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星晖动人心 共济迎春来——水运行业志愿者的防疫一线故事

时间:2019-05-20

防疫期间志愿者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6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编者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许许多多水运行业的从业者奉献爱心、展现大爱,积极担当防疫志愿者。他们各尽所能,有的在社区帮助有困难家庭采购运送生活物资,有的义务帮助社区做好外来人口登记,有的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帮扶,还有人为血库无偿献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疫情,每一名志愿者,每一份小力量,都是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本期,我们聚焦水运行业志愿者在防疫一线的故事,与您分享别样温暖。

长江航道局 蔡飞:“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

章志瑶

“小伙子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来自长江航道局的党员志愿者…”

“不错!很棒!”

蔡飞为居民搬运生活物资。

这位被湖北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应勇点赞的志愿者叫蔡飞,是长江航道局下沉到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道同庆阁社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

疫情发生后,蔡飞深知自己作为党员应尽的职责与使命,毅然放弃与家人春节团聚的美好时光,主动请缨参加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为社区居民团购菜品、生活物资,值守门岗,提供多样化服务。

“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再难也不能让群众难。” 蔡飞负责的馨悦国际小区有393户居民,包括孤寡老人、病愈后的隔离人员和医护人员家属三类特殊人群,志愿服务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与进取的心。

所谓众口难调,面对个性化的需求,蔡飞发明了“个性团购”,居民自发组团进行线上采购,他负责线下物资联系和配送。有时订量少,蔡飞常常自己开车去超市选购,偶尔对不上账,他还自掏腰包贴钱。

小区内有些孤寡老人视力不好、听力不好,不会网购,蔡飞就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挨家挨户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讲解,帮助他们在手机上下单购买。每天,他一个人要分发141个业主的团购物资,37份套餐,共428份物资,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晚上七点。晚上回家后,蔡飞还要在社区群里刷两百多条信息,给大家回信到深夜,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积极发挥好社区与居民之间桥梁纽带作用。

在蔡飞的鼓舞与示范带动下,短短半个月,志愿者人数已经由最初的2名增加至23名,现在越来越多的党员、团员青年、居民群众加入到队伍中。

“阿姨,特殊时期,您尽量减少出门,有需要告诉我们。”“大爷,出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奶奶,您家里米面、蔬菜、肉等生活用品还够吗?有需要就及时联系我们。”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殷切的叮咛、耐心的嘱咐,让居民温暖在心田。

为了实现“无接触配送”,他们把小区进行网络化管理,每个单位编组,由志愿者分别负责,一组组通知业主下来取物资。有时候物资少,就放在电梯里,直接“快递”到户。刚开始,业主们也是一哄而上,现在都养成了有序排队的好习惯。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决胜时期,蔡飞每天早出晚归,没有在家吃过一顿饭。晚上回到家,家人早已进入梦乡。工作时,父母、妻子打来电话也只是寥寥数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中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疫情不退我不退!

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舟山办事处申楠:热血守护 生命接力

柯珂

“在市民减少外出的同时,全市用血量没有减少,献血量却呈现断崖式下降。血液库存告急!但临床仍有大量病患需要血液救治,特别是此次疫情中的重症患者也急需血液救命。疫情无情,献血有情!请您为了挽救生命,为爱逆行!请前来献血的您携带身份证,做好科学防护,正确佩戴口罩!”

申楠在定海献血屋无偿献血。

2月5日晚,血小板捐献志愿队微信群发布的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舟山办事处党员申楠的注意。得知舟山市血液库存紧缺,舟山市中心血库正招募志愿者献血,他当即在网上便捷通道登记了献血预约。

2月8日一大早,经过健康征询和体检初筛,申楠赶到了定海献血屋无偿献血。与路上鲜少的人流相比,献血屋内却异常忙碌,有前来应急献血的热心市民,有认真工作的白衣天使,还有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学生。当被护士问起献血原因,申楠说:“和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相比,我们能为抗疫前线做的事太少了,就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吧。”

作为一名党员,申楠已多次参与无偿献血,这一次,他又捐献了400毫升血量。2009年至今,他坚持了整整11年,参与献血19次,累计献血总量达6300毫升。他曾在自己的日志写下“健康献血是一种习惯。”在这个共同防疫的特殊时期,他再次贡献了自己的热血,温暖了整座城市。

北海救助局于海波:当好“守门员”“侦察兵”

乔靖

“5号点上午共排查车辆30辆,排查人员9人,提醒4人佩戴口罩……”

