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秦琼与玄武门之变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时间:2019-02-06

大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长安城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与日争辉,此时的国家天文馆长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

提示:本文共有 38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大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长安城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与日争辉,此时的国家天文馆长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事见《旧唐书·傅奕传》)唐高祖把这份奏章给了李世民,后面发生了什么,史书没说,我们也不知,过了不到一个月,太白金星又光顾了,这次是六月初一和六月初三两次出现太白经天(此处综合《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加上前面那一次,共有三次)。在古人看来,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据《汉书·天文志》记载:“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仿佛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六月初四,在太极宫玄武门,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最终结果正是“秦王当有天下”。

在这场事变中,最出彩的当属尉迟敬德,他先是在玄武门救下了正在被弓弦勒得喘不过气的李世民,然后杀死了齐王李元吉,接着拿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去吓退玄武门外那些准备救主的东宫和齐王府士兵,最后在李世民的命令下跑到李渊面前,全服武装的请求李渊降下手敕,宣布了这次行动的正义性。把玄武门之变看作一部戏,如果李世民是主角的话,尉迟敬德就是男二号。我们不禁要问,在这部戏中,秦琼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看看这部戏杀青后各位演员的片酬情况。

尉迟敬德

事变两个月后,主要演员先领到了部分片酬,分别为长孙无忌被封为齐国公,房玄龄被封为邢国公,尉迟敬德为吴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侯君集为潞国公。又过了两个月,针对所有演员的阳光普照奖出炉,具体是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始定功臣实封差第,文静已死,于是裴寂加食九百户,通前为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食邑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李勣、刘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四人食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八人,各食六百户;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惲、张亮、李药师(李靖)、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六人,各食三百户。』(旧唐书·刘文静传)

在这份名单中,老臣新贵都有,玄武门的功臣们都隐藏在这份名单里,并出现了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秦琼秦叔宝。他的封赏是食邑七百户,和尉迟敬德完全不是一个级别。那么秦琼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呢?他到底是主演,参演还是群演?有不少人认为他没有参加,连群演都不是,理由大概有如下几条。

第一,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面只有《旧唐书·太宗本纪》里明确提到了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原文为

『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但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里面提到的参与者是

『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两者的记载不一致。

第二就是秦琼事后没有特别的封赏,仅仅是七百户的食邑。

第三就是秦琼自玄武门之变后再没有什么事件记载,如果是玄武门功臣当不至于此。

最后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上秦琼也是忝陪末座,不像是一个玄武门功臣,倒像是在吃老本。

凡此种种,把秦琼看作一个路人甲,但事实如此吗?首先从秦琼的爵位来看,秦琼早在平定王世充时就被封为上柱国,翼国公,国之羽翼。玄武门之变后,因功(注意这两个字)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而此时尉迟敬德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两者都属于十二卫大将军,但是左武卫大将军掌管的是宫廷宿卫,相当于皇帝贴身警卫部队长官,右武候大将军则是掌车驾出营卫,领府兵。相比之下,似乎是秦琼更受信任。至于秦琼的食邑比尉迟敬德少六百户,试问,一个齐王的人头难道不值六百户的封赏吗?何况尉迟敬德还有“逼驾之功”。

尉迟敬德的表现,足以证明他对太宗的忠诚,但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位依然授予了秦琼,只能说明秦琼更加受信任。而且一直到秦琼去世,他的职位也没有变过。至于还有一些受封食邑户在秦琼之上的人,有些是出于安定团结的目的做的封赏,有些是食邑虽多但是爵位并不高,也没有秦琼官职提升的幅度大。当然也有例外,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加食邑一千户,他本身的功劳却在史书中几乎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有人推测其可能在玄武门之变中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提前带兵进皇宫软禁了唐高祖李渊,这样当尉迟敬德进宫见唐高祖时,他才会如此痛快的降下手敕,诸事听秦王处分。所谓的唐高祖和宰相们泛舟海池,只不过是史书有意掩饰而已。但这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提起侯君集是为了表明有些事并不是说史书没有记就表示没有做。

再从史书上记载的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不一致来看,太宗本纪和长孙无忌传里面记载的人就有些不一样。我们说的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包含两个战场,一个是事变的主战场,即临湖殿,太子和齐王从玄武门入宫后被射杀于此,再一个是玄武门,太子和齐王被杀后,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攻击玄武门,秦王府士兵和皇宫禁军在玄武门与之激烈战斗。这两处,每一处都是要紧之地,任何一处失误都会对整个行动造成毁灭性打击。

太极宫图

临湖殿是尉迟敬德一马当先,玄武门则是张公谨出尽了风头,他不仅在大战前夜阻止了秦王府众人占卜的举动(『…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在玄武门的战斗中还独力关闭玄武门,阻止了东宫和齐王府的乱兵进入。(『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不过光靠张公谨显然是不行的,太子方有三员大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杀了玄武门的屯营将军敬君弘和吕世衡。人数上也是太子方占优,此时秦王府里面能与这三人对敌的当属武力值最强的秦叔宝,程咬金和段志玄,综合《旧唐书·太宗本纪》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长孙无忌当是和另外九人去了临湖殿,秦叔宝,程咬金和段志玄留在玄武门狙击敌人。

