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时间:2018-10-07

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提示:本文共有 23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风土记》中,书中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说文解字》亦有载:“端,物初生之题也”,便是指“端”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五节”。

图为《说文解字》

端午节最先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其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均有关系。

图为龙图腾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吴越先民“龙”为图腾 ,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图为闻一多先生

01

传说

传统节日在历史演变中大多数会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故事,所以有节日“纪念人物说”的说法。虽然这些传说最后往往被证实是后世构建出来的,但却为节日增添了更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如端午节的“纪念人物说”中就以“纪念屈原说”的影响最为广泛。

纪念屈原说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zǐ)归(今湖北宜昌)。

屈原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而遭到贵族反对,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途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以此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而亡,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百姓为寄托哀思,就在端午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吃粽子等纪念屈原的习俗。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纪念孝女曹娥说

与端午节有关的第三个传说是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故事。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此事传至县府后,度尚为之立碑,并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除屈原和曹娥外,“历史人物纪念说”中还流传着与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相关的传说故事。为端午节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南北风俗,那么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呢?

02

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一开始只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后逐渐与屈原传说相结合,才形成了现在的“赛龙舟”活动。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几个版块。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多祈求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后世则多为屈原祈福。

端午挂钟馗

江淮地区的人家会在端午节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也有地区会举行“跳钟馗”的民间舞蹈活动,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

挂艾草

《荆楚岁时记》中有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因艾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既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所以人们往往会在端午时节,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借它特殊的气味来驱病、防蚊、辟邪。我国还有一则与艾草有关的成语叫“傍人门户”,那么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又和艾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起跟着漫画去看一看吧!

后来人们便用“傍人门户”来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的人。

03

吃食习俗

看完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下面再来看看端午节的吃食习俗吧!

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历史上跟粽子沾边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直至晋代粽子才被定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雄黄酒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在空气中被氧化为剧毒。古人认为可将其用作解毒剂、杀虫药,故常用来克制蛇、蝎等百虫。

古语有云:“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使用得当的雄黄亦具有药用价值,所以饮用粉末状雄黄泡制而成的雄黄酒,就成了旧时长江流域民众于端午节进行的习俗。

食五黄

旧时,江南人称农历五月为“五黄月”,所以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便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和上文提及的雄黄酒,(此处要注意,雄黄酒内含一定毒性,所以一般都以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用黄豆或黄豆芽代替咸鸭蛋的说法。

除以上习俗外,端午还有“拴五色丝线”“放纸鸢”等传统民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有端午吃打糕的习俗,福建晋江地区则在此日吃煎堆。

图为五色丝线

端午节有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主要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端午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在此期间进行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图为端午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并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图文来源:画说传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雄黄酒,五月初五,人们,传说,古人,国家,楚国,节日,菖蒲,赛龙舟,雄黄,艾草,吃粽子,中国,农历,习俗,传统,佩香囊,地区,古越族,小孩,春秋时期,毒虫,渔夫,百越,皮肤病,粽子,蛟龙,饭团

2007-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菖蒲,香囊,微微,艾叶,中国,由来,榴花,芬芳,苏轼,赛龙舟,馅料,风雨,五月初五,天中节,伍子胥,卢肇,危冠,屈氏,怀王,方储,梅尧臣,李隆基,楚人哀,楚江空,江诵君,石溪久,老舍,艾虎,艾蒲

2018-08-17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屈原,曹娥,子胥,夫差,图腾,说法,越国,伍子胥,五月初五,楚国,唐玄宗,闻一多,孝女曹娥,农历,习俗,主张,传统节日,人们,传说,先生,尸体,投江,生辰,父兄,起源,节日,身体,一种说法,为纪念,五月五日

2018-08-19 #短篇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由来之《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由来之《端午节》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屏蔽,彩蛋,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9-03 #经典故事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习俗,内容,屈原,中国,粽子,节日,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时令,龙图腾,伍子胥,曹娥,纳祥,上古时代,主题,龙舟节,正阳,国家,名录,天象,攘灾,形式,文化,起源,蕴含着,百越,说法,韩国,风尚,龙舟竞渡

2016-04-17 #故事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该怎么过?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该怎么过?

屈原,香包,毒虫,都会,习俗,传说,家人,爱国主义,柳条,诗人,节日,雄黄酒,风俗,去疾,吃粽子,我国,农历,人们,作用,人家,儿童,台湾,地方官,师长,樱桃,桑椹,男女,粽子,雄黄,旅游

2018-10-03 #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屈原,节日,中国,习俗,图腾,伍子胥,曹娥,五月初五,顺阳,传统节日,农历,国家,民族,百越,说法,龙舟竞渡,是中国人,法定节假日,被列为,子香,吴月,艾叶,容主,有纪,艾草,闻一多,麦儿,其源,国务院,香厨房

2007-03-25 #小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传说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传说

屈原,伍子胥,子胥,五月初五,五月五日,传说,人们,吃粽子,吴国,夫差,尸体,越国,习俗,吴越,节日,汨罗江,百姓,说法,区的,屈平,曹娥,龙子,荆楚岁时记,东吴,起源,历史,图腾,地区,大夫,投江

2020-09-04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