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镇宁思源实验学校校本教材:舌尖上的艺术

时间:2018-08-28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提示:本文共有 268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4 分钟。

主编:赵永富

副主编:刘燕、王伟

01

序言

为深化学校多彩教育内涵 , 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 我校提出 了 “ 多彩教育 ” 的办学理念 。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

学校选择了 “ 多彩社团 ” 这一载体来贯彻多彩教育目标 , 把开发多彩 社团课程作为实现多彩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社团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扎实了人生底色 , 特别是朗诵社团 , 旨在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 激发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朗读欲望 , 有勇气在 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课程结合短小精悍 、 词语优美 , 符合青少年成长的诗歌 、 儿童文 学 。 在此基础上 , 学习朗诵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 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信 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朗诵的情感与文学欣赏柔和 , 塑造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 社会观和 世界观。

02

目 录

序言 ................................................................. 1 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概述 ............................. 4 朗诵的通俗含义 ..................................... 4 朗诵的基本要求 ................................. 5 朗诵的特点 .......................... 7 一、音声性 ................................................. 7 二、规范性 ........................................................7 三、文学性 ............................................................... 8 四、艺术性 ....................................................... 8 五、综合性 ................................................ 9 六、依赖性 ........................................... 9 七、创作性 ...................................... 9 八、欣赏性 ............................ 10 九、大众性 ............................... 10 十、号召性 ................................... 11 第二章 辨别朗诵 .................................. 12 朗读 ..............................................12 诵读 .............................................12 朗诵 ........................................13 具体区分朗诵与朗读 .......................... 14 一、含义不同 ...................................................14 二、范围不同 ........................................................ 15 三、位置身份不同 ....................................................... 15 四、声音要求 .......................................................15 五、肢体语言 .............................................. 16 六、适用范围 ............................................. 16 朗诵的价值内涵 .................................................. 17 第三章 声调 ...................................................................... 19 轻声的变化 .............................................................. 19 一、什么是轻声 ................................................. 19 二、轻声的规律 .........................................................19 声调的变化 ......................................................... 20 “ 一 ” 字的变调 .......................................................... 21 一、在去声前 ...................................................................... 21 二、在非去声前(阴平、阳平、上声前) ........................... 21 三、夹在重叠动词中间变轻声 ....................................... 22 “ 不 ” 字变调 ........................................................................ 22 一、去声字前 .............................................. 22 二、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 22 儿化音 ...........................................................22 第四章 朗诵中的符号 ................................................................ 23 朗诵符号 ............................................................ 23

一、定义 ............................................ 23 二、朗诵符号的常见类型 ..........................................23 第五章 在选择中把握朗诵要义 ................................................................. 27 材料选择 .....................................................................27 一、正确、深入的理解 ............................................ 27 二、深刻,细致的感受 .................................................. 27 三、丰富、逼真的想象 ........................................................ 28 停顿 ............................................................................................... 28 一、标点符号停顿 ............................................................................. 28 二、语法停顿 ......................................................................... 29 三、感情停顿 ............................................................................ 30 四、结构停顿 .................................................................................. 30 重音 ...................................................................................... 31 一、语法重音 ................................................................................ 31 二、强调重音 ........................................................................... 31 三、感情重音 ...................................................................... 31 语速 ............................................................................................32 一、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 32 二、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 33 语调 ........................................................................................33 一、高升调 ............................................................................... 33 二、降抑调 ......................................................................... 33 三、平直调 ..................................................................................... 34 四、曲折调 ....................................................................... 34 语气 .........................................................................................34 节奏 ....................................................................35 第六章 练习作品选摘 ............................................................................ 38 散文的朗诵 ....................................................................38 一、材料及指导要点 .................................................... 38 诗歌的朗诵 ......................................................................................41 一、材料及指导要点 ................................................. 41 寓言的朗诵 .............................................................................................44 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 44 童话的朗诵 .............................................................. 45 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 45 说明文的朗诵 ...................................................................................47 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 47 记叙文的朗诵 ................................................................................49 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 49 后记 ..................................................................................51

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概述

朗诵的通俗含义 朗诵 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 ,是朗诵者把 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朗诵需要运用流利而清晰的语言 , 准确 、 生动 、 形象的把文字的 魅力和作品的艺术表达出来 , 从而再现作者的情感 , 或者一个时代的 背景 , 或某种事物的声音等 。 朗诵是一种语言艺术 , 需要结合肢体语 言 、 背景图像等手段来完善作品表达的 思想感情 。 使其书面 、 静态的 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 , 增强趣味性 。 朗诵者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 、 语 法 、 语调和语气 , 才可以凸显文学的美丽 , 表现出艺术的价值 , 进而 还原文学作品中心思想的感情。

朗诵的体裁 可以是古体诗 、 现代 诗 、 散文诗 、 散文 、 寓言 、 故事 、 小说 、 戏剧 等 。 在众多体裁中 , 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 , 因为诗歌具 有感情浓烈 、 富有韵律 、 文学性强 、 流传广泛 、 影响深远等特点 , 这 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 。

朗诵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朗诵相对规范 , 朗诵者需要忠于作品原貌 , 不添字 、 漏字 、 改字 , 朗诵时 , 在声母 、 韵母 、 声调 、 轻声 、 儿化 、 音变以及语句的 表达方式等方面需要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 到目前为止 , 大家所听 到的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 、 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 , 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 同时 , 这种规范 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 、 平仄相间 、 富于韵律的特点 , 最能 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1 、 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 音上存在差异 , 需要区别和总结 。 多查字典和词典 , 要加强记忆 , 反 复练习。这其中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 2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也是产生误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 着重弄清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们不同的读音,着重弄清它们在不同场合的使用。 3 、 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 由于字形相近会 出现张冠李戴 , 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 我们要避免所谓 “ 秀才认字读半 边 ” 的笑话。4 、 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 普通话词汇中 , 有一部分词 , 意义相同 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不同的读法,这些词被称为 “ 异读词 ” 。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 ,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 “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 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1985年 , 国家公布了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 , 要求全国文教 、 出版 、 广播及其他部门 、 行业所 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 、 标音 , 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 在使 用 《 审音表 》 的时候 , 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 ( 如 《 新华字典 》 、 《 现 代汉语词典 》 等 ) 来看 。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 、 义项和用例 , 然后 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 。 比较以后 , 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 , 一 律以审音表为准。

