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2020高考古诗文默写高考真题汇编

时间:2019-04-23

1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提示:本文共有 97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2020高考古诗文默写高考真题汇编

全国Ⅰ卷(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全国Ⅱ卷(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感甘冽。(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 “________”。

参考答案:

(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新高考Ⅰ卷(山东)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6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 视线常被遮断。

参考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天津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曹操《短歌行》)(2)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3)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苏轼《定风波》)(5)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天下归心

(2)材木不可胜用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浙江卷

古诗文默写。(只选3小题)(6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论语》)(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________,靡有朝矣。________,至于暴矣。(《诗经·氓》)(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参考答案:

(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5)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2020高三各地名校联考默写题梳理版

〖01〗

(1)古代文人常借荷花表明高洁的志趣,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两句便是如此。

(2)《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助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3)《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描述了赤壁大战前夕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文武兼备、豪迈洒脱的英雄形象。

〖02〗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2)在《诗经·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03〗

(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城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

〖04〗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曾益其所不能”。

(2)李白在《蜀道难》先以“六龙回日”的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峻,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描写激浪回旋的河川,再以“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衬托山之高峻。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寥寥数语,描写出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05〗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彼竭我盈”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惧有伏焉”。

(2)《离骚》中屈原通过整理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3)同为赤壁怀古诗词,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侥幸取得赤壁大战的成功,苏轼则用“ 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来赞赏其战场上的指挥若定。

〖06〗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以食物关乎人的生死来说理,但若“呼尔而与之, ”,饥饿的路人也会拒绝;若“蹴尔而与之 ”即便是乞丐也不会接受。

(2)王维《使至塞上》中“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之情即刻转变为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

(3)苏轼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由明月江水感悟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从“不变”的角度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07〗

(1)《离骚》中,屈原宁愿一面忍受委屈,压抑心志,一面“忍尤而攘垢,”,是因为他明白,“伏清白以死直兮”本就是受前代圣贤嘉许的。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的弹奏像仙曲一般让听者耳朵清明的两句诗是:“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悬赏求谏,对“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给予下等奖赏。

〖08〗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蚓从先天条件上看,不如蟹更容易生存,而结果却恰恰相反,是因为蚓“用心一也 ”,而蟹“ 用心躁也 ”。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原来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的两句是:“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3)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两句,写在一片欢庆声中,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临近,村民们衣着朴素,古时习尚传承至今。

〖09〗

(1)屈原《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句,写诗人同情百姓疾苦而叹息落泪。

(2)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借听者的反应表现了洞箫演奏强烈的艺术魅力。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国势的岌岌可危和个人命运的坎坷不幸。

〖10〗

(1)屈原穷其一生追求美政,在《离骚》中说虽然人各有所乐,但“余独好修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 岂余心之可惩 ”。

(2)诸葛亮在《出师表》说,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有21年了;接受先帝遗命以来,“夙夜忧叹 ”,就怕不能完成使命,损害了刘备的英明。

(3)我国历代文人中大多数都具有忠君爱国的情怀,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写了将士为报答君恩,甘愿血战到死的决心。

〖11〗

(1)《氓》中女主人公婚后生活贫苦,但她三年如一日,甘贫操劳,“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写她日夜劳作、不辞辛苦的美德。

(2)在《观刈麦》中,白居易写农民虽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的艰苦环境中,还是竭尽全力苦干抢收,突出其劳动之艰辛。

(3)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的追求都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句所表达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12〗

(1)《诗经·氓》中,男子婚后的行为让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当年的“信誓旦旦”,男子已违背;“及尔偕老 ”的婚姻愿景,也只能让自己心生怨恨。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的言行为例,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再次佐证了前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择师标准的观点。

(3)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行猎后“酒酣胸胆尚开张 ”,豪情洋溢,不以年老为意,还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 ”,到西北边疆杀敌报国的期盼。

〖13〗

(1)在《逍遥游》中,庄子先以“其翼若垂天之云”夸张地写出鹏高飞的姿态,又引《齐谐》中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来描写鹏飞上高空的情景,二者相互呼应。

(2)《锦瑟》中,李商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表达了对短暂虚渺而又美好的事物的追怀;用“ 蓝田日暖玉生烟 ”喻指美好的愿望遥不可及。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了山间四时不同的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

显示了春天的蓬勃馥郁,“ 佳木秀而繁阴 ”写出了夏日的清丽葱郁。

〖14〗

(1)屈原《离骚》中“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表明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写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象,又蕴含新事物不可阻挡的哲理。

(3)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15〗

(1)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描述自己在林中奋飞,遇树而止的样子的两句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2)李白《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描绘了行人在蜀道中仰头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恐情状。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开始对梦回沙场的描写,以“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梦醒后的悲愤之情。

〖16〗

(1)荀子《劝学》中以“木”与“金”为喻,形象地阐述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道理。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屋顶的茅草被大风卷飞,洒在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两句写出茅草高低散落之态。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太守与宾客宴饮离去后,茂林间鸟雀欢乐啼叫的两句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7〗

(1)《劝学》中荀子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阐明,即使先天资治不够好,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于秦统治者搜刮民间财物而毫不珍惜的行为,发出质问、愤怒谴责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18〗

(1)《离骚》中,屈原高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以莲之高洁象征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不改初心。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写自己听完弹奏后情不自禁,极度悲伤凄切的两句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两句,写出山间春夏两季不同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9〗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是自己判断追击齐军时机的观察依据。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两句表达了对驻守官员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的忧虑。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典故影射现实,表现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已安心于异族统治的现象,这两句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20〗

