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京剧艺术家翁偶虹先生 追忆老北京的民间艺术和市井风俗

时间:2019-07-14

他从小酷爱京剧,跟随他的姨父著名京剧花脸梁惠亭先生习净行,也就是唱花脸,偶尔演戏

提示:本文共有 18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翁偶虹先生是一位戏痴,一生都跟戏结缘。他从小酷爱京剧,跟随他的姨父著名京剧花脸梁惠亭先生习净行,也就是唱花脸,偶尔演戏。之后更是在中华戏剧专科学校以及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一生创作、整理、改编了百余部剧本,其中为程砚秋编写的《锁麟囊》更成为程派巅峰之作。另外,他在戏剧评论、脸谱绘画方面也造诣颇深。所以,他干脆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六戏斋”,概括了他“听戏、学戏、演戏、写戏、评戏、画戏(画脸谱)”的京剧艺术研究的一生。

翁偶虹先生能够走上京剧艺术的道路,跟老北京民间浓厚的艺术氛围是分不开的。老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尤其是民间形成的追求艺术美感的淳朴风俗,陶冶了生长于北京的翁偶虹。在《春明梦忆》中,翁偶虹先生就细细回味了老北京的民间艺术氛围和市井风俗,可以说这本《春明梦忆》是老北京的文化拾萃。

春明,是北京立都后的旧称。这个怀旧的书名,直接就把人带回了百年前迷人的老北京。直接影响幼年翁偶虹爱上小说和戏曲的,主要有烟画、烧砖艺术、影戏、评书和戏曲这些民间艺术形式。

烟画就是在烟盒里附赠的画片,可以说纯粹是给小孩子的新奇玩意儿。大人只管把画片丢给孩子玩耍。画片中的系列内容,却成了孩子们的知识启蒙工具。比如翁偶虹幼时积累的“中国成语类”、古典名著人物系列、花鸟类、江南风物类、行业类、脸谱类,不但让翁偶虹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他对民间故事和戏曲的浓厚兴趣。因为在百年前的老北京,还没有电影、电视、话剧等娱乐活动,戏曲是表演和传播民间故事的主要形式。

京剧是老北京表演艺术的主要形式。民间艺人围绕着京剧艺术,又衍生出许多其他的艺术商品。烧砖戏出就是其中一种。所谓“戏出”就是由一组人物形象组成的整出戏曲,“烧砖戏出”就是指用烧砖技术制作出一系列戏剧人物和物品,组成了一组组戏出的玩具,一般每套“十件儿”。别看烧砖戏出是给小孩子的玩具,可手艺人在制作的时候可是毫不含糊,一组戏出完整展现舞台全貌,人物的穿戴扮相、脸谱服饰也全都忠实于舞台,实在是戏曲艺术品。无怪乎少时翁偶虹竟然收集了几百套烧砖戏出,珍爱无比。

影戏、评书和戏曲,是通过不同形式来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通的。影戏主要靠活动的影人来表演,评书主要依靠语言形式讲故事,戏曲则连唱带演最为生动。几种艺术形式之间,也常常互相借鉴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表演形式。遇到同题材的故事,这几种表演者也会互相吸取精华,不断完善各自的剧本。所以,翁偶虹先生一直强调,影戏、评书和京剧都为彼此提供了营养,应该多多参考、借鉴、吸收。

由京剧衍生出的民间艺术,远不止于前面提到的烧砖戏出一种。有一次翁偶虹带着高派创始人高庆奎逛了一次庙会,让高先生领略了自己最喜欢的四个摊子。庙会上的“鬃人儿”、影戏人、面人儿、托偶人,虽然材料、工艺各不相同,却都是精心制作、惟妙惟肖,只有真正懂得欣赏京剧的人才能做得出来,堪称精美艺术品。

对戏曲以外的市井生活,翁偶虹也颇多怀念。比如老北京的四处消夏胜景,各有特色,给没有空调和风扇的老北京人带来夏日的乐趣。春节期间有“跑旱船”“耍猴儿”各类杂戏庆祝节日,一年四季有各类卖货声点缀百姓生活。养虫、养鸟、养花,也都是老北京人酷爱的休闲活动,而且这其中讲究非常多,翁先生耐心细致地分别作了介绍。

在《编剧忆旧》中,翁先生更是用近四万字的篇幅,把他的编剧心得细细道来。他强调编剧要有默契,不但要熟悉戏曲的一般规律,更要深刻了解演员和舞台表演艺术,最好能和导演、演员等产生共同的艺术见解。说白了,编剧不但要懂戏,还要懂人,懂演戏的人。

在这方面,翁先生做得非常成功。他编写的很多剧本都成为经典,演员爱演,观众爱看,那是因为,他在编剧的时候就提前考虑到不同演员的表演特色,在剧本中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优势,又能把握好节奏,张弛有度,让演员演得痛快,让观众看得过瘾。

