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湖南省教书育人新楷模丨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

时间:2019-08-0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提示:本文共有 22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周小李 通讯员 摄

名片

周小李,女,1975年2月生,株洲市醴陵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她带领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获评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执教21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优秀教师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省中青年思政教育杰出人才、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等多项殊荣。

三湘都市报记者 田甜 黄京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一门关键课程。但要讲好思政课,并非易事。不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小李的思政课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金课”:有学生提前半小时去教室“占座位”;有外校学生慕名来“蹭课”;甚至还有毕业生说“回母校最大心愿就是听听周老师的思政课”……周小李老师究竟靠什么魅力打造出如此不一样的思政课堂?

8月底,学校尚未开学,但周小李已经在为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各种准备。问起她备课时必须要做的功课是什么,她笑言:“刷微博、微信和看抖音,把热搜话题一一记录下来。”原来,她要在其中寻找最“潮”的素材元素,然后再与教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会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思政课本来就不应以晦涩艰深的概念和抽象的教条说教,而应当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和老师共同思考,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于是,她的课堂里,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并不是唯一,歌舞剧、哑剧、情景剧、舞台剧等等颇具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被搬到了思政课堂。

学生何静曾出演哑剧《不做低头族》,她说,整个演出围绕大学生“手机控”进行演绎,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表演艺术,展示玩手机可能带来的惨痛后果。“但我们不是演完就算了,周老师还让我们思考‘手机控’背后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摒弃低级趣味,坚强自身意志,从内在找到抗拒手机的源动力。”

艺术化教学方法成为周小李的思政课最具特色的地方。她充分调动师范生自身的辩、说、写、弹、唱、跳、创、编、导等能力,用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理解,使思政课变得多姿多彩,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如,《法律基础》课寓教于乐,开设“德·法·梦”剧场;《原理》课寓教于理,开展“我思我辩”辩论赛;《纲要》课寓教于史,在相关纪念节点举办“中国故事汇”;《概论》课则寓教于研,举办“研‘习’会”;《形势与政策》课寓教于生活,举办社会主义好声音“群口演说”……

“这种艺术化的教学很‘潮’,让我们感觉听思政课是一种享受。以前,对思政课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现在我们主动去预习教材内容,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编创出可以在课堂上表演的文艺作品。这样,我们的兴趣浓厚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深入了。”学生孙苇潞说,思政课是自己最期待的课,每次都要提前去占座,否则就只能挤到教室最后一排站着听课。

这些年,周小李带领团队对思政课的打造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那就是“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堂”——“活”是思政课要源于生活,直面社会热点;“色”是思政课要五光十色,形式多样;“生”是要以师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香”是思政课要“香气四溢”,产生广泛影响。但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课堂背后,周小李也有着冷静的思考。“‘活色生香’思政课决不是表演作秀,更不能纸上谈兵,‘潮’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走进学生内心,影响他们的人生。”

事实上,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周小李除了为学生“授业解惑”,还力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每年,周小李都会带领学生奔赴湖南贫困山村支教,她连续多年默默资助数十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也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品牌”活动,大家在“三下乡”中将思政课堂的艺术化成果呈现在各乡镇的“土”舞台。甚至,学院95%以上的学生都利用节假日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课堂之外,周老师也是众多学生口中的“周妈妈”。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了解决不了的事,第一反应仍是去找周老师。2017年,向祎依被调往长沙县青山铺当语文老师。想不通的她回到了母校,周老师的一席话,再一次打开了她的心结。“她告诉我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农村里也可以一展抱负。每一次和她说完话后,都有一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而今,向祎依已调回长沙一所小学任教,她甚至把周老师的一些话编成了一本“周老师语录”的小册子。“我是烙上周小李印记的学生!”

■记者手记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黄京

周小李和普通高校老师有个最大的不同——她的学生几乎都是师范生,她是“老师的老师”。但我们采访的多位学生除了在讲述周老师课上得如何好之外,都会强调一点:“我的目标是成为像周老师一样的老师。”学生眼里,周小李的为人如同她的课堂一样春意盎然、正能量满满。

当下,思政课之所以备受关注,说到底是因为它和普通的课程不一样,其传授的不是普通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所以要上好这堂课并不容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小李深受学生爱戴,除了她变着花样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外,更多的是她让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见于行,与学生的人格融为一体。“言传身教”是周小李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好的诠释,她用爱、坚持和情怀,感染了学生也赢得了学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甜 黄京

编辑:李丽

【来源:湖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湖南省教书育人新楷模丨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丨湖南教书育人新楷模

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丨湖南教书育人新楷模

学生,周小,思政课,周老,思政,湖南省,课堂,老师,教师,团队,活色生香,教育,了学,经师,三湘都市报,不一样,优秀教师,人师,哑剧,师范生,教学,感觉,教材内容,理论课,目的,知识,记者,课程,活动,多的是

2012-02-04 #小故事

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

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

周小,学生,思政课,周老,湖南省,课堂,思政,老师,教师,团队,活色生香,教育,了学,经师,不一样,优秀教师,人师,哑剧,师范生,教学,感觉,教材内容,理论课,目的,知识,记者,课程,活动,华声在线,多的是

2013-10-12 #故事大全

一堂特殊的思政课——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推动思政教育侧记

一堂特殊的思政课——长沙师范附属创远小学推动思政教育侧记

思政,思政课,课堂,长沙师范,同学们,小学,湖南日报,表演,附属,黄晓林,湖南,客户端,主题,内容,学校,湖南省,邮政,活动,10后,徐特立,毛主席,谢扬,黄小林,小学校长,责编,一直以来,中大,交通银行,家国,同学

2014-05-12 #短篇故事

他的思政课 学生来晚了“站票”都没了|感念师恩·楷模⑩

他的思政课 学生来晚了“站票”都没了|感念师恩·楷模⑩

张云阁,思政课,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学生,教师,研究,思政,楷模,海南大学,全国,专业,理论,课堂,信仰,学院,思想,才能,脚步,课程,连续剧,传播,教育,叶俊,课堂上,深里,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旋律,他用,内心

2017-05-02 #长篇故事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来听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云阁背后的故事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来听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云阁背后的故事

张云阁,学生,教师,海南大学,老师,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楷模,思政,教授,全国,海南,张伯礼,钟南山,学院院长,教学,教育部,理论课,课堂,海大,实践教学,高校,学院,理论,课堂教学,海南大学教授,专业,名单,课程,质量

2017-08-28 #小故事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来听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云阁背后的故事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来听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云阁背后的故事

张云阁,学生,教师,海南大学,老师,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楷模,思政,教授,全国,海南,张伯礼,钟南山,学院院长,教学,教育部,理论课,课堂,海大,实践教学,高校,学院,理论,课堂教学,海南大学教授,专业,名单,课程,质量

2019-02-17 #故事会

聚力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 全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集中赛课

聚力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 全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集中赛课

...学,思政课,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教研员,竞赛,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全省,湖南省,素养,老师,课堂教学,习近平,思政,立德,名教师,思想政治,副局长,教育科学研究院,灯明,专业,教育局,总书记,教学内容,株洲市,树人

2012-1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走进河南理工大学

一场特殊的思政课!“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走进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还记得,情怀,教师,疫情,思政,王国辉,赵童,一线,事迹,发布厅,武汉,故事,楷模,河南人,工作,英雄们,让学生,高校,姣姣,张海燕,李霞,杜志,田营村,申海,陈学,黄志,家国,我的家,材料学院

2014-12-05 #长篇故事