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方志」海淀街道:一张蓝图绘到底

时间:2019-03-06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腹地,在一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内,聚集了500余家金融机构、140余家科技中介机构、100余家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和50多个创新创

提示:本文共有 26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这是海淀·故事第876篇文章

当今日的中关村已经由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一区九园庞大的高科技企业园区时,谁也不能忽视中关村西区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腹地,在一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内,聚集了500余家金融机构、140余家科技中介机构、100余家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和50多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这里也正在建设新型城市形态,让更多的黑科技产品在这里应用,让这里更加宜居宜业。这一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就坐落在海淀街道。

海淀街道是海淀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东至中关村大街,南至北三环西路-长春桥路,西至京密引水渠,北至北四环西路-万泉河路-芙蓉北路-颐和园路-海淀路。

海淀区政府、海淀区检察院、海淀区妇联等政府机关坐落于此;曾经大名鼎鼎的海龙、鼎好、e世界见证了中关村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八一中学等名校汇聚于此;海淀医院、海淀体育中心、海淀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机构为辖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乐家花园、古清真寺、李连英宅等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又为海淀街道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海淀街道,这片被科技和教育深情浇灌的土地,是海淀区最靓丽的名片。

一条路的前世今生

从白石桥到颐和园,这条路成为很多北京人、外地人记忆中的重要元素,浓缩了百年历史的厚重。

白颐路,作为一条百年老路,见证了“大中关村”的发展,如同它的前世今生,令人念想,让人回味。现在,地图上它的名字是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北大街。

白颐路,是阿兰·雅各布斯在《伟大的街道》中唯一提到的中国街道,被称为:一条由树木成就的伟大街道。

它曾是通往西北郊的公路,也是名贯京城的风景大道。

尽管“白颐路”这个称呼已不复存在,但每提及这个消失的路名,总能唤起几代人的芳华记忆

白颐路全长9300多米,是沟通市中心与京西北郊的重要干道。这条路上曾有六排高大杨树,绿树成荫,骑行宜人。作为上个世纪名贯京城的风景道路,陪伴了无数人的年华。

白石桥是“龙头”,颐和园便是“凤尾”,首尾都不是简单的呼号,首尾相接便是宏大气象,便是清野气息。

历史上的白颐路是石板铺就,垂柳送荫。想象一下,一阵春雨过后,马车行使在石板路上,车轮声、马蹄声夹杂了欢声笑语,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史书记载,这条道在清朝还是皇家御道,出西直门,水陆皆可到达西郊三山五园,皇宫与御苑,由此来往人间天上。

新中国成立后,白颐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地区开始旧貌变新颜。1953年,白颐路上的石板变成了沥青,垂柳也换成了六排高大的杨树。杨树两排一组,共三组,道路中间一组,两侧各一组。从此这道崭新的风景便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记忆线。道路变宽了,单线改双线,使道路状况大为改善。

路的改善大,建筑的改善更大。五十年代初,一批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白颐路两旁相继建立,改变了这一带荒凉的历史。白颐路一带也出现了众多大师的作品,比如梁思成,比如张开济;比如中央民族学院校园,比如西郊专家招待所(今友谊宾馆),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1950年友谊宾馆前的白颐路

1997年3月到10月,随着中关村的拔地而起,“白颐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条宽阔的城市主干道替代了原来的乡村公路,道路两侧的高楼大厦替代了那些高大的白杨树,使古老的“白颐路”呈现一派都市景象。

改造后的“白颐路”,也就是中关村大街,承担了全新的使命,伴随着中关村这个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见证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中关村西区的“旧貌换新颜”

中关村西区是中关村的核心地区,其地图如下所示。

中关村西区北到北四环路,西至苏州街,南到海淀南路,东接中关村大街,面积近一平方公里,是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核心。辖区内有75栋楼宇,除医院、学校、法院等公共设施,还包括57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近万家,每天来这里上班的人流达10万至15万人。中关村西区2008年完成二级开发,至今已有十一年,环境到了提升提质的节点。

近年来,中关村西区压缩了近6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对包括海龙、e世界、鼎好等电子大卖场进行疏解,引入培育孵化器,培育独角兽企业。从过去的电子一条街,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知识产权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撤掉所有交通、绿化隔离护栏,让空间更友好;安装人脸识别探头抓拍闯红灯,座椅有USB接口,灯杆带WIFI,应用新科技让街区更智慧;配置体育设施,冷饮外摆,让生活更有活力……“中关村科学城”城市空间怎么建?中关村西区成为海淀区建设新型城市形态的样板间。

