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龙牙:有人不信西藏全区脱贫 说说我在当地扶贫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是我国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到2015年底,西藏的贫困

提示:本文共有 58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龙牙】

2019年12月23日,西藏自治区贫攻坚指挥部发布《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2019年1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的公告》,西藏自治区全部74个县(区)均已经退出贫困县(区)。

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是我国“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到2015年底,西藏的贫困发生率还高达25.32%。所以西藏全区脱贫实属不易。笔者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在此向战斗在西藏扶贫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谈一点自己在西藏参与扶贫过程中的体会吧,先简单讲一句话:下一步我们是搞赚钱扶贫还是继续搞赔钱扶贫?

扶贫工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广,问题也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多如牛毛。要扶贫必须要先赔钱,这是肯定的,说到底这是一种投资性质的行为,只不过回报周期非常长。但是并不是赔钱就一定能扶贫,当涉及到贫困地区社会方方面面的时候,问题会更加复杂困难。

比如说刚刚用扶贫款买了发下去的拖拉机,他转眼就开着拖拉机丢下田地牛羊跑去朝圣磕头去了,这你跟谁说理去呢?扶贫干部磨破了嘴皮子、磨破了脚底板,他还是要去,你总不能给人关起来吧?

这是电影《冈仁波齐》的剧照,拖拉机上面“扶贫”两个字历历在目

你强行把人关起来,还涉嫌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了,这就是把一个问题搞成了两个问题,两个问题搞成四个问题,最终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一个都解决不了。

拙劣的人把一个问题搞成两个问题,聪明的人把一个问题拆分成多个问题,再抓住多个问题中的关键问题,而高明的人是掌握住纷繁复杂问题中的规律。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不行的,看到了整个森林也不是尽头,现在植物学研究都是研究的气候、研究环境,什么样的气候造就什么样的森林。面对扶贫问题,我们要采取同样的态度。

事实上整个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历史,从人均水平不如印度、非洲,到初步迈进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段历史尽管是个国家层面的历史进程,但是对于具体的贫困地区也不是没有借鉴意义。

一、扶贫工作中林林总总的问题

在21世纪,一个地方依旧要面对触目惊心的贫穷,总是有原因的。具体到贫困户个人,每个人深陷贫困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只有把握住贫困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去扶贫。不管是地方还是个人,陷入贫困无法自拔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1、脱贫意愿问题

民族宗教地区受到信仰制约、不存在宗教信仰的地区受到民俗制约,导致贫困现象长期存在,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宗教、民俗制约社会发展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是必须要去面对的事实。脱贫意愿低下,导致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成了“被动扶贫”,你白给我要,但是你要让我努力,那就没门。这样的扶贫是没有可持续性的,是不可能真正脱贫的,扶持脱贫意愿是这一类地区的主要努力方向。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山高路远、居住分散、沟通困难,是很多地方长期贫困的物质原因。这方面的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尽管投资巨大而回报缓慢,但只要有投资,解决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依托于建国以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村通”工程、“精准扶贫”的实施推进,这个问题也是解决得最好的。

108岁的热果村老人索朗卓玛(中)一家四代人脱贫(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3、产业问题

一个贫困地区最终要脱贫,还是要落实到产业上面来,没有本地产业的发展,扶贫资金断了就会重新回归贫困,大规律就是这样。扶持本地产业也是扶贫工作一直以来的重点,问题是以前数十年的历史中都没有一个支柱性产业,凭什么开展扶贫工作以后就能有一个产业了呢?这是不是一种草根性质的泡沫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会怎么样?

4、扶贫资金流向问题

在投入了大量扶贫资金以后,除了流向基础设施的看得见、摸的着、能审计的那一部分,很多流向教育、文化、产业扶持的资金是难以监管和审计的。实质上在很多地区确实存在着扶贫资金流向明确,但是实际效果很差的现象。现在政府资金使用审核与最终审计非常严格,贪污、挪用可以说是比较少了,但是实际利用效果如何,有没有人过问,有没有量化指标?很遗憾,绝大多数地区是没有的。

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很棘手的问题,而四个方面的问题往往还会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外人看来,扶贫问题简直无从下手。

在脱贫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到了难以计数的程度,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本地资源……从宏观上讲,有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业也能影响到扶贫工作。

