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看完《夺冠》我流下两行热泪 一行敬女排 一行敬陈可辛

时间:2018-10-02

先是遭遇改名风波,然后又因为疫情原因跳档了大半年,陈可辛的这部作品可谓出师不利,再加上众所周知但又不方便直接讨论的问题,不难预见这部电影所能呈

提示:本文共有 33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25日《夺冠》上映,我提前来到影院,做了一轮心理建设后,进入影厅准备观影。

先是遭遇改名风波,然后又因为疫情原因“跳档”了大半年,陈可辛的这部作品可谓“出师不利”,再加上众所周知但又不方便直接讨论的问题,不难预见这部电影所能呈现的东西是残缺的。

观影结束后,我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一行是被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所打动,一行是为了致敬陈可辛的不容易。《夺冠》最终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和观众见面,真是太难了。

和预期一样,影片虽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剧情的叙述,也较好地展示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但实际上并不是一部完整的陈可辛电影,而且残缺的部分也不只是一些“用处不大”的镜头。

影片残缺了些什么?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举报信”事件,很容易会让人认为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剧情被删减了。

的确,“抢吃鸡腿”、“被排球打晕”这些搞笑的剧情,看上去就和女排姑娘们的成长没什么关联,如果只是仅仅当做调节气氛用的段子,那的确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但是,像陈可辛这样善于讲故事的导演,会为了调节气氛而插入一些“莫须有”的剧情,并不合理。

所以,这些搞笑剧情被删除是因为如传闻中“丑化了某个人”,还是因为背后折射了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观念?根据电影片名由《中国女排》改为《夺冠》这件事,我更偏向于是后者。

因为题材是中国女排,大多数人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部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电影。

毕竟这些年来,不只是中国女排,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在宣传方向上都很注重集体主义。

团队项目固然不用说,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螺丝钉。即使是个人项目,也不能只聚焦在运动员身上,运动员背后的教练、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宣传对象。

因此,《夺冠》是一部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电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可是,陈可辛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同样是拍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张彻执导的电影《刺马》讲述了三兄弟的爱恨情仇,热血又催泪,非常符合大众观影的心理预期。

而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在兄弟情仇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复杂人性的探讨,同时还引入了政治阴谋的元素,把影片的格局从“私情”提升到了“大义”。

可见,陈可辛其实是一个喜欢在电影里夹杂“私货”的人。

而《夺冠》里残缺的,正是陈可辛关于女排队员的一些个人思考。

那么在《夺冠》这部电影里,陈可辛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上,能夹杂什么样的“私货”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下剧情,理清电影到底有什么故事线。

(注意:以下部分是高能剧透,未观影的朋友请选择阅读。)

如果只有女排和友谊,《夺冠》中规中矩难成经典

《夺冠》以倒叙手法开篇,先是展示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美女排对决,然后通过巩俐饰演的郎平和黄渤饰演的男教练在赛场上的交锋,拉开了两人曾经在漳州训练基地相遇相识的经历。

这样的开篇方式直接了当地告诉观众接下来将会重点展示两条故事线,其一是中国女排这个团体的发展史,其二是郎平和男教练的情谊。

这两条故事线自始至终贯穿了整部电影,两者相辅相成搭建出了《夺冠》的基本叙事框架。

两人首次相识正是中国女排即将崛起夺得“五连冠”的1981年,彼时两人都是“不得志”的新人,惺惺相惜后共同帮助对方坚定信念、找准方向,最终和队伍一起成长为世界级的强者。

两人再次相遇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此时中国女排因为训练方式落后等问题正在走下坡路,两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一人是对方主帅有心无力,一人是受制于人无力回天。

电影通过两人的多次交心,揭示了中国女排当时的缺点,并为接下来的变革做铺垫。

两人最后的交集是郎平接管中国女排的前后。因为曾经队友的离世,郎平最终下定决心回来带领女排。男教练也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所以选择退位让贤。

但郎平力排众议推行的新式训练方式遭遇了“水土不服”,年轻的女排姑娘们并没有如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郎平一度陷入迷茫中。

