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奉贤亲情 来自南上海的“养老故事”

时间:2019-03-28

奉贤,印象中的上海乡下地方,如今已华丽转身

提示:本文共有 33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国际规划大师、迪拜“棕榈岛”主创设计师拉瑞·奚伯斯力作“上海之鱼”金海湖生态国际社区、投资12亿元、音效领先亚洲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中国化妆品走向“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东方美谷……5月15日,记者一踏上南上海的这片热土,便为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开发场景所震撼。

奉贤,印象中的“上海乡下地方”,如今已华丽转身。上海杭州湾北岸地区综合性服务型核心新城、上海服务长三角南翼和大浦东开发的重要门户枢纽、上海自由贸易区新片区重要功能园区,一连串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正在这里加速落地推进。

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奉贤,因相传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倡导‘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而得名。”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奉贤始终秉承“奉贤”之意,尊崇“奉贤”精神,以和睦和谐的“亲情文化”建设为主线,在新时代赋予“奉贤”全新的生命力,成为加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

一个人的剧场,“孤独的观众”饱含热泪

(“一个人的剧场”送戏上门 晓 立摄)

5月16日上午,奉贤南郊美墅小区。86岁的蒋月琴老人,在媳妇唐明珠和社区志愿者周建芳的陪伴下,静静地坐在自家的客厅沙发上,等待着“一个人的剧场”演出团队的到来。

金海社区党工委书记项华告诉记者,在2018年下半年的大调研走访中,不少社区干部发现,有许多行动不便的居民,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文艺演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迫于出行困难,出门看演出成了他们的一种奢望。社区了解到情况后,以创新文艺演出的方式,在今年初推出了“一个人的剧场”文化项目,每个月的中旬送戏上门,将舞台搬到居民家中,圆这部分“困难居民”的看戏梦。

因为老年性膝关节退变,蒋月琴老人已经很久没有看戏了。今天来到家里的,是“一个人的剧场”的第5场演出。由社区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南上海音乐艺术工作室的5名中青年演员带来了5个“私人订制”节目,沪剧《金丝鸟》、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金玉良缘》、独唱《当你老了》和独脚戏《不要贪便宜》。

带着大包小包,行头完备、妆面整齐,还有演出时必要的音箱、话筒和道具,就像在台下坐着数百名观众的大舞台上演出一样的隆重。虽说没有华丽的灯光与服饰,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客厅剧场,演员们全情投入,“孤独的观众”饱含热泪。

金海社区共有28支本土文体团队,“一个人的剧场”项目推出后,自愿参与者组成了30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里面有沪剧演员、舞蹈演员、歌手,还有魔术师等等。“这些志愿者演员都有本职工作,参加文艺演出只是业余爱好。但长期的演出经验积累让他们不仅成了社区、村居舞台上的熟面孔,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颇为熟悉。”南上海音乐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周国良告诉记者,“莫说是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即便是能依靠轮椅出门的,到了观众席上,也处于绝对的弱势。挤在前面,别人嫌你遮挡、占地方,坐在后面,又什么也看不到了。这两年我们在基层演出,几乎已经看不到坐轮椅来的老人了。”

满足失能老人切实的文化需求,是许多志愿者演员乐意花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演出的主要原因。金海社区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施振荣说,目前社区已将“一个人的剧场”列入了十大文化品牌和“美育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并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演出人员的交通补贴、服装购置等,从制度上保障“一个人的剧场”作为圆梦行动全年不间断地为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精神文化服务。

四堂间,睦邻养老不离故土

(睦邻养老其乐融融 凤 轩摄)

走进位于奉贤庄行镇吕桥村的“四堂间”,一群老人们坐在中间的“客堂”跟着志愿者做手指操。右手边的“饭堂”里,村里的阿姨正在帮老人煮着馄饨。

“老人一早空腹做了B超检查,所以给他们煮点馄饨垫垫饥。”吕桥村党总支书记王纪英向记者介绍,厅堂的左边还有供老人学习的“学堂”,这里有专门的桌椅和书籍,给老人们看书写字用。

