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优秀毕业生故事:他毕业于南科大 现就职于Google 如何做到的?

时间:2019-06-13

从南科大毕业后,他前往谷歌慕尼黑Google Germany GMBH工作

提示:本文共有 37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谢宜,南方科技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曾获“十佳毕业生”称号,毕业于树礼书院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南科大毕业后,他前往谷歌慕尼黑(Google Germany GMBH)工作。今天,让我们跟随谢宜的自述,一起来看看他入职之后的所见、所思、所悟吧!

初入职场——事事新鲜

2019年7月20日,我抱着对即将开启的新生活的向往,来到了德国慕尼黑这个举世闻名的欧洲工业城市。一切仿佛一场梦,紧张的笔试、面试和漫长的等待似乎还在昨天。而转眼间,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象的——进入Google工作,即将成为现实。

我的工作地点位于慕尼黑市中心,和其他更大的site比,慕尼黑的办公室显得非常低调,logo挂在不到一层楼高的位置,不走近仔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是Google的办公室。

8月1日,我正式入职。听完公司介绍后,新人们分组被带着参观办公环境。茶水间、游戏室、健身房一应俱全,互联网公司的办公环境在设施方面都差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茶水间第一眼看到的只有水果、坚果、牛奶和矿泉水等健康食品,但拉开冰箱就会发现,被毛玻璃遮住的下半部分摆满了汽水、甜饮料,而薯片、糖果之类的更是被藏在一个个被盖子遮住的盒子里,看来公司也希望同事们少吃“垃圾食品”。

中午和团队同事一起午餐。主管带我来到工位,然而不幸的是workstation送错了。主管说“This is Google”,看来Google的后勤部门做事真够“大条”的。好在很快我就要前往苏黎世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有充足的时间等待后勤更换workstation。

8月5日,我乘坐大巴车来到苏黎世,途中经过了奥地利,在申根区跨国就跟在国内跨省一样,没有任何感觉。在苏黎世会议室听host宣讲“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价值观”。和国内热议的“996”价值观相反,Google强调 “don’t work too hard”,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work-life balance才能高效的工作。和慕尼黑只有简陋的一栋梳子状的楼相比,苏黎世的site非常大,装修也非常漂亮。在那里的亚洲人也很多,甚至有个日式风味的食堂,每天都要排长队才能吃到。

(在logo前留影。Google创立以来一直有一个传统,会将刚入职的新人称作Noogler,即New Googler的简称,还会每个人发一顶象征Noogler的帽子)

离开苏黎世正式开始进入工作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被充分信任。公司相信经过严格的招聘筛选,能进入公司的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公司给了所有正式员工最大的自由——内部的文档、代码几乎全部对所有人开放,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保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Google的面试非常重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工作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么做原因。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所以在公司不会像学校,每一步都有人指点。而且很多时候合作项目的团队甚至会在时差超过8个小时的不同地方,因此如果每每遇到问题只会问人的话,工作效率会非常低。上学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都直接群里问,既浪费自己时间,也可能影响了其他人的效率。对于可能已经有人问过的重复问题,如果去搜索一下,很快就能知道答案。学会高效使用搜索,对于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至关重要。

记得2018年暑假我在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实习的时候,每天早上9点半开晨会,每周五晚上7点开周会,还要定期在群里发早报和晚报,这些在Google都不存在。每个人的工作风格甚至工作时间都不一样,主管也不关心大家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只关注有没有把工作完成。公司要求主管每周都要和手下每一个员工进行半小时一对一面谈,在这个时候既可以讨论工作内容,也可以随意吐槽。除此之外,每个季度末都会开组里的OKR会议,讨论每个人上一个季度完成的目标和接下来一个季度的计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Google算是结果导向的公司,对过程反而不是那么的在意。

新人感悟——快速融入

从我的经历看来,在Google的工作压力相比之下比国内互联网公司小太多了。如果说国内互联网是花最少的人力完成最多的活,Google就是招最多的人把活做到最好。随意提交代码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代码必须经至少一个人检查通过才能提交,这也导致在工作时间被检查卡住是家常便饭。虽然说公司鼓励员工把20%的时间用来干感兴趣的事,实际上应该是鼓励大家在进度被卡的时候不要只想到刷视频网站,而是多给公司做做贡献。

对我而言,一天有效的工作时间大概6个小时。我会把这6个小时充分利用,晚上7点回家后,剩余精力还能继续做在大学期间便一直在做的个人项目。对于工作时间外的个人项目,到底归公司还是归自己,这个问题曾引发争议。就我个人经历来说,申请保留所有权的两个项目都顺利通过了。当然,代价就是不能用公司的一切资源包括电脑完成个人项目,即使在工作时间外也不行。

关于假期,公司也非常自由。我第一次请年假的时候,提前一周跟主管打招呼,他很惊讶,告诉我请假直接系统上面申请就够了,不用提前打招呼。在接近年底的时候,不断会有邮件提醒还没用完的年假赶紧用。德国30天的年假对大部分人来说很难用完,所以到圣诞节前,很多人提前一周甚至两周就已经放假。

Google有着不指责(blameless)的文化。如果犯了错,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承担责任,只要求写好反思总结(postmortem),思考怎么避免再犯即可。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是件坏事,因为有些人会认为既然不会怪到自己头上来,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偶尔也造成严重的后果。外企工作也不是没有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公司把一个个大型系统分给了大量的人去做,这就造成每一个人做的都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组件。工作的体验就如同将一个细小的螺丝钉反复打磨,个人影响和成就感相比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做事反而没那么大。

