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幽默+毒舌 聊聊作家写作那点有趣事

时间:2019-05-12

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无一不想学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示:本文共有 36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近些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壮大,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写作,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也琳琅满目。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无一不想学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过,写作到底是否可教,在文坛上却一直争议不断。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文人受邀就自己的创作发表演讲,台下挤满了前来听讲的观众。但开讲时间过去了,文人却没有出现。直到45分钟之后,文人才踉踉跄跄赶来。在观众的期待与好奇中,他说道:“现在,所有想当作家的人举手。”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文人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胳膊,厌恶地说:“那好吧,回家往死里写吧。”

这个略带幽默的故事,恰恰道出了不少作家对写作是否可教的态度。

与这个故事相呼应的,是作家海明威曾公开声称:作家学习写作手法的唯一途径就是多动笔。尽管如此,海明威却没少从小说家格特鲁德.斯泰因的指导中获益。哪怕是写出《1984》《动物农场》的乔治.奥威尔,在写作初期,也经常得到著名诗人鲁思.皮特的指导。

写作天赋与生俱来,或许我们也难单靠他人的指导就成为著名的作家,但来自他人适当性的指导,将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误入歧途。

不过,现如今市面上的这类指导写作的书籍,大多都是干巴巴的工具书。好在,还有这样一本“英式幽默+硬核毒舌+作家怪癖+文坛八卦”的写作书,让我们能够跟随伟大作家们的创作历险,窥探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

这本书,就是理查德.科恩的《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理查德.科恩曾是英国知名出版社的出版发行总监,经他编辑的作品曾有多本荣获普利策奖、布克奖、科斯塔奖……同时他也是《纽约时报》及伦敦主流报刊的撰稿人,还是英国金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教授了7年的创意写作课。而《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就是源自科恩在高校的授课内容。

在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一些实用的写作建议,还能在伟大作家们有趣的八卦故事中,看他们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而这,对于我们个人的写作,也都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1、开头:或许很难,但也是最美妙的

在我们所熟知的诸多童话故事中,很多都是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篇。从小到大,听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不知你是否思考过,为何这些故事,都要这样子来开头?这种开头,又源于何处?

实际上,“很久很久以前”这个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380年,但是直到1600年才逐渐成为口头叙述的常见开头。早期,这种类似的说法并没有形成固定用语,而只是一些模糊的表述,比如“在七大陆和海洋的那边,住着……”或是“在最古老的日子、岁月和时代中,曾经……”等。

故事讲述者用这种表述开头,旨在拉长时间感,邀请读者跟随讲述者一起,由现实步入虚构之境。这种开头方式,科恩将其称之为“邀请式”开篇,是开头写作中,三种主要写作方式中的一种。另外两种则分别为“诱导式”和“抓人眼球式”。

我们常说好的作品是“凤头、猪肚、豹尾”,开篇的好坏深刻地影响着作品的基调。事实上,在很多伟大的作品中,令人惊艳的开场白,也常常和作品的内容、主题等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经典的开场白像狄更斯的《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开头是很难的,难就难在我们可能会被卡住。实际上,不仅是我们,就连知名的作家们,也都常常被开头难倒。

小说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喜欢在写作间歇时看奶牛,为此不得不搬去乡间写作;伍迪.艾伦常靠沐浴来找灵感;乔治.斯坦纳动笔前,会找出一页相应语种的“一流之作”大声朗读,常常要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开头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书中,科恩就为我们列举了三种常见的开头方式。

①“邀请式”开头:可以是固定的用语、关于天气的描写、人物的对白、重大宣言等,旨在以缓慢的方式邀请读者进入虚构的世界;

②“抓注意力式”开头:刻意从首句或首段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③“诱导式”开头:主要通过靠声音语气或独特的形式来实现,以帮助读者瞬间确定叙述的声音。

诚如加拿大作家梅维斯.迦兰所说,写作“就像谈恋爱,开头是最美妙的”。定好了开头,也就定好了作品的基调,而其余的文字,将从这句话中逐步展开。

2、人物:创造有说服力的幻象

小说总是难免和影视联系在一起,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小说都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对许多忠实于原著的读者来说,面对影视改编,很多时候常常是忧喜交加。一方面,自己喜爱的作品终于能搬上大屏幕,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另一方面,也时常担忧影视改编能否忠实于原著,是否会毁了原著的精髓。

于是,我们常常见到小说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消息出来之后,争议声四起,而这其中,最为人所争议的,莫过于选角。对于读者来说,选角的恰当与否,将对小说影视化的成功与否影响深远。毕竟,优秀的小说总离不开令人难忘的人物角色。

尽管小说不是唯一一种讲故事的媒介,但少有媒介能像小说这样一般饱满、有心理深度。优秀的小说所塑造出来的人物,不管是好是坏,遭遇或悲或喜,总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或联系,从而在读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人物的创造由此也被作家们视为作品创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在背后摆弄手指的官家,还是弗龙斯基的一口牙齿,都是用来表现人物的。”由于对细节的刻画张弛有度,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刻画的不仅是虚拟的人物,也让现实的我们与之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而创作者要达到这样的功力,必须要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19世纪50年代,同为伟大作家的屠格涅夫曾去拜访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带领他参观了一个住满动物的大牲口棚。没过几分钟,屠格涅夫就气冲冲地跑回主屋。后来,他向朋友抱怨说,托尔斯泰细数每种动物——不管是马、奶牛还是鸭子——托尔斯泰都要解释一番其性格、交配、家庭关系。

由此可见,托尔斯泰作品中丰富的人物特征刻画,得益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

创作人物,除了丰富的人物特征刻画外,科恩还为我们列举了其他几种值得创作者思考的问题,包括:

