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端午节的由来 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全不全?

时间:2018-10-14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提示:本文共有 21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午正是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因此民间有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驱虫灭菌的药物。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并非迷信,而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另外端午节在我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传统活动,但端午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我国历代受到非常重视举办各类隆重活动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最初驱邪避毒的意义了,更多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明、清时期政府法令最初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还有皇帝的生辰,但端午和中秋也变得重要,后来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端午和中秋。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蛟龙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启示与佛教意义

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时至今日,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自古以来的忠臣良将,能够名垂千古得到后人的纪念,正是因为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以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肝义胆、正直无私不为任何功名利禄诱惑、不为恶势力迫害所屈服的无畏精神历来是中国民族气节的体现。天地之间浩气长存,从古至今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们将这股正气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古代的忠臣良将屈原、苏武、诸葛亮、文天祥、范仲淹、林则徐等,到近代英勇抗击外来列强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危幸福,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苟全自己的身命,这种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会因为他们的逝去而消失,而是一代一代承传下来激励着后人。

在端午节的日子里,举办参加各类端午节活动,品尝美味的粽子时,是否会以古今忠义志士的精神激励自己。从爱自己的家人,到热爱自己的同胞,再到热爱自己的国家,进而发展到慈爱一切众生,就是佛菩萨同体大悲的精神,六道众生无始以来无不互为眷属,学佛做人要做个正直无私的人,克己奉公,利益众生,无私付出不为己求的人,进而行八正道,奉行六度,为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提高实际修持,自觉觉他,回归自性净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全不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端午节由来

屈原,习俗,艾草,人们,雄黄酒,龙舟,古人,小孩,民间,说法,草药,吃粽子,一带,传统,五毒,吉祥,粽子,阳气,额头,叶包黍,五月五日,沐兰汤,龙舟水,由来,中国,华人,尸体,汨罗江,楚国,时候

2020-09-02 #经典故事

端午节民间由来 南北方端午习俗端午节真正由来故事

端午节民间由来 南北方端午习俗端午节真正由来故事

粽子,古人,屈原,上古时代,习俗,人们,星象,节日,龙舟节,又称,天之,楚怀,纳祥,阳辰,传统,不幸,中央,主食,人士,北回归线,信仰,位置,包裹,区域,历史渊源,口味,天干地支,地方,地区,大臣

2017-05-22 #短篇故事

端午节民间由来 南北方端午习俗端午节真正由来故事

端午节民间由来 南北方端午习俗端午节真正由来故事

由来,粽子,故事,古人,屈原,艺术,民间,传媒,上古时代,习俗,人们,星象,节日,龙舟节,端午习俗,又称,天之,楚怀,纳祥,阳辰,中国日报网,新视觉,经济观察报,不幸,中央,主食,传统,北回归线,信仰,位置

2020-09-20 #短篇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故事 端午节传统习俗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故事 端午节传统习俗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由来

屈原,人们,离骚,历史,古人,汨罗,粽子,精神,节日,蛟龙,诗歌,龙舟竞渡,文天祥,欧阳修,楚怀,艾蒲,南朝梁,忠魂,榴花,民族,渔家傲,猎猎,说法,疾疫,苏轼,纸鸢,虎符,诗人,遗俗,食品

2020-09-19 #经典故事

端午的由来与屈原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端午的由来与屈原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屈原,传说,由来,雄黄酒,人们,发展史,天师,菖蒲,蟾酥,影响,屈大夫,五月五日,中国,习俗,五毒,偏方,史记,历代,外形,妇女,女儿节,楚国,汨罗,渔夫,节日,祖国,雄黄,饭团,飞白,屈原投江

2020-09-19 #经典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通知,朋友,时候,幼儿园,模板,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欢迎大家,一年一度,在放

2020-09-03 #小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传说由来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传说由来

屈原,雄黄酒,人们,华人,尸体,汨罗江,楚国,楚王,蛟龙,五月初五,怀沙,屈大夫,怀石,阳辰,楚怀,楚怀王,艾草,农历,一带,七窍,中国,上官大夫,传统节日,传统,关系,内容,北京,意思,地支,古人

2020-09-20 #故事阅读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

屈原,传说,习俗,人们,节日,由来,江河,祖国,百姓,历史人物,吃粽子,屈原投江,怀沙,龙祖,写下了,新历,农历,个人,乐章,中华民族,京都,传统节日,先民,子兰,天问,哀思,后世,吴越,尸体,年代

2011-10-0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