从翁先生组织的合作戏中,也能看出翁先生真得懂戏又懂人。所谓合作戏,就是在戏曲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为了吸引观众,组织平时不同台的、不同戏班的演员联合演出。合作戏一般阵容更强大,个个都是角儿。所以,合作戏就更考验组织者的能力了。要找个什么主题、联合哪些角儿、选哪几出戏、先后顺序怎么排,都是问题,安排得稍不合适,合作戏就不能成功。而翁先生却成功组织了多次合作戏,不但观众叫座叫好,演员也都非常满意。可见翁先生安排得多么周到。

戏曲的台词是非常讲究的,做戏曲剧本编剧不容易。翁先生编写了近百部剧本,文字功底相当深厚。《春明梦忆》的每篇文章,都值得反复研磨。翁先生的文字洗练、行文流畅,篇篇都是经典。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都是老北京艺术和生活的详细资料,弥足珍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京剧艺术家翁偶虹先生 追忆老北京的民间艺术和市井风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锁麟囊》面世始末:翁偶虹写词突破传统 程砚秋精心设计唱腔

《锁麟囊》面世始末:翁偶虹写词突破传统 程砚秋精心设计唱腔

程先生,锁麟囊,京剧,翁先生,薛湘灵,先生,程砚秋,赵守贞,唱词,唱腔,程派,焦循,翁偶虹,传统,剧本,建议,故事,题材,长短句,变化,剧团,地方,基础,座位,悲剧,戏曲,文字,皆知,表演艺术家,设计

2007-06-05 #故事大全

老故事 老风俗 这些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简直太迷人!

老故事 老风俗 这些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简直太迷人!

老北京,老北京人,百家号,烧酒,茶馆,市井生活,作者,饮食,老故事,北京,味道,小吃,犒劳,风俗,黄酒,喜马拉雅,什刹海,养鸟,地方,文化,文章,特色,种类,花茶,雪里蕻,鸟笼子,北京人,丁一,万大,盖布

2020-09-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一本老照片 百年北京城 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一本老照片 百年北京城 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北京,王府井大街,王府街,老照片,商业活动,王府井,清光绪,王府,区的,明成祖,责任编辑,上建,市井生活,名的,老北京,丁字街,人们,东安市场,东交民巷,使馆,故事,北京城,厘定,小村,商业区,商号,四大,地名,宣统,官厅

2020-07-17 #故事大全

少见的老北京胡同 白塔寺周围的市井风貌 与现代都市融为一体

少见的老北京胡同 白塔寺周围的市井风貌 与现代都市融为一体

白塔寺,白塔,胡同,地区,老北京胡同,北京市,地方,市井,妙应寺白塔,风情,之光,老北京,一面,北京,城市,景观,感觉,特色,结构,风貌,西城区,风景,复兴,现代化,现代都市,正红旗下,从正红,小资,丽的,市井生活

2008-10-19 #经典故事

藏在旧时光里的老北京 市井胡同 超有文化气息

藏在旧时光里的老北京 市井胡同 超有文化气息

北京,胡同,凌叔华,老北京,鸽子,院子里,主人,书吧,历史,咖啡,地方,小巷,小商店,冰心,大诗,泰戈尔,老舍,胡适,齐白石,五道营胡同,名的,史家胡同,我喜欢,有记,猫人,百花深处,元素,京味儿,五好,丈夫

2013-01-14 #经典故事

北京城市旅游IP打造

北京城市旅游IP打造

北京,历史,太监,代表,中国,城市,四合院,文化,元素,民族,时候,王朝,核心文化,中关村,中原,历史观,官员,故宫,老先生,老北京,菜户营,先生,地方,大气,市井,现实,水立方,气质,皇帝,角度

2008-07-23 #故事阅读

《儒林外史》:回望长三角的市井风俗

《儒林外史》:回望长三角的市井风俗

南京,儒林外史,吴敬梓,文化,长三角地区,理想,作者,六朝,烟水,杜少卿,杜慎卿,程明,公子,南京城,地区,故事,扬州,江南,长三角,西湖,雨花台,匡超人,娄府,毛尖茶,牛玉,迟衡,中出,中国,人心,文脉

2012-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北京风俗奇书” “出圈”的余秀华诗集……中秋国庆双节好书已经备好!

“老北京风俗奇书” “出圈”的余秀华诗集……中秋国庆双节好书已经备好!

诗人,疫苗,余秀,罗信,中国,文学史,老北京,文学,新诗,作者,作品,诗歌,诗学,瓦德曼,罗进,钱念孙,竞赛,人类,代价,名篇,德国,旗人,爱情,疾病,英文,诗集,生活,梅雷,迪丝,20世纪

2014-05-2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