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追寻乌审红色记忆」抗战时的蒙汉小学

时间:2019-06-26

这所蒙汉小学是适应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的需要而创办的

提示:本文共有 46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抗战时的蒙汉小学

——忆乌审旗河南乡王窑湾村创办蒙汉小学的经过

□王仲山

在自治区成立的前三年即1944年农历10月份,在我的家乡乌审旗河南乡(今无定河镇)王窑湾村创办了一所蒙汉小学,属于乌审工委蒙汉抗敌联合会(简称抗联会)直接领导。这所蒙汉小学是适应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的需要而创办的。学校虽然只办了两年,但其效果显著,影响深远,难以忘怀。

如今的王窑湾

河南乡一带紧靠陕北革命根据地靖边县,解放比较早,也属于革命老区,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共产党人在这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群众基础比较好。四十年代中期,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乌审工委和抗联会由内部(地下)转向公开。这里虽然解放较早,但仍属于红、白拉锯地区,国民党奇玉山匪军经常窜到河南乡一带进行骚扰、破坏,乌审旗仍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上的反动王公贵族统治者,共产党在乌审旗大部分地区的工作还比较薄弱。为此,西北局指定靖边县委协助乌审工委开展蒙地工作,要求创办蒙汉小学,老师由定边县三边公学院毕业分配给靖边县的张子直同志担任。于是乌审工委负责人曹动之研究决定在抗联会驻地点兵库附近的王窑湾村创办一所蒙汉小学,既便于蒙汉族小孩念书,又便于抗联会的领导。学习地点确定后,由张子直老师负责,立即开展筹备工作。

首先校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办学没校舍是不行的,白手起家怎么办?抗联会领导决定,还是要发动群众来解决。先是聘请一些当地思想进步、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组成校董事委员会,记得有王耀卿、王安珍(我的父亲)、王治堂、申志长、黄九江(蒙族)、肖凤台、曹旺山等20人。校董委会研究决定发动群众自觉捐赠房屋解决校舍问题。我的父亲王安珍(1944-1947年曾任抗联会王窑湾分会主任)积极报名将自己的一间土房腾出来无偿作教室,接着我们家一个大院居住的马四也拿出一间土房作校舍。教室问题暂时解决了。上课用的设施问题采取就地取材,发动群众自行解决,比如没有课桌就将被子叠成方块放在炕上当桌子,学生盘腿坐在炕上听老师讲课。没有纸张怎么办?就发动每个学生家长自制一个长约七八寸、宽约五六寸大小的木头盘子,放上沙子写字,叫沙盘,这是学生练习写字的必备工具。

如今的王窑湾

其次是要解决学生的来源和师资不足的问题。当时共产党西北局只配备了一名老师,校董委会又从当地聘用曹旺山担任老师,师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学生来源又是个问题。当时贫苦农牧民对送孩子上学认识不足,主要是生活困难,害怕交不起学费,开始报名的学生不多。后经张子直老师和校董委会成员走村串户宣传办学的重要意义,号召和鼓励贫苦农牧民送子上学,并且对蒙古族学生免收学费,对汉族学生可以缓收学费。这样多数农牧民觉得可以接受,又是在家门口办学,非常方便,十分高兴,衷心拥护,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念书识字。后来由于蒙古族学生的增加,旗工委决定将骑兵团的蒙文翻译党士秀(汉族)调来教蒙文课。学校很快就有40多户农牧民的孩子报名入学。因为在我家办学,我就成为第一个报名入学的孩子,当时只有9岁。接着报名的有杨耀清、范巴赖(蒙古族)、王震玺、刘应章、牛宝堂(蒙古族)等四十多名第一批入学的学生。年龄相差较大,有八九岁的,也有二十来岁的。蒙汉小学创办走入正轨后,影响越来越大,紧靠河南乡的沙尔利格苏木的蒙古族小孩也被送来上学念书,到1946年上半年学生已发展到70多名(蒙古族30多名,汉族40多名),分为蒙汉文两个大班(每个大班又分为两个小班)。

由于学生的不断增加,两间土房教室已不够用了,抗联会决定于1945年农历2月底,将学校搬迁到旗工委创办的大石砭毛织厂,给学校分配了八间房子,教室问题基本解决了。到了秋天,又因迁来毛织厂的单位越来越多,房屋又紧张起来,旗工委决定又将学校搬到小石砭原西乌审奇金山团长团部驻地的一排营房里,这样校舍问题又得到了解决。

课程设置上老师们根据蒙汉小学当时的实际情况,主要安排了语文、算术、政治、常识、音乐、体育等,课本由老区靖边县委和伊盟办事处供给。学校制定了课程表,每天早晨先上操,接下来自习或复习头一天的课程(先由老师测评,后背诵课文),然后学习课本内容。下午课程与上午课程基本一样。晚上点上麻油灯再复习白天学过的内容。体育和音乐课每周安排两次。体育课主要是跑步、做操,还教练一些基本动作;音乐课主要教唱革命歌曲,像当时流行的《义勇军进行曲》《大生产》《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学生们都学得滚瓜烂熟。总之,课程安排得比较紧,但很有秩序,非常活跃。

