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家三代人的初心印证——老党员郭景云家庭的红色家风故事

时间:2019-03-31

黄志刚摄讲台上,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精神抖擞,话语铿锵

提示:本文共有 33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政务正文 来源: 荆州日报 时间:2019-10-09 08:53 -纠错

郭景云在沙市区实验小学“开学第一课”上为师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志刚摄)

讲台上,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精神抖擞,话语铿锵。

台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朗朗笑声。

9月1日,沙市区实验小学。这位老人以“传承红色基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为孩子们讲“开学第一课”。

老人名叫郭景云,今年83岁,党龄66年,一辈子最挂心的就是年轻一辈能否把革命信仰和精神传承下去。

19年前,郭景云退休不褪色,开始义务宣讲延安精神。他不仅自己始终牢记先辈们“爱党、为党”的红色革命精神,更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追求和信仰深深植根到儿孙们心中。

“这辈子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们一家三代16人,有12名共产党员!”郭景云说,一样的姓氏、相同的党员身份,以党风指引家风,是一家人的荣耀。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种子在家庭生根发芽

“希望同学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争做向上向善好少年,从小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宣讲中,郭景云深情讲述了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一封信、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一首诗的故事,勉励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郭景云深刻的思考、风趣的语言,给师生们带来一场红色文化的精神盛宴。

“郭爷爷虽然83岁了,仍站在讲台上为我们宣讲,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我们要向郭爷爷学习,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牢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郭景云的红色故事,点亮了孩子们爱国主义的火种,激活了孩子们的自信源泉,让爱国情怀相伴终身。

像这样的义务宣讲,郭景云坚持了19年,宣讲300余场,听众7万余人次。

是什么支撑着老人从花甲之年义务宣讲至耄耋之年?郭景云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在郭景云的大家庭里,他是第一个共产党员,1953年9月11日入党。“我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是党教育我、培养我,我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说起初心,八旬老人的语气斩钉截铁。

1936年,郭景云出生在汉阳。4岁时,父亲郭玉华在抗日战争中不幸牺牲,母亲婉拒抚恤金,带着幼子回到老家。1952年1月,在汉口当学徒的郭景云参加了武汉市“三反”“五反”运动,后被评为武汉市五金系统优秀工作者。

1952年7月15日,在武汉市总工会推荐下,郭景云进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学理论、听报告、谈理想,虽然生活艰苦,他始终卯足了劲,刻苦学习,努力汲取精神养分。在这个革命的熔炉,他心中种下了延安精神的种子,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和追求。

“在革大学习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收获了三块人生基石:跟着共产党走,服从组织安排,忠诚为人民服务,受益终身!”郭景云17岁入党,先后在7个行业工作,获得过工作单位、行业系统、市级、省级、国家级表彰数十次,他说:“是党的培养和教导鞭策我时刻追求进步。”

听党话、跟党走。郭景云还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作为人生礼物送给子孙们,从子女到孙辈,他都要求大家“少年入队、青年入团、成年入党”,激励子孙一路前行。

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从1979年长子入党到第3个孙辈入党,郭景云家除了他和老伴曾端娥第一代党员,已发展到第二代有4名党员、第三代有6名党员。

“清清白白做人”

——纯正党风引领清正家风

1996年,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的郭景云退休了。

“郭部长,请您到我们企业做顾问,不用每天来上班,每月给您开5000元顾问费。”刚退休,一家企业老总打来电话“邀请”。

那时,郭景云每月退休工资900元,面对“巨额”顾问费,他坚决拒绝:“不干什么事,如果拿了这钱,心里绝不会踏实。”

爱党,就用实际行动来践行。

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是郭景云坚守了一辈子的红线,也表达着他对党的爱。

义务宣讲延安精神,郭景云有“四不”规矩:不接、不送、不吃、不收。

近的地方,老人走路去,说“锻炼身体”;远的地方,就乘公交车,称“接地气”。遇上实在推辞不掉的讲课费,他就作特殊党费交了,或捐赠给困难学子。

在儿女们看来,父亲一辈子的坚持,有些“不近人情”。

1984年,郭景云从石首市绣林镇调到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工业局任党委书记、局长,妻子曾端娥也从石首调进城。曾端娥本以为会安排在教育系统并当个干部,却不曾想被安排进了企业。

