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咖啡物语 每种舌尖上的香醇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丨维制教育分享

时间:2018-09-27

关于拿铁的由来最常见的版本是:1963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维也纳皇帝派曾经在土耳其游历过的柯奇斯基去波兰搬救兵,柯奇斯基以流利的土耳其话骗过土耳

提示:本文共有 36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咖啡物语,每种舌尖上的香醇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丨奥地利维制教育分享

每一种咖啡都有它独特的风味,

或许你喜欢浪漫的爱尔兰咖啡,甜蜜的玛奇朵......

可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来和维制小编一起读读咖啡的故事吧....

作为专业的奥地利留学指导

在文末我将在重点为大家介绍维也纳咖啡的故事

拿 铁

“拿铁”,意大利名“Latte”,它是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致之作。关于“拿铁”的由来最常见的版本是:1963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维也纳皇帝派曾经在土耳其游历过的柯奇斯基去波兰搬救兵,柯奇斯基以流利的土耳其话骗过土耳其军队,并搬来救兵,打退了土耳其军队,土耳其军队逃跑的时候在城下丢下了500袋咖啡豆,维也纳皇帝将这作为奖赏给了柯奇斯基。柯奇斯基在维也纳开了首家咖啡馆,但是维也纳人并不对这种从来没喝过的焦苦饮料感兴趣,于是聪明的柯奇斯基改变了配方,过滤掉咖啡渣并加入大量牛奶,这就是“拿铁”的由来。

爱 尔 兰 咖 啡

爱尔兰咖啡的由来,有一段凄美浪漫的故事:据传一个德国都柏林机场的酒保邂逅了一名气质高雅的空姐,她那独特的神韵犹如爱尔兰威士忌般浓烈,久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十分渴望能亲自为她调制一杯爱尔兰鸡尾酒,可惜她只爱咖啡不爱酒,然而由衷的思念让他顿生灵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及失败,他终于把爱尔兰威士忌和咖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调制出香醇浓烈的爱尔兰咖啡。一年后,当他终于有机会为她调制爱尔兰咖啡的时候,幸福的留下了眼泪。后来女孩只要一停留在都柏林机场,便会点一杯爱尔兰咖啡,他们俩人变得很熟识。女孩回国后发现并没有这种咖啡,才知道爱尔兰咖啡是就报专门为她调制的。

卡 布 奇 诺

卡布奇诺这个名字也是由维也纳人柯奇斯基创始的。创设于一五二五年以后的圣芳济教会(capuchin)的修士都穿著褐色道袍,头戴一顶尖尖帽子,圣芳济教会传到意大利时,当地人觉得修士服饰很特殊,就给他们取名叫:cappuccino,意思是僧侣所穿宽松长袍和小尖帽。然而,维也纳人柯奇斯基爱喝咖啡,发觉浓缩咖啡、牛奶和奶泡混合后,颜色就像是修士所穿的深褐色道袍,于是灵机一动,就给牛奶加咖啡又有尖尖奶泡的饮料,取名为卡布奇诺(cappuccino)。

玛 奇 朵

玛其朵,英文译名Caramel Machiatto。Caramel是英文里焦糖的意思,而Machiatto在意大利文里是“印记、烙印”的意思。顾名思义,它的名字象征着“甜蜜的印记”。玛奇朵咖啡是先将牛奶和香草糖浆混合后再加入奶沫,然后再倒入咖啡,最后在奶沫上淋上网格状焦糖。很多人之所以喜欢玛奇朵咖啡,正是因为它的香甜感,她不同于摩卡咖啡的厚重,它是轻柔的,而且细腻的奶沫与焦糖结合后,如浮云般细腻润滑。所以玛奇朵通常是女孩子的最爱。

夏 威 夷 咖 啡

柔滑、浓香,具有诱人坚果香味的夏威夷咖啡有着很久远的历史。1813年,一位西班牙人首次在瓦胡岛马诺阿谷种植了咖啡,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夏威夷大学的主校区。1825年,一位名叫约翰·威尔金森的英国农业学家从巴西移植来一些咖啡种在瓦胡岛伯奇酋长的咖啡园中。三年以后,一个名叫萨缪尔·瑞夫兰德·拉格斯的美国传教士将伯奇酋长园中咖啡树的枝条带到了科纳(这种咖啡是最早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生长的阿拉比卡咖啡树的后代),直到今天,科纳咖啡仍然延续着它高贵而古老的血统。

蓝 山 咖 啡

众所周知,蓝山咖啡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咖啡,也是世界上最高价格的咖啡,而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十八世纪初。171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下令在牙买加的蓝山山脉种植咖啡。二十年代中期,牙买加总督尼古拉斯·劳伊斯爵士从马提尼克岛进口阿拉比卡的种子,并开始在圣安德鲁地区推广种植。直到今天,圣安德鲁地区仍然是牙买加蓝山咖啡的三大产区之一(另外两个产区分别是:波特兰产区和圣托马斯产区)。真正的蓝山咖啡是由当地最好的生咖啡豆制成的,它风味浓郁、均衡、富有水果味和酸味,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优质新鲜的蓝山咖啡风味特别持久,就像饮酒人所说的那样回味无穷。