蒙汉游击队王窑湾旧址

1945年农历正月底,乌审工委在点兵库(抗联会所在地)召开了乌审工委蒙汉自治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共产党领导的抗敌联合会由地下转入公开活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会还同时宣布了抗联会蒙汉小学正式成立,并对外挂出了牌子,号召蒙汉贫苦农牧民群众积极送子上学念书,学习文化知识,杀敌报国。在此大好形势的感召下,参加大会的全体师生欢声笑语,广大蒙汉群众积极拥护。

这一时期,蒙汉小学办学在方圆几十里都有名气。为了使学校办得更好,校董委会经常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问题;当时抗联会规定,蒙古族学生费用一律由国家供给,免费上学。汉族学生伙食费由自己负担,特别困难户也给予一些照顾。这样学校办学经费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现象。学校就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勤工俭学,自己种地20多亩,还动手打了一眼井,种了一些蔬菜,这样既调剂了学生伙食,又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课余时间还组织学生到野滩里捡柴火、拾牛粪,解决学生取暖和做饭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深受家长们的拥护和赞扬,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加积极送子上学。二是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办学。由于学生都是农村牧区来的,有些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因此生产大忙季节,就放假让学生回家帮忙,大忙过后再开学上课。这样的办学形式很受农牧民欢迎。由于当地农牧民祖祖辈辈没见过学校,更没上过学,所以他们对共产党在当地办学,感到很新鲜,一些农牧民在劳动之余或经过学校门前时,常常被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所吸引,特别是听到学生学唱革命歌曲或看到学生出操时,非常羡慕,驻足张望。蒙汉小学的建立给河南乡带来一派生机,周围的老乡们常来学校看稀罕,不少农牧民也产生了念书识字的愿望。他们路过学校时一有时间就趴在教室门口听老师讲课,并模仿学生的模样,用手指头在墙壁上或在手心中照着写画,等下课时他们就围上去让老师给他们教字讲故事。这也反映出当时老乡们特别渴望读书识字。

看到广大农牧民渴望读书识字的心愿,蒙汉小学的张子直老师萌生了创办夜校的想法,得到了乌审工委和抗联会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不久由学校牵头在点兵库、王窑湾、深海则、红进滩、尔林川、黄柏堂六个地方办起了“农民夜校识字班”。夜校规定了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老师每晚去一个点,一个星期轮流一遍,每个点最远有三十多里,最近的也有十几里,老师们授课都是步行,特别辛苦。学员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按时到点,听老师讲授文化知识,学习革命道理。一个冬天下来,有的人可以认识三四百字,还能看书读报,写简单的书信。

由于处在战争年代,乌审旗除河南乡、纳林河乡、沙尔利格苏木是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其余地区仍为国民党反动派奇玉山匪军统治着。国民党奇玉山匪军经常派兵窜到解放区一带进行袭击和骚扰,因此学校一边上课,一边组织学生轮流站岗放哨,一有情况就疏散隐蔽。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学校发动沙尔利格一带的蒙古族学生,了解奇玉山匪军的动向。学生们都很负责,一有情况及时向学校和抗联会报告。有几次学生们盘查住几个陌生人,经审查是奇玉山派来的密探。乌审工委为了抗联会和学校的安全,决定将骑兵团三连(连长为边万富)调至毛织厂驻防,和学校结成了邻居,师生们安全得到了保障。连队领导还经常给师生们讲解战争形势,讲解放区和敌占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比,使学生们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年龄大一点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如尔林川的王震玺报名参军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医。

由于学校办得很有起色,办出了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时任西北局统战部民族处处长的乌兰夫同志得知乌审旗河南乡创办起一所蒙汉小学时,表示非常满意。他说:“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和本民族封建王公贵族的长期压迫,文化教育很落后,能让贫苦的农牧民子弟上学念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办起这所学校,吸收蒙族小孩免费入学,既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又有利于开展蒙地工作。”

