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国际认同

时间:2018-11-09

中医药文化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3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2017年08月02日 07:5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261期 本报记者 吴楠 从“国医之美·世界看见”中医药文化日活动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中东欧中医药协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宣布成立,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近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如何更好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近日,记者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 “中医药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一脉相承,具有多元一体的文化特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秘书长李海英表示,中医药文化内容广泛,其精髓在于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民俗等多领域的优秀理念,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医疗行为、生活方式、心理调适等方面,将文化与对生命的认知相融合,并融入生活行为中的各个层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认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不仅要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技术,还要传播中医药文化,即阴阳中和、天人合一、仁和精诚等中医核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他表示,中医药文化包含“心、手、脸”三个层面,“心”指中医药的精神文化,包括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医德伦理;“手”指中医药的制度文化,包括中医药的行为规范、举止礼仪、规章制度;“脸”指中医药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医药的器物、建筑、标识符号。其中,“心”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但需要通过“手”和“脸”表现出来。 中医药文化“先行者”的地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宗明认为,在中国各类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兼具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属性,既有文化的特殊性,又有应用的普适性,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的普及,还要让外国民众深入了解技术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真正开花结果。”张宗明说。 国际认同度仍有待提升 中医药对外传播的普及面正在逐步扩大。中医针灸已经获得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其中,澳大利亚以立法方式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拿大很多省也已实现中医立法。 正如李海英所言,中医药文化是当前国内外学界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原创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之一,也是海外接受度最高的中国文化之一。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国家,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书籍、期刊、网络媒体,中医药企业服务贸易,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群体。总体说来,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始从自由分散向政府、组织、机构间的合作转型,其涉及范围也从针灸逐渐扩展至推拿、中药等多领域。 “办学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张宗明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国内多所中医院校已经与国外院校展开合作,联合开设了中医专业和中医类汉语学分课程,孔子学院也逐渐成为世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全球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学院在2016年开设了中医、太极拳等中华文化课程,吸引注册学员3.5万人,18.5万人参加了相关体验活动。 尽管如此,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度仍有待提升。“在国际社会,中医药仍被视为补充与替代医学,且由于跨文化、跨地域等原因,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和接受程度还远远不够,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李海英说。 这种认同度的不足主要根源于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中西医治疗原理乃至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西医要非常清楚药物成分及其治疗效果,而中药成分不易量化,且其疗效是由多种药物合成产生;西医采用对抗性治疗,以杀灭病菌为目的,而中医采用调和性治疗,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免疫能力为目的。”张其成说。 “练内功”与“建渠道”并重 中西方文化理解上的困难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主要障碍之一。面对障碍,张宗明认为,中医药文化要进行国际传播,首先应翻译并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等。其次,应在保持中医药文化基因内核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性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科学内涵,用世界人民都能听懂的语言讲好中医药故事。最后,重视中医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专业,加强力度培养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人才。 李海英表示,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要重视两方面问题,一是练内功,即充分研究与传承中医药文化、技术、核心理念;二是建渠道,即搭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平台和媒介,制定针对性方案,突破文化壁垒,对接海外需求,真正发挥中医院的特色优势。二者之中,中医药文化传承要居于首位,这是中医药发展的立身之本。 对于“走出去”与“传承好”的关系问题,张其成表示,二者相辅相成。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是以中医药文化魅力和精髓的挖掘与阐释为前提。他认为,中医药“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药既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学习、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及新媒体传播方式,从而更好走向世界。 