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韩非子批判老师荀子 引得法家和儒家不相容 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时间:2018-12-03

法,规则,规矩,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开玩笑的,不是随便可以商量的

提示:本文共有 18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先秦法家,从出现到占有一席之地,并非一帆风顺。法,规则,规矩,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开玩笑的,不是随便可以商量的。

中原大地一片祥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商有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老奶奶、老爷爷把众人聚在一起协商解决不了的事情。法家没有存在价值。

但是法家还是出现了。第一个变“法”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宰相,子产。之前的上万年都是“以德治国”,德是柔和的,法是严肃的,是板着脸的。民间骂声一片。当时,有这样的民谣记载:“取我衣冠而褚子,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子产取走我的财产,占有我的地产,谁杀子产,我和他同去。子产变“法”变得民愤四起,不作不会死,看他如何收场。

子产没有死,不仅没有死,还把事情摆平了;不仅摆平了,还出现了惊天逆转。后来又出现了这样的民谣:“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土地,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我有子弟,子产帮我教诲;我有田地,子产帮我增产;子产要是死了,谁来接替他呢?

子产重法治。老百姓先骂后颂,看来法治不是个坏东西,经住了百姓的考验。但是孔子是反对“法治”的,当法治出现,并呈现勃勃之势的时候,他提出了“德治”,用德治对抗法治。

可是,“德治”思想的孔子根本无法对抗“法治”。孔子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周游列国,没人搭理,说是周游,不如说是领着一帮有理想的人,四处流浪,“累累若丧家之狗”,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赶上吃顿好的,就大吃特吃,加上车不好路不平,有学者分析,因此孔子患上了“胃下垂”,所以他在饮食上相当挑剔,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缺少政治知音的他,68岁的时候,回到老家,当起了教书先生。这个职业在后来还被称作:臭老九。

法家不臭,很多的法家人物都出则将,入则相,好不风光,如吴起、商鞅、李斯。法家能在诸子百家中异军突起,可是损伤了一大片脑细胞,也费尽了一大片心机。看看,法家学说的成长之路。

先是歪曲老子。

老子在先秦诸子里是大哥大,地位如定海神针;孔子尊他为师,曾对弟子说,他是龙一样的人物。孔子、孟子是圣人,老子在后人心目中可是太上老君,神仙级别的人物。借势,马云说,比尔盖茨说过,“互联网将改变世界。”后来,马云又说,那不是盖茨说的,是他说的。这是借势,那会儿说马云说,没人听,也没人想听。借势,马云成功了。

借势,法家也成功了。法家说,老子说的支配万物演化的“道”,其实就是“法”,道即法,天道即法术。借着“道”成就了自己,不,是借着歪曲“老子”,而进入大众视野。

然后,坚决和儒家“死磕”。

儒家是法家的前辈,韩非子便是儒家大家荀子的学生。和现在的娱乐圈一样,要想出名,就得和名人搞出点事情来;不管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只要能跟名人沾上边,就能沾点仙气,哪怕是是臭气,只要能引人注意。和儒家对着干,立即就招来了众人瞩目。

对着干,儒家提倡的,法家就反对。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法家就说,“恃术而不恃信”,依靠权术而不依靠仁义礼智信;儒家尚贤,法家便“以虎豹比人君,以畜乌比御臣”,哪有什么贤?

第三,和自己的老师“死磕”。

和儒家的学说死磕也就算了。法家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韩非子,他的老师是儒家大家荀子。和老师对着干,是不是有点大逆不道?但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似乎又可以理解韩非子了;可能是他太爱“真理”了,爱得有些忘乎所以,批老师批得有点狠,说老师的学问是“愚诬之学”、“杂反之辞”,这是想把老师气死的阵势。

第四,拿墨家当枪使。

墨家,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有了一定影响力。墨家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代表下层手工商业者的利益发言;二是主张明君独裁,独断。尤其是第二条很对法家胃口,因为它就提倡中央集权,提倡君主专制。于是,把墨家之学篡改成法家之学,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法家用手段,耍伎俩,意欲何为?法家,小视野看,是小人;大视野看,就是君子。说君子,是因为它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越来越激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儿子杀死父亲,弟弟杀死哥哥,大臣杀死君王的事件,屡见不鲜;史料记载,春秋时代,弑君事件发生了43起。