二、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 ,即作品的态度感情 ,总的色彩和分量 。 每个作品 , 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 。 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 基调 , 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 , 是层次 、 段落 、 语句中具体 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 要把握好基调 , 必须深入分析 、 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容 , 力求从作品的体裁 、 作品的主题 、 作品的结构 、 作品的语言 , 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 , 进行认真 、 充分和有效 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诵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 , 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 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诵者的思想 ,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 情 , 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 。 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 复杂的过程,朗诵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

朗诵的特点 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 ,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 对朗诵的认识。

一、音声性

朗诵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有声的文字 ,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 言的艺术创作 。 这个过程中 , 不论朗诵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如何深刻 , 不论他对朗诵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 , 最终主要体现在有声 语言表达上 。 进一步说 , 就是朗诵者的语言和声音上 。 因为 , 听众是 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了解朗诵者 的艺术修养 、 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 音声主要指朗诵作品的声 音 。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 ,甚至有这样的经验 , 只要他一张口 , 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 、 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 住 。 声音虽然不是作品的全部 , 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 , 是增强 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朗诵需要练声。

二、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所选择朗诵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 。一 般来说 , 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 , 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

三、文学性

朗诵还体现在其文学性上 。 我们平时说话 , 涉及的话题多 , 话题 自由 , 思绪可连续 , 可跳跃 , 可完整 , 可片段 , 能达到交流思想即可 。 而朗诵则不同 , 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 , 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 富有 情感 , 文字洗练精美 ; 在朗诵时 , 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 , 调动自己 的思想感情 , 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 。 文字作品 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事实证明,主题、思想 、 遣词造句的要求都非常高 ,这就是文字作品艺术水平决定着朗诵艺术 魅力。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 , 不同于新闻播音等 。 人们在传 播信息时 , 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 , 因此 , 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 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 , 字音 、 音长 、 音强 、 音色 、 语气 、 节奏的变 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 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 。 而朗诵则 不同 , 因其现场性的要求 , 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 。 因 其感情浓烈 , 所以朗诵时语气 、 节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 因其声音 的特点,所以要求朗诵者要通过训练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

五、综合性

朗诵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 ,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 质的集中表现 。它不仅要求朗诵所依据的文字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水 准 , 要求朗诵者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力 、 感受力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要强 , 有时还要求配乐 、 灯光 、 舞美等多种因素的完美配合 。 这不仅要求这些因素自身的完美 , 还要有机配合 , 彼此映衬 , 互相促 进 , 既不能显出弱势 , 也不能互相 “ 抢戏 ” , 否则 , 语言与配乐的力 度对比反差过大 、 内容的格调背离作品的艺术效果 。 此外 , 朗诵者还 应掌握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 ,能够在现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 心状态 ,使自己传达的思想 、抒发的感情能够真正达于受众的心目中 。

六、依赖性

朗诵都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 , 无论是理解稿件 、 引发情 感,还是运用技巧、形之于声,都是在文字作品的规定之下进行的 。 作品基调的确定 、 情感的浓淡 、 具体表达技巧的运用都受到文字作品 的制约 , 抛开文字作品而任意发挥是得不偿失的 , 那样 , 朗诵者将有 置于无主题状态而不知所终,听众也会听得一头雾水。

七、创作性

创作性是针对依赖性而言的 。朗诵虽然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 , 但决不是照本宣科 、 见字出声 , 而是要对文字作品进行真正的 创作 。 文字语言是不可能把作者的全部想法都表达清楚的 , “ 言不尽 意 ” 既为此意 , 朗诵者要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将那些隐藏在文字 之外的意思补充出来 ; 同时 , 文字作品不可能把一句话恰切的语气体 现出来 , 这也要靠朗诵者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 另外 , 朗 诵者有声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 动听的声音 、 高超的表达技巧 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字作品增色 , 加之配乐 、 灯光 、 舞美的设计等等 , 都使得朗诵成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八、欣赏性

朗诵并非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由于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 性 , 朗诵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加之朗诵者 对朗诵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排练,并可以辅以音像等多种艺术形式 , 因此,朗诵无论是在大型的文艺晚会中,还是在专场的朗诵晚会中 , 都能以其易于理解 、 富于变化 、 长于抒情等特点而为大家所喜爱 。 如 今 , 众多的艺术团体还将朗诵与音乐 、 朗诵与歌唱 、 朗诵与表演相结 合 , 创造出了朗诵音乐会 、 诗歌演诵会等形式 , 加强了诗朗诵的可看 性,其欣赏性的特点更加突出了。

九、大众性

朗诵艺术性的特点并不影响其大众特性的存在 。除却朗诵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以外 , 大家还是比较容易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 , 并且都可 以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它 。 朗诵是一种操作简单 、 适应性强 、 老少皆宜 的艺术形式 , 无论是个人出演 , 还是集体配合 ; 无论是专业表演团体 , 还是业余朗诵爱好者 , 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朗诵 。 这种艺术形式易 于大家接受也是其大众性特点的表现。

十、号召性

朗诵有着强烈的情感 , 有着广泛的受众群 , 它特别适合于在群众 中间进行 ; 另外 , 朗诵作品的选材也往往是具有行动性和鼓动性 , 最 易引起群众的共鸣 ,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净化人的 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第二章 辨别朗诵

