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六岁倪萍的善良引发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8-09-12

喜欢她质朴感人的声音和嗓音,喜欢她满面春风的微笑,喜欢她豪气大方的主持风格,更喜欢她幕后的慈善壮举 以前看到的是电视里的倪萍老师,台上的她那

提示:本文共有 21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家庭教育系列(一}

电视主持人、演员倪萍老师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偶像。喜欢她质朴感人的声音和嗓音,喜欢她满面春风的微笑,喜欢她豪气大方的主持风格,更喜欢她幕后的慈善壮举…… 以前看到的是电视里的倪萍老师,台上的她那样耀眼风光。

最近读了她的《日子》和《姥姥语录》,特别是听到倪萍老师本人诵读富有家乡口味的《姥姥语录》,更让我崇拜和欣赏。特别感动的是倪萍老师的善良,从幼年就开始的善良,一直延续到现在。无数次我情不自禁,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跟着倪萍老师走进了她的前半生。

我问自己:为什么倪萍老师幼小的年纪,一个学龄前的儿童,一个出生在青岛都市里的小女孩,会那么善良,那么懂事,那么疼爱自己在农村的姥姥?四岁的倪萍就知道把甜瓜藏在背心里带回家给姥姥吃;秋天收苹果的时候,幼小的她知道把最红的那个摘下来给姥姥吃;六岁的时候就帮着奶奶锄地、栽秧苗、洗衣服,半夜里听到姥姥的咳嗽声会端桃酥水给姥姥喝,“觉得家里最该吃好东西的人就是姥姥”,六岁时说了一句成年人也说不出的话:“姥姥的脚还没有我的大,走路干活多累呀!”

而今这个年龄段的好多孩子正依偎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怀抱里撒娇,在爸爸妈妈面前蛮横无理耍赖,这是为什么?我寻找着答案……

先看《说文解字》里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意思是在上的或长辈操作,在下的或小的跟着效仿,教的左边是“孝”,右边古代最早是“攴(攵pu)”,意思是轻轻地敲打或戒尺的意思,因此教“从攴”、“从孝”;育,“飬(juan)子使作善也”,意思是培养孩子,使之从善。教和育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做长辈或父母或老师的首先要以身示范,行孝扬善,做出榜样或表率,小辈的孩子或学生才会跟着效仿或模仿,才会孝敬和善良。不孝敬长辈、不善待他人的父母别指望自己的孩子孝敬自己善待他人。

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和成长主要是通过模仿父母或其他亲人长辈形成的,父母或长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学习行为从来不是靠强化和惩罚,乏味地按部就班地教出来的,而是从简单地观察别人中学习的,也就是通过模仿他人获得的。由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多重要。

倪萍在《日子》中写道“母亲是最艰辛的纤夫,她用单薄的身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指引着我生命的航程,因此,在我的性格和人生观念上,我都是以母亲为楷模,为记忆的。……单身的母亲一直尽最大的可能给我和哥哥以快乐。……”

倪萍老师不仅有一位可敬的母亲,还有一位对她影响更大的姥姥。姥姥的善良和无私深深地刻印在倪萍幼小的心灵里,影响了她的一生。倪萍大约五六岁时,妈妈为她买了一双红皮鞋,一次还没穿,就被邻居借去走亲戚。当时倪萍大哭,但是一向疼爱倪萍的姥姥却说了一句:“这都是惯的,拿走,我就不信管不了她。”慈爱的姥姥先是狠狠地说了倪萍一顿,然后又反复耐心地给她讲道理,“做人就要心眼好,你帮了人家,人家就会记你一辈子,哪一家不是靠着人家帮才能过上好日子,人呢,就得心眼好,不管你做好事还是坏事,老天爷从天上都能看见。”

倪萍说,当时五六岁的她尽管不能完全听懂姥姥那些话的意思,但从姥姥的表情中她揣摩这句话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多么智慧善良的姥姥啊,把一双还没有穿过的新鞋子借给人家,这一幕永远刻在她的记忆里了。

现实生活中谁能舍得把还没穿过的鞋子借给别人穿?不识字的姥姥却做到了!在一个六岁孩子面前,姥姥不仅以身示范,无私地帮助别人,给年幼的倪萍做了榜样,还不忘严厉说教,反复给讲道理,引导幼小的倪萍要心眼好,做好事,多助人,使之行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正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姥姥就是一个不识字却很懂文化的高人,她把自己的智慧和善良传递给了幼小的倪萍,并深深地扎根在她的记忆里。 我读懂了六岁倪萍的善良,也庆幸自己有位善良智慧的母亲。

