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19

时间:2019-06-18

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名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4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2019 2020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斑斓 入场券 一枕黄梁 刻尽职守 B. . 慰籍 化妆品 天道筹勤 左右逢源 C. . 伎俩 三部曲 世外桃源 随声附和 D. . 缅怀 斑马线 大厅广众 险象迭生 2、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 诓(kuāng )骗 游弋(yì) ) 发怔(zhèn)) 根深蒂(dì )固 B. . 纶(lún )巾 坍 塌(tān ) 箴(zhēn )言 矫(jiāo )揉造作 C. . 撩(liáo )逗 褴褛(lǚ ) 忧戚(qì)) 自吹自擂(lèi) ) D. . 娉(pīng )婷 筵(yán )席 亵渎(dú)) 强聒(guō )不舍 3、 、 选出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 . 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来讽刺现代科技的 “ 拉格多科学院 ” 坐落在马国。 B. . 祥子在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后,从军营中拉了三匹骆驼并卖掉,于是 “ 骆驼祥子 ” 这个名字便被叫开了。 C. . 《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 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 “ 及时雨 ” 宋江、 “ 黑旋风 ” 李逵、 “ 豹子头 ”林冲等,小说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D. .。 保尔当过童工,后来在革命者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锻炼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 .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 .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 “ 寻找家乡名人名画 ” 的活动。 D. . 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 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 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 .。 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6、 、 学校要求教室里布置一个 “ 诗中有画 ” 的墙面,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7、 、 默写。 。 ,小桥流水家。(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所以动心忍性, 。(《生生忧患,死于安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至死不渝深情的诗句是“ “ , ” ” 。 8、 、 名著阅读。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A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 B .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 ,与保尔渐行渐远。 C C .(繁星 · 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 D .《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 人之初,性本善 ” 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 “ 孝顺 ”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 “ 听话 ” ,“ 从命 ” ,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 几十几百倍。 ① 选段中 “ 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 ” 是指《 》 》 ② 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 “ 孝道 ” 持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 9、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诉衷情①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 注 ]① 公元 2 1132 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 1 1 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② 《后汉书 · 班超传》记载: : 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 “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 1. .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 . 下面诗句中,与诗人 “ 关河梦 ” 所回想的画面不相仿的是( ) A.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B.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C.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 《谢池春 · 壮岁从戎》 D.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三个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① 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 子将何欲? ” 曹沫曰: “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 “ 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 ,不如与之。 ”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 柯:地名。 1. .。 解释下列加点字。 犹.将 复以为将( ( ) ) 既.言 已言( ( ) ) 辞令如 故.( ( ) ) 不如 与.之 之( ( ) ) 2. .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所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 曹沫者,鲁人也, 以.勇力事鲁庄公。 ” A. .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B. .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以.归。(《赵普》) C. . 皆 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论语》) 3. . 翻译句子。桓公乃许尽归鲁 之侵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司马迁) 4. . 文中提到的曹沫、管仲和齐桓公三人,你最佩服的是谁?请结合原文说说理由。 11、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扬州瘦西湖白塔 ① 扬州白塔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 ②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 “ 一夜造白塔 ” 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 “ 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 。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 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 据说,是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还是不无感慨地说: “ 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 ③ 传说是无稽的,瘦西湖白塔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喇嘛塔,原属藏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来,渐行全国。现在的扬州白塔,乃清乾隆四十九年(4 1784 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 ④ 《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 “ 仿京师万岁山塔式 ” ,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 9 35.9 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州的白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中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 5 27.5 米。