- 人物的命名: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还应符合时代和性别;

- 人物的人际互动:要有说服力,有逼真感;

- 背景故事: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让人物尽可能地有趣,让主角保持发展;

科恩指出,每位作家创造的都是一个人的幻象,因为他们在讲故事,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创造一个有说服力的幻象,让那个虚构人物有逼真感。

3、视角:确定最适合故事的方式

喜欢小说的人一定会留意到,在不同的作品中,故事叙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第一人称,有时候又是第三人称,这种故事叙述的角度,其实就是视角。

按照这种形式,小说叙述的视角可以有:我,你,他,她,我们,你们,他(她)们。其中,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是最常用的形式。而不同的视角叙述,无论是对故事的推进,还是给读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第一人称的运用可以带来真实感,有时还能让故事更紧张。读者能够直接进入该人物角色,从人物的角度进行观点的接受,感受人物的想法。而作者也能够借此限制读者的体验或理解。比如在侦探小说中,作家就常常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

对不少侦探作家来说,如果第一人称不是主要侦探的话,那也会是以主要侦探的首席助手作为叙述者,这样有利于让读者和叙述者同时了解案情。比如在《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中,就是以福尔摩斯的首席助手华生医生的角度进行叙述;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波洛系列小说中,亚瑟.黑斯廷斯也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在早期,英国的侦探作家们还成立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里还特别要求:叙述者本人一定不能是罪犯。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却打破了这条规则,故事中担任侦探助手、故事的叙述者詹姆斯.谢泼德医生正是凶手。据说,克里斯蒂差点还因此被踢出“侦探俱乐部”。

不过,打破了这种规定的叙述视角,却取得了更加出人意料的效果。克里斯蒂的这种视角,也影响了后世不少侦探作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东野圭吾。

其次,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的故事。在这里,有几种不同形式的第三人称:

- 有限全知全能:读者只能洞察某一个人物的想法和感觉;

- 全知全能式:读者能了解与故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包括人物的想法和感情,甚至是叙述者脑海中不为故事中人物所知晓的信息。

视角的多样性乃至不确定性,都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最后,是极少为作家们所用到的第二人称的视角,绝大多数时候,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都是用于通信。

值得留意的是,不同的叙述视角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不存在硬性的规定一定要运用哪种视角进行叙述。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故事,自行决定运用哪种视角叙述。

虽然《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是一本传授故事写作的书,但其中也夹杂了很多作家们创作过程中或八卦或有趣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哪怕像这些能够创作出名垂千古的经典作品的作家,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也没少遇到和我们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样的难题。

但在面对这些难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多方向地尝试、多次的修改,才最终创作出经典的作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对于想要创作出好作品的写作者而言,也是极其必要的。

(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幽默+毒舌 聊聊作家写作那点有趣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作就像谈恋爱 开头是最美妙的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作就像谈恋爱 开头是最美妙的

开头,读者,故事,注意力,科恩,作者,理查德,小说,伟大的作家,写作者,方式,吸引人,人物,作家,作品,过程,问题,克托,托尔斯泰,好故事,这本书,好奇心,创作,丽萨,作家们,大作家,人们,假条,历险记,句子

2010-01-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人物,作家,列文,主角,作者,故事,每一个人,作品,信仰,观点,托尔斯泰,小说,读者,安娜卡列尼娜,世界,主次,个人,名著,地位,女性,心理,文学,木偶,篇幅,着重描写,结局,绅士风度,绝色美女,身份

2012-07-24 #故事阅读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小说 太有趣了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小说 太有趣了

读者,托尔斯泰,小说,人物,作家,作者,对话,开头,好的,理查德,科恩,小说家,编辑,故事,写一个,这本书,人们,作品,元素,女儿,技巧,文章,角色,中提,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习惯,写作技巧,场景,初稿

2007-03-28 #故事阅读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小说 原来这么有趣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写小说 原来这么有趣

开头,人物,读者,托尔斯泰,作者,小说,作品,作家,对话,理查德,科恩,时候,小说家,故事,中提,好的,这本书,编辑,要素,视角,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种方法,在书,习惯,写文章,内容,动物,初稿,女儿

2007-10-13 #故事会

故事中的舞者—《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故事中的舞者—《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故事,科恩,读者,托尔斯泰,人物,开头,对话,技巧,故事情节,艺术,理查德,文字,方法,生活中,地方,主题,声音,江湖,著作,舞蹈,视角,发展,一本书,不同的是,伟大的作家,如何把,都应该,强塞,梅维斯,狄迪恩

2011-08-01 #经典故事

读《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我们能收获什么

读《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我们能收获什么

读者,理查德,科恩,托尔斯泰,人物,开头,技巧,对话,作家,作者,故事,写作者,天赋,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小说家,小说,心态,文字,第三人称,说法,个人,命运,开篇,时代,注意力,第一人称,著作,过程,内尔

2017-04-15 #经典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环俄留学」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环俄留学」

托尔斯泰,农民,作品,俄国,贵族,思想,生活,小说,创作,观点,作家,玛丝洛娃,农奴制,地主,亚斯纳亚,安德莱,波利亚纳,社会,艺术,战争与和平,革命,高加索,公爵,改革,沙皇,人类,世界观,评论,列夫·托尔斯泰,尼古拉

2020-08-02 #短篇故事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托尔斯泰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托尔斯泰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托尔斯泰,费特,劳动,贵夫人,伯爵,体力劳动,农民,手艺,皮靴,精神,苏霍,作家,卢布,思想,戈比,朋友,钻石,高筒,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中才,亚波,利亚纳,列夫,列宁,契诃夫,尼古拉,张收,雅斯,正应

2020-04-1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