这是2月5日上午,北海救助局于海波在社区做志愿者的“工作成绩单”。

于海波在社区值班。北海救助局 供图

2月上旬,他每天都随北海救助局党员先锋队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排查社区进出人员和居民的各项信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志愿为小区居民当好“守门员”和“侦察兵”。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责任。”

陪他共同履行责任的,是她的妻子李燕。李燕是烟台市芝罘区的一名民警,她的主要工作是配合疫情防控专班提供信息支撑。自疫情发生后,她就一直在忙碌,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虽然两个人志愿服务在不同的地方,却都战斗在共同的战场。

“同志,我就不登记信息了。” “对不起同志,请如实报告您的个人信息,也请您少串门,做好自我防护。”

像这样的对话,每天都要在他们身上发生很多次。有时候,一些居民对于防护措施并不是十分理解,他就耐心地一一向居民介绍疫情防控形势,提醒居民做好疫情防护的各项措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伤害。

任务期间正是数九天气、天寒地冻。有一次,短短一上午,于海波就走了13707步,共10.36公里……

说起做志愿者这一段时间最有感触的事情,于海波非常动情地说:“有一天在社区执勤,一位大姐怕我们站久了饿着,在我们桌子上放了一堆吃的就走了,不愿意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董亚:村里来了个“安全志愿者”

杨向宇 孔祥睿

“我这刚喷完酒精你就给我灌风,这毒不是白杀了?”看着上门测温的董亚打开了自家窗户,腿脚不利索的李大爷有些坐不住。

“大爷,酒精属于易燃品。大面积喷洒后,一旦遇到明火,您这屋子弄不巧就成了一个大炮仗了!”这个眼角总是挂着笑的年轻人连忙解释。

董亚(中)在村口监测点。杨向宇 摄

董亚是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阿布扎比港口项目的一名安全员。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河南省永城市马牧镇董楼村防疫志愿者。从生产一线到防疫一线,“保安全”成了他不变的工作。

春节前夕,在项目上忙了一年的董亚回家休假。随着疫情持续蔓延,作为党员的他自告奋勇地加入了村里的防疫服务队。本想着为防疫做点事儿,不料工作第一天,就遇到了不少烦心事。

“手机上说了,抽烟能消毒。我抽着烟,戴不戴口罩都一样。”

“咋了,大过年的还不让人走亲戚了?”

在项目上,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的事情,董亚的话分量十足。可回到村里,工作的对象变成了乡里乡亲,多数还都是长辈,大家对于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并不买账。

“防护意识淡薄,就会威胁整个防疫大局……”无奈之下,董亚找到了村支书。

“这样,亚子,你平时在工地上是怎么搞安全的,在咱们村你就怎么搞,剩下的工作我去做!”对于董亚的想法,村支书十分支持。

第二天一早,村支书就到各防疫点给大家开起了小会:“现在不是讲情面的时候,该严格的必须严格。”

“安全员”的身份一确立,董亚就开始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第一步,就是搞好安全教育。利用村里的广播室,董亚开起了“安全大讲堂”,从口罩、手套的佩戴方式,到居家消毒的方法,他一一讲解了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处理方法。

经过“安全教育”,乡亲们的防范意识还真的提高了。但是董亚并没有放下心来——村民们有没有听进去,安全措施能不能落实,谁都没底。

于是,董亚又主动扛起了消毒的任务。他利用走街串巷喷洒药水的机会,进行二次宣传,还结合宣传搞起了“安全检查”。

“大娘,我看你戴的口罩可不中,这是布料的,不能阻挡病毒。”

“大姐,您刚买的这个84消毒液,一定要按照说明,按比例兑水使用。”

连续一个星期,董亚借着消毒的机会,对全村450余户进行了“安全检查”。

“背着药水在村里兜一圈可比在项目上兜一圈累!”回到家,董亚经常靠着沙发就睡着了。

“亚子,明儿还去吗?现在没啥大事了,你也快回单位了,在家休息几天吧!”母亲总是心疼儿子。

“得去,我可是安全员。”董亚笑着说。

东疆海事局韩天智:社区暖心“翻译官”

张宇彤

52岁的韩天智是东疆海事局的一名老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来到社区防疫一线。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总能在小区防疫一线看到他忙碌的场景,社区的人都习惯叫他“老韩”。老韩不仅是社区防疫的“翻译官”,也是社区志愿者中的“暖心担当”。