(1)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绘了海水浩荡,峰峦挺立的景象。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描写昔日琵琶女在演奏后,受到京都豪富子弟竞相追捧的场景。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软,但用心专一,所以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21〗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可以关乎生死,但若“呼尔而与之”,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蹴尔而与之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李白《蜀道难》中“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两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2〗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妇女儿童来送饭送水,侧面表现农民繁忙辛苦的句子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在《赤壁》中,苏轼用“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写出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3〗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大臣、官吏和百姓积极进谏,下令将对进谏者进行鼓励,其中“受上赏”的条件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中赏”的条件是“ 上书谏寡人者”。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羽扇纶巾 ”描绘周瑜的儒将装束,以“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所有方面都比弟子贤能,二者的区别只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4〗

(1)荀子在《劝学》中,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论证坚持而不放弃的重要性,除“驽马”一喻外,另一比喻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2)李白《蜀道难》中“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于通过蜀道的原因。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通过描写潭中小鱼的游动,从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水澄澈透明的特点的两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5〗

(1)李白的《行路难》中:“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神游古国”跌入现实,年华早逝,功业无成,愁绪萦回于心,只能“一尊还酹江月 ”。

〖26〗

(1)《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自己情思悠远和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两句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荀子《劝学》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强调了君子并非与一般人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来使自己得到提升。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两句借莺、燕的活动来显示春天勃勃生机。

〖27〗

(1)《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概括了封建王朝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说明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2)《师说》中认为“愚人之所以为愚”是因为那些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3)《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28〗

(1)《劝学》中,荀子通过“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比喻论证,给出了“用心躁也”的判断。

(2)屈原《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表明诗人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决心。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两句,借鸟翔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29〗

“江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既有辛弃疾《菩萨蛮》之(1)“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为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哀痛;又有南唐后主《虞美人》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国破家亡,物是人非而感伤;还有杜甫《登高》之(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秋日萧索、时光流逝而悲愁。

〖30〗

(1)屈原《离骚》中表现自己为了心所向往的美德,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2)杜牧《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挥霍无度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紧承“照无眠”,表面上写自己恼月照人,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1〗

(1)《劝学》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性后,接着以“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两句从反面论证用心浮躁的危害。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2〗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可以“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可以“受中赏”。

(2)在《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两句来描写与客人离别时惨淡的心情、凄清的景色。

(3)苏轼《赤壁赋》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曹操水军的雄壮气势。

〖33〗

(1)在《逍遥游》中,作者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描写了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认为大鹏虽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仍然有所依托。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飞鸟猿猱的无计可施,来反衬行人艰难的句子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会因景而异,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34〗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到“月”,如“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3)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5〗

(1)《师说》中,韩愈对世人说,你们所说的孩子的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强调自己对“老师”的定义与世人不同。

(2)《蜀道难》中,作者多次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飞湍瀑流争喧豗”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写江水在山谷中汹涌激荡,冲击回旋。

(3)《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两句,通过描写老人和小孩们的自得其乐,表现了桃花源人们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36〗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赢得仓皇北顾 ”。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句表达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表达思念之情。

〖37〗

(1)《氓》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表现出女主人公嫁氓为妻多年,一直辛苦操劳。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两句诗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两句诗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38〗

(1)李商隐的《锦瑟》中,表达自己梦醒之后的惆怅和痛苦的诗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借用乞丐的故事来论证尊严的重要性。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现南宋国事危亡,个人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39〗

(1)《氓》中写女子埋怨男子没有好媒人的两句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屈原的《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3)韩愈是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他挥动妙笔,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两句描绘出了早春小雨润泽和草色似有似无的景象。

〖40〗

(1)《氓》中“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两句,写出了当时迎娶陪嫁的生活场景。

(2)《琵琶行》中,琵琶女用“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两句,高度概括了自己年复一年的欢场生涯。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月光如水的空灵画面。

〖41〗

(1)寒冷的秋雨之夜,一床温暖完好的被子特别宝贵,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家的被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2)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写任凭小船飘在江面,表现了夜游赤壁的自由洒脱。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变得更加悲凄,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42〗

(1)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两句,总结前文的比喻,指出了学习的本质。

(2)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句诗是:“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

(来源:语文畅学优。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020高考古诗文默写高考真题汇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2:古诗文默写 答案版

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2:古诗文默写 答案版

名句,古诗文,浙江省,精神,A.,B.,C.,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诗句,小海伦,李白,展板,柳暗花明又一村,漏字,红船,海伦·凯勒,莎莉文,陆游,不给分,在说,古诗,古诗词,句子,小舟,本性,材料,松柏,演讲稿,疫情

2014-08-10 #长篇故事

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汇编

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汇编

辛弃疾,小住京华,莫听穿林打叶声,冯唐,吕叔潜,忆洛,秋瑾,道中,陈与义,渔唱,看山河,中秋佳节,临江仙,射天狼,娥眉,因人,同行,定风波,开遍,建康,强派,微冷,故作,旧游,满江红,沙湖,清光,白发,破阵子,知音

2020-05-20 #故事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汇编 学霸都偷偷打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汇编 学霸都偷偷打印

古诗文,语文,下册,古诗,古诗词,学生,文档,依灵,相惜相,得满分,分值,作者,东西,主页,汇编,同学,同学们,头像,建议,意思,所剩,时间,文末,文章,本学期,步骤,标题,知识,考试卷,老师

2016-01-10 #故事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14-10-03 #故事大全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17-09-26 #故事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11-09-23 #故事大全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07-10-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241二外英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14-07-0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