此时男教练再次登场,帮助郎平对姑娘们进行了心理建设,为女排卸下心理负担打下了基础。

最终,中国女排不仅战胜了强大的巴西队,更战胜了一直以来放在自己心头上的压力,重新成为了屹立世界之巅的排球强队。

在这两条故事线构成的叙事框架上,陈可辛遵循了体育题材电影的套路,按部就班地加入了各种“催泪弹”,让观众为中国女排的艰辛训练感动,为她们陷入低迷伤心,为她们再次崛起而激动。

同时,他通过配角们的支线故事,既丰富了郎平和男教练的个人形象,又完成了新老女排的历史交接,让角色和故事都有相对完整的逻辑。

不得不说,在处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剧情时能如此有条不紊,陈可辛出色的叙事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如果只有女排和友谊这两个内容,《夺冠》的立意似乎有点单薄,只能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旋律片,而不是一部能载入史册的经典。

毕竟这样的剧情设置并没有太大新意,也没有太多值得引人深思的内容,感动就完事了。

而且对中国排球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观众来说,导演设置的每个泪点基本都能预判出来,一场观影下来就犹如看了一部纪录片一样,会有所感触但谈不上感动。

加上个人与集体的讨论,电影才算完整

然而,《夺冠》是不是有且仅有这2条故事线呢?

其实从电影开始时,陈可辛对男教练及郎平的状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我们就能发现他的小心思可不止如此。

男教练年纪轻轻就被从地方队抽调到女排国家队任教,本以为是少年得志,但却得知老教练给他安排的任务是“陪打”,他一度感到非常失望,并十分抗拒老教练的安排。

而郎平是18岁就入选国家队的天才运动员,为了获得代表国家出战的机会,她甚至放弃了考大学,但没想到自进入国家队后一直都在“举铁”,连正式摸球的训练都进行不了。

两人都是年少有为的青年,但为了集体利益而不得不顺从安排。

虽然最终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但不得不让人思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否真的就是水火不容?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应该如何处理,正是陈可辛在电影里的“私货”。

在女排和友谊两条明线之下,还有一条关于个人与集体的暗线。

男教练很明显继承了老一辈的作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问题上,他无疑会代表后者。

而郎平则更提倡“先是个人,再是中国女排队员”的新观念,她的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让队员们除了能打好排球外,也能更好地做自己。

最终男教练被郎平在赛场上交锋被击败,两人之间,陈可辛明显地偏向于支持郎平。

在我印象中,电影里还有两个片段非常“露骨”地展示了陈可辛支持郎平的态度。

其一是在新队员的培训中,有一段新老队员玩“猜猜对方想什么”的剧情。

老队员心里想的是教练,新队员想的是自己。

虽然结尾用老队员一句“你们90后都这样”去伪装成为新老队员的代沟问题,但实际上却也可以理解为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新队员更加注重个人将会是一种趋势。

其二是在新旧女排的训练过程里,都安排了一名队员离队的戏份。

但旧女排的离队队员在老教练的激励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顾全大局,重新回到训练场上拼命。

而新女排的离队队员则头也不回地甩门离去,身为教练的郎平也并没有出言相劝。

如果只是为了弘扬集体主义,上述剧情的出现就显得有点突兀,因为这些情节并无助于彰显集体主义精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反作用。

由此可见,这些情节并不是服务于弘扬集体主义的。

陈可辛设置这些剧情的目的,我认为是为了引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带有一点批判性的,他并不认可为了集体利益而要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的做法。

但正如前文所述,集体主义是近年来体育宣传的大方向,陈可辛的“私货”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虽然加入了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思考后,《夺冠》的立意无疑会提升了一个层面。

但四平八稳地拍出一部感人的体育电影,比夹杂人文色彩的“私货”更能成为“喜闻乐见”的作品。

所以,《夺冠》只能在改名后回炉重做,把对个人与集体的讨论尽量淡化,能包装成其他无关痛痒的支线剧情就保留,不能的或者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就彻底剔除。

