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年 在世界影响甚广 我们该如何分析其哲学思想

时间:2019-01-20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提示:本文共有 22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年,在世界的影响甚广,我这里只就如何具体分析孔子的哲学思想,发表一点粗浅意见。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我们讨论孔子的哲学思想,首先要看孔子在当时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孔子是个政治活动家,他对当时政治斗争的中心问题一一“古今”、“礼法”之争,是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的。

他标榜自己“信而好古”,坚决主张“为国以礼”,他以为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在东方把周礼恢复过来。对当时晋国作立法改革、“铸刑鼎”,他表示坚决反对。

孔子

很显然,孔子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他的政治活动是同历史发展趋势相违背的。

但孔子还有另一方面的实践活动,那就是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这无疑是个新生事物。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在教育史上是个创举。尽管他聚徒讲学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培养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贤人”,但实际上他的弟子、再传弟子很多都去给新兴地主阶级服务了。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孔子

孔子在实践活动上的两重性,反映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一方面,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唯心主义者,他鼓吹天命论和先验论;另一方面,他也从教学实践和整理典籍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符合客观认识规律的论点,这些论点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是矛盾的。

孔子自称是“一以贯之”的,他是一个建立了体系的哲学家,所以不能认为他的哲学思想中的矛盾是外在的、偶然的东西。我们下面将对孔子哲学体系中的几个主要概念:“仁”、“知”和“天命”,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孔子贵仁”,仁是孔子的伦理思想的核心。仁无疑有其保守的一面。“古也有志,克已复礼仁也”。克制自己,使自己一言一行都合乎周礼,这是仁的旧观念。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是说反映奴隶制的宗法制度的道德规范——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归根结底,孔子讲仁,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他企图用道德说教来挽救政治危机。“人而不仁,如礼何!”反过来说,他以为确立了仁义道德的规范,礼制就巩固了。

孔子

不过孔子对仁也灌注了新意。他说仁就是“爱人”,而忠恕之道是实行仁的一条根本途径。所谓忠恕之道,就是推已及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实行推已及人,当然就得承认人同此心。只有在肯定每人的理性都能判断是非善恶的前提下,才好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很强调理性的自觉。他说:“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尊重理性和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在当时是新观念,对奴隶制具有批判的意义。

其次,孔子常常以仁、知并提。他把仁解释为“爱人”,把知解释为“知人”。又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

知,在他看来,主要是认识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有了这种认识,就利于行仁。所以知是从属于仁的。不过由于孔子强调理性的自觉,在认识论上确实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见解。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接触到了认识过程中的知与不知的矛盾,自知不知,也是一种知,并且是进一步求知的开始。

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说不要有私意和强加于人,不要固执和自以为是,这颇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了主观主义。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接触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则迷惘而失去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则空洞而陷于危殆,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是说要在多见多闻即在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以选择,取其善者而弃其不善者,还要“默而识之”,把握其中的原理。如此等等,都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论点。孔子在认识论上的贡献,是同他的教学实践分不开的。

但是,不能说孔子已经达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正相反,他是个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者。他虽承认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却确实认为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天生来具有最高的理性和智慧。他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认为上智与下愚都是先天决定的,不可改变的。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自称“五十而知天命”。他以天命作为认识的终极目标,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说辞。

再次,让我们来分析孔子的天道观。《论语》上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说明孔子对鬼神迷信持保留态度。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把“敬鬼神而远之”作为智者的一个特征,这是理性主义精神的表现。在子路问事鬼神时,孔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又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这些思想,在春秋时期是有启蒙作用的。

不过孔子并没有由此引导到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他对粗鄙的鬼神迷信虽抱存疑态度,却努力把传统的宗教天命论精致化,建立一种唯心主义体系的天命论,用它来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孔子所说的“天”,已经不同于宗教里的上帝。“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这个“天”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其实无非是人的理性、精神力量的绝对化。孔子认为天命是不可抗拒的,并提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说教。显然,“天命”不过是地上奴隶主国家统治者的意志和命令的神化罢了。

孔子

总之,孔子的天道观、认识论和伦理学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虽然各部分中的合理成分所占比例并不一样。而从总体上说,孔子的哲学终究是个唯心主义的体系。但唯心主义体系和他的那些合理见解又是互相联系的。

孔子尊重理性,有见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他能提出一些合理见解;但也正是由于他把理性原则、精神力量绝对化了,使他能构造出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以适应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年 在世界影响甚广 我们该如何分析其哲学思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思想的内容是否属于哲学?

