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太宗《戒厚葬诏》解读:要求臣民移风易俗 崇尚节俭丧葬

时间:2018-10-04

但是,也有一个比较崇尚节俭丧葬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大唐王朝

提示:本文共有 17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人们一贯崇尚先人去世后进行厚葬,尤其是那些帝王宗室、王公贵族等达官贵人,更是把大量的金银财宝都陪葬到自己的墓室内。

但是,也有一个比较崇尚节俭丧葬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大唐王朝。

实际上,在唐朝开国初期,社会上也充斥着厚葬的不良风气,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专门颁布了一道诏书《戒厚葬诏》,要求所有臣民都崇尚节俭丧葬的好习惯。

《戒厚葬诏》原文如下:

朕闻, “死者终也,欲物之反于真也;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上古垂风,未闻于封树;后圣贻范,始备于棺椁。讥僣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于无危。

是以唐尧圣帝也,毂林有通树之说;秦穆明君也,橐泉无丘龙之处。仲尼孝子也,防墓不坟;延陵慈父也,赢博可隐。洎乎阖庐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如江海。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以招辱。

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求衣,中宵载惕。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勋戚之家,或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高坟为行孝。遂使衣衾棺椁,极雕刻之华;刍灵明器,穷金玉之费。富者越法度以相高,贫者破资产以不逮。徒伤教义,无益泉壤。

为害既深,宜有惩革。其公以下,爰及黎庶,送终之具有乖令式者,明加检察,随状科罪。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之家,录状闻奏。

翻译一下:

我听说“所谓死,就是生命的终结,也就是让事物返璞归真;葬,就是藏起来,让人不能看到”。上古时代留下来的风俗,没听说有建坟立碑的,后来圣人定下了规矩,才开始使用棺椁。谴责奢侈浪费的人,并不是舍不得钱财;赞美节俭薄葬,确实这样做会平安无事。

所以,唐尧是圣明的帝王,死后简单地埋葬于毂林,被传为美谈,秦穆公是开明的君主,他的坟墓没有高高的坟堆。孔子是孝子,坟基不起高坟;季扎是慈父,把儿子埋在赢、博之间而不埋在乡里。到了吴王阖闾却违背礼法制度,用珠玉制成野鸭来做陪葬品,秦始皇极度铺张,用水银造成江河湖海。他们因为随葬的贵重物品太多而很快带来灾祸。

我身为天子,治理这个国家,必须有未雨绸缪精神和忧患意识。虽然说丧葬制度在礼书上有详细的规定,失礼违禁的条款也写得清楚,但是,皇亲国戚、元勋功臣之家,有的仍按陈规陋习办事;普通百姓有的也铺张浪费而丢掉了俭朴的风尚。认为厚葬才是送终,修建高坟才是行孝。

于是,使得随葬的衣被、棺椁,极度奢华;殉葬的用品也多用金银珠玉。富贵之家超越法度而互相攀比铺张,贫穷人家倾家荡产也赶不上。这种奢侈铺张的行为,白白地败坏了先人遗留下来的美好传统,而对九泉之下的死者却没有丝毫的好处。

这种厚葬的现象为害已很深了,应该有所革除。凡是公以下的官员以及平民百姓,从今以后,送葬的器物如有违令,或规定的,必须严查,依据情节的轻重给以治罪。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以及皇亲国威、元勋功臣之家,要写成书面报告,呈奏上来。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在位期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采取了许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呈现出少有的盛世局面,这一盛世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颁布《戒厚葬诏》 就为了革除“厚葬为奉终,高坟为行孝”的不良社会风气,禁止丧葬逾越礼仪制度而颁布的诏书。

在当时,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高坟厚葬、奢侈铺张,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以此来显示对死者的孝敬。一时间,厚葬“徒伤教义,无益泉壤”,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颁布这道诏书严禁厚葬之风,要求人们移风易俗,并雷厉风行地命令有关部门对“其公以下,爰及黎庶”都要严加检查,根据违反的具体情况给当事人定罪,并且要求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以及皇亲国戚、元勋功臣之家,要写成书面报告,一一呈奏上来。