朗读 朗读是指用清晰 、 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 , 以传达文章的思想 内容 。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 它是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 , 理 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诵读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诵读 。 他说 : 凡读书 , 需要读得 字字响亮 , 不可误一字 , 不可牵强暗记 。 而且要 “ 逐句玩味 ” 、 “ 反 复精详 ” 、 “ 诵之宜舒缓不迫 , 字字分明 。 ” 这样 , 我们可以深刻领 会其材料的意义 、 气韵 、 节奏 , 产生一种 “ 立体学习 ” 的感觉 。 诵读 有两个意思 , 一是读出声音来 , 另一个意思是背诵 。 诵读不仅强调了 读,而且强调了积累,要熟读成诵。 朗:明亮的意思。朗读就是清 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 , 是有声语言的 艺术化 , 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 、 韵 、 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 、 综合检验 的一种形式。

朗诵朗诵表演艺术家一舟坐客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 , 将如何朗诵 、 如 何欣赏朗诵作了精要的介绍 。 他认为 , 朗诵能迅速深入地反映现实生 活和社会情绪 , 能深刻进入人的心灵深处 , 使人的灵魂受到波荡 、 震 撼、渲染和升华。 朗诵是角色化的表演 。 在讲座现场 , 群众艺术馆朱远群 、 广西师 大学生孟凡璧 、秀峰区文化馆鲁莹和桂林师专教师薛丰等 4 人分别表 演了精彩的诗文朗诵,他们都曾在各种朗诵比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 , 他们演绎经典诗文朗诵驾轻就熟,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 。

朗诵是不是表演?有的人说是 ,有的人说不是 。但在一舟的眼里 , 朗诵就是表演。朗诵和朗读的区别是这样的 ——— 朗读是一种转述 , 朗诵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 角色化的表演 。 一舟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 一段海明威的 《 老人与海 》 后 , 又朗诵了一遍进行对比 , 他说 : “ 如 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念 ,就是朗读 。而在舞台上的朗诵 , 就不能这样了 ,你要进入角色 ——— 当叙述的时候 ,我就是那个作者 , 当老人说话的时候,我就是海里的老人,就好像表演李白《将进酒 》 一样,我就是李白,不然味道就不对了。所以朗诵一定是角色化的 , 是一种表演。 ” 朗诵不同于朗读 , 朗诵与唱歌更接近 , 因为朗诵和唱歌都是表演 艺术 , 朗读不是 ; 其次从发音上看 , 唱歌每个字几乎都是拉长的 , 好 像拖着一条尾巴,朗诵也是有尾巴的,只不过没有唱歌拖得那么长 , 而朗读没有。

具体区分朗诵与朗读 长期以来朗诵和朗读的概念被混淆,把朗诵和朗读当作一回事 。 平时在课堂上念课文可以这样念 , 但是往舞台上一站声音要大 , 要有 音乐感 , 孩子们没有学到 , 因此就出现唱书调 。 是因为朗读与朗诵的 区别 ,在 “ 读 ” 字和 “ 诵 ” 字上 。 读 ,依照文字念 。 比如 ,读书 、 读报 。 诵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比如 ,诵歌、诵经。朗诵 ,不是一般的朗 读 ,是要求比一般朗读高的语言表达形式 。 朗诵 ,是用清晰 、 响亮的声 音 ,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 ,是语言的创作活动 ,是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比一般朗读 ,更抒情 , 有音乐感 。 朗读与朗诵虽然一字之同 , 一字之差 。 但是他们却在语言 。表达中属于不同的表达形式。

一、含义不同

从二者含义的文字上看 , 我们可以知道相较于朗读 , 朗诵增加了 一个特点 : 高低抑扬的腔调 。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 : 每一场戏 必须表现一次争斗 。 只有这样才更值得欣赏 。 与戏剧表演丰富的道具 相比 , 朗诵的形式相对单一 , 但是我们也要从语言表达的高低抑扬的 对比中体现出戏剧的争斗即戏剧的冲突 , 运用诸如停连 、 重音 、 语气 、 节奏等各种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注入语言表达 ,使我们的朗诵更加鲜 活。朗诵较朗读更具艺术性。

二、范围不同

今早学校给每位老师群发一条信息: 星期一下午 16:45 ,镇宁 实验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在会议室开会 。王伟老师在办公室大声的朗 读出来 , 但是若是把朗诵放在这里诵出来就不合适了 。 凡是文字的都 是可以朗读的 , 但朗诵相对就少些了 , 一般以诗歌 、 散文 、 散文诗为 主 , 后来多了些杂文 、 童话寓言 、 戏剧台词等 。 朗诵较朗读使用范围 小。

三、位置身份不同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读 , 我依旧还是我 , 我就 在这个位置 。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诵 , 我可能是舒 婷笔下的深爱着大树的木棉 , 我可能是艾青笔下热爱土地的鸟儿 , 我 也可能是莎士比亚笔下为正义而牺牲的哈姆雷特 。而观众就在我的身 份转换中 , 随着语言表达的变化 , 跟着我走到了茂密的森林 、 多难的 土地或悲剧的宫廷 。 朗读者 , 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 。 朗诵者 , 所处 的位置是艺术化的。

四、声音要求

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说 : “ 朗读 , 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 的语言,不要要求用一种不同于谈话的不自然的声音朗读,就是说 ,不要拿腔拿调 ” 。 很多人学了语音发声后 , 注意了语音标准 、 字音准 确而照顾不到生动生活 , 胡黎娜教授曾提到最好的语音发声便是 : 生 活语音规范化,规范语言生活化。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说 : “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 委 婉处还他个委婉 ” 。在朗诵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情感表达直抒胸臆 , 就像叶圣陶所言 : “ 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 深入并撼动听众 的心灵 ” 。 朗读对于声音的要求除了字音标准外更接近生活 、 接近自 然 、 接近本色 。 朗诵对于声音的要求需要风格化 、 情感化甚至是戏剧

