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跟着80后援疆援藏医师 一起来看浦东最大集中观察点的抗疫故事

时间:2019-02-17

战疫之初,每个人都在经受考验2020年1月24日起,上海启动来沪人员健康筛查和重点人员隔离观察留验工作

提示:本文共有 17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80后的侯坤,是浦东少有的援疆援藏“双料”干部、外科医师,也是守卫上海“东大门”的首批集中医学观察点领队,现在是一号、五号、九号3个点的总负责人。

战疫之初,每个人都在经受考验

2020年1月24日起,上海启动来沪人员健康筛查和重点人员隔离观察(留验)工作。凡来自湖北或途经湖北的人员进入本市时应当自觉实施居家隔离或者按照要求集中隔离观察14天。

第二天,即1月25日,守卫上海“东大门”的一号集中医学观察点启用。1月29日,大年初五,五号点启用,领队就是侯坤。到2月1日,浦东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已经开到6个。其中,五号点远离居民区,共有房间476个,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刚刚沉浸在江孜脱贫的喜悦中,马上就遇上严峻的疫情。”侯坤2019年结束援建江孜任务,当年12月17日刚刚上任浦东新区光明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当时被征用的酒店还处在春节放假状态,医生、护士要兼职送饭、收垃圾、收送快递,还要做保洁、铺床叠被……。”还有一个困难就是:传染病已经被控制好几十年了,非感染科医生、护士都要“现学”防护装备穿脱,更不用说驻点人员还包括区府、公安等非医疗人员,所有人员都需要培训上岗。

29日夜里,第一批医学观察者到了,短短两天先后入住了240多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周莎表示:有要求我们点外卖收外卖的、有要我们修空调修电视机的、有想吃麻辣味方便面的、有吵着要出去的......要处理几百人的吃住,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偶尔遇上几个不理解的住客,有时我们会感到有点委屈。然而,战友两分钟后转头就说:“我们一起去送快递吧,别让人家等久了。”哈哈哈!就是这么些可爱的人儿,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内心比谁都柔软。

疫情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冷暖。更多的被观察人员却说:“我们能自己做的,就不麻烦你们了,减轻你们的负担。”在收垃圾的时候,吃过的饭盒上面常常写着“谢谢”两字,周莎说:“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多方协调,为患病老人提供暖心服务

有一位患有癌症的老先生,1月初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初诊得到一个好消息——他的肿瘤适合质子重离子治疗,不过,当时没有床位,他回到了武汉。武汉封城前一天,他和老伴赶回上海住院,正好赶上武汉相关人员需要14天隔离,老俩口住进了五号点。期间,老太太出现了感冒症状,被送到定点医院治疗,结果排除了新冠嫌疑。

“这本来是个好事,但是在特殊时期就变成了问题。”侯坤解释,此时距离老俩口隔离期满还有一天,老太太排除了,就不应该再回到集中医学观察点;然而,因为隔离期还差一天,她又无法住酒店。

“老先生惦记老伴,声音嘶哑地跟我通电话;老太太在隔离点外苦苦等候,时间已是深夜。”侯坤当机立断,通过各方协调,终于在零点前安排老太太住进了隔壁的酒店。第二天,老俩口携手走出隔离点去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治疗,等到了生的希望。

关爱宝宝,隔离不隔爱

3月22日后,医学观察点开始配备专业的保洁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开始专心做自己的专业,爱心故事更多了。

此时,浦东开始由医院“包点”管理,光明中医院包一号、五号、九号3个点。侯坤回到了医院,五号点换了新领队,光明中医院派出两位骨干,张建中任领队,高雪萍任副领队。

一个个与宝宝有关的图片故事,

记录了当下的战疫瞬间。

“妈妈,我害怕!”小女孩明亮的眼睛里充满惊慌。

“宝宝,不怕,你看小天使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

4月7日,5号医学观察点来了一位35周孕妈妈和她2岁的女儿。由于孕妇妈妈感觉胎动频繁,身边又没有其他家人陪伴,为了确保她和肚子里宝宝的安全,需立刻转诊至医院就诊。4月9日上午,医务人员帮他们穿戴好防护用品,并在特意为小女孩修剪过的隔离服上画上了爱心天使和她姓名及观察点联系电话。

