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这首歌叫勇气!上海医护前赴后继支援武汉 湖北籍教师在青浦战“疫”|抗疫第一线 党

时间:2019-03-10

亲爱的东方网、红色之声的伙伴们: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党旗,飘扬在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东方网红色之声推出专栏上海抗疫一线,党旗高高飘

提示:本文共有 71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亲爱的东方网、红色之声的伙伴们:

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

党旗,飘扬在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

东方网红色之声推出专栏“上海抗疫一线,党旗高高飘扬”,记录上海党员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的故事。

下面,就跟着小红一起来看↓↓↓

封面故事

有一种勇敢是明知艰险也绝不回头

01:26

2月19日上午,虹桥机场里,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在这里集结。中午,申城6家医院513名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相关键接】“让我去武汉吧!”短短10小时,513人集结,上海又一批白衣战士驰援雷神山)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2月16日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在前期选派7批医疗队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医疗资源,选定仁济、市一、市六、市五、市七、杨浦区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选派医务人员组建了第八批援鄂医疗队。

2月17日上午,各医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时内,积极动员、克服困难,选派了513名包含医疗、护理、管理等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整装待命。

仁济医院的156人援鄂医疗队由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组成;队员年龄横跨23-59岁,平均年龄仅为33.5岁;其中党员75人,副高职称以上14人。

“有一种勇敢是明知艰险也绝不回头。”一首原创抗疫歌曲《勇气》在上海新一批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出发现场被唱起。词作者仁济医院医生李佳表示,这首歌是她送给战友们的,让我们一起努力,早日取得胜利。

勇气

词:李佳/曲:袁清

每一次回首

看你汗水把白衣浸透

每一次挽救

你竭尽全力彻夜地守候

漫漫长路握住谁的手

无语凝望是谁的温柔

有一种勇敢 是明知艰险 也决不回头

有一份情谊 是没见过你 却像老朋友

你是千千万万的我

我是长长久久的你

无望的路口

在哭的时候

也要牵手一起走

你走上战场

向千般妩媚挥一挥手

你行色匆匆

用无尽勇气为生命相守

夜色暖了千载黄鹤楼

清晨阳光在你的双眸

有一种勇敢 是明知艰险 也决不回头

有一份情谊 是没见过你 却像老朋友

你是千千万万的我

我是长长久久的你

希望的光芒

万古长江流

等到花开的时候

李佳小时候在河南信阳长大,离武汉很近因此也去了很多次武汉,她不仅喜欢武汉,还听得懂武汉话。第一批去武汉支援的医生小伙伴和她说:“武汉生病了我们要去救他,全国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有信心一定可以,这首歌是我心里真正想对他们说的话,也是我的战友们想对前线的战友们说的。”

李佳说,今天有个深刻的感受叫做“前赴后继”。不仅有坚强的前方的战友,也有坚定的后方支持,所以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想大家把我们叫英雄,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英雄,在这个时期这样做,是我们的使命。”

抗疫一线

青浦一名湖北籍教师的战“疫”手记在高速当志愿者的36小时

年近40岁的邓朝辉,是青浦区重固中学的一名教师,一位生活在上海的湖北人。2月2日至4日,他相继在两个平台报名争当志愿者,在一番焦急的等待后,“你好!是邓朝辉吗……”他终于在2月4日晚如愿,参与“上战场”前的预习。

2月5日,是邓朝辉父亲的生日。也正是从这天起,邓朝辉以志愿者的身份值守在S32申嘉湖高速检查站,累计服务36小时。他以满含温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奋战一线的故事。以下是邓朝辉的战“疫”手记。

六个小时,近两万步,一刻不停,无惧风雨,全副武装,变身“小蓝”“小白”,来回穿梭在高速道口滚滚车流之中,不厌其烦地提醒:

“您好!信息上报做了吗?”

“您好!请开窗通风,扫码上报信息。车上所有人员都要上报,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这就是2月5日以来的志愿活动中,我以及队友们每天的主要工作,确保来沪司乘人员顺利通过道口,并及时发现处理异常车辆人员,守好上海西大门!

报名,等待,如愿!

春节期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发展,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全家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不出门,回老家过年的计划也搁浅了。与此同时,我每天通过各类途径关注疫情发展,总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2月2日上午,看到团区委《关于招募青浦区教育系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通知》,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心里却是很忐忑:一来害怕妻儿的担心和反对,二则报名者建议年龄40岁以下,而我马上“压线”了!

