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诏安民间故事:漳潮第一义媒

时间:2019-07-16

晚清时侯,天上住着一位名叫梅娘的人,她的奇闻义举, 让人从古说到今

提示:本文共有 36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漳潮第一义媒

诏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文:東家祥

在闽粤交界,漳潮要枢之处,有一座分水关,踞关放眼,关东的诏安,关西的饶平历历在望。晚清时侯,天上住着一位名叫“梅娘”的人,她的奇闻义举, 让人从古说到今。

梅娘乃饶平人氏,8岁那年,父母被瘟疫夺去性命,孤苦伶仃的她,被潮州城内的一个潮剧班收留。班主见其丽质天成,嗓音清越,是演花旦的好材料,便让她随旦角大师学艺。经过十载历练,梅娘不仅人物出落得风姿绰约,而且演技精湛享誉梨园。

19岁时,老班主仙逝,梅娘返回饶平家乡,组建“一枝梅"戏班,在漳潮各地演出。 当年诏安有个叫沈益的贡生,被授为饶平县学训导,此君爱好潮剧, 曾编写几个剧本交梅娘搬演,颇得好评.

沈益中年丧偶,而梅娘未嫁,两人相识几年,互生情愫,经媒人说合,梅娘做了沈益的填房。婚后,她脱离了戏班,随夫来诏安县城居住。不料结婚才三年, 沈益就一病不起,尽管梅娘悉心照料,终在一年后去世.梅娘自身并无生育,而沈益的子女于戏子出身的继母又心存芥蒂,于是,梅娘离开了沈家。

分水关大士庵的师太,曾手把手教梅娘学艺,两人情同母女,由师太安排,梅娘在关上驿道边开了一家“四季茶馆”,经营草药水和工夫茶,梅娘对师太的安排很感激,因为在这里,她既可守望丈夫的故园,亦可守望自己的家乡,她把沈益的画梅遗作《闽山粤水第一枝》张挂在厅堂,让其陪伴着自己,安心住了下来。

分水关为闽粤间界牌关、东南沿海陆路要衢,每天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商旅到了这里,大都喜欢在她的茶馆歇脚,讨来草药水或工夫茶以消渴解乏。有时在众人盛情邀请下,梅娘也会为大家来一两段潮剧清唱。

浙浙地,梅娘及其四季茶馆成了人们喜闻乐道的一景,但也因了她的名字引 起过误会,有的人以为她是为人做媒的,便前来请她在关东关西牵线做媒。梅娘为人古道热肠,往往爽快应承,还当真说成了不少跨省婚姻。

话说诏安县城的一个小伙和饶平县城的一位姑娘皆有残疾,小伙瘸了一条腿, 姑娘瞎了一只眼,因不便出门,二人便潜下心在家学艺,久而久之,小伙练就不错的裁缝功夫,不论是男装还是女装,都能做得美观合体;姑娘则练就了不错的刺绣手艺,不论是描龙还是绣凤,都能做得生动大方。由于技艺在身,家有积蓄,心气也就高了,都非得找健全中看的人做伴侣。这样,多少媒人为其介绍对象,只落得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大凡本县媒人闻其名,皆摇头摆手。

双方的父母只好找到梅娘,求她在邻县帮助物色。梅娘虽然为其找了几个对象,皆因身有残疾遭人嫌弃。岁月蹉跎,两人已成了大龄青年,剩男剩女。男女方的父母着了急,请梅娘无论如何想办法了却这桩婚事,梅娘有心“弯钩镰合着瓠靴砧”,另辟蹊径,撮合这一对男女,于是说出自己的办法,双方家长都表态同意。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柳暗花明的阳春时节,出现了如下的场景。有位年轻男子鲜衣怒马,向分水关上行来,关上桃园花儿盛开,一个姑娘站在桃树后,自花枝中露出半边脸,偷偷瞟着这骑马的男子,而马上的后生眼睛也没闲着,直勾勾望着那隐约的人面桃花。少顷,男子于“四季茶馆”门前下马,进屋落座品茶,姑娘亦由后门踱至茶馆偏房。梅娘开言道:“不知双方是否中意,若没意见,不妨交换定情信物。”替双方转交过信物,梅娘又说:“你们好歹看过一眼,日后勿咀长短脚话。”这一男一女皆心猿意马,并没意识到话中有话、弦外有音。

结婚之日,一对新人进了洞房。 新娘定睛一看,新郎是那个青年不假,但怎么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莫非是个瘸子,不由落下委屈的泪水。新郎心中有愧,拿手帕给新娘子拭泪。近前一看,新娘原来一只眼失明,成了独眼姑娘,当下也觉恼火。但是,一个瘸腿,一个独眼,各有缺陷,谁也不好当面嫌弃谁,想来想去该埋怨的是媒人。遂于第二天责问梅娘,梅娘笑着说: “我不是让你们当面说清楚,好歹看过一眼,日后勿咀长短脚话吗?况且人生在世,美丑并不是主要的,将来你们自会懂得这个道理。”

婚后,夫妻两人一人裁缝、一人刺绣,相得益彰,其业务已不限于为人做服装,还做红白事的用品和神佛的衣饰,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过了一年,这对夫妇抱着刚满月的婴儿,找到梅娘,感谢她当年的成全。梅娘笑着说:“不用感谢,只要你们夫妻同心,百年偕老,我这媒就算做得值!”