化。

五、肢体语言

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 朗读者 》 中 , 我们看到来自社会阶层的朗 读者手拿文稿或站着读 、 坐着读 。 但是在朗诵中 , 我们可以看到大部 分朗诵都是采用脱稿站立的状态来进行表达 ,部分稿件的朗诵中甚至 可以看到朗诵者与观众的交流 。 朗读的主要任务是传情达意 。 朗诵更 讲究形体、手势、表情、眼神的和谐。

六、适用范围

我们常常听到: XX 同学把《 XX 》朗读一下,其实,我们从一开 始就接触到了朗读 , 对于普通话的要求不高 。 而朗诵往往存在于语言表达从事者和语言表达爱好者之间,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七、 教育作用不同

朗读是我们在学校常见的教育形式 ,作用体现在对听众进行的知 识的教育上 , 重要在于理解 。 朗诵主要作用在于进行审美欣赏时获得 的精神享受,从而进行审美教育。

朗诵的价值内涵 声音和节奏产生朗诵美感 。一舟在北京一家诗刊社举办的一次朗 诵会上 ,听一位法国电影演员和一位法国诗人合作朗诵了一首诗,语 调激昂、情感奔放。在场很多人虽然一个字都没听懂 ,但都感受到了 一种震撼。朗诵有她的形式美 ——— 声音、节奏 ,又有内容美 ——— 思想 、 情感 。 声音和节奏就像听一首乐曲 , 我们虽然有时听不懂内容 , 但依然听得出情感 。在朗诵表演比赛中 ,朗诵者的声音特色非常重要,因为欣赏朗诵首先是感受声音 , 当节奏 、 思想表现差不多的时候 , 声 音的差异就有可能决定这个选手的名次 。其次是欣赏朗诵的节奏和旋 律的美 , 朗诵有一定的音性和一定的歌唱性 , 节奏的缓急 、 轻重都 表达了情感和内容。一舟教育他的学生,学习朗诵首先要敢大声说 , 声音放不出来,情感怎么表达 ? 朗诵是文学作品最直接最完整的表达 , 她能完整地表现作品 , 能 够通过内容的表达、情感的体现 ,唤起我们的生活记忆,震撼我们的灵魂 ,升华我们的生命 。相对歌曲演唱来讲 ,朗诵具有更大的文学信息 容量 。 所以 , 不能忽视朗诵的文学性 , 尤其是那些能引起共鸣的当代 文学作品。

在谈到朗诵表演的时候 , 朗诵者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 有一定 的独特性 。 语言表达清晰 , 节奏感强 , 口语语感的培养问题 , 很多学 校的学生 , 无论是在朗诵比赛 、 演讲比赛还是辩论比赛 , 通常出口都 是一个调子 ——— 音色单一 、 节奏单调 、 语调固定 、 没灵魂 。 唱书调 、 念字调 , 特点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 , 最后一个字拉长音 , 似乎饱含感 情,实际毫无感情。朗诵要沉静安宁、情感的表达是细腻而自然的 , 不要有一点浮躁之气,是一种音乐性的享受。

第三章 声调

轻声的变化一、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 去了它原有的声调 , 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 , 甚至声 、 韵母也发生 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二、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a) 助词 “ 的 、 地 、 得 、 着 、 了 、 过 ” 和语气词 “ 吧 、 吗 、 呢 、 啊 ” 等。例如:他的书 慢慢地走 冷得很 说着话 吃了饭 读过书 走吧 在吗 去呢 ( b)虚语素 “ 子、头、么、们 ” 等 例如 :桌子 木头 什么 你们 ( c)附着于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和附着于动词、形容词后的 趋向动词; 例如 :路上 村里 那边 后面 进来 过去

( d)重叠式名词和动词重叠式 例如 :姐姐 星星 娃娃 说说 听听 商量商量 休息休息 ( f)一些老资格的词语 例如 :太阳 骆驼 耳朵 机灵 糊涂 ( d)常见的双音节轻声词 例如 :巴结 报酬 辈分 扁担 别扭 部分 差事 柴火 称呼 抽屉 答应 打扮 大夫 耽搁 声调的变化 上声的变调:( a)上声在上声前 例如:旅馆 展览 首长 反省 彼此 友好 水井 ( b)上声在非上声前 例如 :北京 饼干 海军 首先 奖杯 ( 阴平前 ) 古文 坦白 海拔 旅游 语言 (阳平前) 典范 讨论 广大 挑战 土地 (去声前) 椅子 哑巴 我们 搅和 姐夫 (轻声前)

( d)三个上声相连 例如:展览馆 母女俩 勇敢者 洗脸水 (双单格 ) 纸老虎 耍笔杆 搞管理 很美满 (单双格) ( c)上声在由上声变来的轻声前 例如 : 姐姐 奶奶 剪子 马虎 耳朵 ( 变 211 ) 想想 手里 写写 小姐 走走 (变 35 ) “ 一 ” 字的变调 “ 一 ” 字单念 、 表序数或出现在词语末尾 , 读本调 , 如 “ 一楼 ” 、 “ 十一 ”“ 统一 ” 等。在其它情况下, “ 一 ” 字有三种变调。 一、在去声前 例如:一倍 一件 一切 一概 一再 一共 二、在非去声前(阴平、阳平、上声前) 例如:一般 一边 一端 一朝 一生 一些 (阴平前 ) 一直 一齐 一时 一同 一行 一群 (阳平前) 一举 一手 一体 一统 一览 一口 (上声前)

三、夹在重叠动词中间变轻声 例如:走一走 讲一讲 学一学 试一试 想一想 “ 不 ” 字变调 一、去声字前 例如:不必 不变 不测 不要 不但 不错 二、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例如 : 去不去 穿不穿 会不会 好不好 大不大 听不清 看不懂儿化音 “ 儿化 ” 是指 “ 儿 ” 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 , 失去独立性 , 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 ,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 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 例如:打杂儿 掉价儿 小说儿 空缺儿 粉末儿 山歌儿 (b) 名牌儿 花瓣儿 抽空儿 八成儿 钢蹦儿 小摊儿 (c) 瓜子儿 记事儿 没词儿 墨水儿 一对儿 跑腿儿

