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不一样”的帮扶——甘肃省法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时间:2019-04-21

临夏县作为国家三区三州和我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是临夏州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县,也是全省最后8个未摘帽县之一

提示:本文共有 21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高原夏菜已成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绿色银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朱婕 通讯员张世浩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

临夏县作为国家“三区三州”和我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是临夏州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县,也是全省最后8个未摘帽县之一。

2017年7月,根据省委安排,省高级人民法院从永靖县转战临夏县。作为帮扶临夏县的省直组长单位和唯一的省级帮扶单位,省法院在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同时,还直接承担尹集镇、刁祁镇8个贫困村的帮扶任务。

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省法院党组牢牢扛起帮扶的政治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和审判办案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着力开展党建、教育、法治、技能、消费和精神“六大扶贫行动”,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干部培训,用心用情开展“住户”帮扶,全力助推临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到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再到村民们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省法院通过扶德、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帮扶路子。

全力以赴 尽锐出战

“全院上下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扎实推进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帮扶责任,确保临夏县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这是省法院院长张海波今年逢会必讲的工作要求。

难度大,决心更大。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候,法院人拼的是意志、讲的是大局、锤炼的是作风。

省法院班子成员每年多次深入贫困村调研督导,制定帮扶措施,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全院先后选派2名年富力强的干部挂任县委副书记、24名同志开展驻村帮扶;三年来,从办公经费中节约安排900多万元,帮助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

省法院倾力打造八支“驻在群众心里的工作队”,创造性开展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住户”帮扶,帮扶干部不仅下得去、待得住,更想得细、贴得紧、干得实,他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因村因户施策,认真制定和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千方百计解民忧、纾民困,带领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尹集镇党委书记何生国说,这三年,省法院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投真金白银,派精兵强将,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因村因户制宜谋划致富路子,帮扶的措施实、效果好,干部群众有目共睹。

多麻村扶贫车间

因村施策 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省法院瞄准攻坚靶向,因村施策,不断夯实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让干部群众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太子山脚下的新发村自然环境优美,植物资源丰富,群众有养蜂的传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扶持发展土蜂养殖产业。省法院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新发村一次性捐赠200箱蜜蜂,引导群众把传统的土蜂养殖产业打造成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项目带动群众70余户,对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脱贫,确保长期不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在刁祁镇多麻村的扶贫车间里,妇女们巧手翻飞,一件件民族服装便“新鲜出炉”,打包销往国内外。

贫困户缺资金,更缺致富门路。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驻村工作队和临夏县有关单位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在多麻村建成了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民族服饰的加工生产。扶贫车间让45名多麻村及邻村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尹集镇大滩村、卡家滩村相邻,土地平坦肥沃无污染,日照充足水源充沛。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提出建立高原夏菜基地、发展高原夏菜产业,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以及吸纳务工的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法院先后出资为高原夏菜基地购买运输货柜车和农用无人机,还修建了保鲜库。目前,基地规模已发展到上千亩,蔬菜远销广东、福建、香港等地。大滩村党支部书记侯喜昌说,“农忙时节,高原夏菜基地能吸纳150多名群众务工,人均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

新发村养蜂产业启动仪式

法治扶贫 彰显担当

不久前,一场由省法院法官自编自演的模拟开庭,在围场村文化广场进行。

“现在开庭!”省法院民一庭法官盖维张敲响法锤,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这是一起夫妻双方因家庭琐事闹离婚的案例。为了让旁听群众听得懂,扮演“两口子”的法官用不太标准的临夏方言叙说案情,吸引了200多位村民前来观摩庭审。

通过模拟开庭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这是省法院在贫困村开展法治扶贫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帮扶工作中,省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民工权益保护、预防家暴、“控辍保学”、“扫黑除恶”等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通过开展“法润扶贫”系列宣传活动、巡回放映法治宣传片、法治微电影、将模拟法庭和法治情景剧搬进村社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熏陶,树立法治意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临夏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省法院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省法院组织民商事法官成立服务队,为合作社在规章制度、规范运营、合同意识培养等方面提供司法服务。