摩 卡

摩卡,是一百多年前也门共和国在红海附近的一个商港,由于当时运输业不发达,大部分的非洲所产咖啡都是先运送到也门摩卡港集中再向外输出到欧洲地区。十七世纪初,第一批经由古老的小港口-摩卡港出口销售到欧洲的叶门咖啡,令欧洲人惊艳,人们把从摩卡港运来的美味咖啡称作“摩卡咖啡”,这是“摩卡咖啡”名字的由来。事实上,正宗的“摩卡咖啡”只生产于阿拉伯半岛西南方的叶门共和国、生长在海拔三千至八千英尺陡峭的山侧地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

曼 特 宁 咖 啡

曼特宁并非产区名、地名、港口名,也非咖啡品种的名,它的名字其实是印尼曼代宁民族的音误。在二战日本占领印尼期间,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馆喝到香醇无比的咖啡,于是他问店主,咖啡的名字,老板误以他是问你是哪里人?于是回答:曼特宁。战后日本兵回忆起在印尼喝过的“曼特宁”,于是托印尼咖啡客运了15吨到日本,竟然大受欢迎。于是,曼特宁的名字就这样的流传开来了,而那名咖啡客商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普旺尼咖啡公司(PWN)。

维 也 纳 咖 啡

在维也纳,与音乐齐名的是一个毫不相关的东西—咖啡馆。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维也纳咖啡文化列为世界非物质遗产。

维也纳咖啡的物语是独自等待,它的由来跟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有关。在某个寒冷的夜晚,一名维也纳的敞篷车的马夫坐在舞场门口喝着咖啡,舞场里音乐悠扬,贵妇人香汗淋漓的跳着华尔兹,他侧耳可以听见她的喜悦,她的喜悦却不是因为他。他知道,她是他的主人,她在他的心里无比崇高,她是他不可触碰的神灵。他想:即使她在舞,在不停的旋转,遇见形形色色的舞伴,可最终她会回到他的身边,由他载着疲惫的她回家。想到这里,他稍许释然,默默喝了一口咖啡,继续等待。其实他知道,叫他等的人,是永远不会爱上他的。而他所喝的咖啡就是,维也纳咖啡,其实也是一杯叫做绝望等待的咖啡,“既然错过了,就不能再参与,否则,就是打搅。”

欧洲的大街小巷里,咖啡馆比比皆是,多得像中国大街上的小吃店,法式、英式、德式,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维也纳咖啡馆绝对是声名显赫,且意义已在咖啡之外。早在1840年,一位奥地利著名作家就说过:“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咖啡本身倒成了次要的东西。可以不夸张地说,10个走进咖啡馆的人里,9个不是为咖啡而来。”

对于喜欢怀旧的啡友来说,维也纳咖啡馆代表着这个城市过去的辉煌。典型的咖啡馆有着高大宽敞的厅堂,靠街的一面有一排宽大的窗子,幕布一样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垂下来,将窗外的阳光遮去一半;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发出黄澄澄的光,被内侧墙壁上的大镜子反射,咖啡馆笼罩在暖融融的情调中;一排排软椅或沙发依墙而设,中间的走廊上摆放着小巧的园桌和旧式的椅子。走进这样的咖啡馆,侍者端来咖啡,配着精致的咖啡杯盘、银色的小勺和洁白的餐巾,外加一杯清水——这是维也纳咖啡馆独特的待客之道,意味着店家欢迎你随便在这里呆上多久。

奥地利并不种植咖啡。这种奇妙的饮料如何被引入维也纳,继而在这里被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个城市灵魂,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其中一个流传最广的故事是这样的: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军包围了维也纳城,维也纳人在斯塔赫伯大公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仍无法解围,一个名叫科尔茨基的人被任命为特使去与土耳其人谈判。科尔茨基精通土耳其语并且熟悉那个国家的风俗,在他的游说和援军即将到来的威慑下,土耳其人终于撤退了。

立下大功的科尔茨基要求斯塔赫伯大公将土耳其人留下的几口袋咖啡豆作为战利品奖励给自己。当时维也纳人并不知道这些绿色豆子的用途,他们以为这是榨糖的原料。当科尔茨基将豆子焙烤研磨再用开水冲泡后,人们才发现它具有一种沁人心肺的香气:一间名为“蓝瓶子”的咖啡馆在维也纳诞生了,科尔茨基成了这个城市的第一位咖啡店老板。

