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烩面是响当当的河南郑州名吃 可烩面的故事 听过的人就不多了

时间:2019-07-14

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

提示:本文共有 1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烩面是响当当的河南郑州名吃,可烩面的故事,听过的人就不多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难于一回民农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称麋鹿)屠宰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回民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后来,因为四不像极其稀少,觅猎困难,武则天为此杀几贡使仍无济于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经御厨、御医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庭名膳,长盛不衰。

清代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难,仍牢记烩面补身祛寒,多次差总管李莲英诏贡山羊做烩面食用,及时解除了寒疾病险。直到清末满汉全席宗师御厨庞恩福因不甘宫庭御膳房苛律束缚,逃出皇宫隐居黄河河南段后,正宗的原阳烩面才传艺民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烩面日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青睐。烩面也以其汤肥肉瘦、浓香爽口、营养丰富、独特的风味而享誉全国。 3.烩面的起源(史料记载)杨佩璋,字筱村,今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人。光绪二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人尊称杨翰林);二十七年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九年署吏部右侍郎;三十二年署都察院副都御史。

光绪年间,天下客商,云集京城,当时有位同乡郭子兴,在京开一面馆,手艺不错,人称“天下第一锅”。繁华闹市,敲诈勒索,时有发生,郭子兴为此类事情多次麻烦杨翰林,杨翰林义不容辞为同乡妥善处理,深得同乡称赞。一日,十数名地痞饭后找茬赖账,郭子兴上前论理,不料众痞子拳脚相加,且将饭馆砸了个稀巴烂,杨翰林听说此事后,差人将郭子兴一家接到府上,说:“我正欲找一位厨房师傅,如果你愿意,可留下来,也免得日后再遭恶人刁难。”郭子兴看杨翰林诚心诚意,便答应下来。杨翰林生平喜欢清素面食,正是郭子兴拿手“好戏”,入府后侍奉杨翰林体贴入微,杨翰林十分满意,后来便一直跟随左右。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建立,杨翰林时任清廷都察院副都御史,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趁机辞程,告老还乡。秋日,杨翰林偶感风寒,便卧床不起,郭子兴照旧将早点呈上。杨翰林强打精神吃了几口油条,不多时,便呕吐起来,大夫看罢说:“并无大碍,只是体弱多时,鱼肉之类、油腻之物不宜进,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可药疗、食补二者结合。”郭子兴闻言想到,老翰林既然爱吃面食,我不如将油条面用水煮熟一试,结果,煮熟的面片光滑透亮,看着就想吃,郭子兴觉得,面里再带些肉汤,既补养又能消化。于是,他将肉拍成肉茸,取腿骨砸碎,文火炖汤,汤炖好后,冲于面中,端到杨翰林面前,清香扑鼻而来,杨翰林精神一阵,问:“这是什么?”郭子兴灵机一动说:“烩面,此乃补养身体之物。”家人起汤让杨翰林品尝,杨翰林连说不错。即刻欠身,连汤带面吃完。杨翰林问郭子兴:“烩面是怎么回事?”郭子兴说:“大夫嘱咐:大鱼大肉及油腻之物,不易消化,您老身体弱,只能吃清素,可光吃面怎能补养身体?我就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没想到这汤还真补,您老爱吃,以后我常给您做。”随后,郭子兴天天炖汤煮面给杨翰林吃,不几日,杨翰林身体恢复面如初,街坊邻居称杨翰林精神抖擞,似返老还童。

民国九年,杨翰林仙逝,临终前吩咐家人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行开店,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郭子兴深知其滋补、保健之功效,乃世上其它膳食所不及,早有意再度开店,专营烩面。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渡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解放前,一直与杨府来往,建国后,由于“三反、五反”运动,断绝音讯。时局稳定后,有长葛老乡碰到郭子兴在郑州集体食堂做活,再后来不知其下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烩面是响当当的河南郑州名吃 可烩面的故事 听过的人就不多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俄罗斯插画家来郑州秒变“吃货” 最爱麻婆豆腐 河南烩面

