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烈焰青春》背后的故事——“拼命三郎”刘松

时间:2019-02-27

随着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拉开帷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展出的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创作的木雕烈焰青春正在角逐中国美术最高奖,在展出的短短十天

提示:本文共有 18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名年轻的消防员,身着厚重的战斗服,背负着沉重的空气呼吸器,左手抱着消防头盔,右手紧紧抓着水带与绳索……尽管面部布满了火焰熏灼的黑色粉尘,但他目视前方、眼神坚定,展现出英雄的无畏气概。

随着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拉开帷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展出的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创作的木雕《烈焰青春》正在角逐中国美术最高奖,在展出的短短十天里,已受到来自全国及重庆上万市民的高度认可。作者说,创作这件作品的为了向中国消防员致敬,而这尊雕塑的人物原型,就来自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消防救援支队大学城中队的消防员——刘松。

木雕作品《烈焰青春》

刘松,2011年入伍,26岁的他,个子不高,黝黑精壮,为人朴实。但一提起他,队友们总是竖起大拇指说,“他是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铁人’”。入职8年,他始终不忘入伍入党初心,在勤于学习中探索灭火救援的特点规律,在刻苦训练中提升“打赢制胜”本领,在学以致用中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实现了由青年到战士的转变、由战士到勇士的升级。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小有名气的他,从不骄傲自满,依旧虚心学习。为了让这件作品更加生动逼真,焦兴涛副院长曾多次前往刘松所在中队体验生活,和刘松同吃同住,交流谈心,在《烈焰青春》的精心打磨创作中,也真实再现了刘松的消防路。

急难险重,勇作拳头当先锋

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业务尖兵,刘松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大小上千次的生死一线关头,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

今年26岁的刘松,已经记不清8年的灭火救援工作在他身体上留下多少伤疤,印象最深的就是2014年青木关厂房大火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刘松回忆,当时火场环境十分复杂,四周弥漫着有毒浓烟,一墙之隔的库房里堆满了易燃易爆罐体,已被大火炙烤了近30分钟,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面对灾情,他毫不畏惧,神色坦然,第一个冲上前去,扛着装满乙醚的罐体就往外跑,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体力严重透支。大火扑灭后,刘松最后被抬了出来,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才侥幸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命。

“差点没能从火场活着走出来!”事后战友们问刘松,“当时你害怕吗?”刘松说:“扛着罐子穿过燃烧的厂房时,火苗掠过我的脸,我当时心想,爆炸怎么办?胳膊没了怎么办?虽然心有疑虑,但当我看到我的战友们和我一起出生入死,让我忘记了危险,因为如果我有事,战友们会帮助我。在火场,每个战友都表现得很勇敢,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每次在外进行演练,看到行人悠闲散步聊天,刘松和战友们都有些羡慕,但更多的是满心骄傲和幸福。他说:“作为一名消防员,我每天都在刻苦训练,这样,我就敢进别人不敢进的火场,我就有能力去保护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享受‘空调、WIFI、西瓜’,这是我们这份职业的意义。”

刘松参加火灾扑救时在火场内攻

国庆期间仍在训练场

流血流汗,业务素质顶呱呱

没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可能铸就蹈火英雄。刘松凭借顽强拼搏的毅力、敢打必胜的决心和永争第一的斗志,一举夺得2016年总队第11届消防业务运动会4×800米接力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支队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全市首届春季消防体育运动会100米肩梯跑第二名的好成绩;2018年,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消防运动会楼层火灾内攻班组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总队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国庆期间仍在训练场的刘松

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而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领导和队友们眼里,他仍然是那个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的铁血男儿。此后,他越战越勇,一路高歌猛进,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大展拳脚。此时此刻的他,正奋战在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业务大比武的竞赛场。

“60米肩梯登楼操”就是刘松此次备战的项目。在集训期间,每天高强度训练都在10个小时以上,刘松从不叫苦叫累,每天反复练习起梯、拉梯、爬梯等每个动作,他右肩被拉梯磨得肿胀流血,渗出的血水甚至将体能训练衫都浸透。每次走下训练场时,他的双腿如同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胳膊痛得拿不住筷子;几个月下来,他练散了好几部梯子,磨烂了十多套作训服。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刘松的回答却很朴实:“就是多练,白天练,晚上练,别人练一次,我练两次、三次,总会有所收获。”

