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影响中国的历史人物之孔子 怎样正确认识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

时间:2018-11-20

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

提示:本文共有 11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孔子在中华文明的进步史上,至少有五大贡献。1、文献学上的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2、史学上的贡献。孔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的作者。3、哲学上的贡献。《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4、政治上的贡献。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将社会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5、教育上的贡献。孔子创办民营学校,是打破奴隶主阶级对教育资源垄断的第一人。

历史是最好的过滤器,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精华。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曾发出这样的声音: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儒家那里去寻求智慧。联合国总部也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这样普世文化的话对于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抽去了中庸精神,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学说,都将陷入僵死和片面。尽管它如此重要,孔子还是感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因而很少提及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来源于他的天道宇宙观,是将其宇宙观应用于人类社会中所衍生出的“不偏不倚”、“时中”、“合宜”的方法和准则。换句话说,中庸思想是孔子天道观在人道中的应用。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处理,那中庸就容易实现了。

谈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圣人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中庸要谈到让大家可以实践为好,也就是现代的接地气。

再就是,庸的基本词义是需求,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间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量与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饭要七成饱,就是人和食物之间的互动的量。比如要宽容,就是人与人互动中情绪的表现量在中度。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度里还是可以修炼的。

总而言之,孔子以其高超的智慧,继承了其先民的中和思想,并予以了高度的理论阐释和认真的生命践履,为后世中国的各个方面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影响中国的历史人物之孔子 怎样正确认识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孔子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

浅谈孔子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

孔子,中庸,行为,不可则止,两端,中庸之道,时中,执其两端,做法,态度,方式,隐士,不变,品德,允执其中,倾向,原则,君子,大臣,方法,折中主义,无可无不可,标准,灵活性,一种是,两方面,君子矜而不争,思想方法,表现为,这三种

2013-11-12 #长篇故事

中庸之道和过犹不及——孔子的处世之道

中庸之道和过犹不及——孔子的处世之道

孔子,子曰,中庸,子贡,子贡问,孔子说,过犹不及,同学,老师,画蛇添足,鹦鹉学舌,子夏,子贡曰,名师,名商,人们,四书,复姓,学生,当面,性格,爷爷,颛孙,问题,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为什么说,只可惜,回答说,好一些

2015-11-27 #故事阅读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孔子对两弟子的评判上得到诠释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孔子对两弟子的评判上得到诠释

孔子,子夏,器具,学生,西河,鲁国,子贡问,子曰,张之儒,曾子,朱熹,五经,中庸,人们,春秋,故事,规模,儒家学说,回答说,孔子说,过犹不及,南登,卜名商,卜商,吴起,幸乐,李克,朱子,李悝,田子方

2010-02-05 #小故事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孔子,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思想,中道,君子,子曰,很多方面,背景不同,这两种,过犹不及,子贡问,恩格斯,马克思,史文化,和达,摘要,中华民族,东西方,中国,中庸,共通点,伦理观,出发点,关键词,和文,境界,大师,引言,小人

2020-06-17 #短篇故事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孔子,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思想,中道,君子,子曰,很多方面,背景不同,这两种,过犹不及,子贡问,恩格斯,马克思,史文化,和达,摘要,中华民族,东西方,中国,中庸,共通点,伦理观,出发点,关键词,和文,境界,大师,引言,小人

2019-09-25 #长篇故事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试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之异同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的相关文章推荐

孔子,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思想,中道,君子,子曰,很多方面,背景不同,这两种,过犹不及,子贡问,恩格斯,马克思,史文化,和达,摘要,中华民族,东西方,中国,中庸,共通点,伦理观,出发点,关键词,和文,境界,大师,引言,小人

2019-10-24 #经典故事

孔子:处世之道 狂者进取 狷者自持

孔子:处世之道 狂者进取 狷者自持

孔子,中庸,子贡,狂者进取,老师,女人,执政者,男人,不得中行而与之,不为也,必也狂狷乎,子曰,上文,论语,子路,上士,一张一驰,典型,主题,何足,品格,古今,器量,学会,派系,思想,智者,目的,答案,自守

2016-06-09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细说影响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这个女人

中国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细说影响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这个女人

孔子,母亲,孔母,影响,儿子,颜徵,最重要,这个女人,岁的时候,思想,父亲,母子,苦难,一个女人,上学去,就没有,精神上,史中,周润发,天刚亮,孟母三迁,那才真,丽的,回家吃,造就了,传奇人物,一生,丈夫,一身,上集

2012-03-2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