孔子思想的内容是否属于哲学?

哲学,孔子,儒家,孔子思想,论语,理由,权威,胡适,思想,差异,道德,代表,哲学家,问题,子曰,儒学,价值,精神,策略,仲弓,斯语,颜渊曰,中国哲学,和西,伦理学,儒家思想,内容,哲理,学生,学派

2010-12-05 #长篇故事

老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 哪一种更受人们的推崇?

老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 哪一种更受人们的推崇?

孔子,老子,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个人,画像,道德经,论语,人来说,任何一个,代表,人们,人类,后人,看法,一个人要,哪一种,适合于,释放自己,那么才,孔生,好的,中国,事物,儒家,价值,哲学体系,前所,原因

2008-05-07 #经典故事

冯友兰是中国近代的哲学家 以理性的学术 解释了孔子的传统文化

冯友兰是中国近代的哲学家 以理性的学术 解释了孔子的传统文化

孔子,冯友兰,思想,孔子思想,观点,儒家,爱人,分析,研究,代表,主张,作用,哲学家,教条主义,文化,无神论,时代,理论,立场,精神,问题,发展,影响,人格神,孔子研究,忠恕之道,一生,一大,个人,世界观

2016-08-06 #经典故事

西方哲学没有仁的概念 孔子的思想挽救世界

西方哲学没有仁的概念 孔子的思想挽救世界

孔子,哲学,哲学家,西方文化,大会,思想,美国,问题,世界,全世界,文化,角斗场,中国,人们,伦理学,哲学思想,西方人,西方哲学,生活,力来,由美,黑格尔,世界哲学,人类,主题,科技,代表,传统,公元,全球

2017-10-18 #故事大全

孔子的“礼仪”思想 被低估两千年的高级哲学

孔子的“礼仪”思想 被低估两千年的高级哲学

礼仪,孔子,人类,智人,状态,仪式,个体,哲学,个人,情绪,思想,场景,生命,细节,波动,生活,进步,世界,人种,人类文明,价值,内涵,心性,文明,方式,社会,能量,规则,问题,余云

2012-05-07 #长篇故事

孔子的故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故事

孔子,绘画,先哲,智慧,孔子的故事,天之,孟子,庄子,文宣王,木铎,韩非子,中国风,万世师表,世界,世界各地,中国,作者,儒家思想,哲学思想,南辛镇,创始人,哲学家,古文化,后世,商丘市,思想,图画书,墨子,地表,夏邑县

2020-09-25 #故事阅读

老子与孔子 《论语》与《道德经》告诉我们怎样的中国哲学思想

老子与孔子 《论语》与《道德经》告诉我们怎样的中国哲学思想

儒家,道家,孔子,百姓,统治者,儒家思想,文章,政治路线,论语,贵族,君子,中国,传统,历朝历代,哲学思想,社会,等级,老子,道德经,内法,制度,名分,国家,国力,差异,方式,法家,答案,理论,目标

2013-01-03 #短篇故事

《中国哲学小史》:孔子的思想庄子的境界 传统哲学都在说什么?

《中国哲学小史》:孔子的思想庄子的境界 传统哲学都在说什么?

冯友兰,庄子,哲学,内容,小史,传统,先生,境界,思想,才能,脉络,中国哲学,该怎么,兰多,冯友,包罗万,友兰,史释,大文,孟子,王路,纪贞元,我是谁,将庄,我喜欢,象中,书单,分叉,六书,半文半白

2019-01-0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