二是外形轮廓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白塔瘦长,这样扬州的白塔更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 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塔的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份,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⑤ 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进行对比,说: “ 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 ” 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 1. . 文章开头叙写 “ 一夜造白塔 ” 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 . 文章第 ④ 段运用最 多的又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 . 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填空。 比较项目 北海白塔 扬州白塔 塔制 寺庙塔 整体造型 肚大头细 轮廓秀美,身子缩小,相轮瘦长 高度 高 高 5 27.5 米 塔座 砖雕的束腰须弥座 风格 厚重工稳 4. .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曾经比较北京园林与苏州园林的色彩: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品读选文第 ⑤ 段中划线的句子,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北京之景具有 “ 雄壮之气 ” ,而南方之景具有 “ 窈窕气质 ” ? 12、 、 活着的幸运 范晓波 这段日子我的内心经历了两场地 震。 8 8 月中旬,悲伤浮出巴伦支海冰冷的水面,8 118 名优秀的俄罗斯青年被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活埋在一百多米深的海底。灾难上演的那些昼夜,我生活的这座火炉城市正承受着夏天的最后一波热浪。但是坐在荧光屏前,我的嗅觉却捕捉到了冰山的气息,它们随着那些无望的救援信息从北冰洋漂来,一阵比一阵寒冷的撞击着我的胸口。在确认全部官兵已因艇内缺氧窒息而亡时,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阵亡官兵演习 前受阅的录象资料。那是一些大都比我年轻的面孔,英俊强壮,并且面含微笑,远眺的目光下闪耀着水一样的光泽。 上下班的路上,我邂逅了许多普普通通的 城市青年,他们不少人在自己的心事里皱着眉头 —— 因为薪水,因为升迁,因为一份咖啡味的浪漫爱情。而在我看来,他们是多么幸运。能够走在铺满阳光的大街上或认真、或矫情的烦恼,是多么幸运。 秋天将近时,一位姓陆的癌症患者用他在网上发表的死亡日记异常真实的膜拜了这种幸运。当这个年轻人获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 0 100 天时,他开始敬重每一天中那些平常的分分秒秒;和最爱自己的人朝夕厮守;去一些最想去的地方度假;用文字记录下每一缕阳光与清风。陆先生用平静和坦然证明了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能正视厄运的那种人,可是,面对愈走愈近的死,这位信 奉唯物主义哲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居然想抓住 “ 来世 ” 这根虚幻的绳索:来世再活一次,哪怕是作为一棵无语旁观的树。 有人把对于死亡的认识分成了几个层次:哲学家听说陌生人死了便能感到震撼;聪明人看到亲人死去开始热爱生活;普通人直到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 我不知道陆先生是何时开始彻悟人生的。但大多数人是等到彼界的大门已经洞开才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的。他们并不知道,活着的幸运并不只是活着,而是在你健康的活着时便懂得了活着的幸运。 1. . 作者所说的两场 “ 地震 ” 是指 2. . 从对死亡的认识的层次的角度看,作者究竟认为陆先生属于哪种 人? 3. . 作者写全艇官兵窒息而亡后,为什么要写他们受阅时的 “ 微笑 ” ? 4. . 城市普通青年的 “ 烦恼 ” 也是 “ 幸运 ” 的原因是 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 ① 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就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 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 “ 梦想成真 ” ;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 “ 一急二躁三冒火 ” ,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 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 “ 高尚的秉性 ” ,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 “ 通行证 ” 。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 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 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 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 “ 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牵引 了感兴, “ 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 ,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 “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 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如 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 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 . 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 根据文意,把下面三则材料恰当地放回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字母)。 A A .《大学》里讲: “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B B .哲人说: “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 C C .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 处: 处: 处: 3. .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 “ 通行证...” 。我们做很多事情, 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4. . 文章第 ⑥ 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分析其作用。 5. . 简要分析第 ⑤ 段的论证思路。 三、语言表述 14、 、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 迷人的花卷, , 。 。令人痴迷、留恋、神往。 四、写作 15、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在芸芸众生中,有经天纬地、万人景仰的强者,但更多的是怀揣理想、从容淡定的平凡者。拒绝平庸,回归平凡,将是社会生活的新常态。会审视欣赏平凡,能体味感悟平凡,有平和的心态,耐得住平凡,生活会被演绎得一样精彩。与平凡而有个性的人相伴,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儿,体验平凡而有味道的生活 …… 请以 “ 与平凡相伴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0 700 字的文章。要求: ① 书写规范,卷面 整洁。 ② 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 “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 请根据以上材料或叙写经历、见闻,或谈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0 7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准确书写、辨析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A 项 项 “ 梁 ” 应写作 “ 粱 ” , “ 刻 ” 应写作 “ 恪 ”; ;B项 “ 籍 ” 应写作 “ 藉 ” , “ 筹 ” 应写作 “ 酬 ”; ; D 项 项 “ 厅 ” 应写作 “ 庭 ” 。 2 、D 解析 详解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D D 项正确。C ABC 三项修改为:A.发 发 怔.( (zhèng) ); ;B. 纶 纶.巾(guān ) 矫.揉造作(jiǎo) ); ;C.忧 忧 戚.(qī ) 自吹自 擂.( (léi) )。 。 3 、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现代科技的 “ 拉格多科学院 ” 是在飞岛国,不是 “ 坐落在马国 ”为 。故答案为 A。 。 4 、A 解析 详解 B.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把 “ 就 ” 改为 “ 才 ” ; C. 搭配不当,应该把 “ 提高 ” 改为 “ 发扬 ” ; D. 有歧义,应该改为 “ 李娟的性格懦弱的母亲 ” 。 