“想去就去吧,注意安全!”所幸,妻儿很支持我的决定。真的很感谢他们,特别是妻子。

此后,就是焦急的等待,时刻注意有没有陌生电话响起,通知我可以上场了。2月2日下午,本校叶老师问我收到通知没,我才知道志愿者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没有我!难道真的岁数大了?我心里不断猜测着各种可能性,同时,还存着一丝期待,也许还没来得及通知我吧!

直到2月4日,下午五点,学校支部群发布区教育局党委志愿者招募通知,我又赶紧报名了。巧的是,过了不到一小时,电话响起,是团区委的!“你好!是邓朝辉吗……”电话那头问我有没有时间去高速道口做志愿者,我激动地满口答应。

担好责任,注意安全,出发!

2月5日,早上10点半,各组小伙伴陆续到达区党校。据说上厕所不方便,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工作,从早上起,我一口水也不敢喝。本就互不相识,再加上口罩的“掩护”,彼此之间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11点整,车轮滚滚,志愿车辆载着我们驶向“战场”——S32申嘉湖高速检查站(练塘)。驶出一段,车厢渐显安静,没有刚出发时的“热闹”,其实,我们也都有着一丝担忧。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电话突然响起,是妈妈打来的。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忘记打电话问候了。当得知我在外出的车上,她立马猜出我去做的与抗“疫”有关。“你是党员,你爸和我知道你肯定会去,安心工作,注意安全!”妈妈没有多说什么。

担好责任,注意安全,是我们共同的想法,更应该是我们的行动。

互帮互助,做好战前准备

我们组是根据来沪情况临时增加的志愿力量,来到道口服务站时,其他班次的各类工作人员都奋战在岗位上,并没有人和我们交接。打了好几个电话,我都没能联系上值班的马医生,最终,在一群忙碌的工作人员中,我用最原始的方式把她“喊”出来了。可马医生太忙了,交给我六套隔离装备,简单快速交待了我们的任务——扫码上报信息,她又转身继续投入工作。

防护服不是想象中的全包围的“阿拉伯式”,而是反穿衣。我们几个队员都不会穿,大家便边摸索边相互帮助着穿戴起来,你帮我系带子,我帮你理帽子。穿戴整齐,竟然多出来一份纸巾。经旁边志愿者提醒才知道,那也是用来做防护的。然后,又把防护纸巾强行塞进防护服,最终“变身”成功。

一名正在吃饭的志愿者对我们说:“来,我告诉你们如何教乘客扫码、上报信息!”趁着吃饭间隙,马医生也特意跑过来指导。我们围成一圈,专注地聆听学习着,力求记清每一步操作。

实战,感悟!

实战了!我们六个小伙伴被带到了不同的车道上,全身心投入“战斗”。很快就消失在彼此的视线中,不知各自身在何处……放眼望去,一辆辆大车小车组成的钢铁洪流朝道口涌来,速度虽然不快,却也有些气势。

深吸一口气,来到一辆车前,示意驾驶员降下车窗,“您好!请扫码上报信息。车内所有人员都要上报,谢谢!”我开始了第一单任务。

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状况”,需要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非常时期,不上报信息就过不了道口!”“不会做没问题,我来帮你做!”“输入手机号,点击获取验证码,登录,填写个人上报,蓝色的那个。”“上报地点选公路S32申嘉湖,左边往上划……”

每次,我都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提醒、劝说、指导司乘人员完成扫码上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并力争提供“五星”优质服务。有人会关切地问“你们一天工作几小时啊?挺累的吧!”,有人会真诚地说“你们辛苦了!”,小朋友会好奇地盯着我的装束又有些崇敬地说“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邓老师,时间是不是差不多了?”突然,后面有人喊我。“请问几点了?”我问旁边的驾驶员,因为手机不方便拿。“差不多六点了。”真是没想到,走走喊喊间,六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当疫情过去……

2月15日,六天,三十六个小时,六次志愿服务圆满结束!

当疫情过去,人们摘下各式各样的口罩,或闲庭信步,或恣意奔跑。我可以骄傲地对儿子说:“老爸这个党员厉害吧!冲到了‘抗疫的前线’!”

当疫情过去,我又能踏进窗明几净的教室,立于三尺讲台之前,理直气壮地跟孩子们讲,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探讨如何将爱国落到实际行动中去,探讨怎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为,他们的老师,这个普通的党员,曾经站在“抗疫的前线”!