刘松三个月练散了七八部梯子

这就是《烈焰青春》背后的故事,这也是千千万万消防指战员背后的故事。他们,把“对党忠诚”植入灵魂深处,把“纪律严明”化为奋斗准则,把“赴汤蹈火”刻进奋斗年轮,把“竭诚为民”作为价值追求,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社会安全稳定保驾护航,为百姓和谐幸福守护平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烈焰青春》背后的故事——“拼命三郎”刘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烈焰青春》荣膺中国美术最高奖 作者焦兴涛讲述背后的故事

《烈焰青春》荣膺中国美术最高奖 作者焦兴涛讲述背后的故事

焦兴涛,创作,金奖,雕塑,消防员,烈焰,青春,全国美展,雕塑作品,新闻记者,人体模特,虎溪,作品,中国,临时工,塑料,最高奖,时间,杂物间,美术界,玻璃,细节,艺术家,黑色,展览,史上第三位,多平,孔令强,得金,暨第三届

2008-11-28 #长篇故事

这位号称“拼命三郎”的交警 背后故事更精彩

这位号称“拼命三郎”的交警 背后故事更精彩

老赵,赵汝,仓山,一线,岗位,赖志,交警大队,个人,位置,民警,母女,母女俩,警察,部队,执勤,同事们,过马路,刚毅,汝清,金榕,责任编辑,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冲上,刑侦大队,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福建师范大学,金山大道,受访者

2014-02-12 #小故事

“强制休息令”背后让人痛惜的警察故事

“强制休息令”背后让人痛惜的警察故事

杀人案,詹文,王智忠,盛丹,金健,还记得,区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杭州富阳,警察,公安局,一线,买菜,公交站,白血病,拼命三郎,悬案,原因,所长,悲剧,浙江,杭州,滨江,职位,编辑,脑溢血,诸暨,身体,钱江晚报,不希望

2019-01-11 #故事大全

这里的“重庆”不一样 揭开雕塑展背后的故事

这里的“重庆”不一样 揭开雕塑展背后的故事

雕塑,作品,重庆,焦兴涛,创作,消防队员,烈焰,青春,好消息,奖提名,记者,赵迎,人物,展览,艺术,大足石刻,上世纪,四川,外卖,城市雕塑,形象,手机,观众,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小哥,雕塑家,王比,表现了,研究

2012-06-04 #长篇故事

日送超60份外卖!南宁外卖小哥背后竟藏着一个辛酸故事

日送超60份外卖!南宁外卖小哥背后竟藏着一个辛酸故事

高业,外卖,小哥,长假,南宁,假证,单价,团队,原因,大神,妹子,失主,好处费,拼命三郎,朋友圈,月入,月薪,身影,行业,骑手,页面,外挂,强制,祝福,每天都,不同的是,凭什么,你自己,同事们,每个月

2014-01-06 #短篇故事

「战役故事」龚云:抗“疫”一线的“拼命三郎”

「战役故事」龚云:抗“疫”一线的“拼命三郎”

疫情,龚云,防控,工作,人员,新州,物资,口罩,新州镇,监测点,疫情监测,党员干部,一线,全镇,道路,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儿子,乡友,体温,值守,党和人民,时候,党委,党支部,分局,医疗,情况,拼命三郎,肺炎

2018-02-09 #短篇故事

拼命三郎石秀:勇敢 机智 精明

拼命三郎石秀:勇敢 机智 精明

卢俊义,石秀,梁山,法场,大名府,李固,燕青,好汉,消息,卢俊,宋江,杨雄,武松,董超,薛霸,梁山泊,这一句,刺配,单刀,危难,大军,意思,时候,死罪,到来,很多人,吴用,和燕,宋江想,梁中书

2008-07-09 #经典故事

百姓故事|“拼命三郎”的千里逆行

百姓故事|“拼命三郎”的千里逆行

黄华,物资,疫情,华龙网,奉节县,奉节,泡面,防控,河南,谭志,受访者,记者,货车,黄华和,小时,服务区,新重庆,客户端,对讲机,永安,中心,华龙,口罩,组织,队友,工作人员,公益服务,公益,志愿者,行程

2018-05-0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