总体而言,我认为Google这类外企更适合喜欢在业余时间折腾的人。国外的生活很无聊,饮食方面又很单调,而不够饱和的工作更会加剧这一点。如果没有一项能坚持的业余爱好,很快就会感到厌倦。周围很多中国同事想回国发展,最开始我还感到疑惑,后来慢慢地也可以理解了。

Google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设有办公室,出差交流的机会非常多。如果你认为“趁年轻就得多出去走走”,Google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里真的可以做到一边工作一边旅行。但是,如果你更认同“趁年轻就应该拼一把”,或许留在国内的发展机会更多。

就业准备——发挥优势

转眼间我已经在Google工作了6个月。很幸运我能在当初通过层层面试,来到这里。对我来说,在工作之余能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在Google这里,我的梦想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最初投简历的时候,听说Google面试非常难,还很看重ACM经历。我没有任何ACM背景,连高中信息奥赛都没拿过省一等奖,所以是抱着试一试没损失的心态投递的。当时我更重视的是申请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然而到现在都没有任何音信,甚至还在in review的状态。挂没挂连消息都不给……(此处省略1万字)

直到真正拿到offer后我才发现,Google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山峰。很多同学因为传说中面试难度高、全英文工作环境而望而却步,而这不应该成为不去投简历、参加笔试的理由。Google每年都会通过线上笔试招聘许多毕业生,这也是进入Google的最佳途径。作为南科大学生,我们相比很多传统学校可能更有优势,因为我们大学期间会去做大量项目。Google非常看重项目经历。如果有做得好的开源项目,将会在简历筛选中有很大加分。这也是我建议所有要我内推的同学在简历中多放链接的原因。光靠文字描述就像吹牛一样,再水的项目,不管是谁吹一吹都能显得非常牛。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敢在简历里放链接,因为到底是不是你做的、做得怎么样,在开源项目里一目了然。好的项目也不是靠短时间突击就能做好的,更体现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对整个社区的贡献。

最后,我还希望能够鼓励同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仅仅局限于能发paper的实验室科研项目或者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对于计算机系的同学来说,科研、就业两条腿走路,大部分人即使出国,最后都会选择就业,有些同学简历里挺多不错的科研项目,但还是在简历筛选阶段被拒了,反而有更偏实际应用项目的同学通过了。和企业的合作项目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我也看到有同学做了这种项目,但由于签了保密协议,没法透露详情,导致在简历上并没有助益。我在GitHub上有好几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和在App Store发布的应用,对我最后能进入Google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有些同学会去接外包项目,我个人认为从长远看来收益很小。这种项目也许技术含量不高,但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同学虽然自己有想法,但是因为没有学习新技术或者没法带来直接的收益而止步,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我个人做的项目都是之前完全不会,现学现用,几乎没有赚一分钱,甚至由于硬件和苹果开发者账号需求投入了不少的资金,现在看来是非常值得的。

希望在未来,南科大的同学能利用学校充足的资源和高度的自主,在课余时间多做感兴趣的项目,不要只考虑在短期内的收益,这也许会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们的学长 谢宜

2020年2月23日

于德国慕尼黑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优秀毕业生故事:他毕业于南科大 现就职于Google 如何做到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山西大学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感悟

山西大学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感悟

同学,老师,部长,一职,好的,动力,东西,人生,成绩,成功者,我院,我行,终点,能力,进步,一年来,努力工作,努力做好,学院领导,如果我,安检,工作表,我自己,我也能,我是一个,给了我,漫漫人生路,挑战极限,在学校,在思想

2020-08-30 #短篇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公司,规划,唐山,工作,环保,参加工作,专业,同学,大学,理想,龙洲,亏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碧水蓝天,亨通公司,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亨通,业务,业绩,事业,人生,分厂,工资,环境监测,毕业生,成绩,损失,时间,环保部

2020-08-29 #经典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公司,贝特利,工作,苏州,管理,员工,工厂,年度,车间,生产,时间,同学,办事处,小组,生产部,部门,领导,时候,设备,项目,检查,来干,公司领导,大学生活,安全管理,董事会秘书,人生,专业,一等奖,专员

2020-08-29 #长篇故事

重庆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故事

重庆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同学们,同学,报告会,经验,代表,学院,才能,时间,机会,规划,樊红,出国留学,材料学院,两江,先进事迹,光电,大学,方式,梦想,创新创业,花溪校,亚琴,刘芳,杨迪,王雯,胡永,郑绍,高翔,上海财经大学

2020-08-30 #故事大全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工艺,公司,皮草,晓晴,北京,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工作,工程师,计算书,设计,事业,专业,中心,企业,图纸,大营,废水,技术,污水,李江,环保,污水站,敬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河北敬业集团,立江

2020-08-29 #长篇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张恒,工作,公司,环保,基地,污水站,有限公司,环评,越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材料,污水,问题,项目,主管,建设,宁晋松,体系认证,专业,专业知识,个人,事业,报告,成就,邢台,研究,设计,环境科学专业,及时完成,工作中

2020-08-29 #故事会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

母校,专业,军需,学院,国家,讲师,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保,兴趣,工程师,环境,知识,涉外,杨肖,毕业后,河北外国语学院,水环境,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老师们,高校,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初心,专业知...

2020-08-29 #长篇故事

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成长经历

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成长经历

田行,同学们,母校,国际教育学院,支行,讲座,龙塘,优秀毕业生,徐畅,晓健,副行长,农信社,工商管理学院,内容,回校,历程,励志,努力完成,校团委,校党委,学院,大变,学生,小时,形象,年间,成长篇,成功之路,我校,柜员

2020-08-2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