故选 A A 点睛: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5 、D 解析 试题分析:A 语意重复 。去掉 “ 停下脚步 ” 或 “ 驻足”。 。B 搭配不当。 “ 开启”“ 开辟 ” 对调。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为 “ 即使 …… 也 ” 。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 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 、 选甲不适合。选乙、丙适合。 示例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丙图中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用的是“ 双重否定 ” 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 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所以,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意境和情感分析即可。甲图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体现的是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故不合适挂在教室里;乙图中 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丙图中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用的是 “ 双重否定 ” 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 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所以,适合挂在教室里。 7、 、 (1 1 )枯藤老树昏鸦 ( (2 2 )曾益其所不能 ((3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 “ 藤、昏鸦、曾益、蜡炬 ” 等字词容易写 错。 8、 、 (1 1) )A A ( (2 2 ) ① 《二十四孝图》。 ②② 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 “ 孝道 ” 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 老莱娱亲 ” 和 “ 郭巨埋儿 ”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 老莱娱亲 ” 和 “ 郭巨埋儿 ” 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解析 详解 ( (1 )A 错误,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 (2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作品着重分析了 “ 卧冰求鲤 ” 、 “ 老莱娱亲 ” 、 “ 郭巨埋儿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 “ 肉麻当作有趣 ” , “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 。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阅读 9 、1. . 胸怀壮志,不畏劳苦,一心报效祖国;身披战甲,驰骋疆场,渴望建功立业。 2 .B 3. . “ 胡未灭 ” ,表达诗人对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 功业没有建成的遗恨之情: “ 鬓先秋 ” ,表达诗人雄心虽在,两鬓已苍,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 “ 泪空流 ” ,表达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解析 1. .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这两句的意思是: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2 .B 对作者苏轼率众打猎的描写,是实写。其余三项都是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3. .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 胡未灭 ” ,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 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 鬓先秋 ” ,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 “ 泪空流 ” ,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 “ 未 ” 、 “ 先 ” 、 “ 空 ” 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 “ 未 ” 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 “ 先 ” 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 “ 空 ”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10 、1 . ( (1 1 )仍然 ( (2 2 )已经 …… , …… 以后 ( (3 3 )先前,原来 ( (4 4 )给 2 . D 3 . ( (1 1 )桓公于是答应将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 (2 2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4 . 三人任选一人即可。曹沫抓住勇气和胆识,管仲抓住有政治眼光,有大局观,目光长远,通晓大义等角度,齐桓公抓住从谏如流,有胸襟气魄。 解析 1. .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如《满井游记》中 “ 余寒犹厉 ”的 “ 犹 ” 的意思是 “ 仍然 ” ;《桃花源记》中 “ 既出,得其船 ” 的 “ 既 ” 的意思是 “ 已经 ……, , …… 以后 ”; ; 《狼》中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的 “ 故 ” 的意思是 “ 先前,原来”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的 “ 与 ” 的意思是 “ 给 ” 。做题时要根据课内知识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 “ 以 ” 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作动词,译为 “ 认为、以为 ” ;介词,相当于 “ 用 ” ;介词,相当于 “ 把、拿 ” ;介词, 可译成 “ 因、因为 ” ;介词,可译为 “ 凭借 ” ;介词,相当于 “ 从、由 ” ;介词,译为 “ 按照 ” ;连词,相当于 “ 用来、以便 ”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 “ 而 ” ,也可不译;连词,译为 “ 以致 ” ;通 “ 已 ” ,已经。示例中的 “ 以 ” ,意为 “ 凭借 ” ,A项中 “ 以 ” 意为“ 用 ” ;B项中 “ 以 ” 表示顺承,相当于 “ 而 ” ;C项中 “ 以 ” 意为 “ 认为、以为 ” ;D项中 “ 以 ” 意为“ 凭借 ”选 。故选 D 。 3. .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 留 ”“ 删 ”“ 调 ”“ 换 ”“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乃,于是;许,答应;尽归,全部归还。 ( (2 )间令,暗使;之,到、往;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4. .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 “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 ,体现曹沫勇气非凡, “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 压齐境,君其图之。 ”; ,体现了曹沫胆识过人; “。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 ,体现了管仲有政治眼光,有大局观,目光长远,通晓大义的特点;齐桓公能听取管仲的意见,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体现了齐桓公从谏如流,有胸襟气魄的特点。答题时先表明观点,要结合其性格特点分析理由。三人任选一人即可。 参考译文: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 “ 你想干什么?” ” 曹沫说: “ 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 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 “ (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 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 鲁国。 11 、1. . 叙写传说巧妙的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2. . 作比较说明。通过比较,清晰的说明了扬州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异同之处。 3. . 园林塔 高 高 35.9 9 米 折角式的须弥座 比例秀匀,玉立亭亭 4. . 北京为帝都,北京之景处处都要显示皇权至上,威严无比,所以造型要 “ 雄壮 ” ,色彩要鲜艳、富丽堂皇;扬州、苏州等南方是富庶之地,南方之景大都是私人宅院、园林,追求的往往是闲适、高雅、自然,所以造型要 “ 柔秀 ” ,色彩要淡雅。