重庆市名中医阳正国:精诚为医 苍生为本 2017年08月03日16:56来源:华龙网 专家介绍:阳正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承指导老师,永川区名中医,永川区中医院王辉武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继续教育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名医经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专委会委员、肿瘤专委会委员、科普专委会委员,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官,重庆市永川区科协委员,永川区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一句中医格言,说的是脾胃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脾胃就成为了历代名医专家的重要研究对象,重庆市名中医阳正国就是其中一位。 不忘初心 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说起学中医的初衷,阳正国依然记忆犹新,他说:很小的时候,父亲是老病号,常反复咳嗽、气喘,行动困难(后来晓得是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因为家在农村,离城区很远,只有在当地赤脚医生那里吃西药、打针治疗,疗效很不好。 “当时,叔外祖父是一名个体中医,只开处方不配药,在当地小有名望。父亲病轻时偶尔让我陪他去看病,病重时会经常叫我去开处方,然后到药店抓药煎服,疗效很不错,还经常听到父亲和外祖父唠叨麻黄汤、小青龙汤效果如何之类的话题,当时就觉得中医很有用,应该是那时就萌生了学中医的想法吧。” 阳正国自幼家境贫寒,读书很努力,小学、中学阶段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特别爱好文科,1980年,高中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农村娃出身的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不但以优良成绩完成了学校的规定学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的中医药著作,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拜师取经 中医学既有深邃的专业理论,又强调经验积累,其教育模式也有其特殊性,主张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先有传承,后才可能创新。所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光有院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跟师特别是跟名师学习取经尤其重要。 从1991年至今,阳正国先后拜李斯梅、王辉武、周天寒、马有度为师学习。几位老师虽各有特点和擅长,但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经验宏富、功力深厚的前辈名医专家。他有幸得到几位恩师的悉心栽培,较好的传承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谈起跟师经历,阳医生滔滔不绝:“经方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用于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李老师却常常用来治疗咳嗽效果很好,我不解,老师告诉我,用此方的要点是肺失宣降,至于有无汗出、喘或不喘都可化裁使用;痤疮患者不少,中医认为多由肺胃蕴热、血热郁滞所致,但为什么多发于青年呢?王老师点拨道,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旺盛,按相火过亢论治,疗效显著;周老师治头痛、眩晕、结石、火锅综合征疗效独特;马老师巧用酸枣仁得心应手,治疗皮肤病、寒包火咳嗽匠心独运,这些独到的经验都是一般书本上没有的……” 在采访阳正国的过程中,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对于每位新老病人,他都会非常仔细地询问病史、倾听患者叙述、望舌、诊脉、查看检查单,再开具处方、嘱咐注意事项,“望、闻、问、切”面面俱到,整个过程一丝不苟,现场接受采访的患者都对其赞不绝口。 “最近遇到什么不高兴事了?平常要少生气哟,怄气对胃很不好,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的患者黎正君是复诊患者,原来他患有长达6年的胃窦炎病史,年初因胃痛得不能走路,慕名来到永川中医院找到阳医生,当时经中药调治后病情缓解。这次复诊是因为怄气后造成胃痛反复,阳正国详细地询问了解他的日常饮食、情绪、睡眠、大小便情况并经看舌、诊脉后,为患者开了处方,再次嘱咐了注意事项,患者高高兴兴离去,好像病都好了一半样。 用心读书 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要想有所创新,必先要传承,多读书就显得很重要。《医宗金鉴》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王老师也告诫我,要想成为明(名)医,必须用心读书。”阳正国说:“历代中医著作汗牛充栋,该如何选择呢?首先应该读好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中医学最基础的经典著作,必须进行深读、精读。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经典原文入手,逐字逐句深入研读,背诵重要条文。对其中重要的方剂,不但背诵其药物组成,还要记住其药物用量、加减变化、煎服法及服药宜忌等。同时,还学习历代各家学说,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反复斟酌推敲,使我对中医经典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谈到如何学好中医的时候,阳正国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拿出自己翻阅多年的已很陈旧的几本中医著作说,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理论实践结合,厚积方能薄发。 大医精诚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呢?”阳医生侃侃而谈:“唐朝的中医大师孙思邈写了一篇著名的《大医精诚》,精与诚是为医者必须练就的素质,就是要求医生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我不敢自称精诚大医,但个人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做一名为百姓健康服务的良医还是可以的。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至少应该达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树立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包括高尚的医德、和蔼的态度、得体的举止以及良好的口碑等综合形象,使病人信任医生。要让患者觉得医生是个好人,靠得住,是真心实意的关心自己、帮助自己并有治愈自己疾病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为了治病,医患之间需要结盟共同对付疾病,虽说是临时结盟,但却很重要,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之一。阳正国介绍,曾经有一个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一直有胃痛、烧心、失眠等诸多症状,到多家医院反复进行胃镜、CT检查结论都是残胃炎,换了多位医生予中西医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别人介绍来到永川区中医院后,阳正国详细询问了她的治疗经过,得知患者很敏感,总觉得医生隐瞒了病情,而且因各种因素感到医生靠不住。面对这种情况,他和患者进行了良好的沟通,让其重建了治疗信心,患者依从性得到改善,连续服药3个月,疗效满意,后来她的许多亲友都成了阳正国的服务对象。 其次是,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阳正国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即使在其他的为人处事方面都不错,但如果学艺不精,识病辨证不准,处方用药不当,疗效自然不佳,就做不了一个好医生。另外,宽容、谦虚的心态很重要。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只有心胸宽广,虚怀若谷,善于包容,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静下心来做学问。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持续提高专业素质,才能成为好医生。 从医30多年,阳正国坚持走突出中医特色之路,不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深入探讨中医脾胃学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推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认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脏腑不安,气血不和是诸多病证的根源,而调理脾胃实为临床治本之大法。