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醴检文苑」赤壁真相 ――读吕思勉先生《赤壁之战的真相》有感

时间:2019-01-11

这得多谢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把那近一百年的历史,写得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又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提示:本文共有 30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说起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那不得不提三国。这得多谢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把那近一百年的历史,写得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又雅俗共赏,引人入胜。在民间无论老少贤愚,几乎人人都能说上那么几段三国故事。其中最精彩的,当属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孙刘两大军事集团联盟,通过一系列“神操作”,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曹操军事集团,确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战中,三大军事集团集中兵力,精锐尽出,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鲁肃、周瑜等风云人物悉数登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中计、借东风、连环计、火烧曹营等精彩故事栩栩如生。

不过,小说写得再好看也毕竟是小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吕思勉先生在他的著作《三国史话》中,有一篇文章《赤壁之战的真相》,对赤壁之战中历史背景、力量对比、胜败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让我们顺着吕先生的思路,拨开《三国演义》给我们营造的层层迷雾,探求一下小说背后,赤壁之战的历史真相。

01 哪些事是真的?

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可以说都是安邦定国的“国战”。这三大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然而,为什么官渡之战与夷陵之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落后于赤壁之战呢?笔者认为,一是政治意义上的差别。因为这官渡与夷陵这两场战役本质还是局部战争: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国北方的统治权,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的统治权。而赤壁之战,则是争夺全局性政治统治权的战役:如果曹操击败孙权和刘备,那么,曹操就基本上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取得了国家统治权。原因之二,仍然功归《三国演义》,书中写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连环计、火烧曹营等精彩故事,让赤壁之战深入人心,流传千年。然而,上面哪些故事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呢?

先来看真故事。火烧曹营是真的。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实力对比,虽然孙刘联合,但兵力仍只相当于曹操的五分之一。硬干,孙刘联军肯定完蛋。联军统帅部也知道只有出奇才能制胜。只是第一个提出火攻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老将黄盖,最后也由黄盖诈降放火,破了曹军。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也是真的,但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借箭人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真实的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后四年多。当时孙权在濡须口与曹操两军对峙期间,突发奇想,竟然坐了一条小船,敲锣打鼓到前线“检阅”了曹操的部队,还从曹操那里借回了一船箭。“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名言,曹操就是被借箭之后发的感慨。

舌战群儒是真的,但没有罗贯中写的那么精彩。因为当时刘备集团地盘狭小,兵力孱弱,与孙权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诸葛亮赴吴之前,对刘备说的话是“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既然是去求救,聪明如诸葛亮,又怎么会去得罪东吴群臣呢?万一东吴这些大臣都到孙权那里去集体抗议,绝对够诸葛亮喝一壶。

说完真的说假的。蒋干盗书是假的。赤壁对垒期间,蒋干根本没有去看过老同学周瑜。连环计是假的,船是曹操自己绑在一起的,与庞统没一毛钱关系。借东风更是假的。诸葛亮在与孙权谈妥联盟之后,便回到了刘营,根本没有设什么七星坛借什么风。那一阵让曹操吃尽苦头的东南风,只是江南地区冬天的特有的一股回南风而已。

02 孙刘联盟是谁促成的?

曹操占了荆州,从江陵顺江东下。同时,还给孙权发了一个“邮件”,称带了八十万水军与孙权在东吴打打猎。这封恐吓信一来,还真起到了效果,东吴小政权里投降声一遍。此时的孙权,走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

在一片投降声中,有一个人,帮孙权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这个人就是鲁肃,他给孙权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因为我反正是做臣子,在吴在曹没啥区别;而您是主公,投降之后,主子肯定做不成了,你想曹操会怎么安排你呢?孙权一下子就明白了,投降的老大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其实,孙权是个有政治抱负、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他不仅要守住父亲与哥哥给他打下的一片江山,还有称王称帝的雄心。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证明孙权是不甘于人下的: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要孙权送儿子曹营做人质,被孙权断然拒绝。因为孙权很明白,一旦送子入曹,将处处受制于曹。

但孙权很纠结,深知凭他这点家底,对付不了曹操,必须外援。这又是鲁肃第一个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方案。孙权马上同意。于是,鲁肃去荆州找到了正在四处逃窜、狼狈不堪的刘备。对前来结盟的鲁肃,刘备是喜出望外。马上派出诸葛亮出使东吴,拜会孙权。

诸葛亮这一次见孙权,虽没有舌战群儒大展辩才,但显示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虽是来求救于孙权,但在孙权而前,他并没有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而是先声夺人智激孙权,直言孙权如果不敢与曹操抗衡,那就赶快投降吧!孙权反问为什么刘备不投降?诸葛亮又义正辞严的表扬刘备英才盖世怎么可能居于人下?一正一反,诸葛亮成功的激怒了孙权,抗曹之心更加坚定。

使孙权最后下定决心的人,是周瑜。周瑜对战争胜负的因素,作出了与鲁肃、诸葛亮基本一致的判断:一是曹操虚张声势;二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三是水土不服;四是供给不足。

于是,鲁肃、诸葛亮、周瑜,三个人的共同努力,彻底激活了孙权的霸王之心,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之心,促成了联盟的建立。

03 赤壁之战的首功归谁?

