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代手工艺 制瓷业的发展

时间:2018-09-0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360多年间,我国封建社会处于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除西晋得到短暂的统一外,我国南北之间长期陷于分裂局面

提示:本文共有 23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大家好,我是唐利君,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制瓷业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360多年间,我国封建社会处于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除西晋得到短暂的统一外,我国南北之间长期陷于分裂局面。战乱迫使人民四处迁徙,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相对而言,此时长江流域广大地区较为安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为制瓷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东汉晚期出现的新兴制瓷业,迅速成长壮大,制瓷地区从浙江上虞、宁波、永嘉发展到绍兴、余姚、德清、萧山、丽水、金华、临海和江苏南部、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区。

此时,在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瓷”字(在晋代吕忱的宇书《字林》中)。同时,“瓷”字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例如,晋人潘岳的《笙赋》中写道:“倾缥瓷以酌娜”。据考古调查,缥瓷的窑址在今浙南温州地区,称为匝窑,晋人杜毓《拜赋》中就有“器择陶拣,出自东瓯”之说。“瓷”字的出现,说明在晋代瓷器已大量生产,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赏。同时表明瓷器的发明应在晋代之前,因为,只有先有了产品然后才能有文字记载,这一点已为现今考古发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窑在江南地区有不少发现。当时已经使用规模较大的龙窑烧瓷,浙江上虞曾发现一座三国时龙窑,全长13.32米,宽2.1-2.4米,保存完整。这座龙窑的窑身比东汉时的龙窑加长了,装烧量增加,产址明显提高。这一时期的壶、碗等圆器都采用拉坯成型,胎壁厚薄一致,器型规整。南京林山梁代幕葬出土的青釉莲花尊,高达“厘米,气势雄伟,表明当时的成型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此外,南京赵士岗墓出土一件“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X X作”款铭虎子,刻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说明当时制瓷已成为专门职业,并形成一支规模不小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国时期,浙江地区青瓷的主要器形有碗、盘、盆、洗、碟、钵、耳杯、镶、盘口壶、鸡头壶、唾壶、香熏、虎子、水孟、水注、羊形器、福以及随葬明器谷仓、鸡笼、狗圈、灶等。青瓷谷仓造型别致,成型很复杂。谷仓为深腹罐形,雄上塑有楼阁亭圈、各式人物和飞禽走兽等。浙江绍兴墓葬出土的一件谷仓,嫩上碑面有“永安三年(260年)时,富且洋(样),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铭文,这是一件有明确纪年的重要青瓷器物。谷仓为富者的陪葬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权势,盛行于三国、西晋时期。三国时期,瓷器还刚刚兴起不久,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承袭汉代特征,常见的水波纹、弦纹、铺首及兽头足等,均是汉代常用的。当然也有一些变化,例如,盘形器盘口增大,颈比较短小,虎子出现束腰,造型丰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釉下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说明在三国时瓷匠就已掌握了釉下彩的工艺技术,这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它为以后的釉下燕彩、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的出现开了先河,在我国陶瓷史上其有重大盘义。

西晋时期常见的器形又增加了鸡头或羊头、虎头双耳谁、鹰形盘口壶、方形或圆形扁壶,人形、熊形、兔形水注、辟邪水注、水孟、盆盆、三足盘、笠和瓷俑等。瓷器装饰也出现新手法,日常用器如碗、盆、壶、嫩等普遍采用印、划或堆贴各式花纹,在器物的肩腹或口沿划弦纹和压印斜方格纹、联珠纹和禽兽纹等。器物上还常常堆贴铺首、辟邪、人物、朱雀和白虎等,它们常与斜方格纹、联珠纹结合在一起,是不同于前代的新风格.

佛教在汉代开始传入我国,到了三国、西晋时期,在瓷器装饰上也出现了受佛教艺术影响产生的纹样,例如佛造像和忍冬纹等。

东晋时期青瓷生产继续发展,除上述器形外,又出现了一些新器形,如牛形灯、圆形格盘和莲花尊等。人们日常所用的饮具、文具和卫生用瓷等相当齐备,其中碗、碟大小配套,多至十数种。三国、西晋时一度大量生产的明器基本停烧。瓷器的造型装饰有了明显的变化,器形由西晋时的矮胖逐渐向高瘦发展,变得更为秀气,纹饰简朴,注重经济实用。装饰以弦纹为主,西晋后期出现的褐色点彩,此时盛行。例如褐彩蛙尊,是东晋时独有的器物,器口与蛙头、足等主要部位点饰褐彩,打破了青瓷清一色的格调,格外醒目。