吕桥村的“四堂间”是奉贤区开展农村宅基睦邻项目建设的缩影。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年自愿”的原则,为本宅基(村民小组)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提供“吃饭的食堂,学习的课堂,聊天的客堂,议事的厅堂”等就近养老服务。奉贤区民政局局长陈静说,区里专门制定下发了《扶持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四堂间”创建和运营经费各5万元,由区、镇两级财政按3:2出资,确保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创建经费和运营经费落实,同时制定下发《公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实施意见》,对公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提出了要求。

记者了解到,奉贤区“四堂间’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已累计创建完成了320多家。“去年开始,着重加强‘四堂间’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运营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陈静介绍,奉贤区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课题研究,出台了“四堂间”相关创建与运营、评估标准,打造“四堂间”升级版,同时引进了专业的社会组织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参与50家“四堂间”的运营管理,开展堂长、堂主、健康大使等培训,制定制度规范,创建星级“四堂间”,保证活动和服务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今年,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的范围将扩大至150家,新增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将超过100家,到‘十三五’末,计划完成创建500家,实现全区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全覆盖。”

拾光摄影,留住幸福光阴

(用镜头留住幸福光阴 晓 立摄)

郑瑜,奉贤金海社区拾光摄影团队创始人,原本是居委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郑瑜不认为自己是专业的摄影师,尽管他拍了无数的照片。他的镜头下全是各式各样的老人,之前他一个也不认识。他的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

“小伙子,你这个是拍录像呢?还是在拍照?”“阿姨,我这是拍录像呢。”“你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能给我拍张全家福照片吗?”“好的啊,阿姨。”一次外出公干,郑瑜偶遇了一位阿婆。

老人或许开玩笑,他却认真答应了,约好日子,上门为阿婆一家拍照。到了那天,阿婆和老伴早早地召集儿女子孙等候着,换上了最好的行头,戴上了最宝贝的首饰。“老两口直起腰板,坐得笔挺。”当郑瑜把拍好的照片送到老人家里时,阿婆拿着照片来回翻看,喜不自禁地说:“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天天‘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喽!”

“其实那时候我不怎么会拍照,但也就这样帮阿婆一家拍了。”看着老两口的笑容,80后的郑瑜眼眶有些湿润,“能留下一张漂亮照片,特别是全家福,或许是许多老人留在心底的多年愿望吧。”特别是对那些农村老人们来说,拍照更是人生中一件充满仪式感的大事。有些老人有生以来都没好好拍过一张照片,甚至有些老夫老妻相依相伴一辈子,连一张合照也没有。在现在已经习惯于随手自拍的年轻人看来,这是难以想象的。

郑瑜当过五年的兵,复员那天,他站在部队官兵面前郑重承诺,回到家乡奉贤,要继续为人民服务。春去秋来,这个念头犹如一颗种子,就在这天破土发芽——“我去‘学雷锋’,给老人拍照吧!”

在社区领导和干部同事的鼓励支持下,5年多来,郑瑜跑遍了社区各居民点和安置过渡房等老年人集聚区域,有的地方甚至去过不下10次。在他的感召下,身边爱好摄影的小伙伴们也加入了“免费为老人拍照”的行列,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从金海社区扩大到了奉贤全区各家敬老院、睦邻四堂间等。

郑瑜特别喜欢看自己镜头下老人们的笑脸,他为这个10人的小团队起名为“拾光摄影”,“意思就是‘拾起’老人的笑容,把幸福美好的光阴留住。”到目前,“拾光摄影”已累计服务老人超过了3500人次。

郑瑜并不孤独,“拾光摄影”感动着奉贤,感动着大上海。“奉贤东方美谷公司给我们配置了非常好的相片打印机,还报销我们的打印耗材费用,现在我们在拍摄现场就能给老人快速打印出照片,上海英科实业给我们赠送了2000个相框,照片出来后直接装框送给老人,老人们那可真叫高兴哪!”

