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鉴定技巧

时间:2019-05-12

这段时间,因为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三朝时期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所见瓷器都民窑所产,因而称作空白期

提示:本文共有 21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空白期,又称黑暗期,在景德镇瓷器历史中泛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年-1464年)。这段时间,因为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三朝时期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所见瓷器都民窑所产,因而称作“空白期”。

明正统 青花孔雀纹大罐

明代这三朝实际上都有官窑出品,主因是皇室内部因帝位屡起冲突,所以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此时因而不便书写年款,因此这三朝的瓷器在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里常这划归宣德或成化朝。直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发现的一批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并可看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因此空白期的瓷器面貌才逐渐明显,但三朝出土、传世物及相关史料毕竟有限,因此空白期瓷器的资料终究不多,但大致可发现,空白期的瓷器云气纹颇重,主题花纹往往用云气纹罩住,青花也比较灰暗

明正统 青花松竹梅纹罐

古瓷的器形和纹饰等,一般的演变规律是后一朝继承或仿制前一朝的。古瓷界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去辨别正统、天顺和景泰瓷器的。从实物上看,三朝下令烧造的官窑仿宣德的风格,其他的则仿元代风格。

由于“空白期”瓷器的存世量少,故而其器型也不多,大体都是之前永宣时期的器型,但也有一些新品种,如戟耳带座的器物。三朝瓷器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正统时官窑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颈部与宣德时直颈类似,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多与其后成化时的上收下阔式相近。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

明天顺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元代的梅瓶多是高瘦、唇口、直颈或斜颈,宣德的梅瓶虽然也有高瘦型的,但都是卷口、束颈,有很大不同。而空白期三朝的梅瓶都是高瘦型,没有卷口和束颈,多是唇圆口,直颈或斜颈,更近似于元代。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元代和宣德的大罐都很多,比较接近的是短颈,鼓腹。但是元代的大罐略显高瘦,胫瘦,足微外撇,束胫。宣德的矮肥,肥胫,足不外撇。空白期三代的与元代更为接近。

明景泰 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其总的特点是由宣德时的繁密而向成化时的疏朗相过渡。图案花纹以缠枝和折枝的花草为多见,常见有缠枝莲、缠枝菊、折枝牡丹、松梅竹等。本时期的蕉叶纹多为連弧状宽边,主脉空勾留白,支脉画成并列细斜线。松针早期为圆形,后期呈椭圆形。梅花早期多蓓蕾及半放的小花,后期则夹画数朵大花。竹子早期竹杆空勾,后期改成一笔实线画之。这个时期的柳树条画成条条直线,犹如断续的雨点。

明正统—天顺 青花卷草纹梅瓶

动物纹中,常见麒麟、孔雀、犀牛、狮子和鱼藻纹等。星象图也较常见。

明正统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纹饰画法,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又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有人物的图像多见楼台亭阁、琴棋书画、携琴访友、仙人指路等内容。而且,人物大都活动在云雾幻境之中,人物的脸部鼻尖突出。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所画云层常迷漫天际,或从地上涌起,缭绕于亭阁之间,造成一种亦仙亦幻的气氛。

云纹的轮廓线很宽,沿着粗线内侧再用细笔画数层連接的弧状云纹或涡状云,这种大片流云纹的画法,至景泰以后,演化为弹簧状,而且,笔法也更加泼辣恣肆,层数也更多。这种画法被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为三朝所独有。除了飘带状如意云纹以外,尚有三眼蝌蚪云纹、“壬”字形灵芝云纹,和成“器”字排列的“壬”字云与蝌蚪云的组合等画法。

明天顺青花人物图罐

碗盘之类的四周沿边常可见有卷曲形花草纹,状如螺纹,也为三朝民窑青花装饰的典型图式。

明正统—天顺 青花婴戏图碗

空白期绘画笔法粗放,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自景泰朝开始,几何图案减少,而绘画成分逐渐增加。

明景泰 青花八宝勾莲大罐

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

明天顺 青花荷莲大碗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青花发色大部分和永宣时期的苏麻离青相似,也有极少部分纯蓝发色或发色灰暗的,不可以是否苏麻离青发色进行真赝判断。

明正统 青花飞龙炉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青花瓷器釉面和宣德永乐均有细微区别,倒是和元代青花瓷器颇为相类。具体原因不明,很有可能是因为此时的釉料没有经过长时间陈腐,缺乏永宣时期精益求精的要求,釉和胎一样发生了退化现象。但总体依然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唯肥腴程度不如永宣瓷器。

