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又一位大师 是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的散文家

时间:2019-02-05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也不很详尽,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提示:本文共有 17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是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也不很详尽,《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关于蒙当时属于哪个国家,在今何地,说法不同,一说蒙大概在战国时属于宋,其地大概在今河南商丘。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蒙是楚地,即今天安徽蒙城。若以《庄子》书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学特色及思维方式来看,庄子属于楚人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请点击输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还说:“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也语焉不详,但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庄子的社会地位、学术师承、学术思想,也反映了庄子独到的文学特色。同时,更重要的是还反映了庄子的强烈的批判精神以及与当政者的尖锐对抗。“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也反映出统治阶级对庄子及其学说的态度。

他继承并发展和丰富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段话大意是说,有一个巨大无形的东西在天地还没有生成之前就有了,它独立不变、运行无穷,生成了天地,后来也生存了万物。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地、天三者关系中,道是最高的,它主宰着天、地、人以及万物,而道又是效法自然的。

所以,《老子》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意思是说,自然是无为的,道也是无为的,这就会使万物各得其所,自然发展,所以,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认为,这个“道”是无所不在的,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之中的,《知北游》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庄子为了回答东郭子“所谓道,恶乎在?”的问题,从在蝼蚁、在稊稗之类的野草、在砖瓦一直说道在屎溺之中,连人们最不屑于一谈的屎溺都存在着道,那可真是“无所不在”了。

庄子的生卒年代,历史没有明文记载,后世学者各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资料进行推断,所以说法很多。据任继愈1961年在《哲学研究》第二期发表的《庄子探源》一文就归纳为五种说法。各种说法的时间范围,大致上都在公元前375年到公元前275年之间。今人多从马叙伦先生的说法,据马叙伦《庄子年表》,庄子生于周烈王七年(前369),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

从《庄子》一书看来,他的一生比较贫困,尝“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用绳子绑着那双破得提不起来的鞋子去见魏王;又曾“庄周家贫,往贷粟于监河侯”,因家贫而向别人借粮;庄子还曾被人嘲笑“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是说他住在穷陋的街巷里,靠打草鞋过着穷困的日子,脸也饿黄了,脖子也饿长了。

虽然如此贫困,但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一生蔑弃名利、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楚威王闻庄周贤,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楚威王以国相的高位迎聘他,他毅然予以拒绝。

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他对名利富贵的看法,他面对楚王的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时作牺牲的牛吗?把它精心喂养数年,拉进太庙时还要给它披上锦绣,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啊,可它是要被宰掉的。你赶快走吧,别脏污了我,我宁愿在贫困中自得其乐,也不愿意受当权者的羁控。”他理想的精神王国就是摆脱一切束缚而追求绝对自由,即“逍遥游”“游于无何有之乡”“以游无穷”。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虽然很少,但从以上片段的材料可以看出,他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终生在贫困中度过,又始终保持着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态度。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庄子、研究庄子都是很重要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又一位大师 是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的散文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的思想 讲述的是什么道理?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的思想 讲述的是什么道理?

道家,科学,万物,极端,本质,规律,发展,东西,世界,人生,修仙,圈子,宇宙,指导思想,思想,时代,比古,真谛,结果,老子,本来就是,有一点,讲的是,道家思想,庄子,多大,胡适,道可道,金庸,高深

2011-06-14 #故事会

庄子和老子谁才是道家的开山祖师?

庄子和老子谁才是道家的开山祖师?

庄子,老子,孔子,胡适,钱老,冯友兰,哲学史,学问,名字,方法,道德经,老庄,成书,关尹,李耳,心理,论语,问题,人物,事实,人名,后人,耳朵,恍然大悟,历史,东西,个人,先生,函谷关,道家

2008-07-26 #短篇故事

道家如何对待感情与理性?听听老子庄子的看法

道家如何对待感情与理性?听听老子庄子的看法

理性,庄子,感情,老子,作用,哲学,圣人,情感,故事,效果,朋友,欲望,看法,道理,两部分,向惠子,康德,权盛,了头,爱的,主人公,世俗,价值,乐天安命,久存,人极,小说,小事,作品,利益

2008-02-25 #经典故事

同是道家 老子主张无为 而庄子却追求逍遥

同是道家 老子主张无为 而庄子却追求逍遥

庄子,老子,道德经,有人说,尾巴,庙堂,烂泥,孔子,万物,伯乐,刍狗,天地,态度,统治者,社会,穷困潦倒,神龟,韬晦,一种是,该怎样,勿施于人,尹喜,庄周,张舜,楚威王,要忠,马一,国相,天子,和庄

2008-10-05 #小故事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老子和庄子说 道家“圣人”和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在这俩字

君子,圣人,儒家思想,孔子,庄子,道家思想,地位,小人,事情,主观,老子,身份,道家,两个字,个人,儒家,作者,区别,品德高尚,天地,意思,意愿,法律,运营者,论述,一书中,不自然,自媒体账号,百家号,中君

2017-10-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为什么特别抵触儒家的仁义思想

老子,仁义,和庄,儒家学派,孔子,孔孟,人们,庄子,仁义礼智,思想,当权者,利益,国家,涵养,道家,孟子,美轮美奂,仁者爱人,孔子说,上司,人心,依据,哲学,大道,社会,秩序,重点,代表人物,最好地,自以为

2011-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庄子》为何能与《周易》 《老子》称为道家代表作之“三玄”?

庄子,周易,老子,孔子,典籍,哲学思想,思想,核心,道教,儒家,人们,内篇,经典著作,真人,著作,辩证法,文王,儒家学派,大宗师,三玄,万事万物,传说,八卦,列子,君王,哲学,巨著,对立统一,宇宙观,核心思想

2014-10-12 #小故事

老子庄子提出的 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竟被后人误解千年

老子庄子提出的 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竟被后人误解千年

老子,思想,庄子,社会,无为而治,感觉,中国,儒术,古人,后人,因素,现状,老庄,问题,需求,很多人,唐至今,景之治,董仲舒,道中,主张,万物,东西,佛教,人人平等,事物,乌龟,人们,儒学,升仙

2008-11-1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