最后,说明一下:我,是湖北人!

面对疫情,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加油!

松江:用科技“升级”防疫管控模式让基层“表哥”“表妹”得解放

“还差两个居民体温数据没报,我提醒一下。”2月17日上午,松江区中山街道花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晓容在电脑系统上,轻轻一点鼠标,就将信息提醒发送给了指定的两名居民。不一会儿,再刷新一下系统,90多名重点地区人员数据更新完成了。

回到几天前,陈晓容和同事们还“淹没”在统计报表中,堪称“表妹”“表哥”,每天给来自重点地区的几十名居民们挨个打电话,有时还得“跑断腿”,才能完成重点人表格信息的更新登记。如今,这些工作只需一个人就能搞定,让“表哥”“表妹”们“解放”的是中山街道日前推广的一套软件系统——“中山之芯”。

△中山之芯系统

据悉,中山街道用科技手段赋能疫情防控,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控“作战”效率和精准度,为基层工作人员切实“减负”。

以农民动迁房和农民自建房为主的花桥居民区,外来人口近5000人。下辖三个小区中,除了茸惠苑大门口有人脸识别系统外,中山文化苑一期大门口只有简单的电子道闸,而属于农民自建房的花桥新村虽有大门,但门卫“形同虚设”。人员识别难、小区入口管控难、数据报表汇总量大等难题让社区工作人员“压力山大”。中山街道联合辖区内企业开发的这套系统,则可以实现人员分类、小区出入口管控、自动报表等功能,破解了防控痛点。

居民在小区门口扫码“二维码”,进入“府城微中山”公众号的“中山健康”板块,登记填写身份证、楼号、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在手机端完成信息登记后,居民再次出入小区只需“扫一扫”,获取电子“出入证”、“健康证”即可通行,实现一次完整填报,次次优先通行,同时,人员进入信息也被系统记录“在案”。

△中山街道智能门磁

据了解,改用“扫码亮证”方式通行后,人员登记告别了“手写时代”。小区大门口防控人手也由原来的“标配”至少6个人减至3个人,一人测量体温、一人引导、一人核对电子通行证,人员集聚感染风险也降低,秩序更加井然。

除了大门口管理,重点人员的动态管理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陈晓容告诉记者,居民区重点地区人员最高峰达到了41户共94人,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居委会6名工作人员包干,每天挨家打电话或上门询问,然后更新表格,再加上数据汇总,耗费了很大精力。

应用“中山之芯”系统后,重点人群体温数据和健康状况变为每天上午10点前自主填报,居民在“府城微中山“公众号的“健康日报”栏目填写即可,如有人没有按时填报,居委会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发送信息提醒。而且,所有数据更新汇总只需一个人点点鼠标就可完成。

“彻底解放了双手,我们可以用省出来的时间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们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正在街道和企业的支持下,针对一小部分不会用手机的老年居民,在“中山之芯”上设置新的功能模块,为这部分老年居民开辟一个更加便捷的“绿色通道“,替代目前的纸质出入证。

除了在花桥居民区,中山街道还在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的商圈楼宇同步试点“中山之芯”。短短几天时间,已有上万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完成注册。

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之芯”系统将于近日在街道社区、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应急之策,也为今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下基础。

△中山街道“云会议”

除了“中山之芯”,中山街道还在居家隔离看护、社区门岗车辆通行管理、召开防疫工作会议等多个方面运用了科技手段。街道日前为社区的隔离人员家庭门口装上了电子“守门员”——智能门磁,每次开门、关门就会发送短信息到社区指定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有效增强了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看护管理。

社区自查自排是疫情防控关键之处。为了守好门、看好人,街道体量最大的莱顿小城提前做好了“信息功课”,梳理出所有重点地区居民和车辆信息,借力社区技防系统,将暂时纳入了门口闸机系统的“预警名单”。重点地区车辆一进门,各方工作人员会收到短信提示。“数据多跑路,一线防控人员少辛苦”,“预警名单”让工作人员跑在前,有效解决了人员排查难度大,区分来访人员、来访车辆难度大的问题。

此外,中山街道还将会议室搬上了“云端”。在电信公司的无偿支持下,搭建起了“云平台”,紧急筹措购买的30余台摄像头在各基层单位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实现了街道与各基层单位之间视频双向互联互通。目前中山21个居民区、8家直属公司、4个综合治理中心及城管分队等单位部门已纳入平台,可参与“云会议”。除了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外,“云会议”也极大程度降低了参会人员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战疫家书

