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沂南卢蒙:花生就是果子米

时间:2018-08-08

能称得上果子的,一般是口味很好的点心,比如家乡人管油条叫香油果子,逢年过节的,称二斤提溜着走亲访友,吃上两口,嘴唇上油光光的,显得那么门面!沂

提示:本文共有 22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如果时光朝前跑个二三十年,你跑到沂蒙的乡间,看到墙角边一群年纪大点正在剥花生,但如果你和他们说“花生”,他们可能会听得一愣一愣的:“花生?啥花生?”“就是你手里正剥的东西”,“这个呀,这不是果子米嘛!”

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的人把花生叫了果子的。能称得上果子的,一般是口味很好的点心,比如家乡人管油条叫香油果子,逢年过节的,称二斤提溜着走亲访友,吃上两口,嘴唇上油光光的,显得那么门面!沂蒙人对果子是很有感情的,谁家里娶媳妇子,新媳妇从娘家总要带过来几铺几盖,不管是铺还是盖,四个被角上都要用红线钉上一串染红的果子,一入村还没过门,小孩子的眼就盯上了,不把他们薅下来那是不算完的。好像主家也不在乎这个,不管谁吃了,大家都吉利。果子外面是穿着一身麻衣的,那是果子皮。一过了腊月二十四小年,家家就要炒一箢子带皮的果子,炒果子一定要掺着黄沙炒,热得匀乎,才不容易糊。整个过年期间,来了拜年的亲友,抓上一把,喷香喷香的,临走,小孩还要朝褂子布袋里塞几把!其实,除了果子,那年月的沂蒙人也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点心招待客人了。

除了带皮炒,更多的时候还是得剥了皮用,于是一到冬闲,老头老嬷嬷第一个活计就是剥果子。左手一个箢子,右手一个筐头子,三个五个找个向阳的墙跟,或围在火炉的周围,一边拉着呱,一边剥花生。筐头子是承剥下来的果子皮的,那才不能扔,上碾碾成糠,那可是好饲料。剥出来的果子米,溜圆红润,看着就这么吉祥,这么圆满,着实喜人,怪不得沂蒙人喜欢。你要是在锅里放点油烧热,抓几把果子米进去,翻炒几下,原来粉红的果子米就慢慢变成紫红了,盛到碟子里凉一会再去尝尝,又香又脆的感觉老是麻醉了你的舌头,上下牙一咬,经常咬破了舌尖,这都是馋的!

沂蒙人的勤劳那是世界上少有的,劳作了一天摸黑回来,也迭不得收拾其他饭菜,就这么抓上把果子米放锅一扒拉,一道菜迅速就出来了。倒上一杯老白干,就上一粒果子米,一天的劳累就化去了大半。果子米除了好吃,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撑叨,你再厉害的筷子手,也得一粒一粒的朝嘴里续,一时半会是叨不完的。因此,就是到了现在,有些手紧的沂蒙人,上饭店做个东招待个客人,一盘果子米是少不了的。再想节省,那就得炒胡椒,但也太不上讲了。

刚才我说的这些,那还不是果子米主要的用途。我们的生活中,一般离不开八大样,“烟酒糖茶”那是办公事交际用的,是必须但不是必需,过日子的必需品那是“柴米油盐”,无论穷富,这四样都离不了。说起油来,那就和果子米扯上边了。外国人怎么吃油咱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做中餐,没有油你不成事。能出油的东西屈指可数,南方有菜籽、茶籽,东北有大豆。但无论是大豆油、菜籽油,咱沂蒙人都吃不惯,用它们炒出的菜直接不能咽!为什么呢,不香!或者叫不喷香,只有果子油的香才是喷鼻子的香。咱就能吃果子油炒的菜,祖祖辈辈那都是改不了的。怎么把果子米弄出油来,那就是油坊的事了。

在工业化离村庄还很遥远的时候,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家油坊。我家后面原来是村里的学屋,学屋的东边就是个油坊,下了课没事,受香味的勾引,就跑到东边看打油的。还没进去,就听过“嘿嘿”的吆喝声,里面热气腾腾,一个大木头架子两边,两个扒着光脊梁的汉子,浑着流着汗,抡着个碌碡样的大油锤,拉着架,狠命地朝架子上的木砸。油锤用铁链子吊在房梁上,准确地说,是荡着砸,要不,这锤他们连举都举不起来。抡一下,“嘿”一声,油锤划个大弧“轰”一下灌下去,那个阵势着实骇人。以后看武侠小说,说起油锤灌顶,我就想起这打油的场景。木楔插在一段大圆木头里,圆木中间掏空,里面放了一撂套了铁箍的饼,油锤砸一下,木楔进一点,饼上就和人淌汗似的,扑拉扑拉地渗出油来。抡油锤绝对是力气活,讲究人出多少汗,饼淌多少油,听同学们说,要是晚上人少,他们都是光着腚干活的,要不衣服一会就铊湿了。

