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文能出使异域 武能随军征伐 听唐代译语人说说他的故事

时间:2019-08-04

自从上次跟一个叫契苾庆郎的家伙打了一架,闹到公堂上以后,长安县令判我杖六十,对方徒一年

提示:本文共有 4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我叫康阿达,我屁股好疼。

自从上次跟一个叫契苾庆郎的家伙打了一架,闹到公堂上以后,长安县令判我杖六十,对方徒一年。对方虽然要做一年苦力,可是我也结结实实挨了六十板子。害得我足足在家躺,哦不对,是趴了一个月,屁股才算是差不多养好了。(这事详细经过请看《外国人要打官司,唐代县官如何断案?唐代涉外案件若干知识点解析》)

一个多月没出门,最馋的还是西市老康家的三勒浆,所以我稍微觉得自己差不多能出门了,就直奔这来了。

进店要了一壶三勒浆,正喝着,突然从店门口进来一位大胡子的胡人,我一看这不嘛,上回我跟那个叫什么契苾庆郎打官司,他还给我们上堂做过译语人的。我赶紧叫他:“老石,来来这边坐。”

老石一看见是我,马上乐了:“是你小子啊,怎么着,伤好了?恢复挺快啊,身体不错嘛。”说着就来到我桌前,坐下。我叫老康赶紧拿一个酒碗来,为老石倒了一碗三勒浆递过去。老石接过去,一饮而尽。

老石姓石,西域石国人,以前是西市的牙郎。所谓牙郎,就是后来说的中介,在长安城里,买卖房子,买卖马匹都需要有牙郎的介绍。老石因为要在各国商户之间沟通交易,所以懂得西域各国的语言,可能也是因为他有这个能耐,县令老爷才会选他做译语人(也就是后来的翻译)吧。

我笑着拍拍老石肩膀:“老石,行啊你,好好的牙郎不做了,改行做起译语人了?这可算是衙门的人了。有这好事也没想想兄弟我?虽然说你是石国的我是康国的,不过咱俩好歹也都算是昭武九姓的人吧,在这都是化外人,互相可得常关照啊。”

01

知识点一:昭武九姓?——粟特人,大唐人民的“老朋友”

什么叫“昭武九姓”呢?其实是指的一个共同的民族——粟特人。

粟特人人种上属于伊朗语系统的中亚古民族,他们的语言属于伊朗语族。至于为什么叫做“昭武”,《旧唐书》中记载:“康国,即汉康居之国也。其王姓温,月氏人也。先据张掖郡祁连山北昭武城,为突厥实为匈奴所破,南依葱岭,遂有其地,枝庶皆以昭武为姓氏,不忘本也。”这意思就是人家原来居住地叫昭武城,后来被匈奴给灭了,所以就以昭武为姓。

那“九姓”是哪九个姓呢?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枝庶分王曰康、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我姓康,老石姓石,我俩都属于这九姓中的成员。其实九个姓是代表粟特人的九个国家,我们一般都是以自己国家为姓的。

昭武九姓诸国主要生存的地带,是在后来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属于中国、印度、波斯、拜占庭四大文明的交汇区域,所以昭武九姓诸国自然就成为了文明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而在各国之间往来贸易,也就成为了昭武九姓人首选的职业。据《旧唐书》中记载昭武九姓国人“习俗胡书,善商贾,争分株之利。男子年二十,即远离本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男子二十岁以上就会让他离开本国去做生意。所以,粟特人与农耕民族的汉人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商业民族。所以,大量的粟特人在长安经商,可是算是“大唐人民的老朋友”了。

老石看了我一眼,笑笑说:“其实我也是有个亲戚在中书省做译语人,所以看我做过牙郎,好几国语言都能说,这不是就让我干这个了嘛。平时给长安县帮帮忙。”

我一听:“啥?中书省?那么高的衙门也有译语人?”老石仿佛在鄙视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撇着嘴说:“那可不,你想想大唐皇帝是天可汗,大唐所下的圣旨律令总得让周边各国都得看懂吧,这不就得翻译?不过,我亲戚那个活我还真来不了,他那个主要是笔译,不光得懂语言,还得有文化,得把那些公文都得翻译成文词,发送给各国使节。”

我一听中书省译语人得做笔译,本来还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现在也打了退堂鼓了。我这唐话倒是能说,可是汉字我是不会写啊,这活肯定就得放弃了。那既然中书省译语人得写字,那有没有不用写字也能干的活?

我问了老石这个问题,老石琢磨半天,一拍脑门:“有,还真有。有一个地方也有译语人,不用写字的——鸿胪寺!”