“太子山下新发村,法院帮扶下苦功。挖掉穷根种富根,整村脱贫面貌新。花儿绽放欢歌声,山村农民感党恩。”新发村原党支部书记、81岁老党员裴殿魁的这首诗是对省法院帮扶工作的真实写照。

省法院“不一样”的帮扶,不仅让贫困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更让大家学法治、讲文明。大伙儿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只要一起努力,更好的日子就在前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不一样”的帮扶——甘肃省法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一样”的帮扶——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不一样”的帮扶——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省法院,群众,扶贫,法治,临夏县,工作,产业,贫困村,工作队,基地,新发村,法官,精准,施策,攻坚,驻村,不一样,高原夏菜,尹集镇,甘肃,贫困户,车间,问题,刁祁,农民工,大滩村,临夏,任务,住户,传统

2011-04-19 #故事会

体味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体味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沈丽,中国故事,兰州,甘肃省,舞台剧,活动,中学生英语,用英语,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今天上午,中华,创造性,创新性,初中组,学生,学科,教师,文化,核心,甘肃,理念,记者,系列展,祖国,英语书,素养,英语,英语教育,英语...

2007-02-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诗与远方”从未远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甘肃省文旅事业产业发展综述

“诗与远方”从未远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甘肃省文旅事业产业发展综述

甘肃,疫情,陇原,旅游,全省,防控,常态化,专列,省文,企业,火车,环西,剧目,敦煌,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黄河之滨,全国,惠民,我省,游客,精品,艺术,扶贫,丝路,产业,交响,兰州,培训班

2013-05-30 #故事阅读

安庆这个镇子不一样!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安庆这个镇子不一样!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黄甲镇,贫困户,扶贫,桐城市,向阳村,收入,茶园,茶农,车间,服装加工,合作社,茶叶,加工,王中平,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全镇,产业,基地,大户,家门口,模式,负责人,龙头企业,攻坚,工作,多平,潘东,胡红,专业制作

2011-09-10 #短篇故事

不一样的青春 脱贫攻坚剧带来农村题材创作新思路

不一样的青春 脱贫攻坚剧带来农村题材创作新思路

年轻人,绿水青山,观众,攻坚,故事,一个都不能少,电视剧,杨烁,马苏,农村,乡村,民宿,演员,扶贫,刘流,潘之琳,这部剧,第一书记,广大观众,乡情,价值观,元素,剧中,剧情,大学生,总导演,收视率,题材,湖南卫视,新潮

2012-11-02 #小故事

不一样的“情人” 不一样的“小家庭”——牡丹江“双法家庭”的浪漫故事

不一样的“情人” 不一样的“小家庭”——牡丹江“双法家庭”的浪漫故事

法院,法官,员额,牡丹江市,图片,法家,执行局,东安区,家庭,相知,工作,生活,夫妻,责任,丁家,丁玲,于智,张超,林红,李知,王康宁,王金凤,闫俊,法警,市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单位,司考,战友,成就

2011-05-20 #长篇故事

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沅陵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脱贫攻坚综述

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沅陵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脱贫攻坚综述

沅陵,攻坚,沅陵县,扶贫,碣滩茶,宣传,群众,全县,工作,建设,平台,精准,产业,文明,新闻,百姓,网络,骨干,作品,干部群众,战线,文化,故事,文说,新闻宣传,电视,活动,好故事,宣传活动,思想文化

2017-07-06 #小故事

【第88次公众开放日】聆听金桂兰事迹 感受不一样的法院开放日

【第88次公众开放日】聆听金桂兰事迹 感受不一样的法院开放日

金桂兰,法官,开放日,人民,精神,事迹,宁安市,公众,法院,活动,余人,张龙,桂兰,艳春,不一样,为人民服务,对金,服务中心,时代先锋,电子图书阅览室,主席,一行,一生,个人,人员,人心,先进事迹,作风,努力做到,公平正义

2007-03-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