“母亲并没有多说,只嘀咕了一句‘怎么没被安排进教育系统’。父亲就回了一句话‘组织安排去哪,就去哪’!”二儿子郭海英回忆说,父亲这句话他至今记忆深刻。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物资供应实行“双轨制”,同一物资的市场价往往比计划价高出许多。那时,三儿子在一家物资公司工作,钢材紧缺,任务压头。明知道郭景云“不好说话”,仍试着“开了口”,希望时任工业局局长的父亲批几吨计划钢材。

“不出所料,当场被父亲严词拒绝,还给我上了一堂严肃的政治课。”三儿子说,当时对父亲的“不近人情”有些不能理解。经年累月后,他越来越觉得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重要和可贵。

从此,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三儿子也跟父亲一样,坚决“不打招呼、不批条子。”

家风其实很简单,一代做给一代看。

1992年,二儿子郭海英考入荆州市公路局工作。得知他在费收科工作,一些发小、同学、朋友纷纷来“托关系”,希望办理免费通行证。“享受免费通行的公车有严格规定,必须按照政策和流程办理。”郭海英一律敬谢不敏。他说,工作岗位上尽本分、守初心,离不开家风的深刻影响。

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是郭景云一辈子的坚持,也是郭家的家风箴言。

“踏踏实实干事”

——用行动践行传承信仰

在郭景云家,家风传承无需刻意灌输,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翻开郭景云家三代人的简历,记者发现,家庭成员多是各自单位的骨干,都获得过表彰。“虽然父亲曾任人事局长、组织部副部长,但在我们兄妹4个的工作安排上,从没用过权、插过手。”郭海英说,大家的成长和成绩都是各自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1976年,郭海英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没有分配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知青点,而是被安排到城郊生产队。那时,父亲正任绣林镇党委书记,对于儿子的下乡分配,郭景云只有一句话:“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好好干!”

这一年郭海英16岁,安排的工作是为生产队收大粪。每天,他挑着粪桶穿行在乡间小道上,道路高低不平,走路磕磕绊绊,粪桶里的粪水四溅,一天下来,满身都是粪水、臭味。条件虽然艰苦,郭海英却从没跟父亲抱怨一句,一干就是3年。

父亲的以身作则和严厉要求,把踏实干事印刻在子女心中;郭海英在艰苦环境中的埋头苦干,淬炼出实干担当的优秀品质。

当了5年兵,又在基层干了8年多,1992年,郭海英凭借过硬的个人综合素质顺利考入荆州市公路局工作。

2003年,全国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以桥养桥、以路养路”。在计划财务科工作的郭海英,接到了探索采用融资模式建设207国道荆州至公安卷桥段和318国道万城至丫角段的工作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郭海英和同事们抓紧一切时间研究政策,抓住一切机会拜访银行机构,一遍遍讲前景、谈预期、算收益,终于筹集到建设资金,工程得以顺利开工。他也因此荣获“2005年度荆州市交通系统十佳公仆”称号。

如今,郭家“踏踏实实干事”的好家风也传递给了第三代。“我7名孙辈及他们的伴侣中,有4名硕士、2名博士、1名高级工程师,这都是孩子们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收获来的!”郭景云骄傲地说。

孙女郭书亭大学毕业后,考入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英语,并担任班主任。教学中,不仅教授知识点,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认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带领大家主动学习;生活中,还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分享人生感悟,疏导负面情绪……

严中有宽,宽中有爱,工作6年来,郭书亭用勤恳敬业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感谢,多次被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在我们家,入党是硬要求。学生时代还不能完全理解,工作后才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爷爷的良苦用心。”郭书亭说,党风指引家风,带进工作、融入生活,才让自己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这份好家风我们一定会传承践行下去!”