赤壁之战中,谁的功劳最大?如果看《三国演义》,那当然是诸葛亮。但如果我们刨去前面讲的那些假故事,就会发现正面战场那些事基本与诸葛亮没啥关系,因为他和孙权谈妥之后就回樊口去了,根本不在赤壁前线指挥部。

战前有个小插曲能说明问题。刘备坐了一条小船来看周瑜,问周瑜有多少兵马?周瑜说三万。刘备说太少,周瑜说足够,你就看我怎么打败曹操吧。由此可以看出,坐镇赤壁前线指挥了这一场关键战役的,是东吴大都督周瑜。提出关键的诈降、火攻计的人,是黄盖。赤壁决战时,周瑜率领东吴精锐部队正面冲击曹军,杀得曹操大败后,刘备的部队才参战,对曹军残部进行阻击。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两首著名的唐诗宋词中去找找线索,看看谁是赤壁之战的首功之臣。因为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而《三国演义》成书大概在公元十四世纪下半叶。唐、宋两朝正好处于历史事件与演义小说的中间,唐宋诗人还没有受有关三国的话本小说影响,较为真实的记录了赤壁之战的历史。

公元842年,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来到一个称为“文赤壁”地方,写下名作七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很容易看出,在杜牧眼中赤壁之战起决定作用的人是周瑜。如果是诸葛亮,那么,他写的应该是“东风不与诸葛便”了。要知道,杜牧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个军事理论家,是注释过《孙子兵法》的牛人,对战争比较关注,他笔下的战争应该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公元1082年,苏东坡也站在了杜牧曾经伫立远眺的地方,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这首词里,苏东坡上片提到了“周郎赤壁”,下片提到了“公瑾当年”,根本也没说与诸葛有啥关系了。

文字:张红生

编辑:胡 蓉

审核:杨林英、唐 芳

【来源:醴陵市人民检察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醴检文苑」赤壁真相 ――读吕思勉先生《赤壁之战的真相》有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 吴国人才鼎盛的奥秘何在?

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 吴国人才鼎盛的奥秘何在?

鲁肃,吕蒙,孙权,陆逊,周瑜,吴国,人才,诸葛亮,关羽,陆抗,荆州,蜀国,刘备,三国志,东吴,益州,集团,曹操,江东,魏国,赤壁之战,最重要,相提并论,于赤壁,任君,吴三国,后继,吕思勉,吴蜀,孙策

2020-09-26 #故事大全

吕思勉对卫青 霍去病的贬低 抹杀不了二人对华夏文明的卓越贡献

吕思勉对卫青 霍去病的贬低 抹杀不了二人对华夏文明的卓越贡献

匈奴,卫青,汉武帝,霍去病,中原,汉王朝,吕思勉,政权,汉军,李广,战争,匈奴人,实力,观点,游牧民族,南下,士卒,政策,时期,诸侯国,资治通鉴,冒顿单于,刘邦,吕先生,韩王信,齐桓公,先生,中国,优势,公孙贺

2011-04-11 #短篇故事

吕思勉:历史就是我们大家都认同的故事

吕思勉:历史就是我们大家都认同的故事

历史,先生,吕思勉,史学,认同,观点,故事,方面,正史,孟森,蒋廷黻,邓之诚,历史事件,历史观点,主观因素,内容,参团,后世,史学观点,大部分,国史,套书,考据学,活动,中国大历史,先秦史,我们大家,这是一种,孔子,宋辽金

2008-07-14 #经典故事

吕思勉: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伟大民族的?

吕思勉: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伟大民族的?

民族,吕思勉,中华民族,历史,极简,你一定,中国,中国史,先生,文化,这本书,中华文化,兴衰,史学,国学常识,小店,成就,时代,朋友,民国,过程,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万钧,中多,国学大师,易中天,曹伯韩,上曾,复旦大学

2020-01-08 #长篇故事

吕思勉和他的《两晋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断代史之一

吕思勉和他的《两晋南北朝史》——可能是最好的断代史之一

中国,佛教,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历史,鲜卑,断代史,时期,五胡,代表作,匈奴,国家,杨坚,魏晋南北朝,先生,史料,天下,异族,思想,民国时期,史景迁,孔飞力,征服了,梁启超,魏斐德,更不用说,历史学者,东西,中国通史,作品

2007-07-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赤壁之战”流传千古 但你知道“赤壁之战”的三个历史真相吗

“赤壁之战”流传千古 但你知道“赤壁之战”的三个历史真相吗

曹操,周瑜,黄盖,赤壁之战,东风,赤壁,乌林,孙刘,孙权,诸葛亮,真相,兵力,军士,时候,三国演义,东吴,历史,军马,和黄,局面,方向,江南,联军,计策,曹军,连舟,火烧连营,北方人,战争,书信

2020-01-28 #长篇故事

八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借东风?探寻赤壁之战的三个真相

八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借东风?探寻赤壁之战的三个真相

曹操,赤壁之战,赤壁,乌林,周瑜,军队,三国演义,刘表,孙刘,黄盖,刘备,东南风,曹营,技术,江南,孙刘联盟,桅帆,联军,孙吴,曹军,上文,三国志,东风,双方,官渡之战,战争,荆州,长江,万大,万震

2015-05-11 #故事阅读

三国赤壁之战背后的真相 曹操究竟为什么会败 荀彧5字揭露真相

三国赤壁之战背后的真相 曹操究竟为什么会败 荀彧5字揭露真相

曹操,貂蝉,东吴,刘备,万大,关羽,孙刘,曹军,诸葛亮,意图,赤壁之战,方势力,董卓,典韦,吕布,吕布之,周瑜,孙权,孙吴,孙策,袁绍兵,远超,连舟,黄盖,铜雀台,送给了,三国鼎立,一大,专家,祸乱

2012-12-3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