韩天智为社区住户测量体温。 东疆海事局 供图

一天,一位菲律宾男士返津,来到老韩所在的社区。由于这位男士中文表达不畅,社区志愿者们又不会讲英文,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刚测量完体温的老韩走了过来,询问了情况后,他立刻用流利的英文做起了翻译,顺利帮助菲律宾男士登记了信息。作为一名港口国监督检查官,长期的外轮检查工作令韩天智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没想到在社区防疫工作中,竟也派上了用场。

很多社区居民一开始对社区的防疫工作都表示不理解,嫌配合起来太麻烦,影响正常生活。但每次,老韩都会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政策。2月的天气依然寒冷,老韩怕体温枪会因为温度过低而测量不准,他就将体温枪揣进怀里。除此之外,他还细心地用酒精给签字笔消毒、让居民背着风受检、帮着居民收送快递、协助帮助身体不方便的老人采购生活用品…… 他暖心的举动温暖着居民们,也让一起工作的志愿者深深叹服。

老韩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他“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居民们逐渐意识到社区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进出小区门口不再抱怨并时常对老韩嘘寒问暖,“这么冷的天,辛苦了,赶快回去休息吧老韩”“老韩我新烧开的热水,你赶紧喝点,千万别感冒了,我们的安全还要指望你呢!”在他的“身体力行”下,女儿被父亲的行动所感染,也加入了社区防疫工作中,开启了上阵“父女兵”的模式。

迄今为止,老韩已经在防疫一线持续奋战了二十多天,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回到家已是深夜。“感觉挺累的,但一想到保障了全小区住户的安全,辛苦点值得。”他说,“在社区防疫一线贡献海事力量,我感到很自豪。”

温州航标处赵坤峰:“4+1”结对帮扶 心连心共渡难关

孙子琪

“您好!我是温州市委组织部安排与您结对帮扶的机关干部,我来自温州航标处。”

2月25日至今,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青年党员赵坤峰根据温州团市委的安排,已经成功结对5位仍在隔离区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护人员、援鄂医疗队员及家属,提供代办代购、心理援助、交通出行、课业辅导、家属陪护等志愿服务项目。

赵坤峰(右一)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家属。温州航标处 供图

作为结对帮扶的机关干部,赵坤峰是“4+1”结对帮扶小组联络人(“4+1”结对帮扶小组成员包括:结对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层领导、机关干部、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各一名,结对人员住址就近结对对象住处),负责联络各结对帮扶对象和五组帮扶成员,或组建微信群或电话保持联络,了解帮扶对象情况和具体需求,掌握小组成员可支配的时间安排,利用非工作时间,解决帮扶对象实际问题。

“我们小组一共4人,统一由我跟您联系,接下来如果您自己、家属有什么需要帮忙,可以尽管找我,这是我的手机号,请您保存下。”这是自从他成为志愿者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说这话我不管说多少遍都不厌烦。说起这十几天来做过的帮扶事项,赵坤峰如数家珍:“帮助医护家属买口罩,帮助市民运送物资到小区,协助医疗机构做好家属慰问工作,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给隔离区医护人员及家属送去温暖……”每次看到帮扶对象眯弯的眼睛,赵坤峰心里明白,口罩背后是他们的笑容。“温州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之一,全城人民都在与病毒战斗,而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赵坤峰说。

山东港口烟台港铁路公司姜山:“灯亮一些,温暖就会多一些”

张磊

大年初七,烟台市开发区夹河居委会在微信群里发出号召,要建立社区检测点,对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测温、登记,对楼道消毒,急需一批志愿者。看到这个消息,山东港口烟台港铁路公司职工姜山立即报了名,并在微信群里说:“我不是科学家,不会研制疫苗;我也不是医生,更不会治病,但我可以尽我所能为小区出一份力。”

姜山(右)帮助社区住户办理人员登记。

姜山刚“上岗”,就碰上了几位不配合检测的居民,“进出自己的小区还要测温登记也太麻烦了,是否发烧自己最清楚。”面对部分小区居民的不配合,姜山心里有过委屈,也打过“退堂鼓”,但看到多数邻居面带微笑主动支持配合,听到邻居们的一声声嘘寒问暖,姜山觉得十分感动,决定坚持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理解了姜山工作的意义,有的邻居送来了水果,有的送来了茶叶和开水,还有一位邻居把自己家的电暖气搬到了执勤帐篷里。邻居们感谢的话语、见面后热情的笑容让姜山感觉当初的坚持是对的,也是值得的。

在姜山的带动下,他读研的儿子也报了名,和姜山一起到检测点上起了“班”。看着儿子那略显稚嫩的面孔,看到儿子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头,姜山打心眼里高兴!