第四章 朗诵中的符号

朗诵符号一、定义 朗诵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 ,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 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 , 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 , 以 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作 “ 朗诵符号 ” 。

二、朗诵符号的常见类型1、 ∧── 停顿号 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 , 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 。 如用于有标点 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例如: 王大娘听到声音 , 十分高兴 , 赶忙走了出来 。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 怪,就对他说: “ 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 “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 ” 一句 , 依据语境 , 是 “ 儿子 ” 奇怪 , 应 该在 “ 看到 ” 后面标一个停顿符号 , 就是 “ 她看到 ∧ 儿子有些奇怪 ” 。 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 , 很容易在 “ 儿子 ” 后面停顿 , 就成了 “ 王大娘 ” 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2、 ── 间歇号 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 , 都可使用 。 用于无标点符号处 , 表示间歇 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例如《井冈翠竹》中的:井冈山 ∧ 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在 “ 井冈山 ” 后略略一停 , 目的是把人们带进作者所描绘的五百 里林海之中 ;“ 最使人难忘的 ” 后面作一个较长时间的停歇 ,“ 毛竹 ” 两字用深沉 、 回味 、 抒情的语气送出 , 表达出对井冈山翠竹的深厚眷 恋之情 , 用回味性停顿的方法 , 把听者带入进去 , 使其在停顿中受到 感染。

3、 ⌒── 连接号 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 表示缩短停顿时间 , 连起来读 。 例如 : “…… 人群里 , 年长的是大娘 , ⌒ 大爷 , 同年的是大哥 , ⌒ 大嫂 , 兄 弟 , ⌒ 姐妹 , 都是亲人 。 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 , ⌒ 群众又同时是队 伍,根本分不清 ……”—— 《歌声》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 , 洋溢着亲切 、 感人的场面 。 朗读时 , 语速较快 , 衔接较紧 , 须做些连 接处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阿呀, ⌒ 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 , ⌒ 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 ⌒ 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 , 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 ,⌒ 很有打 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卫婆子这种走家串巷的村镇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别家底细为荣 , 喜欢多嘴饶舌,加上又喝点酒,说起话来就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 4、 ── ── 词组号

把需连起来读的词或词组连在一起,避免破坏语意。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昨天发布公告。依据语意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 ” 是一个词组 , 如果 读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 …… ”,就会支离破碎 , 语音含 混不清。 又如 “ 某公司不慎将 0001 号转账支票丢失,声明作废 ” 。不能 读成 “…… 不慎将 0001 号转账支票丢失 ” 。 5、 · ·· 和 ── 重音号 ··· 为主要重音, ── 为次要重音。

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 …… 桂林的山真秀啊, …… 桂林的山真险 啊 …… “ 奇 ” “ 秀 ” “ 险 ” , 是桂林山的特点 , 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 要词语。因此,这三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 , “ 山 ” 是次要重音。 又如: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 10 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 生。 在这语境中 , “ 10 ” 是主要重音 , 表示太阳之多 , 热度极高 , 万 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 “ 寸草不生 ” 是次要重音。

第五章 在选择中把握朗诵要义

材料选择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 这种再创作 , 不是脱离朗诵的 材料去另行一套 , 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 , 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 原作的字句 , 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 不仅要 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 , 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 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 思想感情 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 间 , 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 首先要清除障碍 , 搞清楚文中生字 、 生词 、 成语典故 、 语句等的含义 , 不要 囫囵吞枣 。 其次 , 要把握作品创作的 背景 、 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 , 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 才不会 把作品念得 支离破碎 ,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二、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 ,听起来也有着 抑扬顿挫 的语调 ,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 , 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太浅薄 , 没有 真正走进作品 , 而是在那里 “ 挤 ” 情 、 “ 造 ” 性 。 听众是敏锐的 , 他 们不会被虚情所动 , 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 , 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 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三、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 , 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 , 这样才能使作 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 、 眼前活动起来 , 就好像亲眼看到 、 亲身经历 一样。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 , 从而也使人动性。

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 我们在朗读时 , 既不能一字 一停 , 断断续续地进行 , 也不能字字相连 , 一口气念到底 , 无论是朗 读者还是听众 , 无论是生理要求 , 还是心理要求 , 朗读中的停顿都是 必不可少的 ; 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 , 更是明晰表达语 、 传达感 情的需要 。 朗读时 , 有些句子较短 , 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 有些句 子较长 , 结构也较复杂 , 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 , 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 , 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 , 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

一、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 ,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 要依据 。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 : 句号 、 问号 、 感叹号 、 省略号 停顿略长于分号 、 破折号 、 连接号 ; 分号 、 破折号 、 连接号的停顿时 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

以上停顿 , 也不是绝对的 。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 , 在没有标点的地 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 : 句号 ( 二拍 ) 、 问号 ( 二拍 ) 、 叹号 (一拍至二拍 ) >分号 ( 一拍半 ) >冒号 、 逗号 ( 一拍 ) >顿号 ( 半拍 )。

[例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 (《蓝树叶》) 除了点号停顿以外 , 标号中的破折号 、 省略号 、 连接号 、 括号也 有标示停顿的作用 。 一般为一拍 、 二拍和三拍 。 连接号和括号的停顿 时间为一拍。 [例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 得意极了 , 就唱起歌来 。 “ 哇 …… ” 他 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和乌鸦》) 朗诵带括号的内容时 ,一般是读完括号前边的内容后做短暂的停 顿 , 之后改用慢语速 , 弱力度读括号内的内容 , 读完之后做短暂的停 顿 ,紧接着再改换用括号前边内容的朗诵速度和力度去读括号后边的 内容。这些括号的每半幅要各停一拍。 [例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 ( 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 : 整年给一 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 ; 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 ; 自己也种地 , 只在过 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 ) , 忙不过来 , 他 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少年闰土》)