维也纳全城二百多家咖啡馆,大多具有朴素的平民风格。这些咖啡馆也有高大的厅堂,却没有过多装饰的墙壁,但咖啡香气浓郁,各色点心诱人,这样的咖啡馆传递的是“家”的气氛。 对真正的维也纳人来说,咖啡馆如同家外的客厅,他们可以在这儿做自己在客厅里能做的任何事。维也纳人曾这样精辟地分析:“去咖啡馆的人就是那些喜爱寂寞又不愿孤独的人,想要独自呆着,却又希望周围有不相干的人陪伴。”

在咖啡馆里,维也纳人点一杯咖啡,可以把一张报纸从头到尾读上几小时;可以将一盘残棋琢磨上多半天;可以望着窗外胡思乱想或者什么都不想,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学生们铺开自己的作业连算带写,老师在这里批改作业。也有人聚在一起玩纸牌、打台球或者讨论家国大事。

尽管维也纳人进咖啡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绝不可忽视这个维持了几百年的饮食文化。如果有人走进一家维也纳咖啡馆,叫店家“来一杯咖啡”,然后稍坐片刻便喝完付账走人的话,维也纳人会认为他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咖啡。就像在慕尼黑的酒吧里只要“一杯啤酒”,或者在巴黎的餐厅里点酒只是说“一瓶葡萄酒”一样;在维也纳咖啡馆里,“只要一杯咖啡”肯定让你这个外行暴露无遗。维也纳咖啡最常见的就有二三十种不同风味,如何品味它们也各有不同的规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咖啡物语 每种舌尖上的香醇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丨维制教育分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留学故事:看维制教育如何帮助德国留学生成功转学奥地利

留学故事:看维制教育如何帮助德国留学生成功转学奥地利

学校,学生,孩子,奥地利,维也纳,专业,家长,德国,教育,中学,教学质量,机构,环境,语言,服务,套餐,成绩,德语,教师,欧元,留学生,出国留学,对孩子,留学机构,中国办事处,西城国际,升学率,国家,大部分,大学

2012-02-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舌尖”上的安全!宝应黄塍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

“舌尖”上的安全!宝应黄塍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

幼儿,食品安全,食品,中心幼儿园,各班,三无,五毛钱,意识,教育,教育活动,刘玲,梁邦,黄塍镇,增强了,舌尖,主题,习惯,产品,健康成长,吃水果,商场,小摊,大班,定会,宝应,小贩,幼儿园,教师,来源,民以食为天

2019-04-25 #故事会

园长妈妈来陪餐 湖溪中心幼儿园郭宅园区为孩子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园长妈妈来陪餐 湖溪中心幼儿园郭宅园区为孩子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孩子们,孩子,王超群,中一,园长,光盘,制度,舌尖,问题,教育,加汤,夏子轩,日中,郭宅,中心幼儿园,园一,园区,保驾护航,午餐,妈妈,围城,好孩子,情况,湖溪,杰作,模样,添饭,看法,神情,过程

2009-01-03 #故事大全

舌尖3口碑雪崩 拿起手机拍摄自己舌尖上的故事!

舌尖3口碑雪崩 拿起手机拍摄自己舌尖上的故事!

美食,舌尖,手机,纪录片,吃货,周期,故事,过程,食欲,食物,拍摄视频,中静静,来提,陈晓卿,能大,锦上添,口碑,上线,优势,力量,傻瓜式,感觉,工具,味蕾,回复,小店,干嘛,摄制组,慢镜头,我家

2013-03-10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食物,纪录片,中国人,美食,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味道,观众,主食,方式,舌尖,人们,故宫,陈晓卿,情感,故事,地域,市场,情怀,智慧,民族,片子,创作,中餐,传统,厨房,油脂,腊肉,风味,餐桌上

2020-08-31 #短篇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庄臣味道10年游历 品味中华各地美食后对舌尖上的味道 文化 人生的

《舌尖上的中国:庄臣味道10年游历 品味中华各地美食后对舌尖上的味道 文化 人生的

店铺,庄臣,元店,味道,叠加使用,力度,优惠券,中华,人生,书评,会员,商品,页面,订单,用户,情况,文化,故事,摘要,舌尖,美食,金额,页面设置,使用条件,单金额,可以使用,各地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在线阅读

2020-09-01 #故事阅读

舌尖大师品牌故事

舌尖大师品牌故事

大师,舌尖,小虎,秘方,调料,严苛,味道,梦想,火锅,加工,牧哥,一锅,家具厂,好味道,好的,拜师学艺,精武鸭脖店,麻辣香锅,成功了,创始人,二哥,串串香,云贵,亳州,农家,传统,吃货,卤菜,匠心,原产地

2017-03-18 #经典故事

《家常》导演:舌尖里的故事是如何选中的?

《家常》导演:舌尖里的故事是如何选中的?

人们,家常,美食,传统,家族,味觉,故土难离,情感,导演,故事,文化,烹饪,样态,舌尖,观念,过程,记忆,食物,生产,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的文化,日常生活中,饮食习俗

2020-07-1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