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他不是小诸葛亮而是三国军师的战五渣:被小说神化的平庸文官徐庶

时间:2019-03-09

从一开始长歌于市,并化名单福,投奔于刘备麾下;之后作为军师,指挥刘备麾下数千人马,大败前来进犯的曹仁,李典等,并大破其八门金锁阵

提示:本文共有 40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31:小说神化的平庸文官——徐庶

徐庶,是《三国演义》小说中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从一开始长歌于市,并化名单福,投奔于刘备麾下;之后作为军师,指挥刘备麾下数千人马,大败前来进犯的曹仁,李典等,并大破其“八门金锁阵”。

到后来被曹操以其母亲为质,伪造书信逼其离开刘备;再到后来的赤壁之战中,一眼看破庞统的“连环计”,并料定曹操必败,巧施妙计脱身,避免了战火的波及……

总之,徐庶在小说中的形象,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诸葛亮。他能谋能断,神机妙算,是一位顶尖水平的谋略家。虽然在出场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还在历史上留下了“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等脍炙人口的诸多典故。

历史上真正的徐庶,真的也有这么牛逼吗?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正所谓“三分史实,七分虚构”。基于其“拥刘反曹”的写作立场,罗贯中给蜀汉一方的文武两派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增加了戏份,以起到夸大和神话人物形象,并烘托刘备正义性的目的。

想要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徐庶形象,我们还是要翻开《三国志》等相关史料,来仔细窥探一番。

徐庶在史料上的记载并不多,《三国志》中,陈寿也没有为他单独立传。

仅仅是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对他有两次提及,而且笔墨并不多。

倒是在《魏略》的记载中,对徐庶有更多的描述:

“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使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

这一段,正好和《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三十六回的描述差不多:

“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 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令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也……

由此几乎可以肯定,罗贯中在演义里对于徐庶早年经历的描述,都是来源于《魏略》中的记载。

不过,关于徐庶的化名“单福”,则完全是罗贯中的故弄玄虚。《魏略》中记载徐庶为“本单家子”,指的是徐庶出生贫寒,毫无背景,而非是指他改姓了“单”,并化名为了“单福”。

就此,我们大致可以从中梳理出徐庶的早年经历:

他本名徐福,出生贫寒,爱好习武,而且为人豪气干云,喜好行侠仗义。曾为朋友打抱不平,报仇杀人,后来得到同伴的营救,越狱逃出……经历此大难过后,他改名徐庶,并抛下刀剑,开始研修学问。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刻苦自制和学习,徐庶终于修成一身治国安民的本领,成为了一位有才有能的贤人。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徐庶的记载:

第一段记录如下: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刘备来到新野屯兵的时候,徐庶毛遂自荐来投刘备,并很得刘备的器重。他将自己的朋友诸葛亮比作卧龙,并推荐给刘备。但是建议刘备不要等着诸葛亮上门投效,而是要亲自去隆中见诸葛亮。于是刘备便三顾茅庐,最终见到了诸葛亮……

看得出,所谓“元直走马荐诸葛”的典故,并不完全符合史实。徐庶确实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并非是在自己离开的时候推荐的。至少,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他而是依然作为幕僚,在刘备身边工作。

而且,作为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牵线人,徐庶很有可能也参与了“三顾茅庐”,作为刘备的随从,一起造访过隆中,并引见二人相见相识。之后,徐庶和诸葛亮还作为同事,在刘备身边共事了相当一段时间……

那么,徐庶又为什么会离开刘备,投效曹操呢?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上的第二段记录: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曹操大兵压进荆州,刘备离开樊城新野,并携同百姓一起,南下投奔江夏。诸葛亮和徐庶走在一起,被曹兵追上。虽然成功逃脱,但徐庶的家眷被曹军所俘虏,其中就有他的母亲。方寸大乱的徐庶为了母亲和家眷的性命,不得不婉言辞别刘备,投降了曹操……

看得出,徐庶完全是因为刘备的兵败,导致其家人被曹军所困,才不得已辞别刘备,主动跳槽到曹操那边去的。所谓曹操程昱利用徐庶母亲为人质,并伪造书信,逼迫徐庶离开刘备的段子,完全是演义小说中的虚构。

而且,演义中关于“徐母自杀”,“徐庶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等桥段,也并不符合史实。