这里我选择一个比较独特的切入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妇女尤其是未成年女童权益保护做得不好,直接导致一半人口无法有效参与社会劳动,脱贫遥遥无期。落实到基层,妇女联合会工作开展不好,也能影响到当地的扶贫工作。如果仅仅是把目光局限在扶贫本身,这只能是局部的、短暂的扶贫。

藏北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群众在迁往拉萨的途中。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二、以我本人参与的两次扶贫工作为例

西藏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吉纳村的一个农业扶贫项目中,在土地谈判中是有女性谈判代表的。妇女在该地的劳动参与率很不错,话语权很大。

而在那曲市索县某个谈判中,则没有女性代表,当地妇女基本上还是只能负责家庭劳动,无法直接为家庭带来收入,当地妇女话语权明显弱于吉纳村。

这个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家庭的支柱劳动力是男性,一旦男性受教育程度不高、工作机会丧失或者是该劳动力因病失去劳动力,一家人立刻就会陷入贫困。间接后果则是劳动参与率很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人口。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很多,吉纳村从70年代就通了一条省道,101省道,也就是以前拉萨贡嘎机场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思想相对开化,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较早。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强而有力,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也组织健全,工作扎实。村里虽然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但是离拉萨市区不远,去拉萨打工较为容易。村里开办了砂石厂和机砖厂,在党组织有力领导下避免了利益分配造成矛盾,也提供了不少的公共事业经费和村民收益。

这些因素作用于妇女事业,妇女事业也反过来促进了其它各项事业的推进。最终各方面因素落实到扶贫帮困工作中,就是1、脱贫意愿强烈;2、基础设施建设更容易推进;3、外来产业愿意进驻;4、扶贫资金利用效益很高。

反观另一个地方,那曲市索县某村,因为通车时间一直到2018年才实现全年通车,基础设施跟不上,相对封闭落后,地方也更偏远,不但妇女儿童事业还比较落后,思想、文化、教育呈现全面落后的现状。尽管该地资源实际上要比吉纳村更好,人口也更少,但是开发条件相对要差一些。尽管当地扶贫干部做了很多很多工作,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怒江里开辟航道,条件依然不如吉纳村。

可见,基层扶贫是一件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必须要准确的把握住整个农村生态,才能从各个因素上下手,补齐短板、整体提高。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收尾期,不能再仅仅以“扶贫”作为工作重点,而是把“扶贫”作为突破口,建设农村基层综合生态。

三、农村基层综合生态

可以说这几年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为我们打开了突破口,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建设一个更有利于发展进步的农村基层综合生态。这里面包括政治、经济、法治、产业与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将是一场长期性的工作。

1、党组织建设;

2、村民民主和村委会建设;

3、法治建设;

4、产业发展;

5、各项社会事业。

2018年10月15日至21日,来自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首次赴河南濮阳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进行为期7天的短期学习培训。(@西藏日报)

总的来说,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一个根本性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虽然不直接,但是不可估量。一旦党组织陷入软弱涣散,整个农村基层就会陷入混乱,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宗教势力等等势力势必引起整个基层生态的崩溃与瓦解。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推进其它事业的发展,是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基层综合生态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而基层政治民主是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有效保障。只有民主集中制,是确保党组织生命力的保证。实际上,贡嘎县吉纳村的基层民主氛围非常浓厚,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重大问题讨论谈判的召集人和主持人,是真正落实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十六字方针。在涉及村民集体利益的事务中,充分讨论、提出疑虑和意见,多方商议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协议,才有了外来产业的进入。

而协议的落实必须要有基层法治的保障。我们最终与吉纳村达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本,文本内容经过了民主讨论和集体表决,这只是合同协议文本得到落实的一个前提。在合同签署后,确保合同落实的是法治,尤其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

产业的进驻是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商业环境的,没有法治的保障,这个商业环境不可想象。在法治的保障下,外来资本和先进的思想最终进驻了吉纳村,有效利用了101省道这个“天赐良机”,吉纳村的优势得到了发挥。

在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奶牛场,场长贡桑其美(左)和兽医及饲养员商量牛群防疫事宜。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产业税收虽然不直接上缴村委,但是土地租金和协议性质的社会事业发展,是直接可以作用到当地的。我们进驻后积极参与了村各项事业发展,如整修幼儿园、赞助村“望果节”活动等等。这些反馈也反过来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证明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使群众更加拥护党组织,更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更加维护法治,更加热心公共事业。