你在一线战斗,我在校守平安

一封家书和一份入党申请书

2020年春节,对于浦东新区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张漪雯老师来说,特殊而难忘。

在这个寒假里,她写了两封信:身为人妻,她刚给守在抗疫第一线的丈夫陈轶维写了一封家书,送上了自己对丈夫的关爱之心。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她在抗击疫情的当口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作为一名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属、作为一名党员的妻子,看着身边的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模范作用,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也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迫切心愿。”

一封家书为“前线”暖心

张漪雯的先生陈轶维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在这次“抗疫”战争中,他主动请缨,投身医院重症感染隔离病区的一线工作。

△陈轶维在诊疗中

腊月二十九,过年的气息已经很浓了,张漪雯也在为即将开始的春节做准备。但是那天从医院回来,陈轶维告诉妻子,疫情来袭,自己报名上一线了。陈轶维去年刚刚援滇回来,如今作为医院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重要成员,主动申请到最危险的科室去工作。张漪雯虽万般难以割舍,但面对未知的病毒和肆虐的疫情,她只轻轻地对丈夫说:“去吧,保护好自己。”

每一次当班就是24小时的轮值,又怕给家人带来危险,陈轶维把家安在了医院里。从年三十上一线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这期间,陈轶维只回家过一次。那一次,是正月十五的晚上,张漪雯煮好了汤圆,一家人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元宵节。

因为要身穿防护服,其他的时间里,陈轶维和张漪雯间的交流也只剩下了只字片语。张漪雯每次发的微信,爱人常常要过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后才回复。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张漪雯把对丈夫的思念和嘱托,汇成了一封家书:

“距离你进入隔离门诊已有2周,知你工作甚忙,没有时间接电话。每次微信,你也只来得及只言片语告知平安,并无多语,我也深知你为避免我们担心而很少谈及工作的良苦用心,为不打扰你工作就写封家信吧……儿子问我爸爸是和新闻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在帮助生病的小朋友么,我告诉他是的,等他们都好了,我们就去迪士尼。君子一诺重如千金,一定注意安全,万勿食言。幼子、双亲均安好,勿挂怀,我们在家等你,等你们凯旋!”

△给“陈医生”的信

从隔离病房出来休息,陈医生也提笔给爱人回了信:

“印象中从你我认识到今日好像从未通过书信。因祸得福,能够接到太太亲笔的家书令人不胜欣喜……说来也是缘分,你是小学教师,为夫是儿科医生,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又是儿童节,朋友们都打趣说你们两个是有多爱孩子啊。一切为了孩子不仅是一句口号,想来也是你、我共同坚守的信念,为了这份信念,我必须去、必须去做点什么,也不辜负你我的缘分……安心宅在家,切勿挂怀,等着我回家!”

又一次申请入党携手上“一线”

2月3日,张漪雯也上班了。在浦东新区教育局挂职的她同时还要兼顾原单位浦师附小的工作,这让原本就身兼两职的她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更加繁忙。张漪雯把5岁的儿子交给了自己的爸妈,在投入了防疫和新学期的准备工作中。

张漪雯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员先锋队教师的带领下,她参与了东城校区1000多位学生的情况排摸:哪些孩子在上海,哪些还在外地,有多少孩子在防疫重点地区,又有多少正在居家隔离,每天的数字在发生变化,她和同事们一个个电话微信沟通,确保万无一失。

寒假延长了,但老师们比往年更忙了。刚刚忙完学生信息排摸,张漪雯这几个星期正在忙着统计学生在线教育的情况:从每个学生的上网硬件情况,到在线注册指导,再到数据录入统计和核对……“这几天的工作量确实比较大,在线教育对我们以前的工作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张漪雯说,数据统计起来时间紧,压力也大,但想到自己的爱人正在隔离病房里忙碌着,就会感觉自己和他正并肩作战,“在不同的战场出一份力。”

△张漪雯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每一个英雄背后总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对于陈轶维而言,妻子张漪雯就是他最坚强的后盾,让他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救人第一线。夫唱妇随,你在前方战斗,我在后方为你守候家园——张漪雯被爱人忘我的工作态度打动,也被身边无数党员教师所激励。2月14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她提笔向党组织写下了这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一切为了孩子’不仅是一句口号,我们都从事儿童工作,作为老师,教书育人就是我的使命和责任。”张漪雯说:“浦东新区教育系统有11000多名党员,这个寒假里,他们都是这场战斗中的先锋队,让我深受感动,我希望能早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链接:

