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和她一起奔小康|“非遗”竹编 “编织”节节高的生活

时间:2019-03-31

公司要通过竹编牵手更多人,共同编织如同竹子一样节节高的生活,这是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的心愿

提示:本文共有 25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根竹子能编织出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还能“编织”出脱贫致富路。公司要通过竹编牵手更多人,共同“编织”如同竹子一样节节高的生活,这是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的心愿。

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杨文斌)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大的幸福

杨昌芹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户苗族人家。她的父亲是很有天赋的木匠,开了一家小型家具厂,厂里的生意蒸蒸日上。然而,父亲因患病不幸去世,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杨昌芹感觉“生活从天上一下子跌到了地上”。

后来,杨昌芹到印江县民族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习。2007年,杨昌芹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市师从当地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竹编技艺。

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竹编工艺需要经历20多道工序。杨昌芹从最基本的选竹、砍竹、破竹开始学。“轻了削不下去,重了又会割到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杨昌芹总是掌握不好刀的力度,每天手上都会添新伤,新伤旧伤不断,做工的时候手都在流血。

“经历过这些疼痛,才会有所成长。”杨昌芹从未想过放弃,她一直牢记爷爷的一句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杨昌芹在竹林里挑选制作竹编所需的竹子(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杨文斌)

在赤水的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开始自己在家练习竹编,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之前学习的是基本的东西,很多深层的技艺还是似懂非懂。”半年后,她决定重返赤水,继续跟随陈文兰深入学习竹编技艺。

杨昌芹说,那个时候自己选择从事竹编这个“冷门”行业,家里人觉得看不到未来。“他们说,一个女孩子家,还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好。”但从选择做竹编那天开始,杨昌芹就下定决心把它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也许未来我的物质生活没有那么优越,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凭着对竹编工艺的执着热爱,杨昌芹努力钻研,技艺日渐成熟,她也对竹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杨昌芹说,有很多传下来的老手艺的确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式老土、实用性差,很多年轻人不太能接受这种产品。怀着让传统工艺回归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想法,杨昌芹针对竹编产品的性能进行技术改进。她创新性地将平面竹编转化为立体竹编,设计了“竹编茶壶”等系列产品,《竹编熊猫》《大肚佛》立体竹编作品还被国际竹藤中心、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永久收藏。

2015年,杨昌芹成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项目传承人。同年,她在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青年组中,荣获贵州省一等奖。

做脱贫路上的带头人

初夏时节,漫山遍野的竹子,由赤水河岸蔓延至山顶,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赤水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种竹、卖竹,竹编、竹加工,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渠道。

“你看这根竹子,如果卖竹原料,市场价最多值6元钱。但经过杀青、破篾、染色、拉丝、编织等工序后,制作成竹编工艺品,价值可攀升到几百元。”杨昌芹说。村民们直接将竹子拿去卖,收入有限。杨昌芹将竹编工艺与生活实用器具相结合,探索创新出一系列立体精细的竹编工艺,让赤水的竹子经过华丽变身进入市场,身价翻倍。

杨昌芹(右一)在培训基地指导学员学习竹编(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杨文斌)

“我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特别能理解农村的生活。”随着竹编技艺的不断提高,杨昌芹开始接收学生,免费教授竹编技艺,这些学生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或贫困户。

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资金扶持下,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牵起手来,发展赤水的竹编工艺。”杨昌芹这样解释自己为公司命名的初衷。

公司固定员工中有80%都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她们不用坐班,把公司提供的原材料带到家里,工作时间完全可以由自己调控。这种“来料加工”的方式解决了留守妇女照顾家庭和外出工作的矛盾,不用外出打工,坐在家里就能挣钱。

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杨昌芹在四洞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旁边开设了展示销售厅,将赤水竹编工艺和旅游、休闲结合在一起。随后,她将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集生产、销售、加工、培训为一体,吸纳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在公司从事竹编工艺。

2019年,杨昌芹在大同镇成立了集生产、销售、加工、培训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把培训班“搬到”乡村,面对面教给本地农民竹编的技艺。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的外贸生意受到很大影响。杨昌芹千方百计联络、拓展国内市场,最近就接到了浙江、上海客户的订单。下一步,她还准备尝试网络直播“带货”,把竹编更好地推广出去。

目前,杨昌芹的竹编工艺厂已经开发出了竹提包、茶杯、花篮、字画等上千种竹编产品。在杨昌芹的带动下,赤水竹编已成为高端旅游工艺品,带领当地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

2018年,杨昌芹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杨昌芹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成为走向人民大会堂的时代参与者和见证者。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在首场“代表通道”上,身着苗族服装的杨昌芹,用一个竹编工艺杯,讲述了贵州赤水农民通过竹编工艺品过上好日子的故事。