临证主张四诊合参并重,辨病、辨证、辨体结合,认为仔细的观察和良好的沟通是保证疗效的前提。诊脉是中医的特色,但不能神化,某些江湖郎中为了玄乎其技,号称不说话,只诊脉就能包治百病甚至断人生死的所谓“神医”不过是故弄玄虚蒙人的遽头罢了。 勤恳耕耘自有收获。阳正国经多年潜心研究,筛选出自创经验方10多个,在《中医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多篇。擅长以纯中医方法调治脾胃病、肝胆病、湿热证、肿瘤、妇科杂病等,深得患者信任。 阳正国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名医经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脾胃病专委会委员、肿瘤专委会委员,永川区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获重庆市名中医、永川区名中医、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卫计委中医科技成果二等奖。(蒋永劲 中医抗癌不光是喝药 肿瘤专家分享中医养生抗癌之道 2017年08月03日09:22来源:华龙网 重庆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维博士进行亚健康状态和中医养生防癌。 饮食上注意多食用五色蔬菜、每天至少半小时运动……8月2日,重庆铭医堂院内举办了一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养生防癌的讲座,来自重庆市肿瘤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维博士,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调控等方面,为大家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亚健康预防与中医养生抗癌课。 防癌秘笈:吃五色润五脏,还需动静结合 讲座上,王维主任为大家详细讲解亚健康与中医养生相关知识,特别强调饮食上应注意五色(黄、红、白、青、黑)对应的蔬菜应该如何正确食用以达到给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如多食黑木耳补肾、番茄补心、南瓜补脾、苦瓜补肝等,并给大家介绍了防癌食谱,叮嘱大家少吃或勿吃:泡菜、腊肉、烧烤等致癌物质。除了科学合理的膳食,运动也很重要。来自肿瘤医院的江医生还亲自为大家示范了气功保健操 八段锦,参会的男女老少纷纷从放下手中手机,站起来跟着江医生一起锻炼,现场参会人员热情高涨。 防癌抗癌医患同心,珍爱生命远离肿瘤 一小时的讲座,受邀嘉宾纷纷聚精会神侧耳倾听,有的拿出手机拍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的甚至边听边用笔做记录。王维主任在讲解过程中也不忘询问大家是否理解,热情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会后,王维主任根据今日主讲内容提问,嘉宾们也积极作答并赢走了丰盛的礼品。还纷纷寻找了铭医堂的名老中医们把脉问诊,及时改善亚健康状态。参会人员约100多人,全场座无虚席。嘉宾刘先生表示,“铭医堂的郭建国主任不仅解开了我的防癌误区,还让我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知道今后该如何进行调养,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到,铭医堂医生专业,服务也很不错。” 据了解,此次讲座及义诊活动只是铭医堂抗癌公益系列活动之一,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特色公益活动等待大家参与。重庆铭医堂医院中医肿瘤专科一直致力于推进科学抗癌,改变患者、市民、社会对于癌症的认识和误解,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治疗、珍爱生命”的防治方针,帮助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和家属走出阴霾,让更多的人不患癌症。 上海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开办高级研修班 2017年08月03日09:02来源:上海市政府网站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上海经验已被全国吸纳。记者昨天获悉,正在启动的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中,除了原有的“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新增加“强素养”内容,这一新增内容,借鉴了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经验。 在中医传承上有多项创新 海派中医人才源源不断,在不久前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中,上海朱南孙、刘嘉湘荣膺“国医大师”,严世芸、沈自尹、蔡淦荣膺“全国名中医”。 没有扎实塔基便没有出彩的塔尖。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7900余名中医医生,占整个医生群体的11%至13%,中医医疗服务量占所有医疗服务总量的15%左右。全市共有23家中医医疗机构,所有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专科医院均设立中医科,以此满足市民实际需求。打造多层次、多元化中医人才队伍,上海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医要如何传、如何承,向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近些年来,上海在全国率先创立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开创“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同时针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怀琼介绍,名中医工作室的开展,旨在通过名老中医传帮带,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一批能坚持中医辨证思想、专业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中医专家、临床学科接班人;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开创性地结合师承教育、学位教育,以中医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道德修养为内容,探索流派跟师学习路径;至于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则遴选临床骨干精英,打造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特色中医诊疗技能的新一代名中医。 学技的同时融汇“古义新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中,既重视诊疗技巧,更注重人文素养。以“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为例,理论经典研读、名师指导、游学拜师等授课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医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此融汇“古义新知”,增强学生对中医学的领悟能力。研修班除中医基础课外,还开设四书五经、易经、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哲学史等人文拓展课,教会学生用传统文化重新审视、思考中医。 来自上海的人才培养创新经验,已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早在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着手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2010年启动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迄今为止,本市共建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0个。 据悉,目前本市正探索中医药学术共同体,形成以“名老中医领衔、领军人才为主、后备中医药青年人才为继”的老中青三代学术团队,提升中医医生对各种流派、学派的认识,吸纳百家之长,丰富临床经验,为孕育中医大师培养良好土壤,最终造福于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国际认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国际认同

