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庄子逍遥游》鲲鹏寓言中“大”“化”的寓意

时间:2019-02-23

即谓寄寓之言,十居其九,究其原由,庄子·天下解释云: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寓言为广

提示:本文共有 21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寓言是庄子及其后学思想之主要表达载体,《庄子·寓言》开首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即谓“寄寓之言,十居其九”,究其原由,《庄子·天下》解释云:“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寓言为广。”意为天下黑暗而污浊,庄子不能用正正经经的、堂皇正大的言语与世人坐而论道,只好借他者婉转含蓄地寄托心思、表达己见、流露好恶,并示人、教人。

这里的“他者”首先并主要是鱼、鸟、马、猴子、牛、螳螂、蝉、黄雀、蝴蝶等动物,之后才是列子、尧、许由、孔子、颜子的姗姗来迟。动物中,庄子对鱼(相忘于江湖的快乐逍遥鱼)和鸟(深谙不死之道的意怠智慧鸟)心仪无限、偏爱有加,将它们喻为自由与智慧的化身,作为理想人格追求。

《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即以耐人寻味的鲲鹏寓言对“逍遥游”的哲理作了生动形象的表述,通过对鲲的“大”与“化”的表述,寄寓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游于北冥的鲲虽大,但它并没有游于濠水中的相忘于江湖的鱼那般的优游自在,它似乎很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于是要“化”,“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一个是“大”,一个是“化”。鲲是大的,大到不知其几千里;鹏也是大的,它的背不知其几千里。那么,在这个鲲鹏寓言中,“大”的意义何在呢?乃蓄积。没有足够的蓄积,是不足以成其大的,也不足以和大的东西相配合。“适莽苍者,三湌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子·逍遥游》)其所适不同,其所聚也就不同。换言之,其所聚不同,其所适也就不同。就像水的深浅,浅水只能负起小舟,要负起大舟,则非深水不可。这就是庄子说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蓄积是一种准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准备。鲲的蓄积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化”,鲲可以化作大鸟——鹏,因此可以高举,可以上升。高举或者上升是鲲所不能实现的,因此它需要化为异类。但惟有大,才可以化,所谓的“大而化之”,小是不能化的,小的东西只能固守自己的界限。看看庄子笔下的小鸟吧。面对大鹏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们在想些什么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儿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或者“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由于小,蜩与学鸠或者斥鴳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世界,翱翔蓬蒿之间。“翱翔”的说法是极富有讽刺意味的,不过却正适合小鸟们的心态。它们奇怪于大鹏的一飞冲天,或者“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它们自己的眼光来看,那可是无用的费力之举。

尽管在《庄子》的“大小之辨”中,大与小并无不同,大亦小,小亦大,但在这个寓言中,庄子显然是褒大贬小的,大鹏的出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显示小鸟们的无知和局限,这种无知和局限表现在坐井观天式的盲目的自得,或者管锥天地式的浅薄的鄙陋。小物之所以为小,乃是因为执着于自己,并以为是最后的真理,所谓的冥顽不化。而鲲的“化”为鹏,正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化”是一种象征,一种遗忘和丧失自己的象征,“化”具有超乎形体之变的意义。“化”所代表的是“我”的消失——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我,有的只是宇宙大化。在这个意义上,“化”也就如《齐物论》中所说的“吾丧我”。忘记了外物,还可以剩下一个自己。如果是忘记了自己呢?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自己,外物自然不足为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我的丧失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和新的感觉,人世间的功名利禄等都失去了寄放之地,人就会像大鹏一样高举和上升,达到“九万里”的天际。当然,这样高举和上升的并不包括人的身体,而仅仅是人的心灵。心灵高举和上升了,人的身体却仍然留在浊重的人世间,这是有着形体的人永远也无法摆脱的宿命。但虚的心灵却可以无翼而飞。这样,我们或许可以发现鲲鹏寓言中的另一个意义,与形体和心灵有关的意义。