一路走来,杨昌芹深知手艺人的艰辛。作为这一群体的“代言人”,杨昌芹建议国家设立非遗发展基金,尤其是给予非遗人在技艺传承方面更多的资金支持,助推非遗产业的发展。

杨昌芹也认为,“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但是创新才能有发展。现在的非遗人不仅应懂技艺,也应该成为能设计、会创新、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她希望国家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面下更大功夫。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杨昌芹奔波于基层,广泛征集村民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杨昌芹进行了认真思考研究,她关注的是“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要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就要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当地的特色资源,这样远比直接用金钱帮助农民更有意义。比如竹编,在赤水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产业,还必定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

让革命老区群众通过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上富裕之路,巩固赤水脱贫攻坚成果。杨昌芹始终记得,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要为人民代言。

贵州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

编辑丨李玉珠

责编丨李文娟

审核丨侯清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和她一起奔小康|“非遗”竹编 “编织”节节高的生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的脱贫故事我家生活“节节高”

我的脱贫故事我家生活“节节高”

核桃,我家,生活,李兴,技术,收入,贫困户,养殖,指导,村委会,赵丰,特约记者,伏山村,好的,越来越好,郧阳,杨溪铺镇,丰神,产量,养羊,努力提高,品质,干部,培训班,家里人,技术培训,时间,标兵,林果,林口

2020-09-03 #短篇故事

美好生活节节高——高瑞宇的创业故事

美好生活节节高——高瑞宇的创业故事

越来越好,环境,高瑞,经营环境,都会,企业,小卖铺,全会,市委,检查,节节高,高二,工作人员,好时,小超市,芝麻开花,西苑小区,个人感觉,名字,儿子,会上,大学生,超市,日子,小商店,工商,方面,年青人,市里,摇手

2019-02-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讲脱贫故事 晒幸福账单」宋海晶:党的政策好 日子节节高

「讲脱贫故事 晒幸福账单」宋海晶:党的政策好 日子节节高

母亲,贫困户,宋海,医药费,父亲,生活,朱敏,褚家沟,体弱多病,汾阳市,情况,村干部,村里,补助,变得更加,何冉,节节高,业务主管,农村人,信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芝麻开花,申请了,一家,中学,人生,党和政府,功夫不负有心人,噩...

2007-09-24 #经典故事

忙年故事|“年年节节高升”是过年吃甘蔗的寓意

忙年故事|“年年节节高升”是过年吃甘蔗的寓意

甘蔗,爸妈,初一,年年,节节高,可家,门后,东西,借口,京东,作者,总会,家乡,才能,无奈,时候,条件,过话,几乎是,小老鼠,就发现,左小小,我从来,我也会,消灭掉,老爸老妈,要放到,吃完了,离开了,过年了

2019-04-08 #短篇故事

过年的传统风俗!黄金花馍的4种做法 寓意日子蒸蒸日上节节高!

过年的传统风俗!黄金花馍的4种做法 寓意日子蒸蒸日上节节高!

面团,南瓜,人们,颜色,节节高,好吃不贵,做法,寓意,日子,枫叶,模样,筷子,面皮,黄金,小刺猬,成一个,用刀切,蒸蒸日上,加南,红一,和发,叶一,好的,成一,老南瓜,事情,习惯,全家,切面,刀叉

2013-10-17 #长篇故事

传统手工竹编:竹艺人很多 竹编匠人却很少 原因无外乎这4点

传统手工竹编:竹艺人很多 竹编匠人却很少 原因无外乎这4点

竹编,竹艺,编制,竹器,匠人,艺人,从业者,定义,成品,技术,才能,答案,中国,功利,外形,市场,思想,手工,款式,精神,绝大,行业,辈子,生活,不仅要,一辈子都,以此来,差不多先生,有的人,没有办法

2012-06-13 #故事会

【图片故事】90后代表杨昌芹:带着竹编上两会

【图片故事】90后代表杨昌芹:带着竹编上两会

杨昌,赤水,竹编,竹编工艺,贵州省,代表,通道,村民,集体,培训,媒体,记者,群众,陈文,创始人,作品,工艺品,建议,手艺,杯子,老百姓,贵州,生活,两会,展示自己,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印江,竹艺,中国梦

2018-11-27 #故事阅读

寻访肇庆广宁竹编的故事 用双手“编”出致富路

寻访肇庆广宁竹编的故事 用双手“编”出致富路

阿婆,竹编,小竹,广宁,竹丝,竹制品,竹器,竹篾,竹乡,传统,广宁县,竹海,竹子,广宁竹,多个品,竹编工艺品,大观,一家,厂家,制品,手工艺品,手工,装饰品,加工,山水人物,成竹节,皮竹,陈火,民间艺人,彩碟

2019-07-2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