02

知识点二:中书省和鸿胪寺——长安唯二两个招译语人的部门

在唐代,外交管理的职责是分别由两个部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来负责管理的。也正因为这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外交职责,所以在这两个部门中各自都有人在工作。这两个部门,一个是中书省,另一个就是鸿胪寺。

中书省的任务主要是起草诏令,代表中央王朝发给四方外邦的文书政令也归中书省来写。此外,四方各国的朝贡和国书,也会交到中书省这里。所以,中书省既需要把中央政令翻译成四方外国文字,又需要把四方各国进贡的国书翻译成汉字。因此,中书省专门设置了一些熟悉各国语言文字的译语人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书省印

此外,鸿胪寺也需要译语人的工作。鸿胪寺是官方负责直接管理外交事务的机构,主要负责接待外国使团、留学生,引导宾客等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有译语人在左右进行翻译工作,确保双方意见交换顺畅。《唐六典》中记载:“凡诸司置直,皆有定制。其中中书省翻书译语十人,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书省的译语人主要负责的是笔译工作,翻译文书诏令等,而鸿胪寺的译语人主要负责的是口译的工作,类似后来的同声传译。

老石给我详细说了一下中书省和鸿胪寺招译语人的不同要求,我听了有点泄气:混到国家部门不也就还是个传话的吗?有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啊?老石又略带蔑视的看我一眼:“建功立业?别小瞧我们这译语人,这行干好了那绝对是光耀门楣。文能出使异域,武能随军征伐!怎么样,这算不算建功立业啊?”

03

知识点三:“文能出使异域,武能随军征伐”——译语人也能建功立业

由于译语人对于各国语言的了解,在语言存在障碍的人群之间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在唐朝与周边民族、国家的外交以及战争中,都有着译语人的身影。

比如说出使异域,这就非常典型。贞观年间的一位叫做揖怛然纥的,就曾经受太宗皇帝派遣出使西域。《册府元龟》中这样记载:“太宗遣折冲都尉、直中书译语揖怛然纥使西域。”这就算从译语人晋升为外交人员了。

再比如,有的表现好的译语人,也会被赐予官职。有一位叫史诃耽的,听这个名字就是昭武九姓中的史国人。他的墓志铭就记载了他一生工作不断被认可从而加官进爵的经历。史诃耽在贞观初年担任中书省翻书译语直官,一直到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封为虢州刺史,这可就是从三品的大官了。至此他一生在中书省任职超过40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译语人了。

还有,在唐代与周边民族、国家所进行的战争中,也有译语人的作用。比如《酉阳杂俎》记载:“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西戎惮之,一军始赖焉。后吐蕃大北,获生口数千。军帅令译问衣大虫皮者:‘尔何不能害青春?’答曰:‘尝见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我为神助将军也。’”意思就是有个将军叫宋青春很厉害,吐蕃人不敢与之对阵,后来有一次将军让译语人问一位俘虏为什么不敢与宋青春对抗,吐蕃俘虏说感觉这位将军有神灵助力。可见,在军队中,也有着译语人存在,要不然这个问话根本没法实现。

老石给我一顿介绍,让我也是有点动心,看来这行还真有干头。老石得意的喝下一碗三勒浆:“怎么样,小子,是不是有点动心了?这行其实还行,干好了也挺有前途的。”

我们继续喝酒闲聊,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我神秘的凑近老石的耳朵:“唉,老石,你说你翻译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操作空间的?比如上次我跟那个契苾庆郎打官司,你要是翻译的时候向着我说话点,那我是不是打官司就能赢,不就不用挨板子了嘛?”

老石一听,本来朦胧的醉眼突然射出两道凌厉的目光,上下审视着我,好像从来没有见过我这个人一样,口中缓缓的说:“小子,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你不知道译人诈伪是什么罪吗?”

04

知识点四:好好翻译,别耍猫腻——“译人诈伪”的论罪

在《外国人要打官司,唐代县官如何断案?唐代涉外案件若干知识点解析》一文中我们提到,译语人有时也会参与到化外人的案件中来,为冲突双方提供翻译的服务。为了防止译语人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专业问题或者存在明显偏袒的情况,大唐对译语人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比如在《唐律疏议》中就有这么一条:“译人诈伪致罪,有出入者,与同罪。”就是说译语人如果存在欺诈或者帮助做伪证,影响衙门公正判断的情况,与罪犯处同等罪过。在这一条后面,《唐律疏议》还加了详细的注释,针对“译人诈伪”的不同情况,来判定译人的不同罪责。

比如有位外国人应该被判徒一年,译语人给翻译成判徒两年(就是做两年苦力),那译语人自己也要徒两年。再比如,如果外国人应该被判流放,而译语人翻译成徒两年,为他减罪,那译语人也要徒两年。所以说,好好翻译,别耍猫腻,“译人诈伪”的罪责还是挺重的。

老石的严厉批评确实让我也受到了警醒,看来是我把译语人这个职业想的太简单了。看来哪一行干起来都不轻松,哪一行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老石一下把我给骂醒了。抬头看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日暮了,我和老石边喝边聊,稀里糊涂半天就过去了。

店主人老康这时满面堆笑的走过来:“老石,阿达,时候不早了,顺天门可是马上要敲宵禁鼓了。小店也得关门了。要不你们看……”这时忽然传来一阵由远及的隆隆之声。坏了,击鼓了!顺天门击鼓四百下,闭宫门,再敲六百下,坊门可就关了。要是在鼓声完毕之前赶不回坊中,那可就犯了宵禁了,被抓住可是要笞二十的!我这屁股刚好没两天,可别再挨打了。

暮鼓既然已经敲响,我和老石的酒也就只好喝到这里了。我从腰间摸了一把铜钱,放在桌上,算作酒钱。匆匆与老石别过,踏上回我自己所住的路。“长安真是好地方,干哪一行都能干出名堂。老石这个译语人,干的也是有滋有味。”我心里刚发出一声感慨,就又听到隆隆的鼓声从远方传来。得了,别感慨了,再不赶紧跑,怕是屁股又要开花了!

