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特稿: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时间:2019-05-25

坐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宛若一艘洁白的帆船,面朝大海,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提示:本文共有 28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题: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新华社记者

九月的叶马尔湾深邃幽蓝,波光点点。

坐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宛若一艘洁白的帆船,面朝大海,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十年前,一群来自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孩子曾在这里接受疗养。一双双原本天真烂漫的眼睛,在灾难中蒙上阴霾。“海洋”敞开怀抱,为这群孩子擦去泪水,抚慰伤痛。离开时,一双双眸子洗去灰尘,渐渐变得澄澈安宁。

十年后,应着声声海浪的呼唤,几十名已经长大的他们重返这片爱的海洋。目光里,多了温暖和笃定,满含感恩与希望。

他们的故事,讲述着中俄友好的深情厚谊,更展现着跨越山海的人间大爱。

(小标题)人间大爱“海洋”见证

走进“海洋”中心餐厅,一幅幅中国儿童疗养期间的照片格外醒目。生动的面孔、灵动的眼神,定格一段段温暖的记忆。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台上讲起“海洋”的故事:汶川地震后,俄罗斯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邀请灾区儿童前往远东等地疗养。2010年,他曾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中国孩子亲身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友爱和善良,这应验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台下听众为之动容。

时间回到8年前的那个初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专程前往“海洋”,深情致谢:你们精心呵护,细心照料灾区小朋友,让他们忘记悲怆,重建心灵家园。

受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邀请,1500名来自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孩子于2008年、2009年分两批赴俄疗养,其中一半以上前往“海洋”。

习近平拿起中俄儿童共同制作的小帆船,凝望着照片里携手作画的孩子,不禁感叹:中俄友好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儿童中心礼堂,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你们都是中俄友好事业的传播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开辟了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

正是中俄领导人的共同关怀、惦念和行动,让“海洋”的故事成为中俄友谊的一段佳话,化为孩子心底的美好回忆。

那是怎样五光十色的21天呀!太多新奇体验,太多难忘记忆,“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充满希望,就像盛在白色瓷碗里的红菜汤。”

23岁的薛雪至今保留着当年兴趣课上做的相框。第一次游泳、第一场滑冰,第一首俄语歌……每天都那么充实有趣,随时被呵护宠爱,心里踏实又幸福。有小伙伴吃不惯面包黄油,第二天餐桌上就多了面条和辣椒酱。“冰淇淋和巧克力特别好吃,那个胖了8斤的小孩就是我。”她露齿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线。

青川县女孩尹泓燕在地震中失去外婆,眼中满是忧伤。辅导员每天陪她散步聊天,把自己的贝壳项链挂在她脖子上。一场精彩演出过后,她看到老师的黑眼圈才知道,他们熬夜排练节目,想带给大家欢笑。她抱住老师哽咽说“谢谢”,在日记中写道:外婆,你放心走吧,我又学会笑了……

沐浴在爱的海洋里,这群中国孩子们逐渐走出阴霾,恢复生命的元气,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别那一刻,紧握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光中,他们与俄罗斯老师和小伙伴们相约:十年后,回到“海洋”相聚。

“我们会回来的。因为我们是‘海洋’的孩子。”

(小标题)架设心桥点亮梦想

“海洋”儿童中心流传着一个漂流瓶的故事,述说着中国孩子与“海洋”绵长而奇妙的缘分。

2008年结束“海洋”之旅时,一个小男孩把心愿装进漂流瓶,投入大海。4个月后,中心老师在海边捡到一只漂流瓶,里面写着:“我爱俄罗斯……”

2014年,“漂流瓶”的主人、北川男孩席浚斐重新回到“海洋”身边。他获得奖学金,在时任“海洋”中心主任马尔佐耶夫的帮助下赴俄留学。

“在‘海洋’的经历,让我对未来有了希望,有勇气面对各种未知。”迎着海风远眺,23岁的席浚斐眼神沉静,显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他感慨,正是当年的21天,才有了如今的圆梦之旅。

这名远东联邦大学的大四学生打算读完研后返回家乡。“我们这一代要肩负起发扬和传承中俄友谊的重任。”

十年间,“海洋”之爱,指引这些孩子发现自我,寻找生命的意义。在中俄双方共同关爱呵护下,他们茁长成长,开启美好人生;当年播种心间的中俄友谊种子,如今已是枝叶繁茂。

24岁的董璐眼神温暖,笑容甜美,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外语老师。当年儿童中心的“临时小翻译”,如今有了更强的责任心,想让更多孩子“通过语言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架起沟通中外的友谊桥梁”。

24岁的德阳小伙肖宇挎着相机,干练成熟,如今是什邡一家报社的记者,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当年的辅导员玛莎点亮了他的人生理想:做记者,记录世界的真善美,当志愿者,帮助他人。“如今,我通过努力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海洋”之爱,是中俄友谊历久弥坚的见证,是人文交流硕果累累的缩影。俄罗斯民众没有忘记,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中国政府邀请受害儿童前往中国康复疗养,悉心照料;“海洋”中心师生多次受邀访问中国,受到热情接待;继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之后,双方迎来地方合作交流年的精彩开篇……