据《魏略》记载,徐庶在投靠曹操过后,一直留在曹魏为官,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到后来,曹操去世,汉献帝日渐式微的时候,徐庶还以其本名“徐福”,加入到“劝进”曹丕登基的行列之中,为曹氏家族的“以魏代汉”出了一分力。再到后来,曹丕病死,曹叡继位为帝以后,徐庶也依然在魏国为官……

直到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上,一伐中原的时候,徐庶也依然健在。

据魏略记载: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一段的大致意思是,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听闻了徐庶,石韬(石广元)在魏国所担任的官职(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不由得发出过感叹,感慨魏国真是地大物博人才众多,就连徐庶这样有才能的人物,都得不到太大的重用。

………………………………………………………………

以上这些,就是在史书记载上,关于徐庶的全部记录。

这其中既没有徐庶在战场上领兵打仗的记述,也没有他在营帐内出谋划策的事迹。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可以证明徐庶在军事上的能力。

所谓神机妙算,大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仁李典并夺下樊城;以及在赤壁之战中偶遇庞统,看破连环计并巧妙脱身的段子,都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

就此,我们不免会心生出疑问:为什么罗贯中要在小说中刻意神化徐庶,并不惜为此大量虚构剧情,编撰情节?

要搞清楚这个疑问,我们首先要从《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剧情架构入手。

纵观整部书,我们就会发现发现,书中至少超过一半的剧情,都是以诸葛亮为主线来铺开的。

从第37回,三顾茅庐登场,到第107回,星落五丈原谢幕,整整70回,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全书共120回),诸葛亮都是罗贯中笔下的主角。

从隆中对、博望坡、舌战群儒,到借东风、柴桑吊孝,计夺西川,再到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罗贯中不惜大费笔墨,并堆砌了大量的故事剧情,来突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五行八卦,无所不知,神机妙算、未卜先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之,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圣人。

试问,如此一位旷古烁今,影响着历史进程,并左右着时局变化的千古圣人,又怎能没有一个隆重的出场仪式呢?

所以,为了烘托诸葛亮出场的气氛,罗贯中先后搬出司马徽,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人物,来给诸葛亮作宣传,造气场。营造出一种“卧龙将临,天下可安”的凝重氛围。

不过,这几个人都是“隐士”(只是小说里的隐士,并非史实),他们说话的重量和分量,自然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位真正有分量的人物出来,真正说出一番有分量的话来,才能把诸葛亮出场的氛围,真正营造到极致!

于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罗贯中就用类似于“神化”诸葛亮的方式,对徐庶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神化和拔高。

其目的,只是将徐庶塑造成一个足够牛逼人物,让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能够真正具备分量。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各项表演:

先是于市井之中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歌声之后见过徐庶,一聊非常投机,便拜其为军师。

接着徐庶又辅佐刘备,屌丝逆袭,以少胜多,顷刻间大败曹军,大破八门金锁阵,杀得曹仁李典之辈铩羽而归,以此表现出徐庶的神机妙算,军事谋略能力之强。

最后,再借徐庶之口,来个“走马荐诸葛”,并以“萤火虫之光与皓月之明”的段子来加以点缀……试想,徐庶已经是如此牛逼的角色了,连他都自愧远远不如的人物,那得牛逼到什么地步?

是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为了神化演义中那个无所不能的诸葛亮,罗贯中才顺带着神化了徐庶。先让徐庶成为一个牛逼的人物,再用他来作为诸葛亮出场的垫脚石,烘托出诸葛亮这个更牛逼的人物……

就此,我们可以对徐庶这个人物,来进行一番总结:

首先,徐庶只是个文官,并没有在战场上有过任何表现的机会。他的军事才能,不见得就比三国时代的某个偏将甲,裨将乙更强。

其次,徐庶在政治和治理方面,确实有相当的才干,不单是刘备器重他,诸葛亮也亲口肯定过这一点。就连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魏国,他也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最后,徐庶一生中并没有过太大的作为。在刘备麾下,没干出过什么惊世骇俗的成绩,在曹魏那边为官多年,也只担任过一些不算太大的官职。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徐庶,远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牛逼。关于他的一些典故,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等,也是虚构成分居多……

PS:关于徐庶的所属阵营,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我们一般都会习惯性地,将徐庶作为蜀国阵营中的一员(后世大部分文艺影视游戏类作品也是如此)。

然而,剥开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艺术外衣过后,我们会发现,徐庶大部分的仕途生涯,都是在曹魏阵营中度过的。