1945年农历4月初,伊盟工委负责人高增培来到毛织厂视察工作,并专门来到蒙汉小学了解办学情况,他深入教室,听取老师讲课,还亲自到学校的蔬菜地里和师生一起参加劳动,对蒙汉小学的创办、课程的安排、教学形式等情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5月初,伊盟工委书记赵通儒来到学校视察后说:“蒙汉小学不仅能直接为蒙汉各族人民服务,而且也有利于开展蒙地工作,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他还说:“学校创办不久,就能办到这种程度,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你们做了不少工作,盟工委对这所学校的创办是很满意的”。并当面指示旗工委和抗联会领导要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乌审工委和抗联会在河南乡王窑湾村创办的蒙汉小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乌审旗开办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始终注意民族团结教育,蒙汉学生团结得很好,亲如兄弟,没有民族分别。尤其是蒙族老乡看到共产党免费为蒙族学生上学念书,十分感激,家长们经常来抗联会和学校,表达他们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说共产党才是真心实意为蒙古族人民谋利益、图解放的。总之,通过办学,很多蒙族老乡渐渐打消了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怀疑,开始主动接近党的工作人员,为乌审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所蒙汉小学因时局动荡,内战爆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于1946年农历10月份被迫停办。学校只办了两年,却为党和人民培养了许多栋梁人才,其中一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直接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为伊克昭盟的解放事业和建立人民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7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当年在蒙汉小学上学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王仲山,男,汉族,1936年出生,乌审旗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至1959年在乌审旗委办公室从事勤杂、收发、档案、秘书工作。1960年至1979年任旗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10月至1983年11月任伊克昭盟信访处副处长。1983年12月至1998年7月任伊克昭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这期间创办并主编了《伊盟经济研究》综合性理论期刊组织编辑了伊盟四十年经济建设《成就 经验 教训》一书。1998年7月离休。2001年7月参加了鄂尔多斯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为会员,后任副秘书长、常务副会长,2016年12月聘任为名誉会长。2008年—2014年主编了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刊《宝塔之光》。2016年出版了《春华秋实八十载》回忆录一书。2019年出版了《春华秋实八十载》回忆录(续集)一书。

-第1182期-

栏目:乌审红色故事

编辑 边步霞主编乌兰 审核陈小龙

新闻·生活·公告·文化·旅游·文明·学习

乌审旗发布乌审新媒体引领者

转载需经得同意并注明出处

乌审旗融媒体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追寻乌审红色记忆」抗战时的蒙汉小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绘本《火车狂欢梦》蒙汉版

绘本《火车狂欢梦》蒙汉版

蒸汽,大灯,光束,火车头,星空,火车,车身,车厢,车站,快乐旅行,渐渐地,越跑越,黑夜里

2020-09-26 #长篇故事

小学生红色记忆征文500字

小学生红色记忆征文500字

碉堡,中国共产党,彭绍辉,敌人,红色记忆,小学生,征文,生命,新中国,胜利,这一天,故事,精神,红军,红色,铁轨,吴泳,毛主席,邱少云,黄继光,革命,还记得,日本侵略者,日本军队,人民,力量,文档,祖国,英雄人物,身体

2007-10-25 #经典故事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长征精神,小学生,演讲稿,敌人,红色记忆,革命,小铁,国民党,延安,微山湖,红军,铁头,生命,骑兵,胜利,日本人,读之以当,中华儿女,人民,八路军,地方,日本鬼子,毛主席,王二小,我们这些,用自己,红色经典,丰碑,中国,英魂

2020-06-17 #经典故事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长征精神,小学生,演讲稿,敌人,红色记忆,革命,小铁,国民党,延安,微山湖,红军,铁头,生命,骑兵,胜利,日本人,读之以当,中华儿女,人民,八路军,地方,日本鬼子,毛主席,王二小,我们这些,用自己,红色经典,丰碑,中国,英魂

2020-07-14 #经典故事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小学生红色记忆演讲稿

长征精神,小学生,演讲稿,敌人,红色记忆,革命,小铁,国民党,延安,微山湖,红军,铁头,生命,骑兵,胜利,日本人,读之以当,中华儿女,人民,八路军,地方,日本鬼子,毛主席,王二小,我们这些,用自己,红色经典,丰碑,中国,英魂

2008-09-10 #经典故事

绘本《我的肚脐眼怎么了》蒙汉版

绘本《我的肚脐眼怎么了》蒙汉版

赫伯特,小洞,妈妈,肚子,评论,肚脐眼,伤口,蒙汉,脐带,芬妮,淘客,总资产,时候,教练,身体,鼻涕,吃东西,妈妈和爸爸,这个东西,怎么了,小礼,艾灸,赫伯,发现了,大家好,小嘴,并加,漂亮宝贝,都会,字数

2020-07-14 #故事会

保合少中心小学“红色记忆永存心中”—青年教师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保合少中心小学“红色记忆永存心中”—青年教师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评论,宝宝辅食,凯翔,傅莹,多肉,朱镕基,香满园,第一书记,宝贝,余生,一生,历程,刷屏,副外长,太极,地方,同志,妻子,小记,工商,年糕,日子,热爱生活,沧桑,莲花,芬芳,苹果,蛋黄,麦盖提,支教

2010-01-30 #故事会

蒙汉同志先进事迹在溆浦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蒙汉同志先进事迹在溆浦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蒙汉,同志,华荣,溆浦,溆浦县,村里,精神,群众,书记,百姓,老百姓,网民,香樟树,先进事迹,亲人,韶华,干部群众,实事,掌上,怀化,笑容,通讯,变化,工作,扶贫,副主任,扶贫工作,只争朝夕,周晓鹏,蒋洪

2016-12-2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