东晋时,浙江德清窑兴起,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瓷窑,以生产黑瓷为主。德清窑黑瓷产品在内地的四川也有发现,说明当时黑瓷产品的运销区域是相当广泛的,受到人们的欢迎。

南朝时佛教盛行,所以,瓷器中常以莲瓣或荷花作装饰,例如,在碗、盏的外壁,常常划饰重线仰莲,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除碗、盘、碟等日常用器外,常见器形有蛙形水孟、六系盘口壶、带托鸡头壶、双系鸡头壶、狮形烛台等。

南方的瓷业正在大发展时期,可是在中国的北方,此时却连年兵祸,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439年魏太武帝统一丁中国北部,实行均田制,农业得以逐渐恢复发展,手工业也开始复兴。

北朝时期的瓷业,以北齐成就最为突出。山东省淄博寨里窑,这是目前考古发现唯一的北方青瓷窑遗址,年代为北齐。它证明了在北朝时期,北方已经能够烧造青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齐时在东汉的基础上,白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首次发现了北齐白瓷,有碗、杯、缸、长颈瓶等,其特点是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色,但釉色仍泛青,可见还不是成熟的白瓷。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它有待中国古代制瓷工匠长期经验的积累,掌握了胎釉中含铁量的控制技术,从而烧制出成熟的白瓷。自北齐以后,中国的瓷器开始分为青、白两大瓷系并驾齐驱地向前发展。

北朝的瓷器主要有碗、盘、壶、瓶、杯、缸等,均为日常生活用具。装饰方面注重实用,大多为素面,常见纹饰为莲瓣纹和弦纹,莲瓣纹的广泛应用,与北朝佛教的兴盛有很大关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古代手工艺 制瓷业的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只需三点 立马道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发展特点

只需三点 立马道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发展特点

瓷器,特点,瓷土,质量,窑炉,发展,婺州窑,好的,时期,工艺,结构,胎体,进一步发展,来提,创造性地,上釉,丰润,动物,图片,所处,成果,技术,涂上一层,烧造,瓷窑,越窑,窑口,白色,白瓷,窑具

2009-06-15 #短篇故事

走进紊乱交融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变迁

走进紊乱交融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变迁

江南地区,我国,时期,北魏,历史,土地,民族,经济,发展,国家,文明,魏晋南北朝,全国,少数民族,时代,百姓,组织,区的,曹操,大发展,魏晋,五胡,人民,人口,儒学,农业,农民,劳动力,后世,宗教

2013-07-13 #故事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历史老师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重点内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历史老师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重点内容

A.,B.,时期,民族,曹操,C.,发展,统一,洛阳,原因,汉族,曹军,政权,方面,江南,D.,E.,孙权,军队,局面,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中原,内容,人民,历史,农业,史称

2020-08-13 #故事大全

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曹操,袁绍,刘备,曹军,孙权,刘表,袁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展,中原,基础,蜀国,江南,荆州,周瑜,孙刘,诸葛亮,统一,蜀地,东吴,三国鼎立,以少胜多,名称,国号,官渡,示意图,考点,联军,奠定了

2020-09-04 #短篇故事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

幼苗,出处,问题,成语,拼音,比喻,kè,发展变化,吕氏春秋·察今,看问题,刻舟求剑

2020-09-04 #故事大全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作业帮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作业帮

成语,出处,拼音,曹雪芹,实际,定语,比喻,教条,状语,示例,红楼梦,郑人买履,近义词,语法,贬义,kè,你这样,发展变化,吕氏春秋·察今,看问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刻舟求剑,寻根究底,生搬硬套,胶柱鼓瑟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作业帮

搜集成语先秦以前的 秦汉时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成语及其人物 两个成语故事作业帮

成语,出处,拼音,曹雪芹,实际,定语,比喻,教条,状语,示例,红楼梦,郑人买履,近义词,语法,贬义,kè,你这样,发展变化,吕氏春秋·察今,看问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刻舟求剑,寻根究底,生搬硬套,胶柱鼓瑟

2020-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形态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形态

战争,时期,吴国,苻坚,军队,晋国,统一,两晋南北朝,政权,公元,历史,皇帝,生活,晋武帝,袁绍,人民群众,战争中,非常大,中国,国家,地方,少数民族,民族融合,王爷,类型,长江,发展,影响,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2018-09-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