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红色故事大赛临汾第一主讲冯莉深情讲述《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的故

时间:2019-05-27

山西临汾革命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4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永和日历

永和,天赐“和合”之名,永和,地造“乾坤”之画。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永和日历》,我是本期节目主讲人,冯莉。

点击观看视频

1936年的春天,对永和的老百姓来说,是难以忘怀的。这一天,赵家沟村里突然来了一支穿着灰军装的部队。乡亲们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当兵的,吓得都不敢出门了!可是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不一样,他们之间以“同志”、“首长”相称,见了咱村人嘘寒又问暖……像这么仁义的队伍,他们还从没见过。慢慢的,就有人把窑洞借住给了他们,这不,宋万金老汉也把自家的两孔闲窑腾了出来。

宋老汉的儿媳妇翠兰趴在窗户上偷偷往外瞅。“哎?咱这两孔窑么,还真红火哩!这么多人往这里跑,还喊‘报告’,这是住进来大官儿了吧?”

还真让翠兰猜中了!公婆告诉她,借住她家的,真是个“大官儿”。这“大官儿”啊,瘦高个儿,下巴有颗痣,看上去就不像一般人。偶尔在院子里走走,还亲切地问他家种了几亩地,打的粮食够不够吃?每到吃饭的时候,还总是让人往她家端菜、送面。

有一次送来一碗香喷喷的炒辣子!翠兰吃了一口,辣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宋老汉把刚出锅的热窝窝端过去请“大官儿”尝尝!这大官儿说:“好像长城么。”还说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窝窝怎么变长城了?大家有所不知,我们永和的窝窝呀,可不是圆形而是长条。对当年的永和人来说,一顿好饭就是窝窝一条,开水一瓢。

宋老汉一家并不知道,就在这几天,就在他家的小窑洞里,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军事会议,作出了“回师西渡、联蒋抗日”的战略决策。

七天后,部队开拔,临走的时候,把借了的东西都还了回去,借住了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水缸也挑的满满的,还说了那么多的客气话,赵家沟的老百姓都说:这些当兵的可真不赖!乡亲们跟着走了好远的路。只见部队走下山岗,看不到人影了,可乡亲们还在招手,招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人民解放了!赵家沟家家户户都挂起了毛主席像。宋家媳妇翠兰坐在自家炕头看着主席像,愣起了神。

“哎,我说掌柜的,我咋看着毛主席这么面熟呢?”

丈夫歪了她一眼:“看把你能的,你能认得毛主席?”

“我是不认得毛主席……可……呀!不对,这不是那年,在咱窑住的那个大官吗?”

“你说甚?”

“你看么!你看他下巴子上那个瘊子!这是毛主席!”

消息一传出,赵家沟沸腾了!乡亲们奔走相告:“原来当年借住咱村的是毛主席!毛主席来过咱永和!毛主席来过咱永和!”

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两次进驻永和,在永和县境内生活战斗了13个日夜,随后指挥部队从永和乾坤湾胜利回师。

那是1936年5月2日,负责掩护的红四师十一团政委李志民接到通知,说毛主席在退干村的大庙里,要他马上过去。等他赶到大庙时,只见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收拾文件和行李。李政委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主席抬起头来,和蔼的笑了笑,亲切的对他说:“我们的大部队都已经过河,敌人八九点钟可能赶到这里,你们后卫团过河前,要仔细检查前头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借的东西都还了没有,做了担架的门板都给老乡上好了没有,有没有踩坏老乡的庄稼?若有一定要赔偿!发现破布、纸烟头、烂草鞋,统统收集起来销毁,路标统统擦掉。我们长征过金沙江时,敌人还捡了我们一只烂草鞋,这次过黄河,什么也不能他们捡去!”历史证明了红军东征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发动了群众,播下了抗日的种子。

红军东征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东征精神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它播下了红色基因,留下了革命火种。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东征精神,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永放光芒,永放光芒!

“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红色故事大赛临汾第一主讲冯莉深情讲述《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的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红色故事大赛临汾第一主讲冯莉深情讲述《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的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红色故事大赛临汾第一主讲冯莉深情讲述《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的故

“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红色故事大赛临汾第一主讲冯莉深情讲述《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的故

毛主席,永和,大官,乡亲们,借住,翠兰,部队,赵家沟,主席,窝窝,冯莉,红军东征,日历,东西,大庙,报告,敌人,故事,时候,老百姓,精神,纪律,红色,老乡,草鞋,过河,了没有,是毛主席,永放光芒,宋万

2015-05-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临汾市民:弘扬红色文化

临汾市民:弘扬红色文化

郑永红,藏品,红色,毛主席像章,红色收藏,像章,记者,毛主席,郑永,毛主席像,都会,来源,临汾,下一代,兴趣爱好,地方,机会,收藏品,照片,海军,精神,老一辈,途径,教育,展览,一次偶然,大约有,只要能,去看看,吃水不忘挖井人

2009-12-24 #小故事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

烈士,党员,事迹,教育基地,全体,同志,红色,翼城县,活动,委老干部局,烈士纪念馆,基因,主题,支部,机关,革命故事,张斌,李传红,毛主席,城内村,院子里,临汾,翼城,人民,共产主义,国歌,名言,市县,局机关,故事

2019-08-14 #故事阅读

创新——发生在长治和临汾的山西故事

创新——发生在长治和临汾的山西故事

创意,华翔,唯美,全员,长治,人人,企业,员工,工厂,团队,平台,临汾,山西,入驻企业,华翔集团,专家,产品,创业者,基地,模式,经验,特点,分析,服务,个维度,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刘学慧,小微,王渊

2011-08-17 #故事大全

黄河文明的摇篮 山西临汾特色美食味道

黄河文明的摇篮 山西临汾特色美食味道

临汾,霍州,黄米,河西,蒸饭,一带,山西省,传统,凉水,干面,特产,特色小吃,白面,美食,红枣,面塑,牛肉丸子面,北达,乾隆,其美,原汁原,水之滨,雷霍,中一,西一道,都一处,饸饹面,东临,中水,中草药

2012-05-12 #故事大全

山西临汾:“桃乡”里的致富故事

山西临汾:“桃乡”里的致富故事

村民,桃树,鲜桃,村干部,桃子,王学武,李家庄,村里,桃花,吉全,全乡,农业,口感,每斤,经济,发展,贺家庄,副乡长,一村一品,桃园里,水果蔬菜,花间,这个村,都会,临汾市,专家,一业,产业结构,乡村,叠叠

2013-05-13 #短篇故事

三分钟带你看山西临汾 领略那些值得去的地方 临汾主要景点一览

三分钟带你看山西临汾 领略那些值得去的地方 临汾主要景点一览

临汾,景点,大槐树,移民,云丘山,全球华人,故事,洪洞大槐树,水流,经典,美食,苏三监狱,都城,黄河,作为一个,最有名,这句话,力之,北达,华门,尧舜禹,永乐皇帝,次大,洪武,罗汉,雷霍,上曾,东河北,名的,还可以

2010-07-26 #故事大全

山西最“成功”的三座城市 临汾无缘 吕梁靠边站!

山西最“成功”的三座城市 临汾无缘 吕梁靠边站!

山西,太原,运城,长治,总量,经济总量,上党,古称,城市,山西省,经济,而得名,南依,北依,关羽,和光荣,山之西,柳宗元,得中,上都,和西,安之,文化中心,行山,太行,内蒙古,临汾,中华民族,之城,兵家必争之地

2020-04-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