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开头叙写传说巧妙的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 扬州瘦西湖白塔,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趣味性,吸引读者。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 ④ 段主要通过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扬州白塔和北海白塔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点睛: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 的说明方法,** 地说明的****。 。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 说 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 —— 科学准确、作比较 —— 突出、打比方 —— 生动形象、分类别 —— 条理清晰、列数字 —— 准确具体、举例子 —— 具体)+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3. .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 “ 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9 35.9 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州的白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中仅为点缀,系园林塔 ”“ 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 ” 筛选信息准确填空即可。 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品读选文第 ⑤ 段画线的句子,北京造型 “ 雄壮 ” ,色彩鲜艳、富丽堂皇,主要是为了凸显皇权。扬州、苏州等南方造型要 “ 柔秀 ” ,色彩要淡雅,多是私人宅院、园林,追求的是闲适、高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 、1. .8 118 名优秀的俄罗斯青年被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活埋在一百多米深的海底;陆先生在网上用死亡日记记录生命的最后 0 100 天。 2. . 知道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的普通人。 3. . 反衬对年轻生命死亡的巨大的痛惜之情。 4. . 城市普通青年尽管 “ 烦恼 ” ,但他们 至少拥有生命,活着是多么幸运。 解析 1.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本题中的 “ 地震 ” 是指心灵的震动。与之对应的是文章中提到的两个事件 :后 一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一是陆先生网晒记录生命的最后 100 天的日记。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2.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中看,对于死亡的认识分成了几个层次:哲学家听说陌生人死了便能感到震撼;聪明人看到亲人死去开始热爱生活;普通人直到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从陆先生的行为来看,是在 “ 获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 0 100 天时,他开始敬重每一天中那些 平常的分分秒秒 ” ,由此可知,陆先生是属于 “ 普通人直到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 ” 的这一类人。据此理解作答。 3. .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 “ 烘云托月 ” 的修辞手法叫衬托。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 高的 ” 衬托 “ 更高的 ” ,用 “ 好的 ” 衬托 “ 更好的 ” 是正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 “ 矮的 ” 衬托 “ 高的 ” ,用 “ 坏的 ” 衬托 “ 好的 ” 是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本题 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来作答即可。 4.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理解作答。城市普通青年的 “ 烦恼 ” 是“ 因为薪水,因为升迁,因为一份咖啡味的浪漫爱情 ” ,他们的 “ 幸运 ” 是指 “ 能够走在铺满阳光的大街上” —— 生命的存在。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3 、1. . 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2 . 甲处:C C 乙处:A A 丙处:B B 3. . (1 1 )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 “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 的观点。 (2 2 ) “ 往往 ” 表示做事情在通 常情况下需要 “ 耐心 ” 才能做好,但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古往今来具有耐心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比喻论证:用 “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 ” 比喻 “ 耐心 ” ,形象地论述了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的观点,使说理通俗易懂。 5. . 首先直接提出 “ 耐心成就过程之美 ” 的观点;接着,引用相关名言论证这一观点;然后举丰子恺的例子进一步 的论述观点;最后强调 “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 这一结论。 解析 1.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先从当今社会上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的现象,指出其没有 “ 耐心 ” ,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第 点。中心论点可结合文章第 3 段 段 “ 耐心就是不急躁、不 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 ‘ 高尚的秉性 ’ ,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 来概括作答。即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2. . 试题分析: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料 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 A “‘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所阐述的内容,与分论点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和列举丰料 子恺先生的事例相吻合。故应该放在乙处。材料 B“ “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 与分论点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和后文 “ 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 ”料 相一致,故应该放在丙处。材料 C“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 所阐述的观点,与 “ 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 表达的意思一致,进而论证了分论点 “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 。所以应该放在甲处。据此,答案应该为:甲处:C ;乙处:A ;丙处:B。 。 3. . 试题分析:(1 )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感知文本内容 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论证的效果分析作答。 “ 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 ‘ 通行证...’” , 运用的是比喻的说法 , 将 “ 耐心 ” 比作 “ 成功的通行证 ” ,生动形象地论述了 “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 的观点。使阐述的道理浅显易懂。(2 )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 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 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 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语句“, 我们做很多事情, 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 中的 “ 往往 ” ,表示做事情在一般情况下需要 “ 耐心 ”才能做好 ,但不排除有一些特殊情况也能将事情做好,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4. .