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曾用“松竹相依”形容俄中世代友好的美好意象。他曾说,要保证两国友谊后继有人,必须从现在就着重建设“俄中友好接力棒工程”。这样,今天种下的幼苗才会像松树一样巍然屹立,像竹子一样牢牢扎根。

(小标题)传承友谊扬帆远航

这段时间,“海洋”儿童中心喜气盎然。在中心成立35周年之际,一些曾经在这里疗养的灾区孩子即将重返“海洋”。

十年之约,梦想成真。

儿童中心老师科乌洛娃和同事忙碌着,筹备着,期盼与中国孩子们重聚。教室的展板上贴着红色剪纸和书法作品,不时可见的中国元素提醒人们铭记这份情谊。

对科乌洛娃而言,十年前的一切恍如昨日:孩子们刚来时不敢跟人对视,低头沉默的样子让人心疼。老师们制定专门疗养计划,帮助他们“找到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十年后,她要看看孩子们长高了多少,模样变了没有。

千里之外的四川,22岁的蔡文晴正在争分夺秒苦练俄语。她要用俄语向“海洋”的老师们讲述这些年的成长,表达内心的感恩。

曾任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副部长的先秋林感叹,接待中国灾区儿童赴俄疗养,早已超越帮助孩子身心康复这一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孩子们心中播下中俄友谊的种子,如今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中俄友谊的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他们正把这份真爱不断延续和传递。

心灵的相通,情感的相依,让中俄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为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身躬行,为促进人文交流、延续世代友好注入强大动力。欧亚大陆上两个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居,并肩走过风雨,心怀共同梦想,携手迈向未来。

“任时光流转,让记忆永存。我们会忠于朋友,我们心灵彼此相通。这难忘的‘海洋’啊!”当年,一个中国孩子离开“海洋”前,在留言簿上写下真情告白。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水滴,聚成涓涓细流,汇入中俄友好的江河海洋。在这片广阔的蔚蓝中,中俄关系的大船,正劈风斩浪,扬帆远航。(执笔记者:韩梁、辛俭强;参与记者:周相吉、吴刚、李奥、栾海)(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特稿: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特稿: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特稿: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海洋,儿童中心,区的,俄罗斯,孩子,灾区,中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新华社记者,儿童,故事,吴刚,郑悦,汶川地震,漂流瓶,老师,中国孩子,海洋里,习近平,北川,大爱,李奥,海新,王晶晶,薛雪,辛俭强,韩梁,在爱,中俄关系,第一时间

2012-01-28 #故事大全

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

海洋,孩子,区的,儿童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蒙,大爱,世界各地,中俄,伤痛,人间,四川,双眸,帆船,声声,山海,怀抱,泪水,灾区,灰尘,海浪,眼睛,灾难,目光,阴霾,坐落在,十年前,十年后,已经长大,新华社记者

2017-12-27 #长篇故事

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3)

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收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疗养十周年(3)

海洋,儿童中心,孩子,区的,灾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蒙,大爱,郑悦,新华社,北京,儿童,世界各地,中俄,伤痛,人间,合影留念,双眸,四川,小姑娘,声声,折纸,帆船,山海,怀抱,照片,泪水,灰尘,海浪,灾难

2018-10-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俄友好故事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

中俄友好故事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

儿童中心,海洋,马尔佐,孩子,耶夫,俄罗斯,习近平,古普,中国,托尔,符拉迪沃斯托克,中俄,孩子们,中心,中文,灾区,俄中,友谊,马爷,主席,故事,中小学生,四川,青少年,大学,笑容,老师,中国孩子,人民,儿童

2020-06-04 #经典故事

你知道“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故事吗?

你知道“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故事吗?

海洋,儿童中心,俄罗斯,故事,中心,儿童,灾区,漂流瓶,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市,四川,大学,你知道,疗养中心,罗斯,中小学生,工作人员,责任编辑,俄罗斯政府,救援队,第一时间,体育,俄方,儿童教育,四大,句号,图片,地震,心愿,序幕

2020-06-04 #故事大全

跨越山与海——汶川灾区儿童赴俄疗养故事将拍成电影

跨越山与海——汶川灾区儿童赴俄疗养故事将拍成电影

电影,俄罗斯,故事,儿童,团队,魅力,映像,主创,儿童中心,全国,灾区,海洋,院线,受灾,大爱,王晓利,符拉迪沃斯托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影业,北京,人类,中俄,事宜,企业,剧组,国家,原型,友谊,同学

2011-11-08 #故事大全

儿童故事口水龙的中心思想

儿童故事口水龙的中心思想

口水,小动物,森林里,恐龙,协力,互助友爱,瀑布,更没有

2020-08-06 #故事阅读

左+右儿童滋养中心

左+右儿童滋养中心

故事,童话故事,大图,和七,拇指姑娘,套书,丑小鸭,代表,书包,全文,全套,大人,孩子,插图,幼儿,小羊,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童趣,读者,绿野仙踪,青蛙王子,世界经典童话,世界各国,三只小猪,卖火柴的小女孩,对孩子,快乐王子

2015-04-3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