二、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 语法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 、 突出句子中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 学 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 , 不读破句 , 正确地表达 作品的思想内容。句子中的语法停顿不能完全以标点符号为全部依据 , 有些句子没有标点符号 , 但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 , 也需要作些停 顿。

[例 ]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看月食》) [例 ]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喝 水》) [例 ]白发 /三千丈 , 缘愁 /似个长 。 不知 /明镜里 , 何处 /得秋霜? (二三式) [例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芦蒿 /满地 /芦芽短 , 正是 /河豚 /欲上时。(二二三式)

三、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 ,完全是根据感情 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 , 它受感情支配 , 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 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四、结构停顿

结构停顿是段落层次间的停顿 ,是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以后停顿 ,一下这种停顿的时间要长,一般以三拍为宜。

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 、词或短语在朗读时 要加以强调的技巧 。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 , 能给色彩 鲜明 、 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 文章中对表现内容 、 情节和表达思想 情感有突出作用的音节叫重音 , 对表现内容 、 情节和表达思想情感起 突出作用的句子叫重点句 , 为突出重点句的朗读叫做重音 。 重音是通 过朗读的力度和速度并且配以拖音实现的。

一、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 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 。一般说 ,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

二、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 , 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 , 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 。 强调重音的作 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 。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 , 强调重音就会落在 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 , 充满生气 , 有较强的感染 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练习文稿:

1、我喜欢打羽毛球(喜欢什么运动)我喜欢打羽毛球(喜欢什么球)我喜欢打羽毛球(你喜不喜欢打羽毛球)我喜欢打羽毛球(谁喜欢打羽毛球)2、小李高兴地笑了。3、容貌的价值不等于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在奋斗中体现的。4、你看,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5、我们欢呼,我们歌唱。6、是我错了,要知道我是多么懊悔呀!7、祖国的山河多么美啊!8、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 , 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 , 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 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 , 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一、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 , 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 、 故 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 , 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 所变化。

二、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国家 《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 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 , 为了保证 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 50 篇作品,几乎都是记 叙文 。 记叙文有记事 、 记言 。 一般说 , 记事要读得快些 , 记言要读得 慢些。

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 , 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 应试者在朗读时 , 如能注意 语调的升降变化 , 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 , 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 , 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 语调变化多端 , 主要有以下几 种。

一、高升调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 、 紧张 、 警告 、 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 朗读时 , 注意前低后高 、 语气上扬 。

二、降抑调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 、 祈使句或表示坚决 、 自信 、 赞扬 、 祝愿 等感情的句子里 。 表达沉痛 、 悲愤的感情 , 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 朗读 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三、平直调

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 , 如讽刺 、 讥笑 、 夸张 、 强调 、 双关 、

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 , 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 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语气

语气是朗读表达技巧之一 。它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 声音形式 。 语气一词 , 由 “ 语 ” 和 “ 气 ” 合成 。 “ 语 ” , 指有声语言 , 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 ; “ 气 ” , 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流露出 来的气韵。

练习文稿:1、他表现得好吗? —— 好 ↘ (语气肯定,语调稍抑) 他表现得好吗? —— 好 ↗ (大不以为然的语气,语调稍扬) 2、这个项目少了你不行 ↘ 。(语气恳切真诚,用降调,即 “ 不 能没有你 ” ) 这个项目少了你不行 ↗ ! ( 带有讽刺挖苦的意味 , 用升调 , 尾音 上扬,即 “ 可以没有你 ” )

3、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 (稍抑,降调)(告诉别人一件事 — — 陈述语气) 4、 哦 , 是谁写的? ↗ ( 上扬 , 升调 ) ( 提出问题 —— 疑问语气 ) 5、请你猜猜看。 ↘ (下抑,降调)(向别人提出要求 —— 祈使 语气) 啊 , 原来是他呀 ! ↘ ( 稍抑 , 降调 ) ( 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 感叹语气) 6、里面有人吗?(询问语气,上扬,升调)里面有人吧?(猜测语气,稍扬,半升调)里面有人了?(肯定语气,稍抑,半降调)里面有人哪?(加重肯定,下抑,降调)7、啊!您说什么呀!奶奶! ↗ (惊异) 8、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 (反问) 9、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 (坚决、深信)

节奏

在朗读中 ,要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来把握语流速度 ,即节奏 。 节奏不仅包含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特点 , 也包含声音行进 、 语言流 动中的回环往复的特点 。朗读中语速的快慢主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依 然是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练习文稿:1、轻快的节奏(这种节奏的特点是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速 较快,声清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略有跳跃。) 例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嫩嫩的 , 绿绿的 。 园子里 , 田野 里 , 瞧去 ,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坐者 , 躺着 , 打两个滚 , 踢几脚球 ,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选自《春》 ) 2、沉稳节奏(这种节奏的特点是音势较平稳,语速较缓,音强 而着力,多抑扬。) 例 : 军长愣住了 , 他望着冻僵的军需处长 , 眼泪不由的流了下来 , 他用仅有的几根火柴 ,慢慢点燃了军需处长手中的半截香烟又把那颗 红红的小辣椒高高的举过头顶,就像举起了一把火焰,照耀着前程 。 然后向着军需处长缓声清不着力,用来表达较舒展的情感,描绘较抒情或异常幽静的场面。) 例 : 月光如流水一般 ,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薄薄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虽然是满月 ,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 所以不能郎照 , 但我以为这恰 是到了好处 —— 酣眠固不可少 , 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的 。 种节奏的特点是语音多重少轻 , 语调多扬少抑 ,扬而更扬 , 音势节节高起 , 有势不可遏之感 , 气息强而短促 。 语速较 快,音强而有力。)

例 : 雷霆万钧的火车头 , 喷吐出浓烟 , 鼓起强风 , 风驰电掣地猛 冲过来 …… 例 : 欧阳海箭步飞身 , 抢上道心 , 水淋淋的雨衣 , 噗拉拉地飘起 , 高高地扬向天空。他脸不变色,心不跳,拼出性命把战马推离了轨道 …… (选自《欧阳海》)