可以看到,这五项事业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一个环节的崩溃,就是一个生态的崩溃,在乡村基层综合生态建设中,必须要让党组织作为先进理念、经验和社会治理方法的种子,连片、整体发展,最终实现基层综合生态的全面提高。

四、短期脱贫与长期脱贫

经过这些年的基层经历,我相信短期脱贫是长期脱贫的基础,但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短期脱贫为农村带来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路、通车、通电、通网。然而贫困地区贫困的基础因素还在,不能认为通了路、通了车、通了电、通了网,各项事业就会自动的发展起来,各种问题就会自动消失。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否则还会重新陷入贫困。这些需要努力的方面,前面已经谈过了,就是建设基层综合生态。

在这一过程中,外来力量的参与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包括外来思想、理念和方法、资本。

前些年的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工作,已经从政府层面上实现了最初的突破和拓荒。我们在扶贫产业建设中也切实感受到了这些拓荒者的作用,他们成为了进一步引入资金和管理的桥梁和中介。至少在民族地区,他们发挥的语言沟通作用就不可小视,充当翻译都是一种重要作用。

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是引进外来产业企业。

五、赚钱扶贫的时代已经来临

赔钱扶贫是修桥铺路,赚钱扶贫是长久之计。

在赔钱扶贫的基础上,大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具备了赚钱扶贫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是主要从两个方向发力,让贫困地区实现长期赚钱的目标。

1、政策方向: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扬民主,进一步推进法治,这不是企业能够办到的事情,是需要党和政府加大力度完善落实的方向。硬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情况下,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软件建设上。

2、产业方向:

下一步继续投入扶贫资金倾斜的情况下,需要改进产业扶持方式,将资金的倾斜从基础设施转向本地产业。同时要改进资金投入的方式方法,不能再以行政命令为主,而要转移到市场主导上来。

我们民营企业非常热衷于扶贫事业,道理显而易见,在国内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贫困地区才是真正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商人的本能。在这一方面其实根本都不需要举着“扶贫”的大旗,硬件、软件跟上来以后,这种未开发的地方天然就可以吸引商人。

然而风险依旧存在,挑战也很大。

林芝市米林县西嘎门巴村的藏纸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 扎巴旺青 摄

政府扶贫资金该不该向这个方向倾斜?我认为是应该的。大型企业、国企央企资金实力都很雄厚,去做一村、一户的产业扶贫,既不现实也属于是“大炮打蚊子”。偏偏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非常适合这种小规模精准的产业进驻与发展。我认为政府扶贫资金应当向小微企业倾斜。

如何倾斜?行政命令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往往很容易陷入骗补、乱补、雨露均沾的陷阱。发挥扶贫资金的市场效益才是赚钱扶贫的好办法,让市场去决定扶贫资金往哪里流,而不是靠本地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的“一言堂”。

探索扶贫资金倾斜方式方法,当然是个大话题,这里也不展开,仅仅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关于扶贫资金利用的建议:

是不是可以成立至少集中到省一级的扶贫资金专项基金组织,以现代金融手段来管理扶贫资金。项目、企业、个人要获得扶贫资金的倾斜,必须要参与公平竞争,要有对赌措施,要用市场规律去争取。

比如,成立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扶贫基金组织,参与者包括银行、政府资金代管机构与其它资金来源机构,将业务范围限定在扶贫产业,不得参与房地产、大型路桥、金融产品与市政设施领域。由扶贫基金组织管理扶贫资金,控制扶贫资金流向,负责扶贫基金盈亏。这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还是走行政命令通道,发挥社会主义优势;产业扶持资金走市场金融通道,发挥市场经济优势。

而扶贫项目和企业要取得扶贫资金扶持,则必须要有完善的商业方案和切实可行的盈利措施,以对待风险投资的态度对待扶贫资金扶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事业,又要杜绝借扶贫的名义骗取资金的行为,只能一方面确保专款专用,一方面确保真实收益,才能获得资金扶持。

总结起来就是,扶贫资金流动“双通道”:公共事业走行政命令,产业扶持走市场金融。“双保险”:扶贫资金只能流入扶贫产业,资金收益符合市场规律。

说给网友们的话

我自己有一个关于西藏地区扶贫的粗浅想法:“小零食扶贫”。

迄今为止,西藏的土特产,大家还都停留在虫草、唐卡、青稞酒的认识上。这些东西附加值确实不低,然而市场容量也确实太小了,对西藏地区的扶贫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说白了,有虫草有唐卡有著名青稞酒的地方,本身也穷不起来。

