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那些生态与文明的故事

时间:2019-07-25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提示:本文共有 24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还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今天,新湖南客户端就带您一起来看,历史上关于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那些事儿。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可心 整合

从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说起,遍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赠礼

埃及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降水稀少,其实本身并不具备形成早期文明的先天条件。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

但幸运的是,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贯穿全境,使得埃及成为了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

每年的7月到11月,尼罗河会进入汛期,河水泛滥,河谷上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黑色淤泥。这不仅成为两岸的灌溉水源,还带来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成为天然的化肥,使河谷地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真正的风水宝地啊!

根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要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肥沃的新农田每年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供给在城市里聚集起来的各种有专门技能的人,从而又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商业流通。

古埃及象形文字

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象形文字,在对农田的灌溉,土地的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西方早期的数学,几何学,宏观壮丽的金字塔,神秘的古埃及医学……都是文明的标志。

可以说,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得益于尼罗河。古希腊历史学家曾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的文明

印度河-恒河流域丰饶的生态与环境,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它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

首先,印度河和恒河就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这一地区既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又气候条件良好,雨量充沛,适于耕作河流将高原的土壤带到平原上堆积起来,使土地肥沃,河流则使交通十分便利。

恒河两岸

恒河两岸的平原水量充足,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是人类栖息的乐园。

在距今4000多年前,印度先民在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上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还与巴比伦文明有着贸易往来。

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有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

过度放牧、过度伐木、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让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生态惨遭破坏,它所支持的生活和生产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

古巴比伦文明的衰落:不合理的灌溉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雄壮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像泥足的巨人一般,在经历了1500年的沧桑历程后,于公元前4世纪彻底坍塌,只留下大片的荒漠和盐碱地。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文明的为何败落?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不合理的灌溉。

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而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积。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水越来越难以流人农田。

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

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雄伟的神庙和美轮美奂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入侵者的重新建都和人民的被迫迁移而坍塌。

楼兰古国的消失: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

楼兰古国的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楼兰古国遗址

楼兰这座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的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楼兰古国遗址

楼兰的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导致的。楼兰人盲目的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土壤水分减少,盐碱日积。

楼兰古国遗址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虽然楼兰人不分昼夜地引水缓解楼兰缺水的困境,但是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被废弃了。

玛雅文明的衰亡:过度开垦森林资源

玛雅文明遗址

有着4000多年辉煌历史的玛雅文明并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

关于玛雅文明毁灭的原因,学者们曾作出多种设想,其中包括外族的征服、内战、原始农业的失败。最终比较可信的结论是人口过载造成的。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上,过度开垦使森林严重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日益加剧。表土被冲入这个地区的河流湖泊,湖泊被淤泥填塞,耕地生产能力到最后几乎完全丧失,不仅食物严重匮乏,而且在旱季饮水也无法保证。于是,一个最早的世界文明宣告崩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

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本文资料来源:《从自然生态环境看古文明兴衰》作者:陈雪洁;《浅析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作者:吕晨辰; 光明日报、新疆都市报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李婷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些生态与文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习近平讲故事: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讲故事: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文明,习近平,建设,关系,生态环境,中华民族,文明,日益增长,生态,人民群众,生态产品,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道坎,中华文明,中央,中国,人民,人民日报,全局性,使命,全国,关口,大计,制度,关键期,大气,土壤,历史性,压力

2009-02-19 #经典故事

生态文明小故事

生态文明小故事

党员,人民,企业,土地,本站,方案,病毒,方显英雄本色,为大家,土地上,阳光总在风雨后,能帮助,沧海横流,众志成城

2020-09-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生态文明小故事

生态文明小故事

党员,人民,企业,土地,本站,方案,病毒,方显英雄本色,为大家,土地上,阳光总在风雨后,能帮助,沧海横流,众志成城

2020-09-16 #故事会

说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说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生态文明,贵阳,媒体,论坛,年会,建设,贵州,国际论坛,好的,副总编辑,张丽,中国日报,全国,屏障,年轻人,影响力,理念,见面会,负责人,贵州省,香港,传播,文明建设,丁士,年年,彭树杰,张碧涌,杨明,英和,诺贝尔

2020-09-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宣城生态文明创建故事

宣城生态文明创建故事

生态文明,宣城,故事,理念,建设,金山,姓名,作品名称,主题,举措,图说,作品简介,全市,合力,宣城市,海报,样板,进程,践行,绿水青山,银山,加快建设,建设成,进一步增强,深入人心

2020-09-17 #小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禽兽,万物,问题,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儒家思想,思想,生态,王阳明,中国,人为,秩序,草木,自然界,生活,孔子,中国哲学,上自,人类,中心,亲人,人文精神,人伦,典籍,儒家文化,境界,天道,所需,本质,条理

2020-09-17 #短篇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禽兽,万物,问题,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儒家思想,思想,生态,王阳明,中国,人为,秩序,草木,自然界,生活,孔子,中国哲学,上自,人类,中心,亲人,人文精神,人伦,典籍,儒家文化,境界,天道,所需,本质,条理

2020-09-16 #长篇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禽兽,万物,问题,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儒家思想,思想,生态,王阳明,中国,人为,秩序,草木,自然界,生活,孔子,中国哲学,上自,人类,中心,亲人,人文精神,人伦,典籍,儒家文化,境界,天道,所需,本质,条理

2018-06-2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