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楞严精读:佛陀开示阿难 初禅之见实为见精的妙用显明

时间:2018-12-11

为了让阿难有个更为直观的对比,佛陀让阿难见识了初禅的境界,并要阿难试着去理解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提示:本文共有 13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楞严精读 辨析三昧》(39)

在上一段的经文中,佛陀告诉阿难见的境界会随着心的清净而更为宽广。为了让阿难有个更为直观的对比,佛陀让阿难见识了初禅的境界,并要阿难试着去理解“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两种不同境界之见的对比,就可以更为方便地突显见性。

阿难领略了两种不同境界之见后,佛陀接着从理论上开示阿难。

楞严经: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阿难你现在所见初禅境界之中近的、远的所有景物,跟你平常所见的境界相比,虽然有差异,初禅的境界更为殊胜一些。却也同为你的见精清净所瞩。那么尽管这两组不同境界的物类源自于不同的境界,有境界上的差别。阿难你应当意识得到当你刚才领略初禅境界时,你所使用的见性并没有随着境界的殊胜而更为殊胜。阿难你的见性既不“还”于明、不“还”于暗,而且不“还”于世俗,不“还”于殊胜之初禅。你现在应该相信了“见性无还”,那么你就应当还要知道你的初禅所见,其实也是源由于你的见精妙明,是见精的妙用显明。为什么说,初禅之见并非自然之物,而是见精妙用显明。

如果说刚才见到的初禅境物为自然之物,所以阿难你也能见到佛陀所见的初禅境物。阿难你认为是自然之物才能同时见到,于是你就认为你也同样看到了佛陀所见之物(自然之物)。“吾不见时”阿难你不再承随佛力时,为何却不能见到佛陀不见之处呢?如果阿难你平常之时也能见到初禅的境物,那样初禅的境物才能算是自然之物,可是你平常之时却为何不能见到初禅的境物呢?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阿难你如果不承随佛力是见不到佛陀不见之境地。阿难你平常之时不能见到初禅的境物,那么阿难你刚才所见的初禅境物,就并非自然之物。并非自然之物,而你阿难又能清净所瞩,那你为什么不把刚才的所见理解为见精的妙用显明呢?

还有一点,阿难你刚才所见初禅虽是承佛神力。你也不能把所见之物理解为佛力化现,因为那些所见是源由于你的见精妙明。

阿难你如果把那些境物看成是佛力化现之物,为什么在刚才的初禅境界中你见到那些人、畜时,你也能明显地感觉到那些个人、畜也是见到了阿难你的,那些个人、畜,表现出了见到你阿难时的各自纷杂体性。如果那些境物是佛力化现的,阿难如今你和佛陀又怎么能安然自在地行走站立于化现的世间呢?

阿难若你所见之时,是你的见精所为而非我化现。你的见性周遍无还,你的所见若非你的见精妙用显明难道还会是谁的神力化现吗?

阿难你要是对真性的概念还有疑惑,那就要从自己的体察中悟净归真,而不应当只停留在听取说法上,就以为能求的实证。一味“取我求实”终将“以指当月”。

听了佛陀的开示建议之后,阿难又会做出怎样的体察之辩呢?在下一段的佛经中继续讲解。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18 10 27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楞严精读:佛陀开示阿难 初禅之见实为见精的妙用显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开悟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如何修学这两部经典第六讲

开悟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如何修学这两部经典第六讲

圆通,众生,阿难,自性,如来,耳根,佛陀,初心,菩萨,才能,菩提,法门,菩提心,三摩地,多闻,功德,开示,成就,身心,道场,不空,圆照,安立,未得,一门深入,如来藏,楞严咒,好的,楞严经,三昧

2020-05-27 #故事会

《楞严经·卷一》 :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会被境界所动摇

《楞严经·卷一》 :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会被境界所动摇

阿难,佛陀,道力,众生,境界,涅槃,直心,菩提,如来,方法,过程,本来就是,和心,大众,开示,观点,在哪里,生死轮回,佛开,元明,迦罗,道中,在身,那一天,楞严经,故事,一切众生,一语中的,应供,多闻

2011-01-08 #长篇故事

妙祥法师:闭关三年修楞严大定 出关后的开示

妙祥法师:闭关三年修楞严大定 出关后的开示

佛性,众生,法师,成佛,妙祥,一念不生,本溪,茅蓬,发愿,功德,开示,居士,希望大家,我也不,末法时期,这个世界,年有,来弘法,出家人,老和尚,挡住了,作者,习气,人人,债主,功夫,冤亲,妄语,太长,居民

2016-07-20 #小故事

楞严经“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那我们念佛还有用吗 大安法师开示

楞严经“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那我们念佛还有用吗 大安法师开示

楞严经,禅定,阿弥陀佛,淫心,外不,佛教,淫欲,邪淫,不动心,众生,神通,西方净土,佛法,开示,方法,成佛,金刚经,魔王,大安法师,楞严咒,那我们,佛菩萨,上品,佛号,六祖,居士,手段,念头,接引,断除

2018-09-13 #短篇故事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都推崇的《楞严经》 究竟有多厉害?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都推崇的《楞严经》 究竟有多厉害?

阿难,楞严经,图说,佛陀,母亲,佛经,多士,大梵,文殊菩萨,佛法,危难,可追溯,因缘,姑娘,大夫,开示,开悟,托钵,歧见,禅门,苏轼,综合,禅修者,循循善诱,于晨,安石,王安石,白居易,阿罗,道力

2010-12-31 #短篇故事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阿难,佛陀,楞严经,于文,多闻,淫心,中国,世尊,众生,佛教,佛法,法门,文殊菩萨,佛弟子,阿难尊者,佛学,成佛,关键,圆通,因缘,如来,恶人,果位,经典,淫业,禅宗,积习,自性,说法,言语

2010-01-26 #故事大全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边际,众生,行者,阿难,出离,有的人,佛陀,境界,生活,阴边,次第,涅槃,觉悟,问题,就好比,世间,修行者,劫波,幻境,念头,才能,法理,理则,福报,虚幻,轻安,道理,阿赖耶识,扰动,不明白

2013-08-13 #故事会

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 为什么佛陀却总是无动于衷呢

一直就有人质疑楞严不是真经 为什么佛陀却总是无动于衷呢

佛陀,楞严经,开悟,阿难,比丘,经文,平常心,真经,角度,菩萨,学习态度,安居,经义,佛来,无动于衷,无学,辟支,依佛,诸比丘,诸斋,指的是,波斯匿王,妙味,读一,说明了,佛力,初心,分领,十方,城中

2020-08-0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