生活在北冥中的鲲象征着形体,而高飞的大鹏意喻心灵,鲲的形体是一种拖累,又生活在千里冰封的北冥,因此不能高举和上升,这是鲲无法摆脱的命运,它显然没有生活在濠水中的相忘于江湖的鱼那般优游自在,就好像人世间的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对人的束缚一样。因此鲲要化为鹏,而能够化为鹏的只是鲲的心,在庄子的笔下,鲲之大不仅不构成滞重,反而是心之高举和上升之所资——眼界、境界。大鹏高举、上升、飞翔到天际,然后降落到南冥,一个与北冥相比相对优游自在的地方,如同人的心灵离开形体作逍遥游。

然而,庄子指出,无论是展翅高飞的大鹏,还是乘风破浪的大舟,无论是对世人毁誉无动于衷的宋荣子,还是御风而行的列子,他(它)们较之一般的事物和世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了,“未数数然也”。然而“犹有所待”,大鹏“培风”才能翱翔,大舟靠着积水之深才能航行;宋荣子“定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而列子之游,虽免于行,然尚有待于风,因此都还算不上是真正的逍遥游。那么在庄子的心中,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呢?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无所不忘、无有所待地因循自然之道以游无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庄子逍遥游》鲲鹏寓言中“大”“化”的寓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三言”这一角度观照《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故事 可以看出庄子“以寓言为广”的

从“三言”这一角度观照《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故事 可以看出庄子“以寓言为广”的

庄子,寓言,意思,君王,危言,人们,一角,宰相,擅用,警言,文言,故事,涵盖面,造物主,通假字,重言,鲲鹏,词语中,创作手法,可以看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想象空间,庄子·逍遥游

2020-08-22 #故事大全

趣读庄子之一:《逍遥游》 逍遥游 人如何才能逍遥而游?

趣读庄子之一:《逍遥游》 逍遥游 人如何才能逍遥而游?

庄子,逍遥游,俗世,境界,心灵,生活,才能,身体,人生,圣人,故事,神人,鲲鹏,宋荣子,陶渊明,御风而行,人心,价值,列子,柳宗元,许由,绝对自由,无拘无束,人间,功利,地位,天地,姿态,小鸟,尘世

2008-12-21 #小故事

读庄子的《逍遥游》明白:人生的大多数苦恼 都是因为格局太小

读庄子的《逍遥游》明白:人生的大多数苦恼 都是因为格局太小

庄子,逍遥游,鲲鹏,境界,大鹏鸟,内篇,个人,人们,全书,大小,小鸟,形体,旅人,时间,现实,粮食,精神,司马迁,孔子,一生,万众,书籍,人生,原文,寓言,孩子,意义,想象力,才能,极致

2014-12-09 #经典故事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一讲 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西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一讲 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西

庄子,时候,北冥有鱼,脚后跟,不知其几千里也,感觉,状态,过程,怒而飞,人生,大鹏,化而为鸟,光明,佛教,信风,多大,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天池也,知北游,都知道,东西,北海,文章,洋流,精神,翅膀,逍遥游,道教,鲲鹏

2020-09-13 #长篇故事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语言,庄子,庄周梦蝶,面的故事,量级,系统,学科,历史组,后世,教材,平台,寓言故事,寓意,形式,庖丁解牛,意味,版本,数学组,文章,文学,物理组,试卷,英语,试题,质量,语文,逍遥游,频道,在线,影响

2020-07-01 #长篇故事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鲁迅 朝花夕拾 语言 一盆冷水 我似乎 庄子 庄周梦蝶 面的故事 文字 仔细阅读 中央 开蒙 内容 岁数 单数 寓言故事 后世 寓意 庖丁解牛 感情 形式 意味 时候 文章 文学 桌子 法子 父亲 读熟 逍遥游

2020-05-01 #故事会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鲁迅,朝花夕拾,语言,一盆冷水,我似乎,庄子,庄周梦蝶,面的故事,文字,仔细阅读,中央,开蒙,内容,岁数,单数,寓言故事,后世,寓意,庖丁解牛,感情,形式,意味,时候,文章,文学,桌子,法子,父亲,读熟,逍遥游

2020-05-13 #故事阅读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庄子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游。他的文章想象奇特 变化多端 并常用寓言故事的形

线索,木兰,小说,晏子春秋,背影,语言,区的,庄子,庄周梦蝶,朱自清,朱德,晏婴,晏子,都德,郎士,面的故事,叙事性,一生,人民,作风,作者,文艺,情节,后人,后世,大夫,外交,女郎,寓言故事,寓意

2020-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