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① 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 ③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 ⑥ 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选 择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围绕着分论点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第 分析其作用即可。如:文章第 6 段列举古往今来的 “ 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 ” 等具有耐心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 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5. . 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 “ 先通过 …… 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 …… 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 …… 的结论 ” 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第 作答。文章第 5 段,首先提 出分论点 —— 耐心成就过程之美;接着,引用相关名言论证这一观点并列举丰子恺的例子进一步的论述观点;最后强调 “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这一结论。 点睛 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三、语言表述 14 、 如一朵色彩艳丽的花朵, 如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 解析 试题分析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 “ 如一幅线条迷人的花卷 ” 。句式结构为 “ 如一 ……” 的比喻句。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四、写作 15、 、 与平凡相伴 红尘中,大多数的人们辛劳地奔跑在从现实通向梦想的路上。而大多数的人们可能没能到达成功的终点。他们最终写就的只是平凡的人生。但也许有好多人渡过了一生也不会明白,其实生命的魅力就在于这奔跑的过程之中。我们享受平凡,就是在享受着生命的无限精彩。 现实中的我们大都是平凡人,但殊不知平凡中也会显现出伟大。苏格拉底说: “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出光来。” ” 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寻找快乐的窗口。平凡的人无论处于怎样平凡的工作岗位,手里做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都会怀揣责任,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做好。 人生不是完美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生活的宠儿,我们无从选择,比如出生、职业等等,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平凡,慢慢去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命运与磨难,让惆怅变为坚强。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许多选择,比如笑或者哭,快乐或者忧伤,乐观或 者悲观,所以我们便学会与命运相搏,去寻找自身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们周围有很多平凡的教师。他们既普通又真实,既热情又直率,既踏实又勤奋。他们视平凡的教育工作为毕生的事业,春风春雨,润物润心,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桃李芬芳。他们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天孜孜耕耘于三尺讲台,晚上不倦相伴于清灯键盘。把平凡当成一种享受,不计名利得失,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身处其中,你会时时感受到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细腻热忱的情感,坚韧不拔的耐力。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快乐就在对孩子们的付出中,就在平 凡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信平凡的事情中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但平凡绝不是平庸。平凡的人安于平凡的生活,却在做着不平凡的努力。平凡的人以平常心待人,懂得收敛自己身上的锋芒,知道自己做人的良知和责任。而平庸的人则消极处世,他们不安于平凡,却因为放弃努力,永远是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的看客。 我们不会拒绝平凡,但一定要远离平庸,选择完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生活和工作。也只有这样,你才有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可能。 柏拉图说: “ 征服自己是最大 的胜利。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 ” 让我们首先战胜自己,在平凡的 生活中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解析 详解 (一)作文标题 “ 与平凡相伴 ” 。 “ 平凡 ” 一词能让人很自然地想到 “ 滴水穿石 ” 中那击穿岩石旳最后一滴水,困境中旳一弯浅浅微笑,身体不适时旳一声问候,赛场上旳 “ 加油 ” ,甚至于一个弯身,道一声平安,一杯茶,一个眼神等等都会又如闪电,照出了心灵旳纯洁、善良与崇高。若写记叙类旳,建议选择有切身体验旳小事,让人旳美好心灵,在细小而平淡旳事情中折射出人性旳光辉。若写议论类旳,要论述好“ 与平凡相伴 ” 的意义,建议在 立论时就要注意 “ 平凡中见真情、崇高 ” 这一论题,选择论证旳材料还是重在 “ 小而平凡 ” 上。但不管怎样,写作此题,选材时都应注意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显善良、平凡中 “ 震撼人心 ” 。 (二)材料作文。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本材料即可抓住 “ 淌 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 一句分析,可从 “ 靠自己,靠劳动 ” 这一点来立意。即不要希望别人会给你带来什么,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来改变,自己的事业要靠自己去打拼。 点睛 此作文又是个 “ 二选一 ” 题目。对于作文 “ 二选一 ” 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 。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信 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 95% 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对于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考生要在宝贵的考试时间内,快速选定题目,不要举棋不定。考生应该以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为选题的标准,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2 22 小题,满分 0 130 分,考试时间 0 15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 、座位号、考试号用 5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 B 2B 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 答选择题必须用 B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5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 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6 26 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4 分 ①拘 拘 jǐn ②羞 羞 sè ③ 急不 xiá 择 ④ 开大 pì 地 2.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4 分 ①那石板长街正好松驰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 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籍的一场清梦。 ②联想江南一些古镇,近年为开发旅游,浓装艳抹精,“打扮得如火如茶,几成 1 21 世纪水乡江 南“千篇一律,,的风景时,你会发现,苏州民居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依然生动,甚至更让你感觉种种真切。 错别字 改 正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0 10 分 ①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 八则》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 。 《行路难》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19”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19