而且为了避免郎平的个人光环影响到老一辈女排的集体光环,老一辈的女排成员几乎全部匿名,在电影里只剩下号码和职位这种冷冰冰的称呼。

中国女排的事迹是感人的,她们的拼搏精神无疑会成为一直鼓舞后人的符合,是可敬的。

陈可辛敢于在旋律片中夹杂“私货”,希望能为体育题材电影带来更多的人文思考,是可敬的。

但在场外原因的影响下,《夺冠》最终只能以残缺的形式和观众见面,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遗憾。

所以两行热泪,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陈可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看完《夺冠》我流下两行热泪 一行敬女排 一行敬陈可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尽量还原细节 展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尽量还原细节 展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陈可辛,电影,陈忠和,导演,林善,开幕式,新华社记者,丝路,故事,电影节,国际电影节,主教练,传媒,原主,影片,教练,福州,老队员,细节,精神,荣誉,金丝,俄罗,巩俐,张华,上都,十一连,新华社,丝绸

2019-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可辛导演《夺冠》背后的不足 难以满足“女排精神”

陈可辛导演《夺冠》背后的不足 难以满足“女排精神”

郎平,电影,女排,中国女排,陈忠和,故事,部分,吴刚,名字,影片,巩俐,主角,导演,小时,小王子,情节,教练,观众,角色,青年,阻力,娱乐,比赛,印象中,要不就是,白浪,袁伟民,陈可辛,陈可,不一样

2017-05-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可辛传扬女排精神 拍摄《中国女排》 出演人员成关注点!

陈可辛传扬女排精神 拍摄《中国女排》 出演人员成关注点!

中国女排,中国,陈可辛,中国人,国人,女排,精神,体育界,导演,郎平,剧本,冠军,地位,奇迹,电影,观众,赛场,五连冠,这部电影,张荣芳,上海,专题,代表,八十年代,充分发挥,首都,影视业,大火,团队,女儿

2014-06-22 #故事会

陈可辛:《夺冠》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

陈可辛:《夺冠》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

电影,中国女排,巩俐,陈可辛,郎平,女排,原名,导演,地板,首映礼,精神,80年代,女排精神,是一部,冯绍峰,吴刚,宋世雄,张一白,白浪,那英,上都,都会,世界冠军,专业,专业人士,世界杯,功勋,使命感,人员,剧组

2008-04-18 #短篇故事

电影《夺冠》:热泪盈眶 回味无穷

电影《夺冠》:热泪盈眶 回味无穷

郎平,中国女排,电影,陈可辛,比赛,女排,巩俐,袁伟民,陈忠和,80年代,主教练,吴刚,朱婷,白浪,美国队,时期,人心,主攻手,中美,北京,导演,教练,强音,排球,故事,时代,新闻,时局,细节,里约

2013-06-12 #小故事

《中国女排》:最会讲“时代故事”的陈可辛!

《中国女排》:最会讲“时代故事”的陈可辛!

郎平,陈忠和,中国女排,陈可辛,巩俐,人物,见证,导演,教练,故事,观众,成东青,个人,参与者,性格,时代,旁观者,青年,陪练,李翘,田文军,黄晓明,中国合伙人,主力队员,巴西队,美国队,主线,交集,历史,历程

2016-1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重回中国女排的高燃过往 《夺冠》依然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重回中国女排的高燃过往 《夺冠》依然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郎平,影片,中国女排,巩俐,女排,陈可辛,电影,女排精神,故事,比赛,妈妈,情绪,朱婷,白浪,训练,好的,奥运会,观影,导演,巴西,排球,观众,角色,运动员,镜头,难度,惠若琪,世界冠军,人们,出镜

2020-02-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可辛致敬中国女排 一个时代与精神的电影《夺冠》

陈可辛致敬中国女排 一个时代与精神的电影《夺冠》

女排精神,巩俐,陈可辛,时代,关系,电影,观众,镜头,吴刚,郎平,中国女排,大家好,家国,造上,世界杯,个人成长,中国,辉光,拼搏精神,影院,人物传记,人物,人心,事件,双雄,信仰,人间,关键,光辉,劲儿

2013-04-0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