这首歌叫勇气!上海医护前赴后继支援武汉 湖北籍教师在青浦战“疫”|抗疫第一线 党旗在飘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这首歌叫勇气!上海医护前赴后继支援武汉 湖北籍教师在青浦战“疫”|抗疫第一线 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上海青浦高三二模作文解读:如何关照疫情下的邻里关系

2020上海青浦高三二模作文解读:如何关照疫情下的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邻居,作文,陶渊明,个人,角度,司马徽,张英,武汉,疫情,关键词,华为,论点,一线,层面,问题,高考作文,论述,上升到,中心,主张,单位,国家,时文,湖北,物质,试题,素材,组织,论据

2015-08-05 #故事大全

坚持的勇气 温暖的力量——一位武汉医生朋友圈的战疫手记

坚持的勇气 温暖的力量——一位武汉医生朋友圈的战疫手记

蔡毅,疫情,患者,武汉,医生,医院,微信朋友圈,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摘编,医疗队,防控,医护人员,武汉市,病区,一线,医务人员,同事,病房,肺炎,主任,动员令,同学,战友,战场,湖北,病人,习近平,林君,大武汉

2015-08-29 #故事阅读

上海青浦青龙镇 沪上第一古镇 很多历史遗迹和传说

上海青浦青龙镇 沪上第一古镇 很多历史遗迹和传说

上海,青龙镇,大青龙,古镇,百姓,青浦,青龙,青龙寺,青龙塔,姑娘,杭州,疫情,白鹤,小杭州,报德寺,公公,时期,日子,港口,白鹤镇,小伙伴们,区的,古云,唐行镇,莫莫,巨溟,明嘉靖,青龙证,青龙村,青龙岗

2015-05-19 #故事会

夜读|武汉女孩勇闯火神山看护重症外婆:爱与勇气能让人一夜长大

夜读|武汉女孩勇闯火神山看护重症外婆:爱与勇气能让人一夜长大

吴尚,外婆,方舱,火神,医院,老人,母亲,武汉,沈馨,护士,父亲,女儿,好的,隔离,受访者,医护人员,妈妈,家人,孩子,时候,朋友圈,穿着,结果,阴性,医生,房间,核酸,病房,疫情,生命

2016-12-30 #故事大全

外媒点赞战“疫”中的中国平民英雄:展现出非凡勇气

外媒点赞战“疫”中的中国平民英雄:展现出非凡勇气

中国,疫情,医护人员,武汉,民众,肺炎,志愿者,医院,口罩,唐曦,中国人,一线,世界,医生,工作者,患者,网友,防护服,医护,中国人民,快递小哥,世界卫生组织,冲上,力量,危机,团结一致,坚守岗位,城市,媒体,居民

2009-04-17 #长篇故事

认出对方的眼睛后他们紧紧相拥 上海援鄂医护重回武汉:“看到城市复苏感动不已”

认出对方的眼睛后他们紧紧相拥 上海援鄂医护重回武汉:“看到城市复苏感动不已”

华山医院,武汉,记者,医疗队,光谷院区,谢莉,医护人员,医院,战友,病区,郑佳,护士长,护士,上海华山医院,华山,口罩,故地,疫情,病房,金莺,神经外科,长江网,患者,金银,工作,杨磊,战友们,华中科技大学,急救中心,武汉同济医院

2009-11-07 #经典故事

将最美江南水乡秋景串联成线 青浦区联动长三角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

将最美江南水乡秋景串联成线 青浦区联动长三角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

线路,主题,打卡,游客,点位,上海大观园,活动,上海,市民,景区,图说,长三角,青浦,一体化,东方绿舟,练塘古镇,文化,时光,青浦区,吴嘉,香道,黎里,青西,新味,陈云故里,中华,六大,博物馆,古镇,周庄

2010-04-02 #故事会

青浦故事:卖菜三十天

青浦故事:卖菜三十天

张保,蔬菜,草莓,农民,客户,果蔬,书记,问题,赵屯村,合作社,一面,大哥,村干部,泥土,绿肥红瘦,自由市场,一个叫,村委会,猛张飞,嘉怡,应是,曹操,李清照,毛峰,离休干部,有品,门后,上海,不太熟悉,东西

2020-06-0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