梅娘演艺生涯到过不少地方,经营茶馆又接待过众多的顾客,因此结识人物三教九流形形色色。 相传她曾于走演途中,用戏箱掩藏官军追捕的侠盗震海山,此人后来成为名震江湖大帮派海山帮的帮主。下面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为二者关系作佐证。

一天傍晚,有位小姑娘来到茶馆,向梅娘讨一碗水喝。梅娘见她衣裳破旧、神色慌张,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就问她为何落得如此模样? 姑娘踌躇了一会,回答说:她家在潮州城,父亲因欠了姓钱的恶霸二两银子,恶霸硬拉她作待妾,姑娘不从,便遭毒打,她是乘看守不备逃出来的。梅娘安排她食宿,收留了她。过了两天,钱姓恶霸找来,要要捉小姑娘走,梅娘提出代偿所欠债款,只求放过小姑娘,恶霸淫笑着说: 这大的和那小的我都要了,带走!家丁正欲动手,外面射入一枚钢针,将一张纸条钉在柱子上。恶霸取下纸条展读,见上面写着六个字:“姓钱的,滚回去!”再一看钢针,这不是震海山的独门暗器“追魏针吗?钱恶霸倒吸一口凉气,赶紧抱头鼠窜。不久,潮州城里传出消息,钱恶霸下面的玩意被人割去,家中金银细软被卷裹一空。

梅娘一生经历丰富,待人处事多有令人钦敬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生死翻盘的案子,梅娘功不可没,这亦是她作为“漳潮第一义媒”的成名之举。

一天清晨,梅娘开门时,发现有人倒在门边昏迷不醒,赶忙叫人帮忙抬到自家偏房放在床上,又为他延医诊治。医生说此人的病乃内心焦虑、外感风寒所致,须调养数日。 梅娘按医嘱给患者灌服完汤药,返身出来打理茶馆生意。

中午时分,二个带刀的人进到茶馆,询问见没见过一个年轻后生,梅娘听其描述,知道所找者正是自己收留的这个人,但察言观色显然来者不善,便未以实相告。二人叫了一壶茶,边泡饮边交谈。梅娘隐在隔间,听得一个说:“杨老爷真不是东西,咱们帮他杀姓李的富商,谋得数十万两白银的财产,却只分给我俩六百两。”又听另一个说: “这狗娘养的还不消停,又派我俩四处奔波追杀那富商的儿子。”梅娘听其言,已了然事情的大概。

那个昏迷的年轻人到翌日晚间苏醒过来,知道是梅娘救治,含泪连声致谢,此外再不开言,一副心思沉重的样子。 过了两天,梅娘看年轻人身体康复,便主动挑起话题,把那两名杀手的话和盘托出,年轻人这才打消顾虑,向梅娘道出原委。

据说:他姓李名波,乃潮州城李姓富商的养子,一向遵父命在刻苦攻读,准奋参加乡试考举。前段时间,有个姓杨的主动找到父亲,提议一起搞北上南下的贩运业务。父亲于是出资二十万两白银做股本,与其合伙。不久,父亲得知那厮早间是杀人越货的海盗,不禁暗暗叫苦,提出要将股金抽回。杨姓恶人遂起杀心,半夜带人潜入李府。父亲情知难免一死,将先前备好的家财清单及合约书交付学波,催他赶紧逃出去,自己则与杀手拼死纠缠。姓杨的杀死李波父亲后,又与州府师爷串通,伪造证人,说李波吸食鸦片,因父亲不给钱吸毒,一气之下将其杀死,已在广东境内张贴海捕文书。 李波无奈,只能越界入福建逃避追捕, 不想刚进闽境就病倒了。

梅娘听了李波这番陈述,对其遭遇甚表同情,提出收其做义子,年轻人当即应充,彼此遂以母子相待。梅娘在分水关大士庵觅一住处,让李波隐居下来。

一天,梅娘看到一顶官娇在官差前呼后拥下经过分水关,后听人说那是新赴潮州上任的知府所乘,而知府大人的家乡就在漳州。梅娘仔细琢磨,心里有了主意。

梅娘带着义子李波,寻摸到新任潮州知府的家,叫李波于门外等着,自己登门拜会知府的母亲。 攀谈之下,老人提起对潮剧的喜爱,当得知梅娘原是花旦演员,兴致勃勃让她当场演唱,还将两个孙女唤出来一起欣赏。 梅娘于是唱了 《苏六娘》的数段,端得裂石停云,功力非凡,老人啧啧称赞, 意犹未尽。 梅娘又唱起《蓝鼎元平冤》一段,唱未毕,已潸然泪下。老人诧异,问为何如此?梅娘答道是联想到义子一家的冤情,悲从中来。征得老人同意,梅娘把义子叫到堂上,将冤情一五一十道出。 听完李波的陈述,老人既悲且愤,拉着李波的手安慰道:“好在潮州系我的儿子治下,总要还你家一个公道,给恶人应有的惩处!”说完修书一封,并李波的诉状、梅娘的证词,交家丁送达潮州。