成就,文章,人生,分析,观点,作者,材料,论点,白塔,作用,内容,本题,生命,B.,C.,试题分析,桓公,事物,句子,学生,意志,扬州,议论文,题目,陆先生,齐桓公,园林,能力,鲁国,北海白塔

2007-07-08 #短篇故事

成都市温江区关工委举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报告会

成都市温江区关工委举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报告会

关工委,报告,主任,爱国主义,五老,抗美援朝,主题,英雄,区教育局,温江中学,上甘岭战役,充分发挥,报告会,抗美援朝战争,青少年,教育,李建明,黄继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同学们,志愿军,和盛镇,成员,本领,栏目,温江,温江区,精神,讲师...

2007-07-18 #故事阅读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人工智能,细菌,句子,晏子,青春,电池,孩子,题目,细菌发电,A.,B.,C.,D.,分析,文章,内容,戏曲,数据,问题,人类,用户,诗人,语句,车夫,同学,效率,智能,比喻,答案,让孩子

2010-12-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

规则,A.,C.,D.,B.,夕阳,文章,改变自己,人们,中国,材料,句子,世界,习俗,论说,代价,印章,规则意识,落款,词语,活动,公交车,小题,情感,文字,本题,角度,试题分析,张仪,中考

2012-09-20 #短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19

规则,A.,C.,D.,B.,夕阳,文章,改变自己,人们,中国,材料,句子,世界,习俗,论说,代价,印章,规则意识,落款,词语,活动,公交车,小题,情感,文字,本题,角度,试题分析,张仪,中考

2018-04-28 #经典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广安中学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广安中学2019

材料,中美,曾巩,A.,关税,晴天,中国,贸易战,经贸,纪录片,美国,问题,句子,双方,本题,王安石,无线路由器,内容,加征,原文,高铁,互利共赢,名著,词语,题目,有关,养狗,安石,语句,发展

2011-12-02 #故事大全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七中学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成都七中学2019

D.,材料,A.,B.,内容,林冲,张大春,熬粥,纸张,E.,C.,试题分析,文章,无纸化办公,如来,妈妈,办公,器皿,意义,意思,爸爸,篆文,安石,高衙内,分析,工作,文字,题目,曾巩,好意

2014-11-14 #长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资阳市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四川省资阳市2019

小林,余光中,C.,爸爸,A.,B.,D.,父亲,大脑,内容,习惯,材料,母亲,动力,先生,意志力,本题,作用,变化,影响,句子,精神,部分,妈妈,小题,文章,病情,前额皮层,事件,台湾

2010-09-2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