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郭景云用言传身教帮子孙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在润物无声中为他们立起人生坐标……(记者肖潇见习记者万杨通讯员邬和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家三代人的初心印证——老党员郭景云家庭的红色家风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家三代人的初心印证——老党员郭景云家庭的红色家风故事

一家三代人的初心印证——老党员郭景云家庭的红色家风故事

郭景云,郭海英,父亲,工作,郭景,家风,人生,老人,孩子们,信仰,义务,党员,精神,辈子,跟党走,孙辈,云家,好家风,书亭,企业,党风,共产党员,地方,学生,局长,延安精神,干事,红色,荆州市,践行

2008-07-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微电影《初心》:一位税务人在不同时代与一家三代人打交道的故事

微电影《初心》:一位税务人在不同时代与一家三代人打交道的故事

初心,税务,故事,导演,时代,人物,观众,新中国,新时代,追梦,场景,事业,人心,作品,华诞,年代,构架,湖南,祖国,看点,编剧,影视传媒,情感表达,是一部,波澜壮阔,好生活,一家,三代人,主人公,下限

2018-03-16 #故事大全

不忘初心 忠诚警魂 一家三代的从警故事

不忘初心 忠诚警魂 一家三代的从警故事

公安局,渠县,警服,父亲,工作,禁毒大队,人民,人员,时代,爷爷,颜色,贩毒,一家,三代人,一生,保驾护航,四川省,大队,嫌疑人,宣汉县,小米,步枪,老百姓,誓言,踝关节,道路交通,行动,转业,翻身做主,警察本色

2014-07-20 #长篇故事

传承优良家风 江陵民警三代人的初心与使命

传承优良家风 江陵民警三代人的初心与使命

吴峰,江陵县,工作,家风,初心,家庭,使命,公安局,祖父,吴立,吴遵,为人民服务,不变,大队,指导员,父亲,祖辈,食品药品,服务,是一名,环境犯罪,杨柳青,韩俊,先进个人,新闻中心,我的家,服务人民,荆州电视台,位置,三代人

2019-02-24 #故事会

一颗三代相传的从警初心 写就一段“新警察故事”

一颗三代相传的从警初心 写就一段“新警察故事”

魏永,公安,魏文通,港城,警察,工作,魏亮,事业,见证,连云港,公安分局,局长,家庭,监所,老人,公安队,服务中心,新中国,自行车,囚车,三代人,信息,公安队伍,爷爷,盐区,百姓,电话,职业,血脉,青春

2010-06-30 #长篇故事

|最美家庭故事展播|祖孙三代接力义务背人过河

|最美家庭故事展播|祖孙三代接力义务背人过河

陆忠,过河,游客,家庭,村民,跳蹬河,河水,妇女,拖车,河中,背人,义务,女子,家风,小孩,父亲,车辆,好的,白涛街道,跳蹬,附近村,一家,农活,好事,故事,情况,涪陵区,纠纷,绳子,车主

2010-05-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一个人的义举 三代人的姻缘

故事:一个人的义举 三代人的姻缘

张然,姑娘,妈妈,爸爸,同学,景区,张亮,孙子,婚礼,家庭,爷爷,孙三人,三代人,义举,女儿,家人,性命,时候,相依为命,工作人员,十里八村,日月湖,一家,一家人,儿子,个人,买票,伯伯,事件,单身男人

2018-05-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代爱的记忆 温暖至极的家庭场景故事——《这是我们的家》有感

三代爱的记忆 温暖至极的家庭场景故事——《这是我们的家》有感

房子 妈妈 外公 外婆 家庭 我们的家 三代人 场景 姥姥 故事 过程 颜色 享受到 房子里 生活场景 越来越多 童书馆 大开 连门 中一 有家 爱的 那棵树 都会 宝地 一家人 一家 一生 奶奶 亲人

2020-04-2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