03

第六章 练习作品选摘

散文的朗诵一、材料及指导要点 下面材料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朗读时要注意以下三处:1、读好爸爸和儿子的对话。在读爸爸的话时,要重读重点词语。在读儿子 的感受时,要读出儿子听到爸爸的话后焦急、悲伤、万分感慨的复杂心情。 2、读懂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读到我的成功时语速可以略快,声 调可高些。 3、 读好作者的结尾感言 。 最后两段抒情的色彩很浓 , 朗读时应读得慢一些 , 表现出意味深长。

和时间赛跑作者 :林清玄

读小学的时候 , 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 我无 法排除自己的忧伤 , 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 , 跑得累倒 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 , 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 他们 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 还不如对我说实话 : 外祖母永远不 会回来了。

“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 ” 我问。 “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 你的昨天过去了 , 它 就永远变成昨天 ,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 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 , 现 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 有一天你会长大 , 你也会像外祖 母一样老 , 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 , 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 能回来了。 ”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 这个谜比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寸金难 买寸光阴 ” 还让我感到可怕 , 比 “ 光阴似箭 , 日月如梭 ” 更让我有一 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 , 我每天放学回家 , 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 头 , 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 。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 但永远不会 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 , 它们飞得多快呀 。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 路线 , 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 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 , 不是老鸟 , 而 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 , 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 , 还有悲伤 。 有一天 我放学回家 , 看到太阳快落山了 , 就下决心说 : “ 我要比太阳更快地 回家 。 ” 我狂奔回去 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 , 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 脸 , 我高兴地跳起来 。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 , 有时和太阳赛跑 , 有时和西北风比赛 , 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 , 我十天 就做完了 。 那时我三年级 , 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 每一次比 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 , 我因此受益无穷 。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 , 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 , 如果加把劲 ,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 那 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 , 我会告诉他 : 假若你一直和 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诗歌的朗诵一、材料及指导要点 以作品是现代诗歌,其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 、 入情入理的朗读是读好现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法如下: 1、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2、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 ,是沟通诗作 、诗人 、读者 、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 。 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 3、仔细把握朗读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每一首诗歌 , 都有各自的节奏 , 韵律 , 朗朗上口 , 抑扬顿挫的朗读 , 不但使 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山城的雾(现代诗)作者:蒲华清

山城,清晨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 像天上的仙女撒上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

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 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 “ 水漫金山 ” 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以下作品属于古体诗 , 朗读它时 , 可以借助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 , 或者自己 的想象 , 读出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另外还要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 。 朗 读《乞巧》时,感情基调是喜悦、有所期望的;朗读《嫦娥》时,则是用深沉 、 低缓的语气来读出凄凉寂寞的心情。

乞巧 (格律诗)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格律诗)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寓言的朗诵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这篇寓言故事是一篇记叙文 , 讲一个人要去南边的楚国却往北走 , 别人提醒 他走错了 , 他却满不在乎 , 最后只能越走越远 。 所以朗读时可以根据角色揣摩说 话人的语气 。 朋友的问话是关切的 , 读时语调应上扬 , 而去楚国的人的语气则是固执的。

南辕北辙作者:刘向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 “ 你上哪儿去呀! ” 他回答说: “ 到楚国去。 ”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 他说: “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朋友说: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 他说: “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朋友摇摇头,说: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 他说: “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 chan )多。 ”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 , 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童话的朗诵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爱心的童话故事 。 描述了因大旱灾 , 小姑娘找水 、 让水 , 结果 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所以朗读时要读出美好的情感 。对 感情基调的把握 ,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 ,读出美感 ;也可以从读童话的角度 , 读出故事的神奇。

七颗钻石 作者:托尔斯泰

很久很久以前 ,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 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 ,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 水 。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 ,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 当她醒来的时 候 , 拿起罐子一看 ,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 小姑娘喜出望外 , 真想喝个够 , 但又一想 , 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 就赶紧抱着水罐跑 回家去 。 她匆匆忙忙 , 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 , 一下子绊倒在它 身上 , 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 罐。 她以为 , 水一定都洒了 , 但是没有 , 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 , 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 , 小狗把它都舔净 了 , 变得欢喜起来 。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 ,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 小姑娘回到家 , 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 母亲说 :“ 我反正就要死了 , 还是你自己喝吧 。 ”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 就在这一瞬间 , 水罐又 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 这时 , 小姑娘再也忍不住 , 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 时候 , 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 , 要讨水喝 。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 沫 , 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 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说明文的朗诵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 , 但语言生动形象 、 优美 , 文字流畅 。 写出了太 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 所以在朗读时要读出恰当的停顿 , 读出轻重缓急 , 表达出 应有的感情。

太阳 作者:失名

有这么一个传说 , 古时候 , 天上有十个太阳 ,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 人们热得受不了 , 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 , 只留下一个 , 地 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 其实 , 太阳离我们有 1.5 亿公里远 。 到太阳上去 , 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 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 , 觉得它并不大 , 实际上它大得很 , 130 万个地球才 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 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 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 , 会发热 , 是个大火球 。 太阳温度很高 , 表面温度 有 6000 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 温度的 3000 倍。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 ,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 、 虫 、 鱼才能生存 、 繁殖 。 如果没有太阳 , 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 , 也不 会有动物 。 我们吃的粮食 、 蔬菜 、 水果 、 肉类 , 穿的棉 、 麻 、 丝 , 都 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 , 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 。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 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无数水蒸气 。 水蒸气遇到冷 , 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 , 漂浮在空中 , 变成云 。 云层里 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 , 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 空气有冷有热 , 才能 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 , 都是太阳送来的 。 如果没有太阳 , 地球上 将到处是黑暗 , 到处是寒冷 , 没有风 、 雪 、 雨 、 露 , 没有草 、 木 、 鸟 、 兽 , 自然也不会有人 。 一句话 , 没有太阳 ,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 的世界。