正是由于秦琼的出色表现,所以太宗即位后才授予秦琼左武卫大将军的官职,执掌禁宫宿卫,保护皇帝人身安全,且终其一生,职位不变(右武卫大将军为程咬金,但其后来职位有变更)。再有一条,在《旧唐书·长孙顺德传》中记载『武德九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说明秦叔宝确实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秦琼

至于凌烟阁排名,秦琼排在末位,则是由于凌烟阁功臣顺序是按照本人生前所担任的最高官职(包括赠官),并非功劳。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是司徒,所以排第一,李孝恭、杜如晖、魏征、房玄龄都是司空,因为前三个已经去世所以司空是赠官,死者为大,所以李孝恭排第二,秦叔宝玄武门之变后官拜左武卫大将军、后来基本养病,贞观十二年秦琼就早早去世,他的最高官职是徐州都督(赠官),他的赠官最小,所以排在末位。

秦琼和尉迟敬德相比,秦琼的武力其实是高于尉迟敬德的,史书中明确记载『(秦琼)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前些年出土了一批唐朝文物,其中有一块碑记载了秦琼和尉迟恭的交手情况。这块碑是秦琼之子秦怀道的墓碑,碑上记载了秦家祖上的丰功伟绩。

秦怀道墓志铭

墓碑上对秦琼的功业有过这样一句描述:“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说秦琼跟着唐高祖李渊出征,活捉了尉迟恭,因此授封上柱国。这话就很明显了,说明秦琼的爵位是因为活捉了尉迟恭而得来的,既然能活捉,两人肯定交过手,并且肯定是秦琼获胜。这里不排除秦怀道有自夸的嫌疑,毕竟他去世时距唐初已经很多年了,知情人早已作古,但秦琼能力强过尉迟敬德当没有什么疑问。

那么秦琼为什么不愿意去临湖殿呢,按说他才是执行斩首行动的最佳人选。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唐高祖李渊对秦琼有知遇之恩,就在美良川破尉迟敬德的这一仗后,唐高祖李渊遣使赐给秦琼金瓶,并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高祖连“龙肉”都愿意割给秦琼吃,而且秦琼的翼国公的封号就是唐高祖封的(秦琼逝世一年后,他的封号被唐太宗改为胡国公)。并且,在刚才提到的秦怀道的墓志铭上写的是『从高祖神尧帝,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实际上美良川之战的直接统帅是李世民,李渊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

墓志铭上这样写,只能理解为秦琼家对唐高祖感恩。正是由于这样一份感情,所以秦琼不愿意唐高祖的儿子们下手,但是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又不能不参与玄武门事变,否则一旦事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一战,为国家,兼为妻子。为了良心上少受谴责,他只能退到第二战场,唐太宗可能也有这方面考虑,所以选择了和太子齐王有过节的尉迟敬德执行任务。

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就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专心做皇室的保卫工作,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秦琼的身体也因为早年的战场拼杀而每况愈下,遥想当年金戈铁马,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多么自豪啊!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现在只能躺在床上,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秦琼病逝,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至此,一代英雄,完美落幕。

参考资料:

《旧唐书·太宗本纪》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旧唐书·秦琼传》

《旧唐书·张公谨传》

《旧唐书·傅奕传》

《旧唐书·志十六·天文下》

《新唐书·志二十三·天文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秦琼与玄武门之变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众生,我心,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文档,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句子,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古风,千山,凡事,大全

2020-01-25 #短篇故事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众生,我心,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文档,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句子,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古风,千山,凡事,大全

2017-03-02 #经典故事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众生,我心,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文档,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句子,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古风,千山,凡事,大全

2016-06-06 #经典故事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众生,我心,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千山,凡事,君临天下,故里,江山,斜倚

2009-01-18 #故事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我心,众生,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千山,凡事,君临天下,故里,江山,斜倚

2007-07-25 #故事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霸气古风句子大全

天下,诸佛,我心,众生,地府,阳间,烟消云散,宏愿,彼岸,生平,闲人,魔主,事了拂衣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深藏身与名,谁主沉浮,叶一,下人,一生,丈夫,世间,两袖,云端,千山,凡事,君临天下,故里,江山,斜倚

2010-04-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霸气杀气的诗词

有霸气杀气的诗词

男儿,天下,有朝一日,霸气,杀气,壮士,老天,归山,诗句,西门,李白,男儿行,古风,千秋,血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仁义,英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周星,宁成魔,扬眉淡,田光,一身,半边天,四方,太长,神州

2009-01-31 #故事会

霸气又有杀气得诗句

霸气又有杀气得诗句

天下,杀气,彼岸,江山,红尘,霸气,人称,君王,全世界,古琴,古筝,君临天下,定乾坤,天道,诗句,流年,韶华,事了拂衣去,你是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陪你,深藏身与名,有朝一日,一笑,于桃,凌云万丈,寄君,寒彻

2011-12-0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