俄罗斯插画家来郑州秒变“吃货” 最爱麻婆豆腐 河南烩面

欧尼,可夫,中国,创作,插画家,中国元素,大河报,作品,北京,大河,客户端,记者,郑州,是第一次,斗年兽,非常喜欢,丛博,伊戈尔,图本,本中,王梅,远山,中国风,中大,海燕出版社,河南烩面,世界,中原,丝绸,俄罗斯

2012-09-06 #长篇故事

郑州20年回族老店1碗烩面10元 面条筋道羊汤鲜 羊肉吃着过瘾

郑州20年回族老店1碗烩面10元 面条筋道羊汤鲜 羊肉吃着过瘾

烩面,郑州,烩面馆,美食,店里,河南,一家,感觉,辣椒油,饭店,吃起来,合记烩面,爱上,第一笼,传统,大白,招牌,河南人,环境,筋道,老字号,老店,面条,颜色,你了解,一点也不,最好吃,都有自己,古色古,大家好

2018-04-12 #小故事

河南民间传说七美食烩面的故事

河南民间传说七美食烩面的故事

烩面,李世民,回民,母子,御厨,麒麟,面的故事,山羊,滋味,唐太宗李世民,唐宫庭,庞恩福,武则天,李莲英,谢别,鹿非鹿,马非马,河南美食,将家,拜师学艺,羊肉烩面,名吃,价值,人们,八国联军,全国,北京城,口感,原阳,心地善良

2020-07-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碗烩面 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怀与乡愁

一碗烩面 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怀与乡愁

烩面,张海,河南,76人,筷子,乡愁,味道,包装,老家,郑州,老味道,世界,人们,方便面,河南人,游子,迁徙,食物,张海林,萧记,家国,烩面馆,一家,人心,味蕾,国人,咖啡,妈妈,家乡,异乡人

2008-04-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河南人太实诚了 38高铁站吃个烩面 有蛋有鱿鱼感觉挺好

河南人太实诚了 38高铁站吃个烩面 有蛋有鱿鱼感觉挺好

烩面,河南,三鲜烩面,河南人,羊汤,高铁站,河南烩面,郑州烩面,印象,和服,味道,感觉,牛羊肉,鱿鱼,豆腐丝,一碗面,北方人,兰州拉面,河南烩面馆,烩面馆,羊骨头,媳妇,中国,个人,一家,中原,代表,候车室,价格,勺子

2018-12-07 #小故事

河南风味名吃 就是一碗河南烩面 汤鲜面筋 一次能吃一大碗

河南风味名吃 就是一碗河南烩面 汤鲜面筋 一次能吃一大碗

烩面,羊肉,木耳,黄花菜,河南美食,河南烩面,上香,味道,切丝,味道鲜美,姜片,大碗,河南,筋道,精髓,粉丝,起锅,时发力,汤白如,霍尊,一锅,味美,好的,边吃边喝,都会,下锅,丁香,下拉,歌手,名片

2014-12-01 #经典故事

一碗烩面竟然成为一座省会城市的名片 它到底哪里好吃?

一碗烩面竟然成为一座省会城市的名片 它到底哪里好吃?

烩面,郑州,代表,品牌,朋友,菜品,介绍一下,是一家,方城烩面,河南菜,给大家,萧记,三鲜烩面,四厂,清真饭店,烩面馆,羊肉烩面,郑州烩面,名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角,人民路,上班族,公园,传说,传统,另辟蹊径,口味,客户,味觉

2014-01-25 #长篇故事

到河南游玩 游客点赞的10种名吃 你一定要尝尝

到河南游玩 游客点赞的10种名吃 你一定要尝尝

名吃,河南,皇帝,面条,特点,张飞,烧饼,刘秀,传说,酸浆,故事,登封,美食,老百姓,郏县,灌汤包,鸡蛋灌饼,工艺,招牌,方城,新野,特色,烩面,朱元璋,新野板面,羊肉烩面,道口烧鸡,鲁山揽锅菜,主料,小吃

2020-08-2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