如何治社会之乱、伦理之乱?有志之士,忧国也忧民。有两个治“乱”之策,一个是“中医”之策,一个是“西医”之策。中医之策,主张回到先王时代,尧舜禹的时代,长幼有序,事事皆依礼而行,方法是“德治”,代表是儒家;西医之策,用猛药用利刃,瞬间药到病除,刀到病除,好人一个,看不出曾病入膏肓,方法是“法治”,代表是法家。

看来,儒家和法家都是君子,都想治好病。中医慢,但可治本;西医快,只可去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韩非子批判老师荀子 引得法家和儒家不相容 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韩非子老师是儒家代表之一 为什么他却成为法家的代表

韩非子老师是儒家代表之一 为什么他却成为法家的代表

思想,法家,韩非子,儒家,国家,法学,荀子,代表,现象,皇后,这三个,使者,人性,君王,才能,影响,著名人物,这些思想,习儒,儒法,内法,孔子,商鞅,有才,韩非,上都,好的,东西,个人,个体

2016-12-08 #短篇故事

他是韩非子 李斯的老师 却推崇儒家 三十句话道尽人世间的法则

他是韩非子 李斯的老师 却推崇儒家 三十句话道尽人世间的法则

荀子,君子,才能,百姓,会产生,原则,君主,天下,天论,小人,劝学,万物,礼义,良言,行为,仲尼,不懂得,在身,不变,众人,匹夫,圣人,国家,品行,孰与,智慧,朋友,王制,老百姓,螣蛇

2007-07-26 #长篇故事

为何师从儒家的韩非子和李斯 最后却成了法家的大佬呢?

为何师从儒家的韩非子和李斯 最后却成了法家的大佬呢?

荀子,韩非,儒家,思想,李斯,法家,大佬,现实,孟子,法治,老师,礼法,影响,儒法,孔子,韩非子,历史,仁政,世人,人性,代表,儒家思想,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内法,商鞅,武帝,王霸,秦国富强

2011-04-16 #故事阅读

韩非子师从儒家 为何成为了法家代表人?

韩非子师从儒家 为何成为了法家代表人?

韩非子,法家,荀子,儒家,观念,约束,人们,思想,著作,遗留,代表人物,法家大,人性本恶,作用,后天,国家,概念,礼法,观点,道德,重要性,认同,会成为,仁治,儒法,孔子,孟子,李斯,来保,诸子百

2011-05-05 #故事会

韩非子本是儒家弟子 却成为法家著名的人物 是受荀子的影响吗?

韩非子本是儒家弟子 却成为法家著名的人物 是受荀子的影响吗?

荀子,孟子,思想,韩非子,主张,人性,内圣,法家思想,孔子,理论,集大成者,儒家,法家,李斯,韩非,儒家思想,刑名,利益,基础,弟子,欲望,法术,老子,于荀子,商鞅,个人,传人,内心,学说,思想家

2012-07-16 #故事大全

儒家与法家的关系 外国教授眼中的孔子与韩非子 一起看看吧!

儒家与法家的关系 外国教授眼中的孔子与韩非子 一起看看吧!

孔子,法家,法律,军事,国家,官僚,秦国,儒家,传统,基础,工具,手段,战国,措施,权力,法律法规,论点,道德,成功地,成为中国,法家思想,商鞅,征服了,施耐德,晋平,朱元璋,永久化,韩非子,郑和,靳州

2017-11-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荀子是儒家 为何他的学生李斯 韩非子却成了法家

荀子是儒家 为何他的学生李斯 韩非子却成了法家

儒家,法家,荀子,韩非子,李斯,学生,孟子,战国时期,主张,人性本恶,兼收,名家,墨家,性恶论,标签,目的,流派,道家,阴阳家,研究,约束,不严格,学术流派,归纳为,背叛师门,司马迁,司马谈,吕思勉,孔子,师说

2020-01-04 #短篇故事

儒家孟子说人性善 法家韩非子:别再虚伪了 人性恶永远无法改变

儒家孟子说人性善 法家韩非子:别再虚伪了 人性恶永远无法改变

人性,孟子,韩非子,荀子,主张,人生观,人们,儒家,君主,种子,欲望,态度,法家,韩非,乐观主义,严刑峻法,人类,人间,内心,刑罚,刑法,利益,基础,国家,思想,理论,病人,秩序,老板,资源

2016-12-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