记叙文的朗诵一、朗诵材料及要点 文章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美丽景致 ; 及作者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 的感受 。 表达了作者对荷花 、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在朗读的时候应结合自己对 课文的理解 , 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来到公园看荷花 , 体验入画的美好心境 , 读时语气亲切欢快,表现出喜爱荷花的感情。

荷花 作者: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 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 荷叶挨挨挤挤的 ,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 有的花 瓣儿全都展开了 ,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 看起来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 那一朵 , 也很美 。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 , 那画 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 里 。 一阵微风吹来 , 我就翩翩起舞 ,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 不光是我一朵 ,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 风过了 , 我停止舞蹈 , 静静地站在那儿 。

蜻蜓飞过来 ,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小鱼在脚下游过 , 告诉我昨夜 做的好梦 ……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后记

镇宁思源实验学校于 2017 年 9 月办学, 2018 年由四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制学校,是安顺市镇宁县交通示范基地 。 学校构建特点体現了思源的和谐理念,让 “ 饮水思源 ” 的精神传 承 。 在发展中 , 学校坚持 “ 徳育为首 、 质量强校 、 全面育人 、 以人内 本 ” 的办学思想 , 以 “ 向上 、 向善 、 明志 、 创新 ” 作为校训 , 将 “ 培 养人 、 发展人 、 完善人 ”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 , 把学生的养成教 育貫砌学校工作的始終 。 以新课程为主线 , 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兴校方面,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素质 、 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 。 学校本着特色的多彩 社团教育 ,实施以社团活动为抓手 ,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的策略 , 在环境建设中体现 、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 在科技活动中拓展 、 在德育 活动中延伸,使整个校园氤氲着浓厚的社团教育氛围。

本书就是学校办学来在素质教育中体现校本化规划和课程化实施 的一个缩影 。 书中所收录的内容 , 虽然可能比较拙朴和稚嫩 , 却实实 在在凝聚着我校教师的智慧和情感 、 执着和努力 。 我们力求通过社团 活动这一载体,让更多的孩子喜欢动脑、动手,培养其良好的兴趣 , 促使正确的人生观形成 , 从而有更多的活力和风采展现 。 体现我校多 彩社团的精神面貌。

朗诵的海洋是广阔无边的,本书所呈现的,只是海边那几颗比较光洁的小石子而已。而艺术的海洋,仍一望无垠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需要孩子们不断地去追寻。 谨以此书献给成长中的孩子们。

衷心感谢在本书付梓过程中付出辛劳的各位同仁。

赵永富 2019 年 5 月 24 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镇宁思源实验学校校本教材:舌尖上的艺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少年先锋队镇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第一届代表大会

中国少年先锋队镇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第一届代表大会

少先队,镇宁自治县,代表,学校,大会,中队,少代会,中国少年先锋队,实验学校,一家,代表大会,全县,思源,辅导员,课题,工作,少工委,年底前,丁毅,了学,余人,思源学校,中学,会议厅,会议,全国,同志,全省,圆满结束,地区

2016-07-20 #故事阅读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演讲比赛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演讲比赛

家风,家训,家规,传家,演讲比赛,实验学校,范县,思源,中华民族,校风,学生,学风,师生,廉政文化,感情,掌声,故事,新风尚,精华,灵魂,美德,语言,誓言,进校园,传播,启迪,活动,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师生们

2019-12-25 #故事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走进思源实验学校

“我和我的祖国——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走进思源实验学校

五星红旗,国歌,实验学校,祖国,全体师生,桂东县,思源,国旗,歌声,爱国主义,和凝,母亲,华诞,主题,一面,伟大祖国,仪表,作者,冉冉升起,内涵,凝聚力,同唱,号召力,合法权益,告白,学校,声明,家乡,师生,情怀

2011-02-09 #短篇故事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毕业班防溺水安全教育家长会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毕业班防溺水安全教育家长会

思源,家长,防溺水,孩子,家长会,毕业班,实验学校,范县,班主任,考生,和家,安全教育,学生,中考,意识,社会,车辆,高中,监督,告知书,要求家,中小学生,班主,由家,严格要求,三无,下河,不法分子,中介,事故

2011-06-02 #故事会

「校园传真」陪伴你 温暖你——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关爱纪实

「校园传真」陪伴你 温暖你——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关爱纪实

留守儿童,思源,实验学校,活动,孩子,家长,意识,主题,学校,平江县,教师,工作,妈妈,每学期,电话,实验,比赛,增强了,书法,图书,场所,家庭,年级,师资,情况,房子,爸爸妈妈,梦想,爱心,法制

2010-09-17 #经典故事

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基层党员教师以丹青妙笔抗击新冠疫情

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基层党员教师以丹青妙笔抗击新冠疫情

疫情,孩子们,党员,学生,思源,清单,美术,艺术,创作,大爱,朱晓玲,实验学校,美术老师,人类,使命,初心,孩子,平江县,平江,战役,时代,画笔,肺炎,教育,指导,设计,行动,服务于,让孩子,黄潇

2008-05-04 #长篇故事

上蔡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我和祖国共成长”校园歌曲大赛

上蔡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我和祖国共成长”校园歌曲大赛

思源,歌声,大赛,副校长,祖国,同学们,王建设,校园歌曲,实验学校,上蔡县,伟大祖国,学子,歌曲,豪情,比赛,班级凝聚力,侯剑锋,各班,张光,白合,雷倩,一等奖,三等奖,主题,代表组,二等奖,代表,倾情,光熙,同学

2013-10-21 #故事阅读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又有新动作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又有新动作

张辉,宣传,防溺水,党员,校长,范县,学生,思源,实验学校,出发前,安全教育,和群,思源学校,全体,乡镇,一字一句,保驾护航,做法,多种形式,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实际行动,展板,宣传单,小朋友,年长者,条幅,激情,能力

2019-12-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