著名独立建筑师俞挺曾对“拾光摄影”有过一段评论。他说,郑瑜和他的小伙伴们,某种程度上在做着一个微历史的记录。每张照片,都会打印上被拍摄者的名字,还有拍摄的时间和地点,这些都是一段微历史。“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再看,一幅幅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老人们的灿烂笑容和生活场景,也是奉贤的一段历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叶小力通讯员 凤轩 燕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奉贤亲情 来自南上海的“养老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孙如音:爱晚养老院8年陪伴 大众孙女收获至爱亲情 果雪儿最美志愿服务故事

孙如音:爱晚养老院8年陪伴 大众孙女收获至爱亲情 果雪儿最美志愿服务故事

故事,雪儿,国学,爷爷,志愿服务,时间,爱晚,首都,养老院,亲情,伤痛,大众,孙女,胡爷,地方,大年初五,志愿者,房间,老人,辈子,院子,活动,我们自己,给我们,胡爷爷,福来,责任编辑,大花轿,学前幼儿园,最后一站

2011-02-17 #长篇故事

我们在奉贤!9个人的“奉贤故事”

我们在奉贤!9个人的“奉贤故事”

奉贤,上海,奉贤区,发展,美容院,创作,建设,费士,九棵树,艺术中心,上海市,中心,专业,专家,产业,工作室,工作,开一家,是一名,衣食住行,刘剑锋,冯德,向杰,叶涛,吴房,宜居宜,彼德,洛克特,王费,王盛

2011-05-11 #经典故事

组图:我们在奉贤!9个人的“奉贤故事”

组图:我们在奉贤!9个人的“奉贤故事”

奉贤,上海,奉贤区,发展,美容院,创作,建设,费士,九棵树,艺术中心,人民网,上海市,中心,专业,专家,产业,工作室,工作,开一家,是一名,衣食住行,刘剑锋,冯德,向杰,叶涛,吴房,宜居宜,彼德,洛克特,王费

2012-03-14 #经典故事

奉贤民革:“蓝色灯塔”公益项目故事

奉贤民革:“蓝色灯塔”公益项目故事

灯塔,蓝色,民革,奉贤区,社会,韦家,项目,中心,特殊人群,工作,民革党员,社区矫正,监狱,人员,支部,对象,小张,律师,社区,冯毓,咨询,活动,党员,奉贤,服刑人员,类人,支付,教育,朱某,郑某

2014-01-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养老的故事

养老的故事

林嫂,遗产,金条,刘嫂,先生,财产,老公,资产,香蕉,养老,儿女,利息,孩子,子女,猴子,达人,儿孙们,孩子们,常在,道金,在她,一家,余生,丧事,个人,亲情,人性,人气,保险单,例子

2009-06-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养老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养老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老人,养老,养老院,故事,从这里开始,护理员,人们,亲人,亲情,家属,齐鲁,中曾,王君,人口,人口老龄化,人选,人心,全市,养养,山东,大众报,告白,城市,员工,基础,子女,大小便,妻子,天气,孩子

2017-08-17 #短篇故事

奉贤区天猫代运营市场价

奉贤区天猫代运营市场价

店铺托管,奉贤区,市场价,店铺,用户,网站,运营商,银行,天猫代运营,这种方式,功能,买家,事情,商品销售,订单,应用,一种是,做一些,本图,中国银行,阿里巴巴,下个月,作用,产品,亲戚朋友,企业,传统,利益,卖家,商品

2017-01-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我心目中的养老护理员

我心目中的养老护理员

万众,长者,奶奶,护理员,爷爷,养老护理员,父亲,养老,服务,工作,亲人,康护,子女,大家庭,微信,老人,家属,员工,大姐,流汁,张敏,生活,德政园,告诉我,有一次,专业,主任,亲情,养老院,团队

2007-03-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