只有能够替代日常消费的产品,才是扶贫的希望所在。

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的搬迁户在自家小院内建起小卖部,方便附近居民购买生活用品。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比方说,你日常就要吃小零食,那么如果西藏能够提供一些市场销路好的小零食,这样才能最终惠及最广大的群众,才叫扶贫;再比如,你日常就需要一些装饰性服饰,披肩、围巾,如果西藏能够提供一些时尚美观的产品,最终才能促进西藏相关产业的进步。

除此之外,是没有什么产业能够真的办到扶贫这件事的。最终引起的不过是“马太效应”,有钱的更有钱,穷的更穷。日常大宗消费品才能够提供稳定的商业流量,让贫困地区生长出茁壮的产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龙牙:有人不信西藏全区脱贫 说说我在当地扶贫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农行西藏分行扶贫故事:流动银行进村 金融扶贫精准

农行西藏分行扶贫故事:流动银行进村 金融扶贫精准

农行,西藏,分行,银行,贷款,金融服务,次仁拉姆,群众,金融,需求,米以,服务,流动,金融扶贫,农牧民,农牧户,基层,掌上,贫困户,扶贫,工作,噶尔,林庆,三农,乡镇,产业,日子,全区,地区,新村

2012-07-14 #经典故事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交通,扶贫,干部,代表,产业,吕怡,徐文强,王光国,交通运输部,乡镇,全区,地区,村民,记者,电商,老百姓,色达县,西藏,变化,色达,典型,使命,全县,公路,四川省,安远县,定点,店子,故事,水平

2019-09-24 #短篇故事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

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

交通,扶贫,乡镇,干部,色达县,交通运输部,公路,农村,安远,百姓,村里,电商,高速公路,吕怡,热拉,王光国,罗洪波,色达,一身,交通运输,全区,国道,条件,村民,环境,西藏,群众,贫困县,道路,发展

2010-04-21 #短篇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 六年援藏路 淡不了的西藏情

我的扶贫故事 | 六年援藏路 淡不了的西藏情

西藏,交通,公路,亲戚,农村,农牧民,农村公路,玉麦乡,客运,边境地区,扶贫,拉林,雅江,乡村,建设,国土,拉萨,政策,群众,规划,高山,援藏,幸福家园,公路建设,东村,国道,墨脱,守护者,小康村,建设者

2013-10-19 #短篇故事

扎西德勒 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扎西德勒 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安置点,玉麦乡,西藏,扶贫,卓嘎,达吉,群众,塘村,荣玛乡,是西藏,人们,小标题,政府,村民,洛桑,玉麦,生活,桑杰,远山,新生活,拉萨,扎西德勒,全村,党和国家,国是,城镇,大山,孩子,学校,守边

2008-09-03 #经典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扎西德勒 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扎西德勒 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玉麦乡,安置点,西藏,扶贫,群众,卓嘎,达吉,塘村,新华社记者,是西藏,村民,荣玛乡,人们,政府,洛桑,玉麦,生活,桑杰,远山,新生活,拉萨,扎西德勒,党和国家,全村,吉祥村,四季,国是,城镇,大山,孩子

2009-07-06 #故事阅读

我的扶贫故事 | 任职两年 我充分领悟到什么叫“扶真贫 真扶贫”

我的扶贫故事 | 任职两年 我充分领悟到什么叫“扶真贫 真扶贫”

西藏,工作,安全生产,援藏,交通运输,交通,制度,扶贫,安监,交通运输厅,业务,事故,企业,经历,西藏自治区,隐患,领域,建设,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检查,调查研究,习近平,格桑花,额达,副处长,在西藏,好记,座山,想家,第二故乡

2019-06-14 #短篇故事

论动画《龙牙星》的故事改编

论动画《龙牙星》的故事改编

民间故事,主题,动画,故事,龙牙,龙牙星,角色,亲情,基础,弟兄,大闹,代表,儿童,动画短片,反面角色,满天,艺术,统治者,问题,吴振,孙悟空,方润南,肖甘牛,龙太子,为人民服务,南山洞,继承了,作者,价值,功能

2020-07-1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