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关于蜀汉的史书,都没有关于徐庶的记载,反倒是曹魏相关的史书(如《魏略》等),对徐庶有过相当的笔墨记录。

所以,如果真的要给三国人物都搞个阵营划分的话,徐庶应该归属到曹魏一方,才是真正合理的。

至于徐庶“辞刘投曹”的真实原因,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母亲那么简单。我们将在之后的文章中,再一一加以论证和分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他不是小诸葛亮而是三国军师的战五渣:被小说神化的平庸文官徐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军师联盟徐庶历史原型是谁?徐庶是怎么死的结局揭秘

军师联盟徐庶历史原型是谁?徐庶是怎么死的结局揭秘

刘备,曹操,军师,诸葛亮,联盟,樊城,司马懿,曹营,徐庶进曹营,历史原型,事件,成语,结局,谋士,关羽降,结局是,是怎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刘晔,司马徽,崔州平,徐福,石广元,程昱,魏国大,魏文帝,御史中丞,郡守,后曹,中郎将

2011-10-26 #长篇故事

三国军师之十徐庶

三国军师之十徐庶

刘备,诸葛亮,曹操,刘表,南下,建安,荆州,魏国,御史中丞,中郎将,听闻,大军,将军,母亲,司马徽,刘备见,刘备屯,刘琮,徐福,曾仕官,曹营,董卓,魏略,名师,使者,郡守,字元,三国志,人物,人为

2008-06-06 #小故事

为什么人们称徐庶是“军师中的武将 武将中的军师”?

为什么人们称徐庶是“军师中的武将 武将中的军师”?

刘备,诸葛亮,时候,徐福,武将,军师,曹军,曹营,侠士,荆州,关羽,张飞,主公,全才,武艺,没有人,很可能是,刘备为,诸葛,好朋友,人称,三国演义,事情,人才,儒家,俘虏,儒生,关系,少年,原名

2018-12-17 #故事阅读

徐庶和诸葛亮都做过刘备的军师 为何关羽对他们的态度截然相反?

徐庶和诸葛亮都做过刘备的军师 为何关羽对他们的态度截然相反?

关羽,诸葛亮,刘备,性格,曹操,大才,诸葛,刘备阵营,不一样,再加,地位,待遇,态度,才能,阵营,胜利,这种情况下,截然不同,侯中,关羽也,刘备兵,新来,下徐,轻大,一面,仔细分析,人家,主公,二把手,人物

2007-05-14 #小故事

历史上徐庶是什么模样的?真的是悲情军师吗?三国演义可能骗了你

历史上徐庶是什么模样的?真的是悲情军师吗?三国演义可能骗了你

刘备,诸葛亮,曹操,母亲,诸葛,三国演义,荆州,御史中丞,郡守,历史,将军,蜀汉,史中,曹军,年轻人,游戏,江湖,魏国,威胁,元直,单福,单家子,孔明,崔州平,庞统,徐福,徐母,曹营,胡济,魏略

2014-04-13 #经典故事

徐庶不是在离开刘备的时候 给刘备推荐的诸葛亮

徐庶不是在离开刘备的时候 给刘备推荐的诸葛亮

刘备,曹操,时候,手下,老娘,一个叫,袁绍,诸葛亮,地方,荆州,单福,诸葛,大军阀,地区,弟兄们,下邳,军师,弟兄,小说,故事,沛县,许昌,活动,一起去,一起工作,到底是,所以说,关羽,刘表,刘备正

2020-01-23 #故事会

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曹仁曾被周瑜 诸葛亮 徐庶等人吊打?

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曹仁曾被周瑜 诸葛亮 徐庶等人吊打?

王朗,诸葛亮,曹仁,吊打,曹操,三国演义,小说,历史,樊城,刘备,周瑜,这个人,人物,文官,关羽,司徒,司空,司马昭,吕蒙,徐晃,晋武帝司马炎,袁绍,还记得,人才,事实,军阵,军队,名将,孙女,大将

2009-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徐庶为何到离开时才为刘备举荐诸葛亮 原来是这样……

徐庶为何到离开时才为刘备举荐诸葛亮 原来是这样……

刘备,诸葛亮,罗贯中,时候,大才,诸葛,小说,单福,次大,曹军,曹操,赵云,小了,三国演义,兄弟,事业,临别时,世俗,亲笔信,信息,会生,军师,全文,关系,化名,历史,咋样,奥秘,意识,山路

2016-06-0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