母亲没有文化,不善言语,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善良。从我有记忆起,就看见母亲只要包饺子或做好吃的,都是先给奶奶盛出来,让我们兄妹轮流端着给奶奶送过去,奶奶一直跟大伯住。小时候母亲做好饭,让我们必须等父亲回来才能动筷子,她告诉我们:“爸爸上班,工作很辛苦,先让爸爸吃。”

母亲有四个姑姑,我的姑姥姥,再加上我姥姥,一共五个裹着小脚梳着小篹的老太太经常轮流在我家住,有时候两三个姑姥姥同时一起来,她们都是农村,在70年代初,生活困境,家家吃不饱的日子,多一口人都了不得了,而在我们家里她们却是常客。 善良的母亲用她的智慧和勤劳不断地调剂着生活,用她灵巧的双手帮周围邻居和亲戚缝纫着衣服,对奶奶和姑姥姥们百般孝顺,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温馨的画面历历在目,还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成为永恒的记忆。

六岁前的孩子最崇拜和依赖的就是父母,父母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提升自我,行孝扬善,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把我们的善和孝传递给孩子,这就是理想的家庭教育。

拥有38个博士头衔的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里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到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却得感谢我的慈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六岁倪萍的善良引发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 也要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要重视

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 也要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要重视

孩子,章子,太善良,家长,同学,利益,坏人,案件,爷爷奶奶,让孩子,学会,教孩子,不合理,人们,小姑娘,时候,朋友,男女,保护自己,精英,爸妈,农村,危机,受助者,后果,善意,家人,家庭,对方,所有人

2016-01-25 #故事阅读

茨威格《家庭女教师》:在孩子眼中 一切的单纯善良都应得到美好

茨威格《家庭女教师》:在孩子眼中 一切的单纯善良都应得到美好

孩子,老师,父母,母亲,内心,世界,表兄,两个女孩,情感,想法,茨威格,家庭教师,两个孩子,对世界,两姐妹,妹妹,成年人,好的,让孩子,原因,姐妹俩,心灵,意识,秘密,理智,表弟,需求,阳光,教育,就不会

2008-02-24 #小故事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故事,思维,孩子,事情,做法,才能,老子,这个故事,个人,一生,三教,东岳,乞丐,人们,例子,内心,先生,回复,心情,富翁,家庭环境,富人,小男孩,小伙,成绩,机遇,格局,根源,锋芒,评论

2020-06-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故事,思维,孩子,事情,做法,才能,老子,这个故事,个人,一生,三教,东岳,乞丐,人们,例子,内心,先生,回复,心情,富翁,家庭环境,富人,小男孩,小伙,成绩,机遇,格局,根源,锋芒,评论

2020-06-09 #长篇故事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一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不要一味的付出 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故事,思维,孩子,事情,做法,才能,老子,这个故事,个人,一生,三教,东岳,乞丐,人们,例子,内心,先生,回复,心情,富翁,家庭环境,富人,小男孩,小伙,成绩,机遇,格局,根源,锋芒,评论

2020-07-11 #经典故事

家规家训 家风故事勤学 善良 守时的好家风

家规家训 家风故事勤学 善良 守时的好家风

家风,守时,父母,母亲,习惯,孩子,家人,实际行动,家庭教育,家族,小时候,教育,好家风,吴韶,在我,责任编辑,中国梦,区委党校,和家,物质生活,家规,中心环节,个人,一生,中华民族,传统,书籍,书学,中长,主张

2014-01-10 #故事会

倪萍51岁学画 第一幅画拍卖118万 倪萍:我的画不值那么多钱

倪萍51岁学画 第一幅画拍卖118万 倪萍:我的画不值那么多钱

倪萍,绘画,作品,价格,时间,网友,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名气,新手,扶贫,那么高,不值,叫价,走高,高价,那么多钱,习绘,都会,业务,公众,场合,名学,因人,地方,天赋,大师,意义,态度,感觉

2015-02-01 #故事阅读

镜头记录了倪萍的哭 也记载着倪萍的笑 我们这行的人都会经历过

镜头记录了倪萍的哭 也记载着倪萍的笑 我们这行的人都会经历过

倪萍,节目,东西,观众,麦贤德,女人,综艺大观,眼泪,陈雨露,龙梅,孩子们,中出,导演,个人,主持人,嘉宾,住处,医院,对方,妻子,女孩子,感情,小品,战斗英雄,时候,本性,正常人,老麦,聋哑,英雄

2008-01-2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