由于唐太宗提倡节俭,限制铺张奢靡的消费,使得贞观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由此可见,《戒厚葬诏》的颁布和推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扭转是非常重要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唐王朝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王朝,与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是分不开的。

本文参考自:《当代视野之下的王者之言——中国诏书文化经典文本解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太宗《戒厚葬诏》解读:要求臣民移风易俗 崇尚节俭丧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第六章 虚心听劝的唐太宗

第六章 虚心听劝的唐太宗

魏征,陛下,李世民,唐太宗,太宗,皇上,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意见,天下,皇甫,良臣,国家,忠臣,臣民,行为,太宗李,房玄龄,温彦博,隋炀帝,世民,侍臣,公主,原因,贞观之治,大臣,汉明帝,犯颜直谏,缘故,诸公

2020-08-14 #故事阅读

唐太宗允许三百多名罪犯回家探亲 规定秋后受刑 结果让人意外!

唐太宗允许三百多名罪犯回家探亲 规定秋后受刑 结果让人意外!

李世民,唐太宗,李建成,罪犯,皇帝,百姓,玄武门之变,隋炀帝,制度,情况,时候,回家,很多人,这样一个,这样做,仁和,代明,有记,位置,亲情,事实,一国之君,事情,人生,优点,兄弟,做法,刑法,厚葬,历史

2019-09-01 #故事阅读

移风易俗同抗疫 乡风文明更暖心

移风易俗同抗疫 乡风文明更暖心

疫情,防控,龙山镇,群众,丧事,党员,新风,村民,社区,酒席,宣传,政府,家人,小段,方式,肺炎,赵华,工作,移风易俗,干部,微信,香柏河,村民自治,文明乡,一线,亲戚,作用,充分发挥,党总支,制度

2016-12-03 #长篇故事

我的志愿故事(337)“移风易俗”志愿活动心得

我的志愿故事(337)“移风易俗”志愿活动心得

爷爷,移风易俗,老人,活动,事情,宣传单,眉毛,厚养薄葬,我发现,和精,第三中学,志愿,心得,学校,东营市,传统,他用,亲戚,主人,传单,传播者,传统美德,公益活动,倡导者,参与者,婚事新办,婚事,实践者,小区,往事

2015-04-03 #经典故事

推进移风易俗 传承家风家训

推进移风易俗 传承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亲子,家教,让孩子,家庭,总书记,社会,树立良好,正能量,好家风,习近平,张萍,张燕,林则徐,曾国藩,金典,一粒米,和家,家国,生活方式,扬中,三利,中华民族,乔家,人生,儿子,健康成长,妇女,励志

2009-08-01 #小故事

2020年运城最美家庭十大好家风故事之移风易俗

2020年运城最美家庭十大好家风故事之移风易俗

刘林,老人,移风易俗,家庭,群众,国臣,党员,村里,一切从简,家训,勤俭节约,新风,村民,铺张浪费,陈规陋习,丧事,严格要求,习俗,党支部,实际行动,女婿,子女,家教,小事,家风,文明,红白事,践行,工作,教育

2018-09-15 #故事会

讲故事 倡文明 文明家庭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

讲故事 倡文明 文明家庭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

文明,家庭,移风易俗,观众,观沙岭街道,长沙,刘卓,活动,新风,事迹,社区,龙莉,深入开展,代表,京剧,家人,志愿者,社会,来源,理念,身后事,践行,告诉记者,居民们,福门,好的,新时代,渔人码头,石岭塘社区,美丽家园

2019-01-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孝老爱亲 移风易俗 桃源王菊英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孝老爱亲 移风易俗 桃源王菊英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王菊英,婆婆,家庭,丧礼,工作,丈夫,文明,村里,鄢敏,被评为,全国,儿子,年度,桃源县,新风,母亲,金山村,群众,老人,违规,文亚,好的,移风易俗,丧事,主席,事宜,婚丧喜庆,妻子,湖南省,村民

2014-04-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