2月14日被姜山形容为“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正值姜山当班,天气突变,暴风雪来袭,怒吼的北风把检测点的帐篷横向吹动了半米多,差点掀翻。正当姜山不知所措时,不在班的志愿者忽然从四面八方跑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对帐篷进行加固。他们有的直接裹了件大衣就下楼了,拉链都顾不得拉上,有的找不到系绳处,就把自己的车开过来,把绳子系在了轮胎上。

“执勤有时挺枯燥,特别是临近午夜,进出小区的人非常少,但这让我停下了脚步,多一些时间去思考。”姜山说。望着空旷的马路和楼上的点点灯光,看到社区群里又发布了邻居免费上门理发的消息,他不止一次想到,“善良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身边的温暖就会多一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星晖动人心 共济迎春来——水运行业志愿者的防疫一线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星晖动人心 共济迎春来——水运行业志愿者的防疫一线故事

星晖动人心 共济迎春来——水运行业志愿者的防疫一线故事

疫情,姜山,董亚,志愿者,社区,居民,老韩,蔡飞,防控,一线,小区,党员,家属,工作,申楠,口罩,于海波,医护人员,对象,温州,结对帮扶,信息,在社,人员,儿子,北海,小组,无偿献血,时间,村里

2010-10-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同舟共济 抗击疫情丨退役军人再从戎 抗击疫情勇担当

同舟共济 抗击疫情丨退役军人再从戎 抗击疫情勇担当

防控,工作,疫情,郭浩,小区,社区,群众,吕锋,一线,张家堡街道,志愿队,监控点,退伍军人,值班,人员,值守,党支部,出入证,女儿,情况,昼夜,知识,身影,服务,检查,不褪色,作为一名,军人本色,青年志愿者,严亮

2012-07-03 #故事会

「龙舟人的抗疫故事」同舟共济——诚毅龙舟人的别样青春

「龙舟人的抗疫故事」同舟共济——诚毅龙舟人的别样青春

龙舟,疫情,训练,节目,力量,文化,方式,青年人,责任,社会,精神,宣传,生活,龙舟精神,嘉庚,孙培,婉秋,李博,林挺,陈国,名志,腾讯,都会,龙舟队,支援前线,志愿者,实际行动,中心,人们,传统

2011-09-12 #故事阅读

普定县陇财村:“同舟共济”微信群流淌着暖心故事

普定县陇财村:“同舟共济”微信群流淌着暖心故事

疫情,防控,工作,村里,值守,家乡,爱心,募捐,二红,点东西,人员,人们,党员,全村,公告,布依族,志愿者,沙湾,环卫工人,穿着,肺炎,红包,精神,宣传,微信群,有志青年,村民们,中来,以弘,余人

2017-03-06 #故事大全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温暖李桥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温暖李桥

疫情,一线,人员,防控,工作,商贸有限公司,孙波,值守,物品,矿泉水,孙良,韩冰,有限责任公司,全镇,企业,北京首钢,方便面,村民,饮食,顺义区,饮水,公司,战斗,为大家,企业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战友们,村委会,爱心人士,李桥

2020-09-03 #短篇故事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温暖李桥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故事温暖李桥

一线,人员,疫情,商贸有限公司,防控,孙波,工作,值守,矿泉水,物品,孙良,韩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方便面,村民,饮食,顺义区,饮水,公司,战斗,为大家,企业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战友们,村委会,爱心人士,工作人员,支部委员会,爱心捐...

2020-08-04 #短篇故事

防控疫情·东湖在行动同舟共济:东湖区防控一线的温情故事二

防控疫情·东湖在行动同舟共济:东湖区防控一线的温情故事二

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新型冠状病毒,公园街道,请战书,肺炎,董家窑街道,墩子塘街道,护目镜,街道,责任,行动,孔燕,是一名,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使命,东湖区,中心,党员,共产党员,办事处,南昌,干部,时候,生命,爱心

2011-05-27 #故事会

同舟共济 防控疫情 我院学子为湖北加油 向抗击疫情一线工作者致敬

同舟共济 防控疫情 我院学子为湖北加油 向抗击疫情一线工作者致敬

疫情,一线,武汉,力量,学校,张景,钟南山,中国,时刻,勤洗手,同胞,家人,春节假期,物资,肺炎,贡献,誓言,院士,行动,防控,隔离,中国加油,作为一名,保护好,能忘记,这个世界,何秀,刘旭,吕嘉,多大

2020-07-0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