潮州知府接信后,人命关天,不敢大意,他命手下将梅娘、 李波秘密接至府衙内,仔细询问一番。翌日上午,下令抓捕杨姓首犯、公府师爷及其他一干人犯,查抄杨府、师爷家,所获赃物与李波提供的李府财产清单比对相符, 又据杨恶两个爪牙供词,找到李姓富商尸体。知府一拍惊堂木,喝道: “尔等凶顽之徒,杀人嫁祸,信口雌黄, 可恶至极,法理难容。 ”命将其押入死牢,待秋后处决。

李波冤情得以昭雪,财产失而复得,一年后,乡试高中举人。 知府的母亲见李波一表人才,学识超群,甚是喜欢,欲将大孙女许配于他,找来儿子商量,儿子自无不可。 于是,梅娘作为李波义母,向知府家正式提亲,终得玉成一段美满姻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诏安民间故事:漳潮第一义媒”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诏安传说——溪南孝友祠

诏安传说——溪南孝友祠

继母,番仔,弟弟,大蛇,孩子,乡亲,族长,父母,财产,溪南,诏安,上司,哥哥,妇女,子孙,故事,大蟒蛇,乾隆,向卫,多得,李自成,瓜藤,阮克,闯王李自成,在我面前,好的,溪南村,传说,个人,下联

2007-09-17 #故事会

「诏安警察故事」陈洵——用心对待每一起警情

「诏安警察故事」陈洵——用心对待每一起警情

陈洵,民警,诏安,责任,警情,被盗,家庭,一线,公安,基层,嫌疑人,电动车,第一时间,使命,家长,小男孩,警察,群众,队员,值班,24小时,常规动作,人民公安,情报中心,连民,公安局,从那时起,主城区,优秀党员,值班长

2017-11-18 #故事大全

检察故事|诏安检察:让法治阳光普照“少年的你”

检察故事|诏安检察:让法治阳光普照“少年的你”

未成年人,诏安县,检察院,双方,徐某,案件,检察官,法治,福建,合法权益,活动,公安局,人员,姐姐,孩子,小孩,情况,普法,未成年,漳州,深桥镇,理念,诏安,教育,刑事责任年龄,小徐,正意,一定好,一路同行,人民检察院

2014-08-26 #故事会

诈骗 不配合疫情防控 诏安3人被依法处理!

诈骗 不配合疫情防控 诏安3人被依法处理!

疫情,防控,周某,公安机关,行为,丈夫,依法处理,指挥部,村干部,诏安,工作,卫健,犯罪嫌疑人,典型,安全隐患,肺炎,梅岭镇,测体温,社区,被害人,诏安县,通告,部门,有关,管理,诈骗,新型冠状病毒,会造成,典型案例,医用口罩

2015-07-20 #短篇故事

枭雄张作霖的诏安轶事 像是取材于水浒

枭雄张作霖的诏安轶事 像是取材于水浒

张作霖,宋江,增祺,个性,新民,诏安,单田芳,小妾,张也,武松,方腊,杜立三,潘金莲,诗诗,管带,东北王,大不同,安之,高坎,上房,东家,主角,代表作,人物,出路,兄弟,老先生,历史,好吃好喝,夫人

2012-10-09 #长篇故事

诏安溪南“会真祖”民俗文化传承情况调查初报

诏安溪南“会真祖”民俗文化传承情况调查初报

溪南,香火,乡民,香客,祖公,陈旭明,仪式,墓地,红灯笼,大粒,智慧,农历,诏安,陈建,郑成功,人口,光明,城门,族人,民众,礼仪,陈氏,影响,回家,信仰,故事,北门,墓葬,夫妻,插于

2013-02-26 #故事会

诏安保存八座“节孝”牌坊 每座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

诏安保存八座“节孝”牌坊 每座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

牌坊,乾隆,儒士,楹联,三门,中门,吴氏,横梁,沈氏,边门,正面,石柱,吴怀,张释,石溪村,单檐歇山顶,有关资料,节孝牌坊,诏安县,代夫,故事,公园,内柱,名节,圣旨,年间,对联,文化,林氏,石匾

2009-08-18 #长篇故事

「诏安警察故事」陈勇滨:有一种老师叫警务教官

「诏安警察故事」陈勇滨:有一种老师叫警务教官

警务,教官,训练,巡特警,学员,技能,老师,民警,工作,陈勇,公安局,全市,全省,大队,公安机关,成效,时刻,能力,训练任务,训练场,问题,有一种,曾荣,先进个人,副大队长,为人民服务,中发,县公安局,新时代,第一时间

2014-02-1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