参考文献

1、《从墓志铭看昭武九姓的入仕于唐》 张珂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昭武九姓族源考》 陈海涛 西北民族研究 2000年第2期

3、《浅析唐代翻译在人治与法制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 陈珍荣 法制博览 2015.10

4、《唐代对外交往中的译官》 赵贞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11月

5、《唐代长安译语人》 韩香 史学月刊 2003年第1期

6、《唐代鸿胪寺译语人浅议》 庄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增刊

7、《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译语人》 朱丽娜 民族史研究 第十二辑

感谢您关注百家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文能出使异域 武能随军征伐 听唐代译语人说说他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能作诗抒发抱负 武能征战统治八方 他的一生有何传奇故事?

文能作诗抒发抱负 武能征战统治八方 他的一生有何传奇故事?

曹操,关羽,一生,兵法,关中,目标,于禁,孙权,有才,兼施,军队,品行,成就,敌人,樊城,目的,社会,荆州,过程,生活,不喜欢,吕布,爱珍,续向西,利的,得发,作诗,一带,个人,一统

2018-03-10 #短篇故事

警察故事|潘峰:文能纸琢花 武能扛钢枪

警察故事|潘峰:文能纸琢花 武能扛钢枪

潘峰,剪纸,大米,群众,主题,基层,乌鲁木齐,先生,初心,剪纸作品,高新区,新市区,标签,派出所,民警,网警,雨雪,问题,创作,派出所民警,每一次,小硕,红宣,不一样,中国古典风,和民,市公安局,百家人,第一时间,金剪刀

2009-10-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警察故事|潘峰:文能纸琢花 武能扛钢枪

警察故事|潘峰:文能纸琢花 武能扛钢枪

潘峰,剪纸,大米,群众,主题,基层,乌鲁木齐,先生,初心,剪纸作品,高新区,新市区,标签,派出所,民警,雨雪,问题,创作,派出所民警,每一次,红宣,不一样,中国古典风,和民,市公安局,百家人,第一时间,金剪刀,一家亲,一线

2013-09-13 #小故事

《三国演义》之姜维 文能识孔明计策 武能抗赵云长枪

《三国演义》之姜维 文能识孔明计策 武能抗赵云长枪

赵云,姜维,夏侯,马遵,孔明,太守,南安,天水,诸葛亮,发兵,星儿,计策,驸马,梁绪,裴绪,大军,伯约,姜伯约,崔谅,尹赏,张翼,韩德,高翔,乘虚,公文,地方,将领,对方,心腹,枪法

2007-11-13 #长篇故事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

辛弃疾,张安国,朝廷,一生,书生,将军,耿京,金戈铁马,传奇,诗词,金国,金人,队伍,出生于,金军,金之心,连宋,高宗本,一职,代词,人们,军事,兵法,公元,儒士,传奇一生,光环,军队,勇士,古人

2013-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时期的陆逊 文能与诸葛亮匹敌 武能干掉关羽

三国时期的陆逊 文能与诸葛亮匹敌 武能干掉关羽

陆逊,关羽,诸葛亮,孙权,刘备,人物,司马懿,东吴,丞相,人才,大将,兄弟,关系,兵力,地位,大族,家族,所以就,社稷之臣,这样一个,于军,代武,出生于,司马马忠,吴军,曹操,武二,那可,不一样,发现了

2020-02-19 #故事会

英雄联盟毒纪:武能A接拉起 文能纪念爱情!网友:往事不要再提

英雄联盟毒纪:武能A接拉起 文能纪念爱情!网友:往事不要再提

女朋友,英雄联盟,时候,故事,那个人,大学,官方,孩子,文章,青春,生活,不曾在,故事的主人公,毕业后,毕业之后,相隔千里,那些年,纪文,纪发,在我,在所有,爱上,一去不复返,一生,东西,分数,信仰,价值观,分歧,图书馆

2013-04-19 #长篇故事

此人武能横扫倭寇 文能吟诗编书 却唯独对世上一女子闻风丧胆

此人武能横扫倭寇 文能吟诗编书 却唯独对世上一女子闻风丧胆

戚继光,戚家军,戚继,夫人,倭寇,戚夫人,战斗力,世家,史料,将士,弱点,怕老婆,惧内,能力,老婆,令人啼笑皆非,就这么,出谋划策,顶天立地,落荒而逃,其夫,戚氏,武才,牛田,名师,上座,戚家,横屿,将军,一面

2019-01-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