1997年的中关村

如今的中关村西区,无疑是海淀一张靓丽的名片,代表着海淀的超高水准和实力。中关村人在这里耕耘,在这里起舞。而象牙塔之内,同样有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夙兴夜寐。

中国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

坐落于海淀街道的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

追求真知、培育英才、传承文明是学校始终不变的崇高使命和不懈追求。作为重要的创新基地和科研活动中心,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文社科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学校的愿景和特色集中表现在校徽上。校徽由三个汉字“人”组成,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分别代表人民的大学、人文主义情怀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科特色。

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并初步完善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及成人函授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向着具有自身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求学到就业,从播种到收获,作为科学创新的出发地、策源地、主阵地,海淀人深耕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始终洋溢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初心、激情和梦想满怀。

弹指一挥间,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曾在海淀街道上奋斗着,为中关村创新发展继往开来、勇于革新的开拓者和耕耘者,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永远激励着后人奋进。

编辑 / 李敏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海淀方志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方志」海淀街道:一张蓝图绘到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海淀曙光街道举办第二届“曙光映像”书画摄影展

海淀曙光街道举办第二届“曙光映像”书画摄影展

曙光,板块,疫情,北京,头条,书画,主题,摄影展,居民,记者,美好生活,对祖国,新中国成立,大好河山,王斌,谭卫,七彩生活,北京张,海淀区,曙光街道,映像,中心,丹青,书画作品,大厅,坚定信念,拉开帷幕,客户端,情景,故事

2009-08-21 #经典故事

靠一双美腿征服成龙的男人装女郎!与两男岛国泡温泉 张蓝心 牛

靠一双美腿征服成龙的男人装女郎!与两男岛国泡温泉 张蓝心 牛

张蓝心,大长腿,身材,成龙,健身,娱乐,对自己,广大网友,女演员,完美身材,比你,人间,典型,大哥,影迷,比例,泡温泉,演艺圈,行为,和超模,这一个,周杰伦,欧阳娜娜,人红,好的,文化里,蓝心,臀围,男性,同胞

2017-04-13 #小故事

今天 海淀这个街道成立了疫情期间首支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

今天 海淀这个街道成立了疫情期间首支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

社区,党支部,防控,八里庄街道,疫情,物业管理,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员,物业,红色,金地格林,北京,有限公司,服务,社区治理,小区,物业服务,支部书记,北京印象,人员,体系,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居民,组织,群众,问题

2010-01-14 #故事会

一分半| 非遗讲述海淀故事 皮影《青龙桥》火爆社区

一分半| 非遗讲述海淀故事 皮影《青龙桥》火爆社区

青龙桥,故事,皮影戏,海淀,社区,青龙桥街道,往事,皮影,活动,传说,地区,老大爷,创作,于海,习仲勋,小孙子,杜晓航,文化中心,街道办,蓝字,京西,关村,作品,全国,公所,国际,剧场,北京市海淀区,办事处,历史渊源

2011-11-26 #短篇故事

战疫故事 海淀曙光有个最美“春哥”

战疫故事 海淀曙光有个最美“春哥”

疫情,防控,工作,孩子,街道,家人,居民,曙光街道,社区,张迎春,工作者,儿子,同事,坚守岗位,家长,措施,曙光,责任,辖区,迎春,居家隔离,没时间,疫情蔓延,综治,名基,告诉妈妈,最前线,故事,严重危害,一线

2014-10-01 #故事会

北京海淀用“五把钥匙”打开了地锁 居民的心结也解开了

北京海淀用“五把钥匙”打开了地锁 居民的心结也解开了

居民,小区,车辆,停车位,社区,城管,执法队,车位,停车管理,海淀区,街道,城管执法,小区内,行动,产权,单位,问题,工作,北太平庄街道,空间,难题,监察局,小区里,物业管理,周边,时间,物业,资源,队员,需求

2016-03-04 #小故事

巾帼战疫:最美“女”城管 海淀“她”故事

巾帼战疫:最美“女”城管 海淀“她”故事

疫情,陈利,社区,刘雪,人员,防控,小区,工作,城管,刘阿姨,赵文,业主,回京,海淀,领袖,值守,信息,清河街道,青春,一线,力量,队员,习近平,回家,小区门口,执法局,硅谷小区,党支部,总书记,初心

2011-06-30 #小故事

最美“女”城管 海淀她们的战“疫”故事

最美“女”城管 海淀她们的战“疫”故事

刘雪,疫情,陈利,社区,赵文,工作,90后,城管,人员,全世界,小区,领袖,刘阿姨,业主,值守,外籍,时候,清河街道,男子,回家,防控,我儿子,小区门口,小区内,硅谷小区,一线,体温,儿子,出入证,商户

2007-09-0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