明空白期 青花缠枝莲纹双耳瓶一对

空白期三朝,由于皇帝不重视瓷业,瓷业下滑严重,表现为胎体比较厚重,明显不如永乐宣德时期精细,出现元末瓷器那种瓷胎淘洗不精的现象,胎中多黑色瑕疵,底部一般有明显的大面积火石红,细沙底已经罕见了。

所见的这三朝琢器的修足工艺,也与其前后时期有所区别。一般底足削修得并不过分细腻,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上凸的平砂底,带有火石红痕或粘有星点窑渣,类似其后成化大盘类多见的所谓“糊米底”。琢器一般底部无釉,碗、盘类底部跳刀痕比较明显。瓶、罐类器口沿多见削釉现象,足墙较宽而深,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代空白期青花瓷鉴定技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代青花瓷器的区别与鉴定

明代青花瓷器的区别与鉴定

青花,青花瓷,颜色,纹饰,瓷器,时期,风格,蓝中泛,色调,色泽,崇祯,苏泥勃,含量,大明,官窑,工艺,年制,质量,影响,珠明料,时候,款识,胎体,造型,釉面,图案,器物,大盘,方形,景德镇

2018-07-02 #故事会

收藏: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和工艺鉴定要点!

收藏: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和工艺鉴定要点!

纹饰,特征,特点,青花,器物,工艺,釉面,民窑,人物,青色,洪武,图案,施釉,现象,胎体,釉色,崇祯,弧线,桔皮,花卉,色泽,特点是,云纹,仕女,大器,大头,感觉,梵文,波涛,留白

2009-08-20 #长篇故事

作为瓷器的主流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都有什么特征?

作为瓷器的主流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都有什么特征?

青花,纹饰,时期,云龙纹,口径,瓷器,青花瓷,麒麟,青花瓷器,天球瓶,胎质,色泽,造型,空白期,葫芦瓶,器物,腹部,洪武,发展,进口,天津博物馆,锦文,中国,主题,人物,仙人,外壁,布局,故事,海水

2007-12-25 #故事大全

什么是空白期 瓷器也有空白期!

什么是空白期 瓷器也有空白期!

青花瓷,瓷器,景泰,陶瓷,青花,p.s,空白期,官窑,时期,风格,三朝,历史,估价,成交价,景德镇,特点,釉色,明正统,故宫博物院藏,苏麻离青,这期间,中国,一大,人物,口部,器物,大罐,太太,年间,心境

2010-09-29 #长篇故事

明代崇祯青花瓷真伪辨析

明代崇祯青花瓷真伪辨析

古董,时期,造型,崇祯,行业协会,器皿,瓷器,釉面,陶器,人们,中国,专场,产品,图案,大象,形状,文人,时代,杂项,独角兽,白釉,细砂,腹部,行业,轮胎,重镇,陶瓷,青铜,青花瓷,高脚杯

2015-01-12 #经典故事

瓷器转折点——明代崇祯时期青花瓷

瓷器转折点——明代崇祯时期青花瓷

青花,崇祯,青花瓷,绘画,纹饰,内容,画面,色调,题材,分水,技法,线条,现象,笔法,色泽,影响,传统,单线,大写意,山水,平涂,形象,影像,手法,意趣,文人,民窑,烧造,浓淡,画法

2017-10-19 #故事阅读

明代青花瓷纹饰——回味无穷的审美意蕴

明代青花瓷纹饰——回味无穷的审美意蕴

青花瓷,青花,龙纹,时期,纹样,纹饰,狮子,瓷器,人物,年间,寓意,莲花,工匠,题材,人们,代表,吉祥,图样,文人,文人画,百姓,花卉,麒麟,变化,明嘉靖,明永乐,青花瓷器,五爪龙,富贵吉祥,鼎盛时期

2007-04-27 #故事大全

明代晚期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

明代晚期青花瓷为何出现大量人物故事图案?

崇祯,青花,青花瓷,明崇祯,题材,版画,大写意,文人,绘画,芭蕉,戏曲人物,人物,故事,纹饰,人物故事,徐渭,内容,形象,萱草,风格,影响,世俗,中国,图案,时期,求签,瓷器,线条,发展,17世纪

2020-09-1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