木榨东边是两个大石滚子,负责把果子米碾碎,然后上锅炒,炒好之后,倒入一个铺好稻草的铁箍中,再包起来,赤着脚在上面来回的踩。弄好之后才装在榨的。那时年纪小,老是搞不明白为何弄么多草掺和着,估计是防止饼与饼之间粘连吧。出完了油的饼硬得象铁,也是好东西,带着果子皮的,碾碎后用来当精饮料喂猪。不带皮子的,那了不得了,敲一小块给小孩,能让他啃一晌午啃不完。这种老式榨油,据说从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原始而生态,不掺和任何化学原料,榨出的油香味浓郁,口感醇厚,极耐贮存。

最关键的是,他们用的原料好,沂蒙山区多得是丘陵,全是上沙下壤、上松下实的砂壤土,加上相对干旱的山区气候,能长出优质果子来。沂蒙山区的人们,在百年的果子种植实践中,最得意“小白沙”这个品种,虽然产量不是最大,但出油率高,油质好,这是用来榨油的最好品种。加工果子油的时候,各家都精心挑选,挑出发霉变质或颗粒不圆成的果子,原料那是粒粒上乘。这种老式榨法出来的果子油,盛在缸里,放两个盖顶子都盖不住那冲天的香味。每年秋后,家里刚榨了新油,受不了那香味的勾引,下了课,飞窜回家里,摸出个煎饼,舀上半油勺子新出的果子油,夹上个香椿芽,那滋味,真是香咸可口,就是不能让老妈逮着,果子油是稀罕么,像我这吃法很快可就吃没了。

家乡人是从来不去买油吃的,他们对外面市场上卖的油不放心。还是自家产的实在。我们姊妹几个离开老家后,父亲每年秋天都要打几缸油,送我们吃,现在年龄大了,活干不大动了,还挣扎着压一亩半亩的果子用来榨油,说不能断了我们油吃。沂蒙山的果子油,永远流淌着家乡的记忆,和绵长的亲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沂南卢蒙:花生就是果子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张良,黄石公,黄石,老头,感觉,故事,鬼谷子,蒙山,下邳,山下,济北,人物,天后,山崖,山峰,山谷,沂南,沂河,淄博,泥石流,皇上,痕迹,石崖,观音殿,谷城,风水,黄色,乐鸣,司马迁,姜子牙

2008-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沂南卢蒙:实话实说诸葛亮

沂南卢蒙:实话实说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刘备,沂南,荆州,问题,曹操,沂南县,蜀国,孙权,魏延,对象,时代,斗争,孙家黄,孙吴,年年,李严,比诸,葛亮,诸葛丰,一带,专家,人物,人才,全国,出土文物,千古,卧龙,战略眼光

2019-04-10 #经典故事

沂南卢蒙:爱莲新说

沂南卢蒙:爱莲新说

荷叶,莲花,污水处理厂,时候,佛教,境界,程度,科技,莲蓬,衣服,觉悟,觉行圆满,周敦颐,多古,师说,木之花,牛顿,释迦牟,中出,人灵,向北,好的,独爱,香远益清,一身,中国,不蔓不枝,个人,东西,中通外直

2007-02-07 #故事阅读

沂南卢蒙:采芭麻子茶

沂南卢蒙:采芭麻子茶

麻子,大叶,茶叶,村里,茶树,多罗,回家,时候,叶子,母亲,炒制,大叶子,价格,十块钱,原料,味道,地方,庄户,枝子,树叶,刚开始,有的人,那时候,投机倒把,一壶,仲山,别当,张庄,张锦,焦香

2008-11-08 #短篇故事

沂南卢蒙:北大山里的和尚屋子

沂南卢蒙:北大山里的和尚屋子

和尚,屋子,老爷,灰狼,石板,书童,石屋子,京城,屋子里,石屋,前爪,后山,大官,地瓜,坟头,好事者,屋门,床上,树枝,猪下水,石头,骨架,容一人,老仙,力来,子放,子传孙,山下,山屋,西边

2013-04-25 #短篇故事

沂南卢蒙:金场村的凤凰桥

沂南卢蒙:金场村的凤凰桥

凤凰,建桥,乡亲们,石料,金小姐,在河,地方,凤凰桥,大桥,母女俩,河水,石匠,金场村,人家,两岸,孝心,山洪,村子,木棒,杨氏,村里,母女,黄金,金子,牡丹,翅膀,踪影,诚心,来到河边,米一石

2009-03-12 #故事阅读

沂南卢蒙:我在青驼中学的高中生活

沂南卢蒙:我在青驼中学的高中生活

时候,同学,老师,煎饼,高中,学生,理科,联中,同学们,成绩,语文,尹传,有一次,中学,个子,下子,一节课,乡镇,伙房,刘老师,包袱,厕所,咸菜,学校,数学课,教室,文科,晚自习,父亲,灯火

2015-01-23 #小故事

卢蒙故事:山里的樱桃熟了

卢蒙故事:山里的樱桃熟了

樱桃,小樱桃,沂南,地方,樱桃树,樱桃在,成汤,树多,一家,三元,个头,东西,味道,作用,人工,价格,人工费,天顶,大娘,家人,时间,提篮,方便袋,最高峰,有味,汁液,沟沟壑壑,营养价值,熟手,顿饭

2011-06-3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