一位带着5岁小男孩的孕妇,给指挥部打来了“求助”电话。“我儿子吃得比较清淡,我怀孕期间吃得也比较清淡,这几天小孩吃饭都是用热水拌饭,麻烦你们帮帮我!”接听电话的张建中立即联系了酒店餐饮部,改善母子的餐食。正值餐点,指挥部的李姐姐马上装了几个热乎乎的茶叶蛋,小徐拿出了自己的蛋糕,爱画画的小朱在A4纸上用记号笔画上了哆啦A梦及鼓励小陈陈的话语,送上了指挥部的爱。那天起,小陈陈便每天会收到期许的卡通漫画。

部分摄影:郑峰

编辑:王雨濛

你在看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跟着80后援疆援藏医师 一起来看浦东最大集中观察点的抗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感谢有你“火线”英雄:三名北京医师的抗疫故事

李靖,患者,武汉,疫情,姜利,小吴,医生,肺炎,医院,中医学,观察点,重症,救治,90后,重症医学,专家,工作,防控,北京医院,病房里,北京,北京市,医疗队,大夫,市场,新发地,病房,穿着,防护服,战斗

2008-05-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境外来瑞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故事很暖心

境外来瑞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故事很暖心

工作人员,观察点,人员,意大利,防护服,小林,隔离,华侨饭店,医学,瑞安,玉海街道,温州,李勇,华侨,医生,医学观察,卫生院,家人,房间,时间,物资,留学生,疫情,穿着,转机,工作,来瑞,玉海,保洁员,上海浦东机场

2018-11-29 #经典故事

山东援藏故事|行车途中 一名援藏干部的两通电话

山东援藏故事|行车途中 一名援藏干部的两通电话

工作,郭建伟,大学生,索朗,援藏干部,山东,日喀则,记者,结对帮扶,梁旭,副部长,乡村幼儿园,公务员,考试成绩,大众日报,家庭,客户端,幼儿教师,市里,数量,日喀则市,电话,群体,身兼数职,援藏,会计岗位,打个电话,委组织部,找工作,桑珠...

2015-09-09 #经典故事

情系昂仁 无私奉献——淄博援藏干部黄希俭讲述援藏故事

情系昂仁 无私奉献——淄博援藏干部黄希俭讲述援藏故事

黄希,昂仁县,淄博,希望小学,援藏,援藏干部,工作,昂仁,翻拍,资料照片,藏族,乡镇,淄博市,淄博市委,和同事,高原反应,群众,全县,人民,县城,干部群众,调研,一线,市政府,情况,西藏自治区,资金,发展,生产,孔龙

2007-05-28 #故事大全

山东援藏故事|一个援藏人笔下“昂仁的风 雨 云 雪”

山东援藏故事|一个援藏人笔下“昂仁的风 雨 云 雪”

昂仁,蔡志,时候,援藏,工作组,大众日报,记者,客户端,梁旭,报业,都会,山东,大众,家乡,旅人,时间,来源,江畔,淄博市,工作,对口支援,是如此,高原反应,吴永,远山,过春夏,在想,责任编辑,我喜欢,环境监测站

2008-12-22 #长篇故事

中国医师节 来听听这些医师的故事!

中国医师节 来听听这些医师的故事!

患者,李新,病人,医生,尘肺病,器官,疫情,工作,黄建华,江西,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医师,武汉,肺炎,病情,监护室,职责,管理,救死扶伤,武汉市第五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肾移植,人民,保护神,医疗队,尘肺,手套,技术,新生

2017-01-01 #小故事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妈一样亲的援藏老师》

系列报道《脱贫攻坚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妈一样亲的援藏老师》

援藏,湖北,老师,学生,刘进,汪玉珍,东辉,教师,中学,刘老师,教育,王与,西藏山南,系列报道,下课后,习惯,同学,夫妻,学校,故事,次仁玉珍,民族班,民族,生日,班级,高原,阿爸,阿妈,藏族,攻坚

2008-05-03 #故事会

致敬中国医师节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等您来诉说!医师节医患故事

致敬中国医师节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等您来诉说!医师节医患故事

一面,医患,故事,病人,征集,医患关系,新时代,浏阳市人民医院,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上门服务,医生,中国,主题,体裁,作品,医师,内容,字数,原稿,底稿,征文,护士,母乳,散文,来稿,浏阳,相互理解,社会,随笔

2014-02-2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