支气管,继发,症状,检查,感染性疾病,局限在,支气管肺炎,更为明显,突然发生,肺部听诊,在运

2024-01-20 #综合

周瑜心胸狭窄?看他在后世诗歌中的形象 最后一首堪称经典!

周瑜心胸狭窄?看他在后世诗歌中的形象 最后一首堪称经典!

周瑜,杜牧,三国演义,苏轼,历史,小说,罗贯中,李端,三国志,下阙,人物描写,人生,作者,功业,大江东去,意思,成就,眼光,看法,赤壁大战,赤壁,历史人物,很多人,可以看出,吹剑录,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鲁迅先生,这首词,中曾

2013-11-21 #短篇故事

善谋者谋势!三个历史故事告诉你眼光改变命运!跟着古人学两招

善谋者谋势!三个历史故事告诉你眼光改变命运!跟着古人学两招

卓氏,任氏,刘邦,萧何,粮食,方法,古人,地方,天下,简册,眼光,远见,赵国,采购,临邛,葭萌,项羽,好的,咸阳,图书,官吏,慧眼,末年,珍宝,蜀地,豪杰,三个故事,学习经验,有一位,仓内

2018-05-17 #经典故事

温水煮青蛙之齐国之亡 历史故事告诉你居安思危

温水煮青蛙之齐国之亡 历史故事告诉你居安思危

齐国,秦国,历史,内容,战国,战争,新知,温水煮青蛙,居安,七雄,令人深思,兼并战,前茅,出处,原因,原作者,国力,国土面积,国家,安居,幻想,思危,政局稳定,时期,诸侯,经济,结局,网络,诸侯国,距离

2020-09-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青蛙和癞蛤蟆的故事告诉你 梅根为什么会成为王妃

青蛙和癞蛤蟆的故事告诉你 梅根为什么会成为王妃

梅根,小林,青蛙,思维,丈夫,笑话,癞蛤蟆,父亲,职业,命运,家庭,哈里,不接受,英国王室,人生,人们,同父异母,女儿,妈妈,婚姻,孩子,感觉,梦想,王妃,母亲,模式,王室,目标,美国,经历

2019-06-08 #经典故事

温水煮青蛙之三国刘表之愚钝 历史故事告诉你居安思危

温水煮青蛙之三国刘表之愚钝 历史故事告诉你居安思危

刘表,荆州,刘备,绝对是,方老,曹操,魏蜀吴,责任编辑,一亩三分地,热血沸腾,人家,名士,恩威并施,实权,基础,悦服,时代,政权,指日,想法,找死,英雄,甲士,蜀汉,麾下,经营,三分天下,东汉末年,割据政权,人物之一

2008-09-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