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国际认同

中医药,中医,中医药文化,患者,医生,名中医,脾胃,国际传播,上海,委员,经验,疗效,内容,王维,工作室,文化,重庆市,专委会,走出去,李海英,传统文化,高级研修班,专业,人才,全国,方面,抗癌,教育,活动,中医养生

2010-05-19 #故事大全

医学布局中西结合遥相呼应 济南高新东区将建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

医学布局中西结合遥相呼应 济南高新东区将建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

济南,中医药,扁鹊,产业,规划,国际发展中心,中药,布局,生态,养济,记者,医疗,国际,大生,小镇,文化,智慧,生态城,科学城,高端,发展,建设,中西结合,项目规划,遥相呼应,王晓菲,合新路,高新东,围子山,新名片

2015-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以岭药业:服贸会上“讲述”中医药抗疫故事

以岭药业:服贸会上“讲述”中医药抗疫故事

以岭药业,中医药,产品,张蕴,连花清瘟,记者,中药,全球,医药,疫情,黄贵,公司,公共卫生,展区,药物,研究,文燕,长城网,健康城,国际贸易中心,专利,中国,国际,国家,展台,展位,技术,方面,现代医学,疗效

2019-12-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翻译和网络:中医药走向全球的突破口

翻译和网络:中医药走向全球的突破口

中医药,中医药文化,术语,传播,网络传播,译者,受众,文化,原则,模式,典籍,方法,语境,目的,质量,音译,对外传播,文化传播,全球,中华文化,主流,体系,医药,内容,因素,国际,基础,弹幕,思想,意译

2020-04-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河北中医药抗疫故事成为服贸会一大亮点

河北中医药抗疫故事成为服贸会一大亮点

中医药,以岭药业,来康,患者,产品,衡水,发展,服务,中医,中药,疗效,疫情,肺炎,衡水市,崔海,作用,记者,国际,国家,基地,廊坊,智能,河北,公司,张蕴,张利娜,为推动,家庭健康,连花清瘟,中医院

2013-05-09 #小故事

众专家学者齐聚“医圣故里”南阳 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

众专家学者齐聚“医圣故里”南阳 共谋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

中医药,南阳,仲景,中国,欧美同学会,张仲景,全国,南阳市,中医,高峰论坛,医药,医圣,故里,节会,河南,文化节,文化,资源,发展,建设,张文深,陈竺,创新发展,中共,产业发展,农工党,十分丰富,发展中,副会长,国际论坛

2014-04-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述抗疫故事 授防疫知识 上虞中医医院援武汉护理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述抗疫故事 授防疫知识 上虞中医医院援武汉护理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武汉,学生们,中医医院,上虞,团队,专业,中医药,中草药,责任,活动,养生操,为援,施丽,钟丽丽,章佳,金莹,邵丽华,陆伟,副科长,上鲜,滨江小学,药剂科,一线,中医,中医学,中药,国际护士节,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传统

2019-03-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述抗疫故事 授防疫知识 上虞中医医院援武汉护理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述抗疫故事 授防疫知识 上虞中医医院援武汉护理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武汉,学生们,中医医院,上虞,团队,专业,中医药,中草药,责任,活动,养生操,为援,施丽,钟丽丽,章佳,金莹,邵丽华,陆伟,副科长,上鲜,归原,滨江小学,药剂科,一线,中医,中医学,中药,国际护士节,充分发挥,传统医学

2014-09-1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